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立德立言,虽久不废
——读郑朝宗《海滨感旧集》
徐怀谦
世间最大的学问莫过于做人。
中国的真诚的学者是把他的全部身心都沉浸于学问里,学问和他的人格已融为一体,正所谓的“学问即人”。
长期执教于厦门大学的郑朝宗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学者。虽然郑先生从中文系系主任职位上退了下来,但他留下这薄薄的一本《海滨感旧集》,却写了对几位学人的感怀,对旧书的评议,对旧事和旧风物的回想,字里行间充满了他的人品格调,流溢出他的做人的学问。与其称之为感旧散文集,不如说这是一本留给青年学子的喻世明言。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郑先生笔下的学者对学问、对工作都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他们在做人上无机心,少俗虑,与人为善,以仁为本。开篇第一位余謇老先生学识渊博,又善属文,却不忙于写什么著作以流芳千古,而是满腔热情地用在他的特长教学方面,一点没有世俗的功利打算;郑先生写了厦门大学的两任校长王亚南先生和萨本栋先生投身教育,自强不息,乐于诱掖后进。写了熊德基在作者成为“不可接触的人”的年月,仍时刻关心着这位朋友;写了吴宓敬佩陈寅恪先生的“到处逢人说项斯”,他自己更是喜誉同辈,毫无文人相轻之陋习;也写了作者的挚友,一代大师钱钟书先生能把大字典、辞典、百科全书像看小说似的,逐条细读,而且吸入脑海,在做学问上颇多“痴气”,对人也像对书一样不存势利之见的人品,1957年郑先生以言语获咎,困顿三年,钱钟书是听见他“归队”的消息最先来信表示关怀的一个;他还写了讲求人格与文德的鲁迅先生、对前辈学者邓之诚先生一部撮录群书而成的类书也要摘瑕索瘢、毫不宽假的李拓之……他们的人格就像他们的学问风格一样实在、无矫饰、有个性。
尤其使我感动的是作者追怀自己的妻子林铭清的散文《怀清录》和忆彭柏山的《赤胆贞心的最好见证》。而在这十万字的散文篇什之中,我特别佩服郑先生对莎士比亚被许多国内外剧评家忽视的大悲剧《裘力斯·凯撒》独具慧眼精炼创辟的分析,具有极强的历史感,称得上是《感旧集》中的压卷之作。
郑先生真诚地劝导青年人多读书,充实自己;他以“友直,友谅,友多闻”来启迪自己的学生;同时他又在祖国的山河的怀抱里陶醉,以审美的眼光给读者带来了诗意。“文学是人学”,这位对中西文学都深有研究的学者人格修养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他的人品和他的作品水乳交融,它的极处便是“仁”和“善”。
在中国美学中,达到了善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在最根本和最广大的意义上达到了美的境界。郑先生的《感旧集》在感旧的同时宣扬了自己“与人为善”的人生哲学,这正是做人的学问的真谛。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做为一个正直的人,立德是最根本的。学者之所以选择做学问这条人生之路,是因为这样活着能最好地体现他的立德本质。不管你是个什么样的人,选择了什么生存方式,你都必须坚持“向善”的意志,以立德为宗旨。我想这也是《海滨感旧集》之所以感人情怀的缘故吧。
(附图片)
郑朝宗教授讲学速写 苗地


第8版(副刊)
专栏:

