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不可阻挡的趋势
——东北地区暨内蒙古出口商品交易会侧记
沙秀敏 陆振华
成交额超过去年同期
最近在大连举行了中国东北地区暨内蒙古出口商品交易会,这是在北京平息反革命暴乱之后全国首次举行的最大的对外经贸活动,自然引人注目。
交易会设在大连博览中心。7月1日上午9点,我们随着上千名中外客商步入交易会大厅,只见展谈间一派繁忙,有的在看样洽谈,有的在讨价还价,没地方坐的干脆站着谈开了。
交易会揭幕之前,人们心中并无把握:这届交易会能开成功吗?外商会来吗?
第一天到会的外商达到690多人,有点出乎意料,也是前两届没有过的。预计7天后才会有的成交高潮,结果第三天便出现了,从第四天起,每天则以4000万、5000万、6000万美元的成交速度发展。
去年同期在这里举行的第二届东北地区暨内蒙古出口商品交易会,成交额为3.4亿美元。这届交易会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干扰,成交额却超过了4.9亿美元。
交易会上签订了37个合资合作项目,合同金额达8356万美元,大大超过了上届交易会。辽宁省负责同志高兴地对我们说,他们已签订了15个合资合作项目和4项利用国外贷款引进设备的合同,总金额5240万美元。
其他各省区市交易团也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这次区域性交易会虽只举行了10天,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广泛参与国际交换和分工的开放大趋势,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
走向国际舞台的决心和信心
主办这次交易会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三省一区四市,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地区,地域辽阔,有丰富的出口资源,同港、澳、台和国外的联系密切,各自拥有自己的发展对外经济的优势。他们把这次交易会作为进一步走向国际舞台的良机。正如经贸部部长郑拓彬在开幕式上说的,举办这次具有相当规模的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事实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是坚定不移的。经贸部组织10个专业总公司业务骨干到会指导协调。主办单位的省长、市长也都亲临交易会部署检查工作。
我们走进吉林省洽谈间,看到许多外商翻阅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利用外资项目的小册子。在这本30页的材料里,92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从内容、生产规模到合作方式等,写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一位业务人员说:这些项目都是很有经济效益的,不少外商已同他们进入到实质性谈判阶段。
我们看到,这些地区对外商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它们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而且在于都有坚持开放的诚意。作为窗口的大连市为各路来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上上下下,做好接待服务,展谈间增设了20多部电话和电传、传真。
中国的开放政策没有变
参加交易会的外商不仅亲眼见到我国局势稳定,也目睹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没有变。
联邦德国巴斯夫公司驻北京办事处代表说,这次公司派我来大连,原只是想看看形势,没准备谈生意。当看到开幕式和酒会气氛热烈,出席的外商比去年还多时,感到中国开放政策真没有变。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瑞帝维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相润说,临来大连之前,他的朋友不能理解他,可他携同太太和他的老朋友如期来了。他说,来到这里一看,社会秩序安定,很自由,很方便。
参加交易会的外商,一头扎到谈判桌上。日中实业株式会社社长同大连市新金县普兰店镇谈成了投资上百万美元的开发滩涂养虾和冷藏加工的合作项目。他说:从交易会上,我感受到了中国不会关上对外开放的大门。谁要早来这里,谁就能更多地抓住机会。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工作研究

加强对个体户的税收管理
新华社记者 夏俊生 新华社通讯员 史研
北京市去年检查28019户个体户,发现有偷漏税行为的达6655户,偷漏面23.8%;补收税款215万元,占应纳税额的30%。要减少个体户的不合理收入,必须加强税收征管,坚决制止偷漏税行为。
如何加强对个体户的税收管理呢?
