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综合)
专栏:

  希望与危机并存
中国集邮业加速商业化进程
本报讯 随着集邮商品流通渠道的开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层次的集邮市场终于形成。
集邮商业化现象首先起自各集邮公司门前的黑市。邮票黑市虽然被认为是非法的,但屡禁不绝,人们将黑市归因于流通渠道不畅。这样,从1987年开始,集邮市场便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广州人民公园首先挂出了集邮市场的牌子,接着是上海青年宫,继而遍及全国,每一个集邮协会都开辟了集邮市场。然而这里进行的交易并未限于相互交换和调剂余缺。邮票黑市继续堂而皇之地存在。交换较少见,大多是零售甚至批发,同一种邮票几百张几千张一次出手。集邮市场的商业化日趋明显。
1988年初,沉寂多年的拍卖槌声首先在福州敲响。继而长春、广州、乌鲁木齐、上海等大城市竞相开拍,齐齐哈尔、常州、开封、扬州等中小城市亦群起响应。全国各地一时槌声频传。
尽管有人说拍卖使集邮票品由高雅的欣赏品变成了沾满铜臭味的高价商品,其他的非议也颇多,但拍卖热继续存在,而且成交额不断上升。北京市首拍底价总计20余万元,成交额93000多元,淮南加盖“暂作私邮”旧票一枚以最高价14000元成交。
拍卖热促成邮票价格飞涨,上涨幅度远远超过其它商品。即以T46猴票四方连为例,1988年初市场价格70元左右,目前已达280元。集邮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当,导致集邮队伍猛增。1987年全国集邮爱好者为500万,1988年增至570万。
新疆邮电管理局曾对200名集邮者作过一次调查,30%的人回答买邮票真正为了集邮,60%的人是为了“货币保值”,10%的人是为了交换。这次调查说明,集邮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大多数人集邮并非由于爱好,而是因为集邮可以赚钱。
1989年2月10日,邮电部、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税务局、海关总署联合签发《关于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的联合通知》,规定个体工商户可以经营集邮票品,而且必须纳税。这一通知标志着集邮商业化进程的完成。
集邮流通渠道的全面开放,给集邮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但是集邮商业化使集邮成为有钱者的事业。以倒卖邮票为业者和“集邮保值”者阶层的大量发展,势必使集邮市场买卖关系失调。邮票的不断涨价将丧失大量的真正集邮爱好者。买邮票的少了,而卖邮票的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大量待价而沽的集邮票品面临销路问题。集邮从完成商业化之日起便隐伏着危机。因此,集邮商业的发达,依赖于集邮爱好者和集邮家阶层的大量存在。而如何保护和发展这一阶层,正是集邮界忧虑的问题。
                        (王前海)


第4版(综合)
专栏:

  盆地里的电视台
马小弥
四川电视台的视线越出了四川盆地,把摄像机的镜头对着中国和世界,使电视剧题材的范围不断拓展。
四川电视台创造了好几个“最”:最先在海外实地拍摄,电视剧《蒙巴萨之恋》今年获“飞天奖”单本剧提名;最早派人去南极,去年11月又派有金乃千参加的剧组随科学考察队去南极拍摄电视连续剧《长城向南延伸》。
除了最冷的南极和最热的非洲,四川电视台还有个“最高”,就是登上青海省海拔6600米的各拉丹东,拍了《长江第一飘》。这个剧为川台首次赢得国际大奖——1988年美国芝加哥电视电影节的“历史题材优秀创作奖”。
四川电视台是较早开展电视剧的省级台。第一部电视剧拍的是儿童剧《天上的歌》。几年来拍的儿童剧全部获奖。在娱乐片看好的今天,四川台却有一套拍摄中国现代文学电视剧文库的雄心勃勃的计划。这套文库已完成的有巴金的《家·春·秋》(与上海台合拍),李劼人的《死水微澜》、苏晓康的《神圣忧思录》等;将要拍摄的有艾芜的《南行记》、贾平凹的《浮躁》和以沈从文的散文为意境的音乐艺术片《乌江情》。
别老说四川人有“盆地意识”了,这个“盆”在变。


第4版(综合)
专栏:

  读者来信:救救殷墟文化
编辑部:
河南省政协委员梁晴最近发出呼吁,要求加强对殷墟的保护和管理。安阳殷墟是商代晚期盘庚迁殷的遗址,是我国目前有文献记载而又找到确切位置的最早古都之一。殷墟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来,一些国际、国内有关商代历史、文化的学术会议在此召开,不少国际友人到此参观,促进了中外学术文化的交流,增进了友谊。然而,这一古代文化的瑰宝正在遭到破坏。
近几年来,有些单位不顾国家的文物保护法,大搞违章建筑。著名的仰韶、龙山及“三层文化”叠压区遗址,已被基建侵占所剩无几。安钢大道两侧,违章建筑就达十几家。
针对这种状况,梁晴委员呼吁:要加强对殷墟的保护和管理。他建议:
——省政府应发出文件,要求全社会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加强对殷墟的保护。今后凡是搞违章建筑的单位,要追究有关领导人的法律责任。对盗窃、倒卖文物者,要依法严惩。
——建议筹建殷墟博物馆。有了博物馆,既可收藏文物,便于研究商代历史,又可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加强殷墟学的研究。殷墟学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包括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学、古文字学,也包括自然科学的有关学科,如青铜铸造技术、白陶烧制技术、天文历法、畜牧兽医学等。建议筹建殷墟学的研究机构,进一步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培养人才,加强殷墟学的研究。 
          丁心娥
              (据《人民政协报》)


