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文学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心灵
——记当代苏联著名作家拉斯普京
胡锡进
在当代苏联文学中,拉斯普京算不上一个十分多产的作家。然而他发表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轰动全苏的佳作。今天,拉斯普京的名字在苏联早已家喻户晓,并被收入世界上几部最有影响的百科全书中。
拉斯普京的大部分作品触及的都是人类生活中最敏感的道德问题。他善于抓住农村生活中的一些特殊事件,让他的主人公在这些事件中充分展示各自的心态。如《为玛丽亚借钱》一书,写一位善良的农村女售货员在帐目上出现亏空后看到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告别马焦拉》描写当一个小岛因新建一座水电站而将永远沉入水下时,年轻和年老的岛民对这块养育了他们祖祖辈辈的土地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使作者荣获苏联国家奖金的中篇小说《活着,并要记住》,描写了卫国战争中一个几乎沦为野人的逃兵和他的妻子的不幸命运。另一部使作者再次获得苏联国家奖金的中篇小说《火灾》,以一场大火为背景,刻画了各种人物的不同反应和性格,描绘出一幅整个俄罗斯生活的缩影。作者通过主人公的思考,抨击了人们道德、良心的扭曲和钝化,揭示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原因,该书因此被苏联舆论界称为“改革的前兆”。
拉斯普京的创作在苏联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作品发扬了苏联文学积极干预生活的优良传统,并探索了文学干预生活的新途径。他不像五十年代的农村题材作家那样热衷于揭露尖锐的社会问题,而是引导读者对被遗弃的俄罗斯传统道德和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深刻地思考。作家自己曾说:“我认为文学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我远不认为它们有改变生活的力量,我相信另外一点:文学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心灵。我认为这正是作家劳动的意义。”
像许多大作家一样,这位西伯利亚农民的儿子年轻时并未想到他的一生会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中学时代,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他在伊尔库茨克上大学时,因家贫在当地一家报纸当了业余记者。他的第一篇小说就是在那时写成的。
成名后的拉斯普京不仅仅从事写作,他还是一位非常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他密切注视着苏联的各种问题,尤其是自然保护问题。由于他和一些知名人士的坚决反对,苏联的北水南调计划宣告废止。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未遭严重破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在报纸上的大声疾呼。人们尊敬他,信赖他。常常有人在想尽办法也不能解决问题而陷入绝境时,抱着一线希望来寻求他的帮助。这时,他每每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立刻飞往莫斯科,帮助解决这些似乎与他毫不相干的问题。1989年初,他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今年5月,他与几位作家一道作为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先遣团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与许多大作家不同的是,拉斯普京没有在成名后迁到首都或者某个大城市居住。他一直住在西伯利亚的城市伊尔库茨克,并经常到农村去,一住就是很长时间。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是以家乡的事件为蓝本,一离开家乡的房舍乡亲,他就觉得手中的笔没了谱。一次,在回答为什么不搬到莫斯科去住的问题时,他说:当然,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住在哪里,但对我来说,命运把我生在了西伯利亚,我只能在那里生活下去。
(附图片)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巴西的白雪公主
张宇
在巴西,如果要问成年人:谁是本国最好的歌手?答案会众说不一,连称雄歌坛1/4世纪的歌王卡洛斯也未必可以稳占鳌头。对于这个问题巴西孩子们的答案只有一个:“舒莎,舒什尼亚(舒莎的爱称)!”
