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在科技与商品的结合部
——从几样俏货看实用研究的取向
王溪元
在当前商品竞争的环境里,科技人员如何确立研究课题?从最近出现在市场上的几样俏货,似乎可以寻求答案。
最近,北京市科技俱乐部研制出两样俏货,它们一诞生就被许多用户看中,使一些科技人员和厂家叫绝:“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这两样新产品所采用的都不是什么高、精、尖新技术,而只是对已有技术进行了巧妙的运用,然而都已获得国家专利证书。这两项新产品一是“室外翻转式金属窗”,一是“无机复合烟筒”。
室外翻转式金属窗是针对当前广泛使用的普通平开钢窗的缺点而设计的。人们都熟悉,擦玻璃的时候,普通钢窗只能擦里面,很难擦外面,特别是高层建筑,令人望而生畏,从安全考虑也不应冒险去擦外侧玻璃。可是,长年不擦总是问题。而且,外侧玻璃坏后总得换新的,这又带来了高空作业的恐惧感及其安全等问题。翻转式窗则使这些难题迎刃而解,它可以既方便又灵活地旋转180度,在室内擦洗或装修,而且不改变现有钢窗的几何尺寸和使用性能,只是加了框架和转轴。
无机复合烟筒是采用不燃、不锈、耐腐蚀、具有较好导热性能且价格低廉的无机材料,经过加工复合而成的烟筒。这也是针对当前市场情况而设计生产的。以北京为例,尽管市政建设发展很快,但至今仍有许多居民要靠煤炉过冬。为此,北京市每年要向城乡居民供应数百万节铁皮烟筒,仅此一项北京市每年要耗费几百万元的外汇用以进口数千吨镀锌铁皮,而且,为保证按平价向居民出售烟筒,市政府每年要补贴2000万元人民币。尽管如此,北京市近年烟筒供应仍显紧张。北京市科技俱乐部研制的这种无机烟筒,不仅在国内可以解决材料问题,而且价格仅及铁皮烟筒的一半,国家也不用再补贴了。所以,这种烟筒一问世,便引起市科委、市消防局、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及一些生产厂家和用户的关心和重视。
有人说,这样确立研究课题是“瞎子穿针——碰上的”。其实,只要做个有心人,在生产、生活中到处都有可以研究改进的东西。事实上,一些商品经济发达国家的科技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多数并非高、精、尖新理论或新技术,而是已有科技成果的巧妙运用。对于我国刚刚开始发育成长的商品市场来说,这样的机遇尤其众多。在近几年我国电子工业低谷中,机械电子工业部第十一研究所积极开发新产品,与祥云电子动力净化设备厂联合研制出“红外超温巡检仪”。这种仪器大小相当于一个肥皂盒,重量不到半公斤,将它放在大会议室的一个角落里,室内哪里点燃一支香烟,它都能灵敏地鸣笛报警。如果某处森林火灾后灰下有余火,或某处输电配电设备、消防设备有发热现象,用它扫描侦察,则能既快又准地发现隐患。所以,红外超温巡检仪一问世,立即受到消防、电力、石化、纺织、仪表等许多行业单位的注意,纷纷前来购置。许多用户要求供货,生产厂家何愁没事干?“低谷”则变成了“热门”。
再如北京丰台光海电器公司最近研制开发出“微型节能矿灯”,对国内外以液体介质为电源的矿灯进行了改造,不仅解决了介质液对人体和衣服的污染腐蚀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光的利用率,缩小了体积,减少了重量。这也是一项令人感叹的“我们怎么就没想到”的发明。
一系列事实证明一个平凡的真理——只有把开启智慧的钥匙插在科技与商品的结合部,通向市场的大门才有可能为你打开。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高校德育应具有相对独立地位
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所 杨德广
近几年来,在部分地区和高等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不灵、地位不高、队伍不稳、工作不力、效果不好”的状况,因此,导致政工队伍思想不稳,动荡不安,没有心思做工作,纷纷留后路,找出路。结果是:走的走,散的散,所剩无几,有人称之为“政工干部胜利大逃亡!”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解决高等学校的德育应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问题。
克服几个削弱德育地位的消极观点
一是“从属论”的观点。有些同志认为,学校德育是从属于智育、服务于智育的,德育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为智育服务、保证智育的落实和完成上,主张“以智育为中心”开展德育。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从属论”实际上是把德育当作可有可无的“附庸”,一旦智育落实了,上去了,那么德育工作就做好了,完成了。应该看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学校教育工作不是“以智育为中心”,而是以育人为中心,即不仅仅培养学生在智能方面的发展,而必须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当然,我们不否定德育对智育的服务和保证作用,但决不能由此而降低到只是为智育服务的地位。德育在育人中有其特殊的、繁重的、而智育又不能替代的作用,如果把德育从属于智育,非智育以外的大量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学生将在思想上、心理上成为一个不健全的人,毕业后就不可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严重失误。
二是“以法代德”的观点。就是以法治代替德治和德育的观点。有人主张:大学里只要设派出所、公安处就行,凡是违法者由公安部门处理,不违法者就不必去管,没有必要设立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显然,这种放弃德治和德育的法治,是没有基础的。因为要实现以法治国,就必须教育人们知法、守法,提高人们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明程度,这就要首先加强德育和德治。对青年学生来说,只有当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提高后,才能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如果放弃德育和德治,对学生放任不管,仅仅把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降低到不违法的基点,这是与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相悖离的。我们不能忘记学生是受教育者,倘若放弃德育只靠法治,就失去了办教育的意义。
三是“以智代德”的观点。就是主张以智育代替德育。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学校在用知识武装新生一代的同时,就形成了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面貌,培养了他们的共产主义行为”。这是“以智代德”的典型代表。我们也有不少同志认为,学校里只有智育教师就可以了,他们担负“教书育人”的任务,不必有德育教师,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以智代德”。我们说,传播知识有助于提高人的文明程度和思想品德修养,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高的人,品德修养也较高,但二者不能划等号,更不能以智育代替德育。固然智育教师应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但毕竟不能包办代替全部德育任务。因为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拥护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和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些并非智育本身所能完成的。