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路边油茶香
朱戈夫
秋晨,人声车鸣把城市吵醒了。刚拓宽的马路上,密密麻麻的自行车像两股交汇的潮流,将街面塞得满满的。便道上,不时散见几个小吃摊儿。迎着叫卖声,人们匆匆买些小吃儿,边吃边忙着赶路去。
有一天早上,我跳下自行车,插缝来到路边的一个小食摊儿。摊儿上,摆着一张粗木小方桌,桌上蹲着一个圆圆墩墩的大油茶壶。壶身包着棉套,外面又裹了一层黄褐色的老油布,几根皮绳把壶扎巴得结结实实。壶口上盖着一只碗底大的木塞子,一管细长的壶嘴向前伸去,活像是黄鹤引颈。
壶旁晃动着一个老人,他手操起一只青蓝花纹粗瓷碗儿,先是用揩布打圈一擦,又将碗在壶嘴上一抿,而后顺势往下一落,立时,一条细细长长的弧线便轻飘飘地注入了碗心里,稍顿,那碗朝壶嘴处一收,溜边抹了个干净。再看那碗里,清稀澄黄的油茶,点点芝麻散渗其间,茶面上还浮着几粒焦脆脆的花生瓣儿,满碗泛着喷香,着实馋人。老人高翘起拇指揽着碗沿儿,生怕触到那快要溢出来的油茶,然后和着一掬笑脸送上油茶来。那油茶味道浓郁,面滋油,油浸面,浓而不腻,芳香适口。
老人不停地这么一抿一落,一收一抹,干得那样轻巧、便当,斟得那般熟练、惬意,真真把人给看着迷啦。
从那天起,我便对油茶有了兴趣,后来竟产生了“感情”。
那油茶摊我去得多了,喝得久了,自然也就与老人熟识起来。一天,趁老人空闲的当口,我问起油茶的缘由来。老人抹了把挂汗的胡子道:“要说油茶的来历,那可久远啦。不过河南的油茶数俺武陟县的最为上乘。”他详细地介绍说,油茶是河南武陟传统风味特产。秦名甘醪膏汤,汉称膏汤积壳茶,膏即油脂,后简称油茶,从秦至今两千余年。相传,楚汉之争,刘邦受伤,出逃武德,食用获愈,盛赞“佳膳出武德,膏汤盛宫筵”,封为宫廷御膳。唐诗人李商隐曾为油茶赋“芳香滋补味津津,一欧冲出安昌春”赞句。清皇帝胤祯雍正元年驾临武陟筑坝堵口,知县以五香油茶进奉,食之大赞“怀庆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媲美”,令广开油茶馆,飨以来往百官,由此武陟油茶盛名远播。
老人指着壶嘴道:“自打油茶成了皇封御膳,出了名声,那壶嘴也就越发地长了起来,直挺挺地昂着头,神气透啦。”他吸了口烟,忽然脸一沉,“不过,这壶嘴也有低头的时候。‘文革’那阵儿,我这小摊也被砸壶卖了铁,我这条跛腿就是那会儿留下的纪念”。他舒了口气,又接着告诉我说:“这几年好了,政策顺了,人心畅了,生意活了。我又铸了壶,垒了灶,撑起了油茶摊儿。”我问他干这小生意,就不怕被大饭店洋酒楼挤垮吗?老人一扬手,爽朗地说:“不怕!别看那些大宾馆、高酒楼,西餐洋荤懂全活,可他们没有咱这风味醇,咱是正经的中国味儿,地道的河南小吃儿。这特产它洋玩艺是挤不垮的。”说完,老人“哈哈哈”笑了起来,笑得是那样开怀,那样自豪,仿佛要把这串串笑声渗进油茶里去。
茶摊越撑越牢,油茶越卖越香,香味儿也越飘越远。赶早市儿,老人又忙活起来。他手脚利落,忙中有序,胡茬尖上挂着露珠,额上的汗水蠕蠕地落下,顺着颊皱流进了嘴里,淌入了心里,浇弯了眉,浇翘了嘴,也浇鼓了腰里的钱夹子。
朝霞满天,阳光沐浴着大地,沐浴着行人,也沐浴着这卖油茶的老人。望着这一切,忽然我心里一亮,这茶摊不就是仰着我们时代这火红的晨景,仗着这古老的高超技艺,才这般的兴隆,这般的吸引着人们吗。


第8版(副刊)
专栏:

我送你一方春天的湖(外一首)
王月华我送你一方春天的湖湖水徜徉着我的爱慕湖畔上黑色的林荫总把你遥远归期遮住太阳照着你的心月亮使你更温柔寂寞也那么艳丽相思结满美的孤独季节拉长了往事风信花悄悄降临在心头我送你一方春天的湖款款注入你的心房滋润你的肺腑在炎热的盛夏和萧瑟的深秋
远处的山远处的山在我眼里沉着布谷鸟飞走了又一个季节向我告别你的朱唇、笑靥都是一首小巧玲珑的诗常常潜入我的梦你远去了到常使我失眠的土地不过,春天的风会悄悄的跟随你像落在窗棂上的蝴蝶当你回首这座美丽的都市


第8版(副刊)
专栏:

大地漫笔
〔一句醒世的哲言〕 “进得庙门来,不都是烧香人。”这话所揭示的事实,随处可见。比方,几百几千人一齐涌进百货大楼,大多数是为了买东西;少数人只是看看、玩玩;而极少数人,则一门心思要掏别人的腰包。
当学潮初起之时,广大同学怕怎么也没有料想到:如同潘多拉打开了魔盒,极少数代表罪恶的渊薮一齐跑了出来。有人支持怂恿,乃是为了他们推翻政府,篡党夺权;有人参与其间,是想把天下搅乱,趁机捞一把,发“国难财”;有的曾被判刑又屡教不改的人奔走呼啸,则属隐匿了多年,对共产党充满仇恨,这次逮着“良机”,于是来个总发泄……
〔一种残酷的现实〕 口号这个东西,什么人都可以借用。“爱国”,难道不对吗?“爱国热情”,难道不该肯定吗?“爱国行动”,难道还会有错吗?我们说广大青年学生“爱国”,是因为他们希望我们国家好。然而也有人却在“爱国”的旗帜下,干着卖国的勾当,有人不是希望中国好,而是希望中国坏,甚至要“解散”中国。
所以,当有的人“爱国”口号喊到声嘶力竭的地步,但行动却压根不是那么回事的时候,清醒的人们就应该认真地看一看,他们到底是些什么人,在干着什么事。
储瑞耕


第8版(副刊)
专栏:山川风物

娘娘山
陈德宝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座海拔4000余米、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的山——娘娘山。在青藏高原,它虽不及唐古拉山那般高大雄奇,却幽深秀绝,别有风姿。
娘娘山是祁连山系的支脉,素以风光旖旎著称。从山麓到顶峰,一年四季奇景变幻,色彩缤纷,宛如一条幽深静雅、绚丽多姿的天然画廊。从大通新城乡的庙沟,由一条小溪引导着向前走。愈走,山愈深,林愈密,景愈幽。行若数里,就到了娘娘山脚下。这里三面环山,高峰入云,峭壁对峙,层峦叠嶂,桦林间杂着苍松和白杨,负势竞上,各具情态。如果你有兴致,可以沿迂回曲折的羊肠小道攀援而上。那万亩桦林和草山,逶迤起伏,错落其间,时有茂林如屏,峭壁当面,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但当你继续探幽时,又很快峰回路转,顿生“云开别有天”的情趣。登临绝顶,南面西宁市区的高楼大厦隐约可见,北面的大坂山壁立万仞,雄奇险峻。目及四周,但见岗陵起伏,雾岚飘渺,气象万千,说是人间,又似仙境,只闻水声鸟语,没有车马喧嚣,那幽,那静,使人消了劳顿。
娘娘山原名落云山,因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得名。相传隋炀帝当年出兵亲征吐谷浑,由正宫娘娘伴驾作陪。隋炀帝带兵一路烧杀抢掠,到处峰烟四起,百姓苦不堪言。来到大通县境时,美丽、正直而又善良的正宫娘娘见这里山川秀美,民风淳正,各族人民勤劳朴实,男耕女织,有农有牧,虽度日艰难,却也相安相和,再也顾不得个人安危,冒死进谏,劝隋炀帝退兵。隋炀帝不觉大怒,立即传旨,贬娘娘为庶人,发配落云山中放马牧羊。娘娘为了表示对暴君的愤慨,毅然跳崖身亡。人们为永久纪念这位正直善良的女人,在落云山麓建起娘娘庙,一年四季香火不灭。
幽深秀绝的风光加之美丽动人的传说,使娘娘山成了青藏高原上人们神往的一座山。而山中地上地下的丰富宝藏,如煤、石英石、各种名贵中草药,也已经开始为这里的各族人民造福。


第8版(副刊)
专栏:

再说“千篇一律”
顾孟潮
我的一篇短文《也谈建筑的千篇一律》,很高兴看到徐恒醇先生的一些解析的高见(见《人民日报》5月1日八版《千篇一律解析》),只是觉得他未能充分理解我的意思,不妨再呈一辩。
为了解析,我不妨再贡献一点事实。现代建筑的千篇一律其始作俑者是法国现代建筑运动的大师勒·柯布西耶。他有句名言“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前年(1987年)全世界建筑界隆重地纪念了柯氏诞辰一百周年,重提他的贡献。让房屋像机器一样“千篇一律”恐怕应当说是其最大的贡献之一。在历史上,他首次把房荒、人民最关心的住宅问题提到首位,摆到像宫殿、陵墓的高度来认真解决,促进了房屋的工业化、标准化,更能大规模、高速度地建设,因而较快地解决了数以万计的无家可归者的居住问题。这不能不讲是“千篇一律”的功德。
再讲,柯布西耶提出了现代建筑的五条原规:1、把房屋安排在自由布置的托柱上,即在二层以上住人,一层空出来以利公共使用和交通用;2、设屋顶花园,以弥补由于建房所占去的地面空间和绿化;3、让承重的柱子和分割空间的墙体脱离,使住宅的平面很自由,可方可长也可以是联通的大空间;4、使用落地的带形窗,使室内空间和室外风景环境融为一体;5、自由组合的立面,可以对称也可以不对称。这五条原则在柯布西耶自己的住宅设计中以及现代建筑中被广泛引用,也可以叫做“千篇一律”。而这种“千篇一律”体现了人类对住宅功能、设计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应当讲国内的许多住宅的设计还未达到这种“千篇一律”水平。当然,人们,包括柯布西耶本人并不满足于这种千篇一律,房屋毕竟不是机器而是生活的模具,当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后也应相应地发生变化。如解放初期,我国人民的突出问题是有无问题,因此大量“温饱型”住宅出现了,人们最关心的是房里多摆一张床,以解决住得下的问题。现在城市住房紧张仍是个大问题,但由于近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许多人开始向往“小康型”住宅,不仅希望住得下,而且希望有个小厅,有个阳台,各房间功能明确,又有接待来客、合家欢聚的房间……于是带小方厅或大厅小室的住宅又流行起来。流行起来就要“千篇一律”,这是回避不了的。因此我认为,对千篇一律和多样化组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且千篇一律是基本要求和本质的方面,如果连千百万人的基本共同要求都不了解,不去满足,而只顾搞花架子,追求形式,恐怕看起来挺热闹,许多实际问题不一定解决得了。我并非反对多样化,更不认为“工业化生产只能产生出千篇一律的产品”。论者只是想强调这种“千篇一律”并不可怕,尚有许多可爱之处,而且是至今我们尚未达到的高度,最好不要急急忙忙不加分析地否定掉。


第8版(副刊)
专栏:世纪风

拜访生命
吴逶
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生命,从来也不知生命包含了什么内容,于是在那个春天的雨季,打起那把粉红色的小伞,冒着蒙蒙细雨,去拜访春天,去问问,那些树,那些花,那些草,它们可幸福?可快乐?它们可会相思,一季季的花开花落为的又是谁。可是它们不会回答你,所有的答案都在你自己心里。你一定觉得那朵梅花幸福极了,因为它有一张粉红色而带笑的脸庞。你说那棵小草一定寂寞,因为它那么不起眼,谁的目光也不会在它那儿停留。
在那把春天的粉红色小伞下,你拜访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可所有的答案都是你自己编排。要知道,生命就是生命,它们默然生长,没有那么多的不解与疑惑。岁月流逝中,草一岁一枯荣,人一代又一代再生,它们默然重复,所有的答案都写在时间上,而又被时间冲走,你永远也找不到。
生命就是生命,人无法拒绝生命,也无法拒绝生命中的一切。
你摇摇头,不相信。可是在那个春天的雨季,你点起小小的红灯笼去拜访生命,你发现,每个生命有每个生命的内容,桃花有红的花瓣,梅花有苍虬的枝干,有的人也许一辈子穿着蓝衣服,在灰蓝色的天空下踽踽独行;有的人就会穿一身红衫,在绿草坪上蹦蹦跳跳。你不会知道,那个生命有什么样的内容,有什么样的忧思,有什么样的欢乐,但你知道,尽管每个生命都不轻松,但每个生命都怡然而优美。
红灯笼熄灭时你在草坪上打着滚,四周是内容不同的生命,簇拥着你——万物之灵。
于是你冲回屋里,开亮所有的灯,告诉我:活着是艺术,生命是艺术,但相同的生命不会有相同艺术。
拜访生命、春天,春天里的生命。


第8版(副刊)
专栏:

众生系列第一号 邱振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