世界高城帕里
罗同松
仅有1960人的小镇,坐落在海拔4500米的雪线上,因此名扬全球。
与纵横交错的狭谷相比,小镇帕里所在的地域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原野,面积大约850平方公里。蓝天上片片白云,大地十分荒凉,路边除了不时窜出狐狸、野兔外,基本上没有木本植物。
在镇里,房子低矮而单调,但是新建痕迹随处可见;各家房顶上都插着五颜六色的经幡,迎风招展。小街错落有致,与车水马龙的城市相较,倒是十分宁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狗太多,到处乱窜,或向过路人摇尾求食,或徜徉马路中间逼得汽车绕道走。全镇400多条狗,每天耗粮耗肉大约几十公斤哩。街边、墙头和房顶全都堆放着草皮和牛粪;许多房屋的墙壁上,也扒满了牛粪饼子。这是煮食、取暖的燃料。听人说,牛粪烤馒头特别香,我尝过,的确不错。
帕里尽管地势如此之高,却也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1903年12月,英国侵略军队占领帕里;翌年继续北犯,当行至几公里外的曲米兴古时,帕里人民协同西藏地方军队用刀矛和土枪土炮英勇狙击,给了侵略军以重大杀伤。英军头目荣赫鹏玩弄假谈判阴谋,叫藏军将土枪的火绳熄灭。同时,他又命令麦克唐纳少将指挥侵略军,用钢炮、机枪和步枪向失去抵抗力的藏军和民众开火,当场杀死1400多人,曲米兴古血流成河。西藏和平解放后,1956年3月,拉萨经帕里至亚东的公路正式通车,至此,帕里重新进入兴盛时期。
“别小看我们这地方”,帕里镇长达旺说,“这里的草场又宽又肥沃!”
这我知道。帕里附近山区生长着禾本科、莎草科、龙胆科、十字花科等上百种优良牧草,所以这里的牦牛个大,载重能力忒强。山羊、绵羊也比西藏其他地方长得肥大。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家庭手工业。许多人家能用羊毛、牛绒编织卡垫(壁毯、沙发垫之类)。仅此一端,全镇年收入就达88万元。
干燥、寒冷、缺氧,是帕里的特点。不过也有着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优势。这里生长虫草、贝母、雪莲、黄连、三花龙胆等名贵药材。去年,全镇药材收入28万多元。生长在海拔7000多米的帕里蘑菇,肉质细嫩,清香可口,比人工栽培的营养价值高3倍,还可以治疗脑衰、胸闷、气喘等疾病。
我问达旺:“镇上住有几个民族?”
“藏、汉两个民族。不过”,达旺诡秘地笑了笑,“汉族就一个人。”
我特地来到这位汉族同胞家里去作客。他名叫黄长春,老家四川,1982年入伍,分配到驻帕里的武警部队服役。因为立了功,1985年到北京出席先进代表会议。1986年退伍后,他坚决留下来,在镇上结了婚,落了户口。我问他:“你爱上这里什么?”他略一沉吟:“爱这里的冰峰!”
这个回答真使我惊讶不已。
来黄长春家之前,我站在镇上路口向东北方向眺望,一座高耸的冰峰亭亭玉立,那是位于中国不丹边境卓木拉利雪山的神女峰,峰顶高度为海拔7371米。峰下一大湖——错木杰,湖水是咸的。说也怪,帕里周围有的地方遇上一定天气,便有酒香四溢。据地质学家分析,这是某种地理原因造成的。雪山下的康布温泉,有14个泉眼,喷出的水温度各不相同,最高的可达60度,治十多种疾病。
“其实,小黄是爱上了我们这里的姑娘!”达旺用胳膊碰了我一下。1986年,小黄与镇上卡垫厂的达娃卓玛结了婚,如今已有个可爱的女儿,汉名黄雪苹,藏名普边多。他们家养了10头牦牛,开了爿铺店,从1987年4月到1989年4月,赚了大约3万元,小日子过得挺美满。
正说着话,达娃卓玛抱着她两岁的普边多从外面回来了。她身材苗条,嘴角挂着幸福的微笑,脸部像所有藏族妇女一样,透着黝黑的红润。她为我打了酥油茶,而且一再劝我多喝一杯。


第8版(副刊)
专栏:

老鞋匠印象
晨光
只占据一个小小的角落
花镜与太阳一起升起
笑眯眯地检阅脚步
俨然是都市的皇帝
脚步乱乱纷纷
世尘扑朔迷离
急步而来闲步而来
悄步而来信步而来
犹豫而来坦然而来
都会从散着酒香的话语
里得到满意
——鞋,这东西爱坏
人总是要走路呵
路低洼不平弯弯曲曲
然后仔细阅读
一页行路人的日记
该粘牢的,用一抹严厉
该缝合的,牵一线思绪
锤与鞋模的碎语中
敲打出几句晓白的哲理
偶尔闲下来的时候
点燃香烟点燃回忆
打开身边发黑的木箱
清点藏了半个世纪的鞋的故事
鞋匠的墓志铭
路上的足迹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谈片