一、严格建帐制度,加强票据管理。
北京49.8%的个体纳税户是定额纳税,即对个体户确定一个固定的纳税经营额进行征税;其余50.2%的个体纳税户是自行申报纳税。这两种纳税办法,都有漏洞。
定额纳税额通常是税收人员在个体户店铺“蹲点”调查确定的。有的个体户发现有税收人员在场,故意不经营价格高、利润大的商品,因此税务人员所掌握的营业额很难准确。至于自行申报纳税,因无据可查,更是报多少算多少,与实际应纳税额相距甚大。有家个体餐厅,自报月营业额4.5万元,但实际在7万元以上。
要使个体户纳税有依据,就要严格实行个体户建帐制度。经营规模小的可设“连户会计”,或者由业主自己记帐,并逐步在个体户经营的全过程中推行票据制度。有人建议,应积极发展为个体户提供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二、对达到私营企业标准的个体户,必须严格按照私营企业管理。
按照去年6月颁布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雇工8人以上即为私营企业。据北京市工商局去年8月调查,全市雇工8人以上的个体大户已达715户,但全市核准登记的私营企业只有11家。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规定了私营企业必须以税后利润的50%以上留作生产发展基金,还必须配备财务人员,健全各项财务制度。一些个体户认为这样做“受限制”,因此在达到私营企业标准后,也不主动办理登记,以便钻空子偷漏税。
为此,对于达到私营企业标准的个体大户,工商管理部门应按规定强制登记,作为私营企业管理,堵塞个体大户税款流失的漏洞。
三、征收个体户雇工的城市容纳费。
北京个体户雇用的大多是外地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在为个体户创造剩余劳动的同时,却消费着国家财政补贴的蔬菜等商品,占用城市公用设施。为此,应对个体户征收雇工城市容纳费,由雇主承担雇工所享受的各种财政补贴。
四、通过征收房地产税等形式把一部分级差收入收归国家。
个体户由于经营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收入悬殊。国营商业企业的级差收入,大部分通过以实现利润作为基数进行承包的形式收归国家。个体户的级差收入,也应以不同的房地产税率等手段,将其大部分收归国家。
五、抓好重点大户的税收管理。
目前,税务干部严重不足。北京平均每一名负责个体户税收的税务干部要管理240户个体户。在此情况下,应集中力量,抓重点行业和重点户的税收管理,主要对象是城镇有店铺的“坐商”,城乡的个体饮食业、客运业、房修业、货运业、手工业等收入较高的行业以及年收入万元以上的个体大户。
六、给予税务机关执行税法的必要手段和权限。
现在,要对严重偷税漏税者绳之以法,并不容易。有的案子几年都结不了案。罚款也不痛不痒,一些个体户满不在乎。税务部门尚无权对偷漏税者冻结存款、查封商品、扣押保证金物、拍卖或没收商品。时常有税务人员看到偷漏税者转移资财而无能为力,而一些偷漏税者拒不交纳罚款也没法处理。因此,应当赋予税务机关执行税法的必要权限和手段。有人建议设立税务警察执法。
七、加强对税收人员的教育和监察。
由于社会上和税收队伍中的不正之风,收“关系税”、“人情税”的现象也不少。有的税收人员得了个体户的好处,便少征税。加强税收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内部监察工作也十分重要。
减少个体户的不合理收入,防止个体户偷税漏税,税务部门负有很大的责任,但光靠税务部门是不行的,需要社会各界和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实行综合治理。
(本报约新华社专稿)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企业家画廊

厂长爱职工 职工爱企业
——赤峰糖厂厂长李国华的管理之道
本报记者 张锦力
1987年中秋,从外地发运给内蒙古赤峰糖厂的44车皮原糖甩进了车站货场,可是货场装卸工们都回家过节去了。如不及时卸车,糖厂就要被罚款。怎么办?正当厂里几位领导为此急得团团转转之时,全厂职工闻讯赶到了货场,有的还叫来了亲属,卸车的卸车,码垛的码垛,直到半夜才卸完原糖,事过之后没有一个人提起报酬。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赤峰糖厂的职工愿为企业进行忠诚的奉献,对企业有高度的责任感?我走访了赤峰糖厂的一些干部职工。
糖车间工人冯建华说:“你问咱工人哪来的这种力量,告诉你,厂长把咱工人揣在心窝窝里,咱工人咋能不把工厂挂在心头上。李国华当了七年厂长,连个节假日都没休过,每年的除夕之夜,李厂长总是带着厂级领导和车间干部,端着他们亲手包的饺子到车间,和坚持生产的工人共度春节。去年上级拨给厂里一台轿车指标,可他硬是让买了一台大客车,来接送下班的工人。在这样厂里干活,总觉得就像给咱自己干活一样,能没劲吗?”