第4版(综合)
专栏:

  陈学青在京独奏
本报讯年仅22岁的女演奏家陈学青日前在北京音乐厅演出。这位秀丽的大提琴手演技不同凡响,她先后演奏了《希伯莱悼歌》、《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作品。     (文一)


第4版(综合)
专栏:

  蓝玉崧的书法艺术
本报记者 赖仁琼
蓝玉崧先生从事民族音乐研究及教学数十载,以音乐理论家闻名,数年前忽然以书法家面目出现在读者跟前,而且很快蜚声国内外书坛。《文艺研究》把他选为全国杰出的四位书法家之一。他的作品参加过多次全国书展,还到日本、新加坡展出;个人书展也相继在南京、香港举办过两次。前不久出版了《蓝玉崧书宋词小楷》。
一位音乐家何以在书法艺术上有这样高的造诣呢?
蓝玉崧出身书香门第,四岁开始练字,十三岁投师学艺。他广泛研习碑学、帖学、金石,对《圣教序》、《书谱》、云峰山刻石、晋唐写经、汉简等用力最勤。少年时代,他还曾拜黄孝纾为师攻宋词,从寿石治金石,向黄宾虹学国画:见重于当时文化界的一些耆宿名流。
喜爱文史书画的蓝玉崧早年没有以此立身扬名。国运维艰,他以一个热血青年投身时代洪流之中。上大学时是学生领袖、学联主席和学校的地下党支部书记;后来被组织派到东北的国民党军政机关做地下工作。建国以后,他先后在鲁艺和中央音乐学院从事民族音乐教学和研究,在中国音乐史和二胡领域独树一帜,极有影响。
行家们都知道,一幅字不但可以表现出书法家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还可以从中透出他的人格、气质和审美情趣。蓝玉崧的丰富经历和多方面的文化活动,对他的书法艺术无疑起了推动作用,唯其如此,才更加容易博取众家之长,加以消化,形成全然属于蓝玉崧的“这一个”。他在书法上有几十年的丰厚积累和卓荦的才华,只是在近二三十年间由于政治原因使他不得不“韬光隐晦”,近年他在书坛的“异军突起”并不是偶然的。
书法界对蓝玉崧的书法艺术评价很高。黄苗子说,蓝玉崧的草书,乍看似从怀素和赵佶出来,但完全摆脱了这些“家数”,有了自己的面目,并且还很鲜明,说他的书法气势磅礴,有韵律感和生命力。如果把古人的动感比作公孙大娘的洒脱,那么蓝玉崧的书法则正是现代芭蕾舞。启功则说蓝玉崧有“真见识,大本领”。
想想看,热热闹闹的书苑,有几人够得上有了自己面目的呢?!
近年他写的草篆和汉隶,功力既深,且变化有神。
蓝玉崧生性豁达、豪放,甚至孤高傲岸。唯自信者独来独往。这一点,同历代的草圣不是有几分相似么?!他的狂草堪称“中国一绝”。铁锥划沙,远观如疏风朗月,线条流丽,细看似剑影飞腾。神闲气定,但精光湛湛,看着看着就叫你心驰神摇。
“真善美是艺术的真谛,我只想真实地表现自己。”说得对!谁想认识蓝玉崧,尽可以从他的书法艺术中去了解他。


第4版(综合)
专栏:

  湘西司城组织群众护墓
护村守墓队日夜防范抓歹徒
本报讯 湘西永顺县司城村新上任的文物管理员向永明同志面对着盗墓分子的猖獗活动,他把全村的青年组织起来,成立了护村守墓队,日夜进行防范,一举抓获6名盗墓分子。司城在历史上被称为“五溪之巨镇,百里之边城”,是湘西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具有800多年的历史,许多民族文物古迹遗留至今。最近一个时期,由于当地群众听信一些谣传,便三五成群结伙盗墓。这个护墓队曾两次深夜在紫金山墓地打跑了盗墓分子。不久前,紫金山墓地又出现了奇怪的火光,引起了向永明同志的注意。他仔细查看,发现几个满身沾着黄泥的人正蹲在草丛中烧粑粑吃,十分可疑。于是,他组织护村守墓队员,将这伙歹徒抓获。
            (据《中国文物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