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墨西哥通讯

墨西哥与债权银行达成重要协议
本报记者 郭伟成
7月23日,墨西哥政府与国际债权银行在几经曲折以后,终于达成协议,把墨西哥政府所欠的540亿美元公共债务本金缩减35%;把对墨西哥的债务利率降低并固定在6.25%,与现行利率相比,墨西哥每年可以少付40%的利息;从今年起,债权银行将连续4年,每年向墨西哥提供约30亿美元的新贷款,相当于墨西哥原有账面债务总额的25%。墨西哥舆论认为,这将使墨西哥大大减少纯资金外流的状况,重新获得经济增长的机会。萨利纳斯总统说,这一协议为墨西哥完成今后5年的发展计划创造了条件,但并不表明墨西哥的经济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
墨西哥与债权银行之间这一协议具有重大意义。自从世界性债务危机以来,国际债权银行还是第一次向债务国作出如此重大的让步。对墨西哥及第三世界债务国来说,这是战略性的一步。
1988年12月1日,萨利纳斯在就任墨西哥总统时提出了墨西哥重新进行债务谈判的原则,要求缩减债务本息,降低利率;减少纯资金外流;增加国内投资,使经济重新获得增长。随后,墨西哥开始了一场“艰巨的”、被人认为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债务谈判历程。财政部长阿斯佩两次前往西方7国游说,要求它们支持墨西哥与国际商业(债权)银行进行重新安排债务的谈判。墨西哥政府明确提出:债务问题不可能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办法解决,必须通过减债来解决。这个原则得到了“布雷迪计划”的承认与采纳。在随后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中,墨西哥又提出,债务问题不可能通过“停滞与衰退”得到解决。债务国应当重新获得经济增长。4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与墨西哥达成的协议中,放弃了过去要求墨西哥等债务国实行的“衰退调整”,承认了墨西哥在稳定经济,进行结构改革方面所作的努力,第一次承认债务国有权实行经济增长的战略。墨西哥于4月19日开始了与国际银行委员会的谈判。5月1日,墨西哥政府要求债权银行缩减墨西哥公共债务的55%,把债务利率降低到4%,并要求今后5年内再获得45亿美元的新贷款。债权银行认为墨西哥提出的谈判要求是“非常过份的”。因双方差距过大,谈判陷入僵局。由于墨西哥是“布雷迪计划”提出后第一个与债权银行进行谈判的负债大国,谈判能否成功对“布雷迪计划”能否付诸实施是一个考验;再者,墨西哥是美国的邻国,美国政府表示支持谈判达成协议,一再出面干预,向债权银行施压。6月23日,美国政府再次要求墨西哥与债权银行尽快达成协议,并以必要时修改联邦储备条例来要挟债权银行尽快作出让步。7月14日,萨利纳斯总统前往巴黎,在西方7国首脑会议前向7国首脑们进行“游说”,要求给予支持,并在与布什总统和布雷迪的会晤中“得到了美国政府对墨西哥债务谈判的明确无误的支持。”随后,墨西哥与西班牙达成协议,在西班牙政府的支持下,西班牙私人银行宣布,对墨西哥政府的债务打50%的折扣。7月22日,墨西哥与国际债权银行重新谈判。由于事前双方曾进行内部磋商,因此,仅一个周末,就在7月23日的晚上达成了协议。
这个协议并没有达到墨西哥在4月份开始谈判时提出的缩减55%债务的过高要求,而是考虑了双方的实际可能。表明双方在讨价还价后都是有所妥协的。事实上,债权银行向债务国作出了第一次重大让步。从谈判的过程看,债权银行的让步是在债权国政府及国际金融组织的压力下才作出的。由此看来,解决债务问题的关键在于债权国政府的态度与立场。要解决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问题,首先应当在债务国与债权国政府之间进行认真的政治对话。否则,要真正实现“布雷迪计划”是不可能的;要继续在解决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与进展也是不可能的。人们希望,墨西哥与国际债权银行达成的协议,能为全面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创造良好开端。
(本报墨西哥城7月23日电)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治理生态环境 促进粮食生产
杨贵兰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发表的公报表明,世界的粮食生产和储备形势欠佳。1987—1988年度的世界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度减产6100万吨,其中美国、加拿大减产30%;苏联、东欧国家减产5%,减至8亿吨;中国减产880万吨,是1984年突破4亿吨大关以来第一次减产。尽管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今年世界粮食产量可达18.89亿吨,比去年增加8%,但世界粮食生产趋向仍不容乐观。
粮食储备也呈下降趋势,预计将从1987年的4.5亿吨下降至1989年的2.87亿吨,与消费量的比例为16%,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所需的17%—18%这个最低水平,从而有可能会出现1974—1975年度以来第二次世界性粮食危机。
