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历史不会忘记
——怀念陈光同志
陈沂 苏静 林月琴 王宗槐
每当我们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看到那么多老战友的熟悉面孔时,就会想起我们一一五师的老领导,老战友陈光同志。今年是陈光同志不幸去世35周年,我们深切地怀念他,同时感到有责任将这位对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的高级将领一生的业绩介绍给人们。
1906年陈光出生在湖南宜章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父亲给地主当长工四十余年,母亲迫于生计卖奶六年,所生养的十二个子女只活下两个。陈光童年只读过三年私塾,十四岁起就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
1926年的大革命中,陈光参加了农民协会,任农会委员,赤卫队长。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陈光同志遭反动派通缉,被迫逃亡。这年冬天,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中,陈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队伍,开进陈光家乡,发动农民,准备暴动。陈光遵照党的指示,挖出大革命中藏的十二条枪,参加了湘南暴动。此后,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光先后担任过排长、连长、支队长、师参谋长、师长、代理一军团军团长等职务。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反围剿的频繁战斗中,他坚决执行命令,身先士卒,机智勇敢,屡建功勋。1929年10月梅县战斗中,他率领一个营顽强阻击敌人四个团的轮番进攻,掩护红四军主力安全撤退。1930年2月在水南、值夏战役中,他冒着牺牲自己的危险,救过林彪的性命。在这些激烈的战斗中,陈光同志光荣负伤达十次之多,他的英雄事迹曾两次受到红四军传令嘉奖。在1931年11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他被授予二级红星奖章。陈光同志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在同敌人生死搏斗中,在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频繁战斗中,在毛泽东人民战争军事思想的哺育下,从一个普通农民走向革命,参加红军,逐步锻炼成长,成为优秀的红军高级指挥员。
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陈光迸发出他生命中最灿烂的火花,出色地完成了党给予的一系列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作战任务。1934年10月长征初期,在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湘江的激战中,担任红二师师长的陈光,没有辜负中央军委的期望,坚决完成了阻击任务,掩护中央军委纵队渡过湘江。12月30日,二师发扬猛打猛追的作风,神速进抵乌江,并在江界首先突破乌江天险,又一次保证军委纵队顺利过江。此后,二师六团智取遵义,四团攻占娄山关,打开桐梓城,占领牛栏关;在新站击溃敌两个团占领松坎,打乱敌人追剿堵击的部署。随后二师向西北方向警戒,与兄弟部队一道保证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遵义会议后,在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得意之笔”的四渡赤水战役中,红二师出色地执行军委大踏步机动作战的方针,佯攻贵阳,调出滇军,威逼昆明,使我军得以巧渡金沙江,跳出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重重包围。5月下旬,红军先头部队来到大渡河畔。这一带曾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当年为全军覆没而抱恨终天的古战场。红一师一团十七勇士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之后,二师又受命奔袭泸定,5月29日,二师昼夜兼程二百四十里,沿途打了三仗,打垮敌军三道防线,按预定时间到达泸定,于黄昏前发起强攻,四团二连的22个勇士冒着敌人炮火的熊熊烈焰和涛天恶浪勇攀铁索,蹈火前进,进行了中外战争史上一场惊心动魄的壮烈战斗,终于取得了强夺泸定桥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让红军重蹈石达开覆辙的命运。6月陈光率二师为先导部队翻越人迹罕见的夹金山,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8月以二师为前卫的部队又胜利穿越了渺无人烟的茫茫草地。9月16日红军来到长征途中的最后一道天险腊子口。