藏景与藏情
景有巧、拙之分,情有深、浅之别。
造景巧丽者,多喜藏景,以令游人于不意中踏入幽境,以诱旅客于豁然中偶遇景深。这种营造法式,体现着造景人拓展空间意境,浓化空间谐趣,强化空间力度,丰富空间美的容量的造诣和艺术气质,它和自然的豁朗之美、辽阔之美、鲜明之美恰成对照(这不是说自然界没有幽境)。
爱之深沉者,多喜藏情,以教收受者于有限的抚慰中体察爱者之深蕴,以诱发被爱者于客观的赞美中追思内涵之意趣。真实、可感的爱,不只是具象的情态、具声的言辞,更有赖于情感的内蕴、心灵深处的回音。可信、可贵的爱,不是艺术的夸张和逻辑的力量可以取代的情感现象,而是与人生价值体系不可分离的美好希冀和情绪态势。
藏情,不是矜持。矜持,是对真情的蹂躏;而藏情,则是对情感的有益的积淀。藏情于理,往往可以使情理发酵,变得更加醇美,是情感与义理长期保鲜、保洁的特效剂。情感修养佼佼者,对于越是爱之至深的人,往往越是表现得爱的“吝啬”,而实际上,则是爱得越近情近理,恰如其分,以维系其情的悠远性和生命力。


第8版(副刊)
专栏:域外文谈

发人深省的《巴黎·鳟鱼》
申奥
美国新闻记者彼得·德克斯特的小说《巴黎·鳟鱼》获得了1988年的全国图书小说奖。作者名震一时,此书也立即畅销。这部小说并无引人入胜的复杂情节,也没有紧张惊险有趣的场面,何以能战胜众多名家而博得评委们的青睐,这是耐人寻味的。
小说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主人公巴黎·鳟鱼是镇上的一个白人店主,他冷酷凶残,心毒手狠,一向在穷苦黑人中放高利贷,盘剥欺压他们。有一次为了卖一辆旧车与黑人波克塞尔发生纠纷,他带领狗腿子直奔波克塞尔家寻衅,适逢波克塞尔外出,便开枪向其母和一个14岁的女孩射击,打死了这个黑人女孩。凶杀案发生后,巴黎·鳟鱼被捕,但他用2万美元向一个县法官行贿,便被保释出狱,趾高气扬地回到小镇。
这件血案对小镇的上等公民们是一个考验。大多数人胆小怕事,噤若寒蝉;还有一部分人,包括巴黎·鳟鱼的律师在内,想把这个恶棍送回监狱,但他们软弱无力,不采取果断的行动,因此难以奏效。只有一个年轻律师(本地牧师的儿子)站在正义的立场,同凶犯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小说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这些人物的心态,把他们的灵魂曝光。书中指出,小镇上的白人社会历来有歧视和欺凌黑人的传统,把这当作一种天经地义的特权,正是这种气候和土壤滋生了巴黎·鳟鱼这个恶魔,使他横行霸道,肆无忌惮。在法庭上他甚至宣称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还胡说受害者是自己开枪打死自己。在标榜民主和法治的美国竟让一个杀人犯逍遥法外,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和几十年前相比,今天的美国黑人情况已有若干改善。但在某些人心中仍然存有种族偏见,三K党徒们也时有活动,特别是在南方如此。德克斯特在此时推出这部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小说,是发人深省的。
德克斯特现年46岁,出生在密执安州,在佐治亚州、伊利诺斯州和南达科他州长大。他做过婴儿画片推销员,在五金店和煤气站当过伙计,还开过运载啤酒的货车,后来在《费城每日新闻》工作了12年。有一次为了一篇报道他遭到暴徒的殴打,几乎丧命。现在他住在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为当地报纸撰写专栏。过去5年中他发表了3部小说,其他两部是《上帝的口袋》和《枯枝》。


第8版(副刊)
专栏:

采山〔版画〕 
李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