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看美国政府怎样践踏人权
吕其昌
编者按:本报6月28日刊出《看美国政府怎样镇压示威群众》一文后,社会反应强烈。今再刊出吕其昌同志寄来的《看美国政府怎样践踏人权》一文。
在60年代、70年代,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各阶层人民反对侵越战争的运动,以及青年学生争取自由、民主的校园运动此伏彼起,如火如荼。然而美国历届政府对这些运动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措施,这是美国书刊白纸黑字写在那里,不容否认的。
近来,美国政府开动了一切宣传机器,一方面对我国平息反革命暴乱的正义斗争大肆造谣、诬蔑和恶毒攻击;另一方面又为极少数反革命暴徒鸣冤叫屈,把自己装扮成“维护人权”的救世主。这是美国政府玩弄贼喊捉“贼”的惯用伎俩。
伯明翰事件 肯尼迪总统下令镇压
1963年5月2日至7日,伯明翰市的黑人接连举行反对种族隔离的示威游行,警察用木棒、警犬、高压水龙、催泪弹进行镇压,先后有3000多人被捕。
8日,华盛顿州政府向该市派出配有催泪瓦斯、轻机枪和卡宾枪的骑警警戒;市政府当局并以组织示威游行未经许可为由,逮捕了马丁·路德·金等20多名黑人领袖。后来,他们分别被判处180天监禁和100美元罚金。
与此同时,肯尼迪总统指示国防部长命令“受过控制骚乱训练的武装部队”处于戒备状态,并派遣2000名联邦军前往伯明翰市郊待命,还纵容种族主义分子枪杀了黑人领袖梅加·埃弗斯。在5000名黑人举行的埃弗斯葬礼的示威中,400名国民警卫队,在市长指挥下大打出手,74人被捕,数百人受伤。
黑人区暗无天日 武装警察反复扫荡
哈莱姆是美国著名的黑人贫民窟,位于纽约。1964年7月16日,警察在这里无故枪杀1名15岁黑人少年,激起黑人群众的极大义愤。数千名黑人青年走上街头,同警察进行了6昼夜的搏斗,警察开枪镇压,3名黑人被枪杀,100多人受重伤,108人被捕。
同年8月11日,警察在洛杉矶市瓦茨黑人区,逮捕弗赖伊兄弟等7名黑人青年,激起黑人公愤。7000名黑人涌上街头示威游行,市警察立即派出直升机,1万名国民警卫队员出动,以“恢复法律和秩序”。15日,联邦政府又调一个步兵师,使镇压黑人的军警达到2万多人。他们用刺刀、步枪、机枪、催泪弹、坦克和直升机包围整个瓦茨区,并派300名武装警察反复在黑人区进行“扫荡”。17日到20日,1.5万名军警设路障、架机枪,继续搜捕和屠杀黑人。在11天中,有28名黑人被杀害,有1032人被打伤,4270人被逮捕。
为享选举权 鲜血满地流
1965年1月亚拉巴马州小城塞尔马在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鼓励下,开展了争取选举权的斗争。1月19日,该市黑人三五成群地前往选民登记处,但遭警察镇压。不到一个月,被捕黑人达3500人之多。为了声援塞尔马的黑人斗争,该州的蒙哥马利市和马里昂县的黑人,也展开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2月28日,骑警在马里昂枪杀了示威的黑人木工杰米·杰克逊,3月3日,黑人为杰克逊举行葬礼,并决定举行抗议进军,但地方政府以“危害公共治安”为名下令禁止。
3月7日,600名黑人不顾当局禁令,开始了从塞尔马到蒙哥马利的第一次进军。队伍刚出郊区,就被警察包围起来,骑警冲入人群,当场被打伤被踩伤者达100余人,示威黑人被驱散。
9日,4000名黑人举行第二次进军,队伍又被警察驱散。
21日至25日,3万多名黑人和白人在全国黑人支持和鼓励下,举行第三次进军。约翰逊政府派出1800名联邦军、1000名宪兵和便衣特务,前去镇压。美国国防部在蒙哥马利和塞尔马设置了“热线电话”,直接动员并指挥各州的国民警卫队配合地方警察进行镇压活动,同时,驻在佐治亚州本宁堡的步兵第二师也处于“戒备状态”。
底特律酒馆警察逞凶引起风暴政府派空降部队镇压
1967年7月23日晨,警察在底特律城黑人区一家黑人酒馆挥舞警棍,肆意殴打和滥捕黑人顾客,黑人工人群起反抗,一场大规模的抗暴斗争迅速扩展到市中心区。
24日,约翰逊总统宣布授权国防部长“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恢复“法律和秩序”,命令联邦空降部队5000人进驻底特律,使参加镇压的军警达2万多人。他们动用了各种武器进行镇压。据美国官方发表的统计数字,在这次斗争中,有43人死亡,2000人受伤。7200人被捕,其中包括新任的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主席。