在二师四团正面强攻一整天未能攻下的紧要关头,陈光亲率部分战士半夜里自绝壁攀岩而上,突然出现在敌后,有如神兵天将,配合正面四团夺取了腊子口,保证红军最后渡过险境。陈光这位人民忠贞的儿子,自血战湘江到突破天险腊子口,他没有辜负中央军委及军团领导的重托,率领着红二师,一路披荆斩棘,抢关夺隘,胜利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每个任务,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光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对革命事业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奋不顾身,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赢得了广大指战员的钦敬与信任。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陈光任115师343旅旅长,肖华同志任政委。9月25日在平型关战役中,在林彪、聂荣臻的指挥下,他率685、686两团担负主要作战任务,奋勇杀敌,歼灭了日寇精锐板垣师团一个后尾联队,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的重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军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11月4日,陈光同志又率部参加了广阳伏击战歼灭日军近千人。1938年3月初林彪被友军误伤离开部队后,中央军委任命陈光同志为115师代理师长。同年9月,他又和罗荣桓同志一起指挥部队作战,取得了汾离公路三战三捷的胜利。
1938年底陈光罗荣桓奉命率115师主力由晋西出发,跨越同蒲、平汉铁路,挺进山东敌后。1939年3月3日,首战樊坝消灭伪军800余人,配合地方党打开了我军在鲁西建立根据地的局面。115师挺进山东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极大恐慌。5月,日军从济南、泰安、肥城、汶上等地调集重兵及大量汽车、火炮,分九路合围“扫荡”泰西地区,妄图一举歼灭我115师主力。当时我军有3000余人,除了一部分战斗部队外,还有师直机关,中共鲁西区党委等党政机关人员,5月11日被日军包围于肥城东南陆房一带。罗荣桓同志因去泰西东汶支队视察不在师部,突围的重担全部落在陈光肩上。在这严峻的考验面前,陈光分析了敌情后,当即决定师部依托陆房周围山地发挥我军山地作战的特长,控制陆房以西肥猪山、岈山及凤凰山等制高点,命令686团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阵地。我686团及津浦支队的指战员们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战斗激烈时陈光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一直坚持到黄昏。夜幕降临后,陈光下令连夜突围,从敌人间隙中跳出了包围圈,安全到达东平东南地区。我军在陆房战斗中虽伤亡300余人,但毙伤日军大佐联队长以下近千人。陆房突围后罗荣桓同志回到师部召开了干部会议,表扬了全体指战员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高度评价了陆房突围的胜利,保存了红军建军以来的一大批优秀骨干,对发展革命力量坚持敌后抗日战争,具有重大意义。陈光也在会上讲了话,会后他还指定了张仁初团长和特委领导同志去陆房一带安置伤病人员。
陆房战斗后不久,陈光罗荣桓又指挥了被八路军总部称之为“歼灭战的典范”的梁山战斗,全歼日军一个大队300余人,俘虏了13名官兵,缴获了两门野炮,击毙日本长田敏江少佐,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气焰。为此,日军有关部门专门撰写了“陈光部作战研究”的小册子发至部队,供其作战使用。1940年陈光在鲁南指挥了白彦、天宝山等战斗,消灭了勾结敌伪的土顽分子和叛匪,使鲁中鲁南联成一片。1941年3月陈光曾亲自率部攻入滨海区青口敌人据点,拔掉周围敌伪据点10余处,进一步扩大了我根据地。1942年12月,陈光又亲临前线指挥甲子山战斗,1943年1月,陈光率教二旅,攻打日寇据点郯城,一举攻克郯城全歼守敌,并乘胜拔除郯城周围敌伪据点18处之多。自1938年至1943年春在抗日战争的头5年多时间里,陈光同志在党的培养和战争环境的锻炼中,取得了比较全面而丰富的战斗经验,发挥了他杰出的指挥才能,对开辟和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3年春陈光奉调赴延安,出席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日本投降后,他奉命随林彪回山东工作,途中又接到中央命令转赴东北,参加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陈光先后担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辽吉军区副司令员,第六纵队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市卫戍司令员,为开辟东北根据地和夺取东北战场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46年4月,苏联红军撤离长春,陈光率领辽吉军区部队迅速抵近长春,即日向城内伪满“铁石部队”(伪满精锐部队)发起攻击,经过3天的激烈战斗,全歼守敌2万余人,第一次解放了长春,取得了四平会战中的一个重要胜利。5月,我军从长春、吉林撤退后,国民党88师一个加强团跟进到新站拉法一线,继续对解放区进犯。为了阻止敌人的进攻。沟通我军北满与东满的联系,陈光实际指挥原山东部队1师2师用夜战和近战全歼守敌5个营。