在赤峰糖厂采访,到处可以听到厂长李国华心中装有职工的佳话。制糖车间青年女工焦玉珍婚后与爱人两地分居,身边有哺乳的婴儿和70多岁的奶奶,她多么希望丈夫能调到身边,可她在外面碰了几次壁后,暗自叹息:“像我这没钱、没根子的户,夫妻团聚是水中捞月没指望了。”李国华得知这个情况后,找到小焦说:“咱们厂就是你的根子,我们帮助想办法。”李国华四处奔波,小焦爱人的调动问题终于解决了。
有位青工是有名的刺头,工作吊儿郎当,几次闯祸出事故。有人主张开除他。李国华另有想法,他说:“开除他,让他上哪去,怎样生活?”他像大哥一样找这个青工谈心。原来,这青工的爱人没有工作,家里生活困难,他每天憋气无处撒。后来李国华给他爱人安排了工作。这个青工气顺了,工作很积极,厂里又让他担任一线工段班长,现在他逢人就说:“在这样的厂子里干,就是累死也心甘。”
厂长爱职工,职工爱企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搞得好,去年这个800人的糖厂共完成利税600多万,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优秀企业。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罗圩村养鸡有个好环境
主要经验:坚持种养结合,综合开发农村饲料资源,搞好社会化服务,进行适度规模经营
江苏省灌云县县长 吴加庆
我县东辛乡罗圩村共有2452口人,近3年养鸡业发展较快,前年该村只养蛋鸡2万只,去年猛增到8.7万只,今年又增加到11.2万只;去年全村养鸡获利84万元。他们的经验引起了我的重视,于是实地进行了一番考察。
这个村开始养鸡就以养鸡业为导向,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全村3280亩耕地,由过去的400亩种玉米,增加到1080亩种玉米,所产玉米全部用来加工饲料。他们还发动群众充分利用身边的农副产品资源,大搞综合利用,例如下河捞贝壳,把过去没有很好利用的麸皮、豆饼用来加工饲料等,进行了饲料元素的多种替代。集体投资办起了一个小饲料加工厂,户户建起了饲料小作坊,根据配方,自己加工饲料。去年全村共生产饲料480万公斤,平均每公斤比市场供应价低0.28元。仅此一项,一年节约饲养成本130万元。
这个村人均耕地1.3亩,全村多数农户在种好田的同时,还要剩余一到一个半劳力的情况,选择了户养300只鸡至500只鸡的规模。实践证明这样的规模适度,劳力够安排,既能养好鸡,又不耽误其他农活,种植和养殖都有收益。产蛋前需要六七千元钱做成本,一般农户拿得起。场地也够使用。按科学饲养需要,每只鸡要占0.4平方米地皮,一般农户家的1至2分庭院地正好容纳得下。去年,全村有496户养这样的规模,占总户数的86%。规模大小适度,养鸡的效益明显,去年这496户,户均养鸡收入5000多元。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种苗供应、疫病防治等一家一户难办的事情提上了日程。为此,他们于前年3月份成立了养鸡协会。养鸡协会去年共帮助农民改良品种4个,引进良种鸡5.6万只;编印养鸡小读物400多册,培训农民技术骨干413人。去年,全村养鸡平均成活率达98%。
全村8.7万只蛋鸡,一天要产蛋2吨左右,这些鸡蛋怎么处理?他们采取了以村为基地,通过两条渠道向外辐射的办法,就地发育市场。一是由村养鸡协会牵头,与市、县食品公司和蛋糕厂联系,由他们定期到村里收购。二是吸引近百名个体商贩与农户进行直接交易,由他们将鸡蛋拉到附近的市场上出售。这样,去年全村共产鸡蛋500多吨,全部及时进入市场。
罗圩村养鸡虽然具有小范围生产的特殊性,但他们的成功经验,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坚持种养结合,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是现阶段农村发展养殖业比较理想的模式。长期以来,我们在指导养殖业生产的过程中,经常犯脱离现实条件、盲目追求大规模的错误,结果不是物质投入跟不上,就是经营管理跟不上,使经营失败。实践证明,企图超越条件去选择生产经营规模只能导致生产的逆向运转。在现阶段农村绝大多数地方搞大规模的养殖业生产,条件并不具备。罗圩村养鸡生产之所以能持久稳定发展,就是因为他们坚持种养结合,进行了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地产粮、粮养禽、禽积肥、肥养地,形成了种为基础、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立足农村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摆脱饲料涨价困扰的现实途径。当前,养殖业发展面临的一大制约因素是饲料价格上涨,罗圩村的实践给我们的启发是,只有立足农村资源的综合开发,把大量闲置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其威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饲料价格问题。罗圩村发动农户自己生产饲料,一年就节约饲养成本130万元。这说明,农村的饲料资源潜力很大,只要进行开发,效益是显著的。