另外,大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往往会遇到和提出各种各样关于政治、理论、社会思潮、党的路线、政策等方面的“尖端”问题,不少问题是一般智育教师回答不了的。因此以智代德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四是“抵消论”的观点。即认为“小气候”抵不过“大气候”,学校影响抵不过社会影响。有的同志说,学校六天教育,不如社会一天影响。的确,青年学生的思想受社会和家庭的制约性很大,尤其是一些西方思潮、社会上不正之风很容易在学生中产生消极作用,这种学校教育与社会消极因素相抵消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有些人因此而产生“抵消论”、“无能为力论”的悲观情绪,对学校德育的作用和战斗力失去信心,认为学校德育是“白费力气,吃力不讨好,只得听其自然”,这是没有根据的。应该看到,尽管社会上的消极因素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但是学校德育比之社会影响有较大的优势,因为学校里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有良好的教育环境,而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德育处于主动的地位,可以利用社会中的积极因素施教于学生,可采取“先入为主”的办法,预防、抵制来自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
学校德育相对独立的必要性
首先,从学校任务和教育规律看,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对受教育者施予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现象,这里既揭示了教育的性质,又点出了教育的任务。学校德育的独立地位,正是由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因为德育是阶级社会统治阶级意志直接的体现。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就是要按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四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德育,主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势任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只有赋予德育相对独立的地位,有专门的教研室和德育教师队伍,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担当起这些任务,否则是不可能完成的。高等学校德育、智育、体育是三育并举,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而德育起主导和方向性的作用。
第二,从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看,当代大学生在17岁至23岁之间,正处于青年的前期和中期,他们是生理上的成人,心理上的准成人,一部分青年学生闭锁心理、逆反心理较强,对教育采取冷淡、回避、抵触的态度。青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学校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指导工作,决定德育必须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以帮助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的青年学生指明方向,排忧解难。
第三,从社会环境来看,目前,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状态面临来自四方面的冲击:一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二是西方思潮的冲击,三是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冲击,四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冲击。有些是冲击了传统中陈旧、腐朽的观念,树立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如效益观念、时间观念、竞争观念、创新意识、民主意识等。有些是冲击了传统中正确的、应继承发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消极的思想心理状态,如贪图享乐、追求物质利益和高消费、“以我为中心”、“一切向钱看”、提倡“性解放”、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正如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的:“在初级阶段,在我们尚未摆脱不发达状态之前,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资本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将长期存在”,因此,这种社会环境就决定了青年学生思想的多维性、复杂性,也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不可或缺。
第四,从青年学生的现状看,当代大学生是“生在十年动乱时期,长在拨乱反正时期,学在改革开放时期”,他们从小就耳闻目睹到我们党在工作中的失误,我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亲自感受到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步伐。这种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当代大学生许多可贵的优点,如知识面广,思想敏锐,勤于思考,拥护改革,反对守旧,渴求知识,立志成才等;但是也存在不少明显的不可忽视的缺点和弱点,如许多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思想方法比较偏激,有时对历史采取虚无主义态度等。
确定德育相对独立地位的条件
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否有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明确学校是以“育人”为中心,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三个面向”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德育是“育人”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起主导和方向作用,须臾不可离开。校、系领导应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每学期要认真研究几次,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
2、建立德育的领导体制和教学机构。学校德育是个大概念,包括政治理论课教育、思想品德课教育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所有这些教育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结合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无论从内容上、方法上都有较大的灵活性,较强的针对性,比其它业务课教学要求高、难度大。因此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必须有专门的机构领导这项工作,并成立各种德育教研室。如,可建立党政共管的学生思想教育领导小组,下设专门职能部门(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成立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思想品德教研室、形势任务教研室、时事政策教研室、青年心理教研室、职业道德教研室等。所有德育教师都要落实到一至两个教研室。