1949年春第四野战军南下,陈光被任命为四野副参谋长,不久又被任命为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市警备司令员,陈光同志从一个贫苦农民成长为我军的一位高级将领,经历了中国革命战斗的各个历史阶段,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他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奋不顾身,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奉献了自己才能和鲜血,他身为高级干部,始终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联系群众的劳动人民本色。他还十分勤奋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他十分重视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他秉性耿直,刚正不阿。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陈光同志也有他的缺点、失误,陈光的缺点、失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却遭到不应有的诬陷和打击,致使陈光同志1954年6月含冤逝世。
1987年,中纪委、中组部、总政治部和军委纪委曾联合调查陈光同志案情后呈报中央,1988年4月经中央批准,恢复了陈光同志的名誉。撤销原定他“反党”的结论,正式恢复了陈光同志的党籍。时间已过去了30多年,他的名字现在的年轻的人很少知道,他的业绩在建国后的回忆文章中也绝少提及,但历史是公正的,党的政策是公允的,在我军过去的战争年代的光辉篇章中人们不会忘记在中国革命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老战士,我们也不会忘记我军的这位杰出将领,我们永远记着他。


第6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清贫》乃后人之师
——纪念父亲方志敏诞辰九十周年
方梅
今年8月21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赣东北和闽浙赣根据地的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主要领导人方志敏诞辰90周年的纪念日。值此,我特作此文,以表示对父亲的缅怀和纪念。
方志敏在人世虽只度过36个春秋,但他的业绩彪炳千秋。他的革命精神,不但永远鼓励着人民,且应为我们所效法;尤其是他的《清贫》脍炙人口,可以说是他高尚情操的一面镜子。它告诉了人们:什么是革命的人生观和革命为了什么?我每重读一次《清贫》时,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不是一般的文章,而是用烈士心血凝结起来的革命史,是一篇革命战斗的檄文,也就像由无数革命战士的血肉之躯建起来的钢铁长城和向革命者吹响的号角,号召千百万人民为捍卫久经灾难的中华民族和可爱的祖国。
读《清贫》,方志敏英勇奋斗、廉洁奉公、坚贞不屈的崇高形象,就像泰山一样屹立在我们面前,也仿佛使人感到他大义凛然、富贵不能淫、金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无产阶级的浩然正气,从而使我们真正看到了他清贫、洁白的一生在闪耀着光辉。
1934年10月24日,根据党中央的命令,方志敏担任原红七军团和新红十军合并组成的红十军团政治委员会主席,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当时,方志敏痔疮大发,每天流很多脓血,不仅难于走路或骑马,而且也无法坐歇。尽管如此,他还是强忍疼痛,肩负起党交给的重任,怀着为了党和革命事业虽死不辞的坚定信念,毅然带领部队出发了。次年1月下旬,部队途经怀玉山封锁线时,不幸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为了使大部队突围,方志敏不顾个人安危,突出包围圈,找到大部队,与敌人展开血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和叛徒的告密,1月29日在皖赣交界处的陇首村封锁线不幸被捕。他入狱后,并没有屈服于敌人的屠刀之下,他一心想着党和革命的事业——“我能丢弃一切,惟革命事业,却耿耿在怀,不能丢却”;他“细思赣东北苏区的发展与红军的胜利”,“革命热情仍和从前一样”;直至面临“死是无疑的了。什么时候死,全不知道”的性命攸关之际,他还不断地鼓励“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奋斗!”在阴森恐怖的铁窗里,一边要防备敌人进来,一边奋笔疾书,先后写出了《清贫》、《可爱的中国》、《死!》、《狱中记实》等不朽的篇章。