三、配套的社会化服务,是养殖业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保证。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发展养殖业生产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建立三个保证体系,即技术保证体系,市场保证体系和价格保证体系。在禽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时,保证农民的产品能有合理稳定的收入。罗圩村创办的养鸡协会就是这样一种很好的形式。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盯着市场搞生产
万兴
在商品生产中努力改善局部环境,正如老天爷久旱无雨,局部地区搞一次或几次人工降雨一样,对小范围的经济发展往往很起作用。这已为灌云县罗圩村这样一些单位的实践所证明。但是,商品生产终归离不开大市场,局部环境的改善,必须注意与大市场紧密相连,如果二者脱节,那就不光得不到好处,还可能要吃大亏哩。
俗语说:十里不同天。市场之大,岂止十里、百里,免不了常有“不测风云”。局部环境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风云变化。也就是说要以“变”应“变”,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每当市场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时,要沉着冷静,不能自己先乱了锣鼓点。要看准了病因再对症下药。是原料问题,就下力气挖掘资源潜力;是产品质量问题,就认真抓管理;是销路阻滞,就想办法疏导流通渠道。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走一步看两步,小环境自然能与大市场合拍。
单枪匹马的农户怎样应付茫茫的市场?靠单打独拚不行,一家一户就是有三头六臂,也照应不了生产、流通、储运、加工等方方面面。出路就是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搞联合,集体经济实力雄厚,就以村、乡为单位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专业化发展进程较快,就以各种企业为单位建立系列服务组织。这些组织还可以搞跨地区的合作。农民有了自己的组织,生产与市场就接通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力量强,办法多,自然可以有效地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努力改善局部环境,绝非是把本地区、本单位搞成一个万事不求人的“小而全”。扬长避短,方能稳步向前;自我封闭只能事倍功半。就以发展畜禽生产为例,广大乡村有解决饲料的优势,大中城市郊区有开拓销路的优势,如果二者各有分工、互补互济,就能共同发展;倘若都强调以我为主,恐怕就要两败俱伤。今年上半年禽蛋生产滑坡,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的城市过分强调了“自给”,使本地区与大市场脱了节,反倒影响了生产。这个教训值得记取。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邱满囤和“诱鼠剂”
新华社记者 郭素芝
(一)
盛夏的一天上午,河北省无极县郝庄粮站。
熙熙攘攘的100多人围成了圈圈,其中有不少是县里各部门的领导。可中心人物却是个50开外的庄稼汉。只见他把一个半馒头切成黄豆粒大小的碎块,拌上他研制的“邱氏诱鼠剂”和鼠药,又喷上一口酒,撒上些面粉,然后用水拌匀。在查看了厕所、猪圈等处的20多个老鼠洞后,他对人们说:“这里都是‘小老’,没有大的。”边说边把拌好的鼠药撒在一个个老鼠洞口。县委办公室的一个同志想试探一下老鼠是爱吃他的药,还是爱吃点心,就把刚买来的蛋糕掰碎,也放在老鼠洞口。邱满囤乐呵呵地对参观的人说:“等着吧!15分钟内老鼠准吃药,两个钟头就会跑出洞口死掉!”大家不约而同看了一下手表:10点05分。