世界粮食生产形势欠佳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天公不作美,大范围的水、旱、虫、风四大灾害不时袭击地球的这片或那片地区。1988年,北美43%的耕地遭受旱灾,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两次遭到飓风袭击,亚洲的孟加拉国、泰国等国连续遭受洪涝灾害,以往常受旱灾袭击的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先后遭受特大的洪水和蝗虫危害。今年伊始,旱魔又笼罩了南北美洲和欧洲南部。自1988年12月1日以来,欧洲南部的降水量仅是正常年景降水量的25%。
近几年来,天公为什么愈益喜怒无常?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主要是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世界上不少童山秃岭并非向来如此,而是千百年来人类的乱采滥伐或战争破坏的结果。现在,全球每年采伐森林的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由此造成的沙漠化面积仅在萨赫勒地区就相当于一个比利时,植被破坏造成的表土流失每年达240亿吨。
由于人类长时期以来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各国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多达55亿吨,其中45亿吨来自矿物燃料,10亿吨来自汽车废气。这些二氧化碳仅有一半被植物和海洋吸收,余者升空积聚在大气层中,产生“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导致水、旱、风灾更为频繁、广泛和严重。科学家测得,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气温大约上升了0.7℃,在1960年以来的不到30年里,气温上升了0.3℃,在今后的30年里,气温将上升1℃—4℃,而今天地球的气温仅比1万年以前高出5℃。可见,如今地球上气温的上升比以往大大加快了。有些科学家说,当气温升高使极地冰帽融化时,海平面将上升1米以上,那时,马尔代夫群岛、塞舌尔群岛和其他低地岛国、沿海地区有可能要被淹没。此外,极言之,如果地球上的碳都变成二氧化碳积聚在大气层中,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将会达到金星上的二氧化碳浓度。显然,人们对“地球金星化”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金星的气温高达450℃。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温室效应”尚未达到不可控制、无法逆转前,全球几十亿人若能共同努力,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都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地球气候是完全可以逐渐好转的。生态环境改善了,世界的粮食生产将会得到可靠的自然基础。否则,不仅全世界的粮食生产问题难以解决,而且整个人类很可能要尝到“自毁家园”的恶果。可见,大力治理生态环境是全人类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附图片)
西非岛国佛得角,为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努力植树造林,图为圣地亚哥岛苗圃工人在培育耐干旱、高温的护漠槐树苗。新华社记者
 李远修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非洲农业的佼佼者
本报记者 徐德文
被誉为“非洲粮仓”和“烟草王国”的津巴布韦,是农业多样化搞得较好的国家之一。它所生产的小麦、高粱、大豆、花生、棉花、咖啡、甘蔗和茶叶等,都具有创汇能力。因而,对津巴布韦三大经济支柱之一的农业进行采访,是记者最近非洲之行颇感兴趣的问题。
一到首都哈拉雷,主人就告诉我们,为了表彰穆加贝总统在发展农业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去年9月,国际反饥饿组织已向穆加贝颁奖。与穆加贝总统一起赴美领奖的随行人员中,有位叫加里·马加茨的黑人商业农场协会主席,他负责1万多个黑人商业农场的协调工作,又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农场主,他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农场。
到了约定那一天,加里先生亲自驾车来接我们。他的农场在中部省,离哈拉雷70公里。途中,这位精明能干、性格开朗的农场主边驾车边同记者聊天。他说,他当过多年的农业技术员,也在化肥厂工作过,1983年开始自己经营农场。
车到他的农场,他带领我们参观。这个农场虽不如一般白人经营的农场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但在黑人商业农场中颇有代表性。他共有978公顷土地,除种玉米外,也种棉花,还饲养了100头肉牛、7头奶牛;拥有6台拖拉机和一辆大卡车。在花木围绕的住宅旁边,有一个约长50米、宽20米的大仓库,还有粉碎机房和放置大农具、拖拉机等的库房。平时有60名工人负责田间管理,农忙时则雇佣300多名季节工。在田头参观时,记者看到有的土地虽不太肥沃,但通过3公里长的小水渠源源引来哈拉雷河的水进行灌溉,因而作物长的绿油油的,十分喜人。
当他驾车把我们带到依傍岗峦的一大片田地时,恰遇阴雨丝丝。棉田已收拾得干干净净。绿油油的玉米叶上晶莹的雨露滚动。主人告诉我们,去年棉花获得丰收,今年,那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又将获得好收成。