方志敏出身于贫穷的家庭,家里为他读书,欠下巨债,其父母为之长年都处于长嘘短叹之中,也使他亲尝了负债的苦味,他为此而忧伤、愤懑。然而使他立志于革命的不只是自家的贫穷,而是那个现实、黑暗腐朽,官者扬威,贫者受辱,生民涂炭,万劫不复,啼饥号寒者比比皆是。对此,他义愤填膺,到处寻找救民于水火之中的良策,并终于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于1923年9月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说:“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在革命斗争的历程中,方志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担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工作期间,常常吃冷饭冷菜,因贫病和敌人企图的暗害,他的生命几次濒于死亡;大革命失败后,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敌人的通缉搜捕中,回到家乡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决心“重起炉灶再干”;在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家乡的房屋先后被敌人烧毁过10余次,但敌人每次残暴的行径都没有使他对革命事业产生丝毫的动摇,他鼓励家乡父老兄弟“烧了瓦房搭茅房”,带领革命人民以“打掉牙齿和血吞”的精神与敌人斗争到底,有力地回击了敌人的烧杀抢掠;他担任弋横暴动总指挥期间,他和暴动队员一起过着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战斗中他曾多次因劳累吐血,昏倒于磨盘山中,即便如此,他还是一心想着群众和暴动队员,想着怎样和敌人进行斗争;他担任弋阳和贵溪县委书记期间,尽管当时的条件很差(办公地点设在山坞中),但他始终和群众打成一片,领导他们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创建了弋(阳)、横(峰)、德(兴)、贵(溪)、万(牟)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信江特委;他担任信江特委军事委员会主席期间,仍和战士一起吃住,甚至连一碗野猪肉都不肯多吃。他还领导红军独立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战果。他的心不仅装着赣东北人民,而且经常想到党中央。在他率领红军攻下闽北浦城后,缴获银元约20万元、黄金约2000两。当时有人提议将其中的一部分分给干部、战士享用,对此,他及时地在群众中做了耐心的说服解释工作,决定将这些钱用于充实苏维埃政府的经济实力,并从中拿出四、五百两黄金,先后派机要交通专程送到上海,交给了党中央。
方志敏清贫的实质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斗争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正因为方志敏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大家,为官兵树立了榜样,才能在根据地屡次陷入困境时,党和人民始终能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共同战胜敌人的经济、文化封锁和军事围剿,取得一个个的辉煌胜利。
然而,方志敏自身却清贫如洗,直到他担任赣东北省苏维埃主席和兼任财政部长时,仍是身无分文。在他被捕时,国民党兵士以为他一定腰缠万贯!可是当他们从他“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枝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时,他们又是何等的惊异和失望啊!是的,他素来就是这样的清贫,除了那唯一的“传世宝”——“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子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之外,他是一无所有。不仅如此,就是在他生命到了最后一刻时,还披肝沥胆地劝诫人们:“你们生活要尽量朴素化,不要奢侈,不慕虚荣。”
今天,重温《清贫》,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清贫精神,仍为当今人们所学习、所效法。
现在,与方志敏所处的那个时代相比,条件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仍然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国是个大国,同时又是一个穷国,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创业,才能建设成为富饶强大的国家。