1967年,美国有128个城市爆发了105起较大规模的黑人抗暴斗争。
为了对付日益高涨的黑人运动,1957年夏末,约翰逊总统先在联邦政府内建立了总统控制下的“民众骚乱全国咨询委员会”,任务是调查和报告国内“骚乱”的起因和影响,以及“从事煽动和鼓动暴力的组织和个人”;制定避免和控制国内“骚乱”的方法和策略等。
此后不久,约翰逊又设立了一个直属总统领导的“研究暴力起因和制止办法的全国委员会”。
国防部也建立了一个“民众骚乱和统筹管理局”,专门收集有关抗暴斗争的情报,负责部署镇压各地暴力斗争的兵力。
联邦政府建立了许多“联邦军事训练学校”,专门训练镇压抗暴斗争的武装人员。
马丁·路德·金被害事件
1968年3月28日,马丁·路德·金到田纳西州孟菲斯城,率领6000名黑人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当地清洁工人工资并承认他们组织的工会。市政当局出动警察袭击黑人,州长也派出4000多名国民警卫队参加镇压,并命令另外8000名国民警卫队处于戒备状态。在军警镇压下,数百名黑人被打伤和逮捕,一人被杀害。4月4日下午,马丁·路德·金在该地一家旅馆的阳台上被刺,立即引起黑人大规模的抗暴斗争。其后的一个月内,全美172个城市爆发了202起黑人抗暴斗争,4月3日,约翰逊总统就宣布华盛顿陷入“混乱状态”,授权国防部长在“必要时出动正规部队进行镇压”。继6日调动第83空降师后,7日又派遣4万名联邦军,分别开进斗争最激烈的华盛顿、芝加哥和巴尔的摩等地镇压。华盛顿即日实行宵禁,1.36万联邦军封锁了该市黑人区。10日,投入镇压黑人的联邦军增至6万多人,另有2万名整装待命。
据美国司法部统计,76个城市在13天中,有46人被打死,2561人受伤,21271人被捕。
同年,约翰逊颁布两项立法:一是《民权法案》,规定“凡是使用邮政、电话、电报、无线电或电报,企图煽动暴乱;或组织、促使、鼓励、参加、或进行暴乱;或在促进暴乱中,采取任何暴力行动;或帮助或教唆任何人去煽动或参加;或采取任何行动以促进暴乱者”,均要罚款1万美元以下或监禁5年以下,或二者并用。另一项是《控制公共汽车犯罪和街道安全法》,目的是援助地方当局训练和装备警察、国民警卫队,提高地方法院、监狱和军警“控制骚乱”的效力。
(原载6月30日《经济参考》)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域外社情

引起轰动的奥乔亚贩毒案
本报记者 朱满庭
半个月来,古巴政府追查以奥乔亚将军为首的一些高级将领参与国际贩毒活动一事,成了西半球的大新闻。这一案件是古巴革命胜利后发生在军内的最大案件,案情又与美国和拉美国家敏感的国际贩毒相关,因此,不仅古巴老百姓十分震惊,国际社会也为之轰动。
奥乔亚是古巴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将领。作为卡斯特罗的亲密战友,在马埃斯特拉山打过游击。在安哥拉战争中,任古巴驻军的第二号司令。因有“战功”,在古巴5名“共和国英雄”中,排列第4。案发前,他即将调任古巴军力最强大的西部第2军司令。这样一个“功成名就”的将军却没有抵挡住金钱的诱惑,堕落成一名贪污、走私、贩毒的罪犯。
6月12日,奥乔亚和他的助手马丁内斯突然被捕。接着,内务部的几个高级军官也锒铛入狱。奥乔亚对自己的犯罪活动已经供认不讳。6月22日,古巴中央机关报《格拉玛》报以社论形式,详尽地披露了奥乔亚等人参与国际贩毒的事实。据报道,1986年,奥乔亚在武装部队部担任负责与外军联络的领导工作时,他的助手马丁内斯上校告诉他,一个美籍意大利人建议他参加贩毒集团的“洗钱”活动。所谓“洗钱”,就是把非法收入通过某种方式变成合法收入,是贩毒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奥乔亚欣然同意,但由于他们不懂“洗钱”,此事也就作罢。后来,在奥乔亚的授意下,马丁内斯结识了哥伦比亚人巴雷哈,巴雷哈告诉马丁内斯,他的头头是哥伦比亚最大贩毒集团的首领巴勃罗·埃斯科巴尔,并建议马丁内斯搞一份假护照,到哥伦比亚与埃斯科巴尔会晤。当奥乔亚打听到内务部MC局的托尼·拉·瓜迪亚上校也和哥伦比亚埃斯科巴尔的手下有接触,便派马丁内斯与托尼接头,从此,这两伙不同系统的军人开始合作从事贩毒活动。在托尼等人的帮助下,马丁内斯于同年5月持假照进入哥伦比亚与埃斯科巴尔见面。埃斯科巴尔提出,如果他们帮助向美国转运毒品,每公斤可卡因可给1200美元的酬金。他们还商议好将毒品偷运进美国的办法。没想到第一次毒品转运,因运毒船船长被人杀死而未能实现。古巴当局认为,马丁内斯的哥伦比亚之行,是他们犯罪活动最为严重的情节之一。因为,作为现役军官,又是一位著名将领的助手,如果被哥伦比亚破获抓到,就会给古巴带来难以洗刷的污辱。事实上,据马丁内斯交待,他对埃斯科巴尔每每谈到他的“首长”。据此,埃斯科巴尔完全可以将“首长”理解为古巴高层领导。