加里先生不愧为“优秀的农场主”,他不仅把自己的农场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对整个津巴布韦农业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他认为,津巴布韦的农业所以在非洲成为佼佼者,与穆加贝总统及他领导的政府特别重视农业有关。穆加贝出身于农民家庭,他看到独立前的广大黑人被迫在贫瘠的土地上,以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耕种,终年辛勤劳动而不得温饱,他立志要改变津巴布韦的农业状况。独立后,他指引广大黑人农民从自耕自给的农业走向商业农业网络方向。如今,在津巴布韦广阔的土地上活跃着4个方面的农业大军:
一是白人商业农场主。他们经营的农场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产量大。由于独立后穆加贝政府实行黑人与白人和睦相处的民族团结政策,保护白人的合法利益,很多白人农场主留下来继续经营农场,有的离开后重又回来。现在津巴布韦共有4500个白人商业农场,所耕种的土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政府有关领导人经常与他们所成立的组织的领导人一起探讨并帮助解决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因而大大调动了白人农场主的生产积极性。白人商业农场平均生产增长率为9%,产值也逐年增加。
二是村社农民。这支队伍人数最多,基本上是传统的小农,过去生产方式落后。由于政府重视发展村社农民经济,派出大批农业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指导,发放农业贷款,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帮助他们组织合作社,从而使村社农业很快发展。例如,1988年全国棉花总产量为32万吨,其中村社农民的产量占50%。
三是在政府帮助下重建家园的难民。独立战争期间,大批农民背井离乡,逃亡邻国。独立后,政府收购了500万公顷土地安置难民,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现在他们也能向国家交售相当数量的农牧产品。
四是黑人商业农场主。独立前黑人经营商业农场的为数很少。独立后,政府鼓励并支持黑人商业农场的发展。有经营能力的人可向政府贷款以购买白人弃置的土地开设农场。他们也建立了自己的组织“黑人商业农场协会”。去年政府收购玉米110万吨,黑人商业农场生产的占64%,而在独立前,它只能提供8%的农产品。尤应指出,黑人商业农场的发展对津巴布韦就业问题的解决作出了贡献。加里先生说,黑人经营的农场更符合目前津巴布韦的国情。因它机械少,用人相对多,1万多个黑人农场能为政府解决颇大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以上四个方面的农业大军各有特点,都为津巴布韦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使津巴布韦农业呈现一派生机。1988年津巴布韦国民经济增长率为6%,就与较好的农业政策和发展形势密切相关。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广告的“品牌形象法”
黄宇翔
广告包含深刻的文化和艺术,其表现手法很多,“品牌形象法”就是其中之一。
早年,世界各国的产品并无牌号、标志。因此,批发商可以操纵厂商生产任何一种产品,控制了市场货物流通。后来,有些厂商想使自己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区分开来,产品的标志——品牌就出现了。所谓品牌就是指每一商品的名称、包装、价格、质地、色彩、广告形式等组成的商品个性。英国著名广告大师戴维·奥格威认为:“每个产品都是对它的品牌形象全面认识的长期投资。”
奥格威自己就设计了不少能够树立品牌形象的最佳广告。像众人皆知的“万宝路”香烟广告,向人们展示了男子汉那粗犷、豪放的形象,吸引了许许多多男性顾客。他还为夏达威衬衫做了独特的设计。在广告中,一位男演员身穿夏达威条衫,右眼套只护眼罩,给人深刻的印象。产品一旦建立鲜明独特的形象,成为人们心中的名牌,就会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效益。
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专家们认为:人们的需要产生于生理性和心理性动机。而在心理性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兴趣比较持久,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不会因为某种满足而导致兴趣的减弱与消失。相反,还可以产生更强烈、更浓厚的兴趣。品牌形象法正是利用了这种规律性。在广告中采用感人至深的画面、语言
(还有音乐),去反复感染消费者,以造成对某种品牌的强烈印象,使他们产生长期购买的欲望。
今天,品牌形象法产生的佳作已经达到了社会公认的高艺术水准。人们可以称可口可乐等广告是摄影的杰作,也可称之为广告创意的佳品。品牌形象广告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又为增加广告的文化、艺术性注入了强有力的生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