第6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回忆父亲滕代远
滕久昕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父亲滕代远离开我们已有15个年头了。每当我看到他的照片,或与家里人谈起往事,一种无限缅怀他的心情便撞击着我的胸怀,久久不能平静。
父亲1924年参加革命,从投身蓬勃兴起的湖南农民运动到组织领导著名的“平江起义”;从井冈山反“围剿”斗争到苏维埃土地革命;从延安王家坪的日夜操劳到太行山麓辗转迂回与敌人战斗;从建国初期创建和发展人民铁道事业到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来忠于党,忠于人民,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努力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以下,我仅回忆两件亲身经历的小事:
“干部子弟不能搞特殊”
1970年,我参军来到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一次,因工作需要,部队首长让我去北京出差。阔别多时的首都北京使我十分向往,但是更想念爸爸、妈妈。回到家一看,他们不在,都到外地去了。一些在京工作的老同学听说我
回来了,都来找我叙旧,并在一起聚了餐。临返部
队前,我也在一个饭店回请了他们。在一次家信中,我无意写上告诉了父亲。他知道后非常生气,马上亲笔给我写信,对此事提出了批评。他在信中说:“干部子弟应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吃苦耐劳的习惯。这不是一般生活作风问题,而是思想觉悟问题,甚至是政治水平高低的问题。”我收到信后,思想一时不通,对他的批评不理解,同时也背上了思想包袱。父亲、母亲都及时写信帮助我,并告诉其他几个哥哥,同时也写信告诉了部队领导。大家都来信,或者找我谈话,帮我认识这个问题错在哪里。在以后一个时期,我对自己错误的言行有了认识,并把这件事前后的态度写成一份思想汇报,寄给了在外地的父亲和母亲。他们看后,见我认识到缺点,并有了改正的决心,都很高兴。母亲写来信说:“如果真正从此知道节约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当然很高兴。……你爸在信上批了一个很大的‘好’字,希望你以新的进步迎接19岁生日的来到。”
“家里人不许坐我的车”
对于我的缺点,并不是每次都能得到父亲的谅解。有时他发起脾气来,还真够你紧张半天。
记得那是在1973年党的“十大”开过不久,我在离北京市区约30公里远的地方参加教导队集训。因为训练紧张,已有很久没回去看父亲了。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向值班员请假后,坐了两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回到家里。见到父亲后总觉得有说不完的话,从军事训练谈到党的“十大”会议。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到星期天下午了。我必须要在晚饭点名之前归队,否则就违犯了军纪。我心里非常着急。万般无奈,只得向秘书讲,用父亲的汽车送我一趟。工作人员知道父亲的脾气,可又同情我的难处。他们商量后,决定请司机李师傅开车送我归队。
傍晚,父亲正在院里散步,见自己的汽车出库,就问:“车子去哪里?”李师傅忙说:“油不多了,去加点油。”由于这是第一次因私事为我派车用,只好偷偷在大门外上了父亲的汽车。“红旗”牌轿车在宽阔的十三陵公路上风驰电掣,没一会儿,就到了教导队驻地。下车谢过司机同志,一路小跑返回宿舍。
哪知道,这件事还是让父亲给问出来了。他批评了身边工作人员。指出:车子是公家配备给他使用的,私事用车还要按规定交汽油费,哪能让小孩子随便坐车,浪费汽油。
以后的一次回家时,父亲把我单独叫到一边,询问上次是怎样归队的。我知道事情不妙,只得一五一十讲出来。父亲严厉地批评我。
不仅如此,几个哥哥从部队探亲回家,从来都是自己乘公共汽车回家。有时带东西多,打来电报,也是让我去火车站接。没有因私事坐过父亲的汽车。
父亲总是以身作则
不仅对孩子要求严格,父亲自己总是以身作则。他平时伙食很简单,喜欢吃一些粗粮。每天一个小窝头也是他自己订的规矩。他从不抽烟,也很少喝酒。他要求我们不要抽烟。在他看来,吸烟对人没有什么好处。在离职休息的几年里,还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菜和树,有空就带我们锄草、浇水。
父亲衣着也很简朴。除去为出国访问而置的几套衣服外,平时在家总是穿布衣服。衬衣旧了不愿买新的,睡衣破了就让母亲补一补。他身患重病时,购买的一些药品和营养品,都是自己出钱,从不拿去让公家报销。
现在我深感到,父亲生前的所做所为,不仅仅是个家教严的问题,实际上是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授给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