托尼在内务部主管MC局的工作。MC局是古巴为打破美国的经济封锁设立的一个秘密外贸部门,有权与国土防卫部队和航空部门协调工作。正是利用这些职权,托尼和他手下的几个人得以秘密地进行毒品转运。他们一方面与奥乔亚合作,一方面又单独与哥伦比亚毒贩挂钩,接连得手。据古巴当局现在掌握的情况,截至今年4月,托尼一伙共搞了19次转运活动。其中4次失败,15次成功。估计运进美国的毒品,光可卡因就达6吨。古巴当局从托尼等人家中查出上百万美元赃款。托尼在4月底曾将5万美元交给奥乔亚,奥乔亚则把这笔钱通过马丁内斯存放到古巴驻巴拿马的一位官员的保险柜中。
据认为,古巴这次揭露奥乔亚等人的贩毒问题是针对某种国际背景的。近年来,美国不断指责古巴和巴拿马军人合伙从事国际贩毒,而且说得相当具体。另一方面,哥伦比亚贩毒集团也声称与古巴军方有过合作。这使古巴的国际声誉受到损害。古巴这次坚决揭露奥乔亚等人似在向国际社会表明,古巴是绝不允许从事这种肮脏交易的。美国报刊甚至认为,这是古巴对美国的一个姿态,表明古巴在反对毒品问题上可以与美国进行合作。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金质奖章与破产通知
许宏治
不久前,苏联阿尔泰边疆区克拉斯诺晓科夫斯克区的“苏联六十年”集体农庄几乎同时收到两份通知:一份来自莫斯科,授予它苏联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会金质奖章,以表彰这个各项指标在全区名列第一、在全边疆区也居于前列的“先进农庄”;另一份来自农工银行地方分行,通知它破产。
这一事实令人难以接受,但却合乎规律。
事情要从一九七二年说起。当时,这个集体农庄是全区最贫穷落后的集体农庄之一。伊万·阿布拉莫维奇·季别伊金于这一年当选集体农庄主席以后,决心率领庄员改变农庄面貌。没多久,农庄开始摆脱贫困,有了一些盈余。季别伊金想变一变农庄的“穷酸”样,计划在村里建二百五十栋新住宅,盖新的商业中心、宾馆、烤面包房、文化宫,以及铺设新的道路。这么多工程,光靠农庄自己的资金是不够的,于是季别伊金一再向银行求助,银行也一再给以贷款,而且上级机关也支持季别伊金的这项“事业”。
近年来,改革之风吹到了阿尔泰,许多经济单位开始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和自筹资金,但“苏联六十年”集体农庄仍按老规矩办事,没有钱就向国家要贷款。
一九八六年,银行第一次敲响了警钟,拒绝向农庄发放贷款,但季别伊金并不在意,他到区领导机关奔走一番,上级即出面说情,银行只好让步。第二年,这样的事情又重复了一次。
但是,银行终于按合作社法办事,停止给它发放贷款。经调查,去年七月该农庄就没有了支付能力,而且近几年农庄的基本建设也是全靠银行贷款。农庄累计积欠银行贷款一千四百万卢布,其中一百七十万卢布早已逾期。今年一月是银行规定的这一百七十万卢布的最后偿还期限。但农庄根本无力偿还。区和边疆区半年前已开始想方设法为它寻找出路,一些左邻右舍倒是提出了一些好心的建议。例如,同区的加里宁集体农庄主席尤尤金表示,他的农庄可以替邻居偿还债务,作为补偿,希望暂时使用“苏联六十年”集体农庄的养猪场,直到挣回垫付的一百七十万卢布。斯拉夫戈罗德农工联合公司也表示可以借钱给“苏联六十年”,条件是暂时使用这个农庄的部分土地。
这两个方案没有被“苏联六十年”的庄员们接受。他们仍寄希望于国家“高抬贵手”。
去年年底,“苏联六十年”集体农庄开会讨论农庄的出路,庄员们十分后悔,当初一下盖那么多的建筑物。
舆论认为,“苏联六十年”集体农庄在新形势下,思想认识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如果农庄不能很好地估计自己的经济能力,量入为出,那么任何援助都将无济于事,不能使它避免破产。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图为朝鲜人民军同农庄员一起研究科学种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