清晨,你把电视机拨到环球电视台的频道,就会看到一位身高177厘米,俊俏潇洒的女孩子正载歌载舞,像轻风盘旋在一群花衣彩裙,笑靥如画的孩子们中间。孩子们会沉迷在她的歌声中,不到晨间节目结束不肯迈出家门。
8年前,原名叫玛丽亚·达克拉萨·梅内热尔的舒莎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模特儿。是球王贝利睿眼识珠,发现了这个17岁少女潜在的才能,并决心帮助她开辟自己的道路。一张球王与小舒莎以及其他几位模特儿的照片在著名的《标题》杂志上发表了。于是,舒莎引起人们的注意。她以南部草原人特有的苦斗精神,终于闯入了周末舞台,闯上了电视荧屏,她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她的歌舞却有一种快节奏独特童趣。全国数以千万计的“小矮人”(舒莎对儿童观众的昵称)一下子在舒莎身上认出了他们心灵梦幻中的“白雪公主”。
舒莎用她活泼动听的歌声和童话中善良仙女般的舞台形象,为巴西的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童心世界。孩子们听的是舒莎灌制的唱片,她的新唱片已在巴西国内售出300万张;看的是电视上的《舒莎音乐会》;学习时查阅的是《舒莎语词字典》;脚上穿着的是色彩鲜艳的舒莎牌塑料童靴;洗澡时用的是舒莎牌浴具。目前最受孩子们宠爱的玩具娃娃和玩具狗,前者名叫“舒莎”,后者尾音稍作变化叫“舒绍”。
舒莎今年3月才刚满25岁,她多次表示,“全巴西的孩子们这样信赖我,我要更加珍视和慎重对待自己的形象,千万不能把孩子们教坏了。”原有两种儿童玩具想用她的名字,她整整考虑和研究了一年,直到确信玩具的质量和美育效果后才同意。《舒莎语词字典》的词汇包括葡萄牙文、英文、法文三种文字,其中的700幅彩色插图都经过舒莎细心挑选。
去年,舒莎最出人意料的“杰作”,是率领数百名儿童来到总统府。作为巴西几千万孩子最有资格的代表,她受到萨尔内总统的亲切接待。这位会写诗和小说的总统向舒莎保证,将支持她反对儿童吸毒。听说“白雪公主”驾临总统府,首都的高级官员们的孩子雀跃起来,将“他们的舒什尼亚”团团围住,又唱又说又笑,总统府多年来一丝不苟的安全制度,在舒莎和她的“小矮人”们面前第一次失了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西欧掀起重型卡车销售热
士芳
近几年,西欧国家的公路货运量持续增长。以西德为例,1969年的长途公路货运量达399亿吨/公里,1979年增至787亿吨/公里,预计1989年将增至1088亿吨/公里,比20年前增加近两倍。其它国家的情况也大同小异。
于是,人们对重型运货卡车(以下简称“货卡”)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去年制造商共卖出载重11.6吨以上的货卡188000辆,比1979年时的创记录水平还多9%。同时,型号较小的货卡的销路也很好。西德去年就生产中型货卡120249辆,比前年增加12%。在西欧制造的各种货卡中,载重16吨以上的销路最好,增长15%。人们称重型货卡“是最经济、最灵活的运输工具”。目前,汽车制造商手头上的订单是满满的。
据有关专家分析,西欧货卡生意兴旺是有其原因的。首先,现代商业战略旨在快生产、快销售、不积压,这样,既可减少储藏费用又能加速资金周转,所以,公路运输日渐受到重视。其次,共同体即将实现内部市场的一体化。共同体内部全面实现开放边境后,预计到2000年,公路货运量将比现在增长40%。
但是,“有其利必有其弊”。由于每天成千上万辆重型货卡风驰电掣于西欧高速公路上,排出的废气严重污染空气,而行车噪音也对环境造成很大干扰。这种“公害”现象已愈益引起西欧公众的关切和重视,他们要求有关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贻害于人
张金江
尼日利亚一位农场主一觉醒来,发现他的地里不知被谁卸下上万只桶和25个集装箱。稍后他才知道,里面装的是剧毒工业垃圾。阿根廷的《索莫斯》报道说,面对西欧某国卸下的这堆剧毒垃圾,那位农场主不知所措。
工业垃圾,包括带有放射性的核废料和其他有毒物的处理一直是令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头痛的老大难问题。据美国总审计局的报告,美国每年产生2.5亿吨有毒垃圾。西欧一些国家每年也产生大量有毒废物。由于目前对工业垃圾还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处理方法,产生大量有毒垃圾的企业在发达国家就成了众矢之的。在公众的强大压力下,这些国家政府对工业垃圾的处理都作了法律规定。但是,按照规定处理工业垃圾,企业就要付出高额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想出了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出口”工业垃圾的“高招”。他们的如意算盘是一石两鸟:首先可以躲避因污染本国环境受到公众的强烈谴责;第二可以节约大量资金。据报道,目前用焚化的方法处理工业垃圾每吨成本达300美元,而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每吨只需付30美元。