过了15分钟,记者到每个洞口逐一查看,果然,毒饵已被老鼠吃光,而蛋糕却一点儿没动。
一个半小时以后,在粮站院内,人们惊奇地发现,有几只老鼠大摇大摆地从洞里出来了。大家围到各个洞口一看,都有老鼠在探头探脑。在摄影机镜头和众目睽睽之下,它们竟毫不胆怯,有的钻出洞,神经质地乱撞乱窜;有的窜到人们的脚面上,把胆小的人吓一跳。施药人却说:“别怕,它绝不会咬人了。”说着,抓起一只正在乱窜的老鼠,用手指摸它的嘴巴,老鼠的嘴竟像被胶水粘住一般。那一只只平时行动诡秘的老鼠,都像得了精神病,狂跑一阵儿之后,东倒西歪,步履蹒跚,不一会儿就死了。仅半个多钟头,就有21只老鼠死在人们面前,而且正像施药人所说:全是“小老”。
围观者大哗,纷纷称奇。
(二)
他,就是被人称为“灭鼠大王”的邱满囤,今年55岁,有30年研究老鼠的历史了。
邱满囤是无极县陈村的一个普通农民。早时因家境贫寒,只读过两个月小学。
1957年,他从部队复员,正赶上“除四害”。老鼠是“四害”之首,人人痛恨。他亲眼见到刁钻的老鼠躲进洞中,害得乡亲们用烟熏、水灌,直至挖洞,仍然不能捉住。邱满囤心想:如果能制出一种药,引诱老鼠出洞,使它乐意吞服,那该多好。从此,邱满囤一头扎进了“老鼠王国”。他把老鼠抓来饲养,一养就是11年,从而揭开了一个有趣的神秘世界。
他用农药3911乐果、安托做试验,老鼠闻都不闻。
他又将酸、甜、苦、辣各种味道的食物放在笼子里,看老鼠爱吃什么。经多次观察,他发现老鼠爱吃玉米嘴。他到地里扒开十几个鼠洞,看到成堆的玉米都被咬掉了嘴。这是为什么?原来玉米嘴就是玉米的胚芽,含有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他天天半夜起来,蹲在笼子边仔细观察。猪圈、牲口棚、旮旮旯旯,都是他观察老鼠的好场所,酷暑严寒,他从不间断。
他看到了,老鼠怎样挖洞做窝,怎样吃喝拉撒睡。
他解剖过无数只怀孕的母鼠,摸清了全年每只母鼠产仔8窝,每窝最少5只,最多16只,仔鼠生下来第三个月就交配……
他还发现,凡老鼠爱吃的,蚂蚁也爱吃。凭这一点,蚂蚁代替老鼠,成了他的“试验品”。
通过实验,邱满囤发现,用一种药物在一个地方毒死了一只老鼠,便极少再有老鼠重蹈覆辙。
28个春夏秋冬,4000多个辛劳之夜,4500多次试验,3000多次食品选配和排列组合,1981年,邱满囤终于研制出了“邱氏诱鼠剂”。这种诱鼠剂可以和一切灭鼠药相配,使其发挥最大的灭鼠效力。无论哪种灭鼠药,只要加入“邱氏诱鼠剂”,把它挂到墙上或放到地上,老鼠都会不顾一切地去吃。
邱满囤成功了。
(三)
1983年,邱满囤从河北、山东到陕西,一路研制,一路叫卖这种“诱鼠剂”。
冬季的一天,邱满囤来到陕西省大荔县官池镇。在镇政府机关,他为人们作了灭鼠表演,当场灭鼠19只。在镇党委书记的倡导下,全镇开展了一次灭鼠活动。邱满囤逐村发放毒饵,现场指导,用了11天时间,总共灭鼠10多万只,仅西阳村一处,死老鼠就拉了7架子车,共1.7万多只。
几年来,他已做过700多次灭鼠表演,灭鼠1000多万只。
邱满囤和他的诱鼠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华社向国内外报道了他的灭鼠绝技,不仅在国内引起震动,而且饮誉海外。有近30个国家来信要求买他的技术和配方。美国商人提出用270万美金聘请他到美国去。面对重金聘请,邱满囤的回答是:“中国鼠害很严重,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人民服务。”
为研制鼠药,邱满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家里的三间房被他卖掉了,妻子嫌他不务正业,同他离了婚。
值得庆幸的是,河北省、地、县三级科委对他的发明十分重视,对他的研究成果组织专家进行了鉴定。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对这项研究成果也十分重视,组成了由省科委、爱卫会、农业所、粮食局、石家庄地区、无极县有关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并决定成立“邱氏诱鼠剂”研究中心和鼠药厂;目前这项成果已申请国家专利。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为解决农村养猪费料、费燃、费时的问题,满足市场猪肉供应,山东安丘县科委积极推广科学养猪快速育肥法,将过去熟食变生食,并按科学配方转化后喂养,每天增长0.75公斤的重量,每头猪可提前三四个月出售,该法已受到众多农民的欢迎。
这是科技人员在抽查毛猪生长情况。 王平摄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各得其所 天呈 原载《讽刺与幽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