1989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学问与理想
钟叔河
据说现在有的青年人不愿做学问,尤其是不愿研究中国的传统学问了。本来,传统学问不能使中国现代化,这个观点不能说不对。纯粹学问既不能射利又难以沽名,眼见同学少年或入选当官,今天为处长,明天为部长,或经商跑广,大碗吃酒肉,大把分现金,像华歆那样再也坐不住冷板凳,也是人之常情。更何况积父辈四十年之经验,深知书呆子政治上不会跟,经济上搞不活,倒霉加倒挂都是必然的结局,这个榜样的力量也是大得很的。那么,难道学问真的就会绝灭了么?
不,决不。学问从来就是少数人的事业,纵然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薪尽火传,不绝如缕,总还会有人坚守他做学问的阵地的。他这样做,是因为他不能不这样做。他无法违抗自己的思想和天性,做学问这件事本身就是他这样做的目的,也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目的。这样的人不会多,也用不着多。在学问领域里,不能仅仅强调“人多”。
“言必称希腊”本来是批评教条主义的正确的话,可惜以后被有的人曲解了。我认为,至少古希腊人为学的精神是值得钦佩的,那种精神的根本态度就是超越利害,用我们老祖宗的话来说,也可以叫做“明其道不计其功”罢。有一个有名的故事:欧几里德的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发问,“老师,你给我讲的这些,学了能够得到什么利益么?”欧老先生没有回答他,却回头叫自己的跟班:“去拿两个钱来给他罢。”
英国部丘教授在《希腊的好学》的讲义中写道:
希腊人敢于发为什么的疑问。那事实还是不够,他们要找出事实后面的原因。对于为什么,他们的答案常是错误,但没有忧虑踌躇,没有牧师的威权去阻止他们冒险深入原因的隐秘区域里去。有一件事是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的建筑家都知道的,即假如有一个三角,其各边如以数字表之为三与四与五,则其三与四的两边当互为垂直。几个世纪都过去了,未见有人发这问题:为什么如此?在基督约千一百年前中国一个皇帝所写的一篇对话里,那对话人曾举示他这有名的三角特性,皇帝说:真的,奇哉!但他并不想到去追问其理由。这惊奇是哲学所从生,有时却止住了哲学。直到希腊人在历史上出来,才问这理由,给这答案。……希腊人所发现的那种几何很可表示那理想家气质,这在希腊美术文艺上都极明显易见的。有长无广的线,绝对的直或是曲的线,这就指示出来,我们是在纯粹思想的界内了。
大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孜孜矻矻,毕生坚守做学问的阵地的人,必具有部丘所谓理想家的气质,而其才与学识尚在其次。他在“纯粹思想的界内”探索追求,享受着他的苦和乐,享受着此外无从享受的自由。
象数是易的本原,易理则是后来儒家引申傅会出来的;而象数后来也从占卜、灾祥、谶纬衍为医术、丹道、房中、堪舆、星相,连旧时看相算八字的市招也写上“精研周易大哲学家”就显得荒唐了。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是中国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精华与糟粕杂糅,有丰富的内涵,都值得作精深的驳析研究。
传统学问固不能使中国现代化,熟读离骚培养不出现代精神来,但如能以超越利害的态度,以现代的思想和方法,来一层一层掘开传统文化的积淀,找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血管里流动着的东西的根源,却是中国现代化非跨越不可的一步。球柏君在开始这样做,作为一个中国现代化的企望者,我是十分高兴的。
(这是作者为邓球柏著《周易与中国文化》所写的序言)


第8版(副刊)
专栏:

历史的纪念碑
王明贤
如果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那末,它就应当是秉笔直书的史家之绝唱。
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口沿石阶而上,迎面石壁镌刻着“遇难者300000”,惊心触目。沿院墙转行一周,陈列馆与遗骨室嵌入半地下,如同墓穴,观众看到了一幅幅地狱图画,死的悲愤震撼着每个人的心。撕裂人心的哭声在空间与时间中不断回荡。建筑师还通过院墙、地铺面、植物配置等环境手段烘托出悲剧气氛,表现了生与死的主题。院内大片鹅卵石铺地,寸草不生,只剩几棵枯树,与周围生机勃勃的绿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既体现了死的悲痛,又反映了生的渴求。
这一独特的纪念建筑于1985年8月15日落成,设计者为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和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齐康、顾强国、郑嘉宁等人。馆址在南京城西江东门附近,那里是当年大屠杀中惨遭屠戮的同胞的主要埋葬地之一。1937年12月,侵华日军野兽般的士兵在南京疯狂屠杀我无辜中国同胞,顿时腥风血雨,惊天地泣鬼神,30万冤魂在悲号。在当年的“万人坑”建纪念馆,寓意颇深,令人永矢勿忘。而今,能告慰死者在天之灵的是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南京大屠杀的主凶刽子手谷寿夫被判处极刑伏尸雨花台。
作者的设计构思重点在整体环境氛围的创造,突破了我国现有纪念馆常见的雄伟、对称的图式。这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现在不少纪念馆设计很不理想,有的形同庙宇,纪念碑则抄袭古塔或古碑的形式,建筑物麻木不仁,毫无文化表情,不见设计者的匠心。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纪念建筑更是直抒胸臆的人类文明纪念碑,它能动人心弦净化灵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传达了历史的信息,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我国纪念建筑的杰作。它获得“中国八十年代建筑艺术优秀作品”称号当之无愧。它的出现,预示了我国纪念建筑创作能有一个新的进展。
(附图片)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外景


第8版(副刊)
专栏:

乌镇西栅一条街
毕克官
这次在浙江桐乡,是为陪伴家人瞻仰丰子恺故居缘缘堂。到了那里,友人们众口一词,说一个叫西栅的地方,是不可不去的。
西栅乃桐乡乌镇的一处地方,是一条窄长小街。据传小街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很繁荣。几经沧桑,现存的建筑是清末民初所建,但保留了宋明风貌。沿街二层阁楼,相互邻毗。雕檐刻栏,错落有致。街面很窄,有如《林家铺子》所描写的,街两边的店员可以对话聊天。小街之所以有名,还因为有处“桥中桥”景观,在两条河道的交接处,分别从不同方向建了两座桥。从大桥的桥洞里能看到小桥。大桥名通济,又称栅桥;小桥名仁济,又称栅桥,均重建于明代正德年间。从一座桥的桥洞看另一座桥本不稀罕,西栅的特点在于西桥位置特殊,形成的景观画面不同一般,所以受人青睐。
在当今拆旧布新争相现代化的建筑热中,桐乡境内能完整地留住一条旧街,不免感到惊讶。说实话,保住像西栅这条街并不容易。首先,新建楼群为一地建设成就的主要标志之一,为主政者的奋斗目标。旧街道旧建筑是否有保留价值,也就易被忽略;其次,当地居民可能搞不通,人家都迁居新楼,自己还住旧屋,能不动心?仅此二条,事情往往难办。桐乡居然能办到,让人佩服了。
记得前年在烟台养马岛,位于洋楼丛中。偶于田林之间看到一座茅屋四合院,觉得十分新鲜。当时就向身旁的县领导建议,千万保留下来,做为岛上一处景观。我说,有一天人们看腻了住腻了高楼洋房,就会回过头来想念茅屋,它还会时髦的。遗憾的是,现在整个胶东这种就地取材用海草搭建的民房几乎全为砖瓦建筑代替了。再以桐乡而言,有丰子恺故居缘缘堂,茅盾故居陈列馆和君匋艺术院书画展览厅,已经令人瞩目。再加上西栅一条街,等于给桐乡风景画上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再说,保留一点古旧街道也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对子孙后代进行爱国爱乡土教育的好教材。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第8版(副刊)
专栏:

青春情怀
(外一章)
迟慧
昨日,你伫立在天空下,风卷着草,你忘记了自己。恬静的嘴角滚落了几滴笑意,你不知道。
那些连绵不断的云永远像要下雨似的;永远像妈妈紧追在身后的叮咛。妈妈永远怕你扣错钮扣,又怕你真的会把事情做得天衣无缝。妈妈想指责你,可惜天太晴,她抓不住风的羽翼……傍晚的光辉总是掠过妈妈那复杂的表情。
你跑去了……
你久久地伫立着、闪动的睫毛又把要灭的晚霞扇旺了。
你不知道世界在你前面还是在你后面,你犹豫着向前近了一步,走进了永恒的太阳里。
醒了
阳光挤进窗棱,在你面颊上爬行,你招架不住便睁开眼睛。
梦里总有一些奔忙的企鹅把你挤至岸的边缘,使你胆战心惊。外面湿漉漉地,你想念透明的河水,小鱼载着一身的清澈……
醒了,人们摆脱了熟睡的姿式,很体面地走路。
醒了,镜子里你看见你和你身后的事物。你洗净了脸,风又把尘土沾在你白晰的颈上……


第8版(副刊)
专栏:

月牙泉
韩忆萍
月牙泉,也需要开发??
刚一迈进敦煌县招待所的大门槛儿,便望见住宿登记处的窗口上粘着一张请资助开发名胜月牙泉的呼吁书。靠近细读,呼吁书的大意是:我国戈壁名胜罕见名泉,近因积淤过多,建筑又遭破坏,泉水渐少,面临被覆灭之危,有关部门呼吁各方予以援助,以期挽救云云。在窗上的一旁壁上粘有各界游人捐资的情况,上边捐资者很多,略注意些,见日本友人捐募数目最多,其余不能记忆了。
这次来敦煌,本有一览月牙泉之意,看见这个呼吁便于第二天下午抽暇赴月牙了。
到月牙泉经过沙鸣山,站到沙鸣上之巅远远便看见那炙热中的一片澄澄的泉水了。
因为翻超沙山,脚被热沙烫得难耐,嘴里又干又渴,乍见清泉,真是如同拨云见日,大喜若狂,只此一点点体会,就足以证明这片戈壁上的清泉为什么附近人都称它为神泉了。
月牙泉被称为神泉还有一事实:这片沙漠丘陵风砂常至,每逢风过,丘移沟平,可是经历千百年,月牙泉竟不被风砂淹没,这也是所有沙漠中罕见的奇观!
奔临泉边,掬水痛饮,但见水清见底,几丛芦苇摇曳,清凉顿生!更神奇者,千年不涸之泉水中小鱼游嬉,使人想不通,如此浅水,为什么鱼类竟能繁衍至今?洗濯已毕,环视泉之四外,但见两弯新月之池,池边只有老柳数行,别无他物,荒沙无垠,确实显得败颓凄凉了。
据导游材料,过去月牙泉岸,不仅绿树繁多,桑柳甚盛,而且南岸、东西岸,各有古式建筑、亭台多处,蔚为大观。自从十年动乱时被拆毁后,迄今无力恢复,难怪呼吁设法挽救月牙泉成为当务之急了。
月牙泉,中国西北戈壁沙漠中唯一之泉,如果募资或集资开发,恢复往日盛况,实乃一件大事,盼望早日付诸实施。


第8版(副刊)
专栏:

母亲
(外一首)
陈太顺
母亲搓草绳的手艺
兴许是在她年轻编辫子时就学
会了
她0搓草绳的动作
就和她编辫子一样优美
小院的篱笆是草绳编织的
黄瓜架是草绳牵联的
黄芽白是草绳捆扎的
便在冬天 母亲
也在腰里系一根草绳
母亲搓草绳时
总是唱长长的歌谣
把月光唱得铮亮铮亮
把孩子的眼睛唱得铮圆铮圆
蘸着山珠
甩满一天星光
母亲用不起眼的草绳
捆住一个农家的希望
小院不会松散
日子不会暗淡


第8版(副刊)
专栏:

修鞋姑娘
她的双拐在大街生了根
生长出一个青春的憧憬
一朵艳丽的花
盛开在阳光下
太阳伞底下
那个曾经想当芭蕾舞演员
曾经想在舞台上
把自己旋成无数掌声的姑娘
此刻她正在大街的怀抱里
坐在许多人敬慕的目光里
锤炼着一个崭新的生活课题
她用钉锤
把鞋钉狠狠砸进坚韧的皮掌
把那些失落的幻想
敲打成一片激昂的感叹号
她把日子敲打得结结实实
好让别人跋涉更多的路
旋转更美的舞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