欧美工业发达国家的公司、企业只顾自己得“鸟”,不管别人死活。据报道,美国产生的2.5亿吨的有毒垃圾都被“出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些垃圾每吨含有9公斤有害物质,例如洗涤剂、溶剂、杀虫剂、机油及其他有毒化学废料。甚至有的垃圾中还含有放射性物质。一家外国通讯社引用专家们的话说:这些有毒工业垃圾对人类健康、动植物造成的有害影响,尽管是缓慢的,但是却与一场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相同,特别是考虑到这些垃圾中还含有放射性物质。难怪有人把垃圾“出口”称为“危险的交易”。
发达国家一些公司、企业慑于越来越强烈的世界舆论的反对,“出口”垃圾不敢光明正大地进行,而是偷偷摸摸暗地里交易。据报道,由于有利可图,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黑市场。例如在非洲海岸,被称为“鬼怪船”的运送工业垃圾的轮船伪装后,躲过海岸巡逻艇的检查,偷偷把有毒废料卸在海滩或偏僻的渔村,有的就被扔到海底。
发达国家一些公司企业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理所当然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一些国家和组织要求联合国禁止在本国领土建立储存发达国家工业垃圾的场所。非洲统一组织谴责发达国家把非洲领土当成垃圾场,禁止向非洲倾倒垃圾。
(附图片)
——别走,这白送不要钱,我们还倒贴!
·朱根华·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菲律宾的语言改革
菲律宾自一八九八年沦为美国的殖民地后,英语便一直作为官方语言。今天,尽管菲律宾宣告独立已经四十三年了,但英语在这个国家的政府机构及教育部门等许多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支配地位仍然没有什么变化。这种极不正常的现状已开始引起许多菲律宾人的不满,他们纷纷要求进行语言改革,从根本上改变英语在国家中的支配地位,以体现国家真正的独立性和民族性。
要求进行语言改革的代表人物是菲律宾议会的一名参议员。他于一九八七年七月开始搞了一次范围广泛的民意调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菲律宾人对英语在这个国家中的主宰地位深表不满,不少人认为英语严重损害了菲律宾的独立性和国际地位,还有些人甚至把英语当作“使菲律宾国际地位下降和社会道德沦落”的罪魁祸首。在后来提交给总统科拉松·阿基诺的有关这次民意调查结果的报告中,这名参议员写道:“以我们的母语来思考却以英语表达的这种不正常现象不但使我们得不到世界的尊重,使菲律宾人失去了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还妨碍了菲律宾语的表达力量和发展。”
在民众的要求下,科·阿基诺总统已同意进行语言改革。她已下令,菲律宾的所有政府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要认真地使用菲律宾语。在学校里,初级中学也奉命实行用菲律宾语教学,并已推行到中等教育课程中。在菲律宾的大学里,除了科学常识和数学课外,英语将降为第二教学语言。
将正式作为标准的国家语言的菲律宾语是以马尼拉及附近地区方言的他加禄语为基础的。但是,在菲律宾各地,使用他加禄语的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其余百分之七十的人使用的各种语言多达八十六种。因此,菲律宾目前所推行的这场语言改革运动的难度很大。一方面,菲律宾人已离开殖民主义统治时代,根据东南亚其他国家的经验,使用自己国家的语言是提高其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途径,菲律宾人无疑应该这样做。但另一方面,在日趋激烈的世界经济大角逐中,英语却又被作为不可缺少的国际语言。所以,不少菲律宾人认为,新一代菲律宾人仍需学习并掌握好菲英两种语言,要分好主次。如果光是为了统一,在语言上强求一律,就会厚此薄彼,有失偏激。
林若 编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