3、建立一支专门的德育教师队伍。凡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和干部,都是德育教师,应取消学生政工干部和政治辅导员的名称,全部改为德育教师,和其他教师享受同等的待遇。德育教师有四个职能:①担任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负责一个年级或班级的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②教学工作,通过开设德育方面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讲座,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完成本教研室交给的教学任务;③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青年学生的特点及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规律,每年要有一定的研究成果;④咨询工作,学校可开展学生思想心理咨询服务“门诊”,回答学生关于恋爱、人际关系、品德情操、心理卫生、思想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德育教师应是某一方面、几方面的“门诊”专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建立德育的体系和网络。学校德育应贯穿到学生进校后的全过程,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德育教学计划,除政治理论课已有计划外,其它方面也要作科学安排。如,对一年级学生可着重进行法制教育、思想品德规范教育、人生观教育;对二、三年级学生着重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恋爱观教育;对高年级学生着重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等。另外,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如对学生中的党员、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应有较高的要求,较深的内容,努力把他们培养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对那些平时纪律松弛、要求不严、学习上得过且过的学生,品德修养较差的学生,应另行制定德育计划,注意对他们加强基础文明教育。学校德育也要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把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结合起来,但德育的教学工作应以针对性、实践性为主,不能局限于教材,更不能上成纯理论的课程。
5、建立德育考核制度。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如何,效果如何,应进行必要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包括两方面,一是德育理论知识的考核,如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法制课等考核;一是思想品德行为考核,如政治态度、学习态度、组织纪律、集体观点、品德修养、团结同学、勤俭节约、劳动卫生等。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的年级,可确立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德育考核每学期或每学年一次,与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同时进行,考核的结果记入成绩册,并与评定奖学金、评三好学生以及毕业生择优分配,直接挂钩。只有实行德育考核,才能巩固德育的地位,避免造成可听可不听、可做可不做的状况,从而维护了德育的权威,增强了德育的效果。另外,对学校及德育教师也要进行考核,即德育评估,考查德育工作落实的情况,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三种收费方式
——招生者话高考之二
本报记者 周庆
中国大陆的高考,一直被称为高中生的“独木桥”,往年要过
“独木桥”,拚命学习即可,只要考上了,都是国家分配。今年,新招收的学生与以前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国家分配、定向培养和自费生三种,所以考生在刻苦学习之余,还要和家长仔细商量:据自己的条件究竟报考哪一种好。
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司长王炽昌告诉记者,今年3月国务院批准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报考国家任务名额的学生,培养费由国家提供,学生交纳学杂费;报考定向招生名额的学生,由定向行业、地区设立定向奖学金,学生免交学杂费;自费生则按所报考学校的规定交纳培养费与学杂费,所以要告诉社会:收费不等于自费。自费生:
仍在试验阶段
目前各地区招收自费生的呼声很高。自费生招生数也增长较快,全国1987年招生1.06万名,1988年招生4.8万名,这一年报名者有8.28万名,录取比例为57.9%,其中四川省招生最多,为5400多名。但招收自费生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从学生方面看,特点有三个:一是知识分子、干部子女多,1988年在北京市占到70%,其余30%是工人、个体户子女;二是特别重视专业,这是为今后就业和换取“投资效益”着想的;三是学习较刻苦,舍不得浪费光阴。从学校看,出现的毛病有两个:一是学生户口难办,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是否转入学校,凡转不去的,粮油供应、副食补贴成为学校负担;二是录取分数线高低不等,国家教委规定,报考同类专业,自费生最多只能降30分,去年降分最少的20分,最多的60分,致使社会上有“分不够、钱来凑”和“不平等竞争”的议论。
报考自费生,学生和家长首先关心的是收费数额。去年本科自费生年平均收费1600元,低于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的平均费用。今年,国家教委对此作出规定,本、专科中理科类、艺术类、体育类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文科类不低于1700元,这是指培养费,另外,尚须交纳住宿费、杂费、医药费。
为避免招生工作中的混乱和不平等竞争,国家教委总结前两年的经验,对招收自费生还作出一些其它规定,如各地区、各部门的高等学校招收自费生按招生总数的5%掌握,不得以自费名义招收本专科学历层次的旁听生、插班生、“子弟班”;自费生报名线不能低于同批国家任务招生调档控制线20分,学校在报名线上录取不到学生,要减少招生计划;未经各地招生办公室录取的自费生不能取得正式学籍,国家不承认其学历;学生可以参加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评定等。
今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共招生64万名,如果自费生按5%的比例招收,总数约占3.2万名,比去年有所下降。定向生:
生源呈下降趋势
国家考虑到地区、行业的不平衡性,为解决某些边远地区和工作、生活条件较艰苦的行业及重点单位的需要,在国家任务招生中安排一定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就业。1987年,全国招收此类学生5.9万名,1988年,招收9.17万名。今年,据各地招生办公室反映,此类学生的生源呈明显下降趋势。内地一些大学今年都有从新疆、内蒙古等边疆地区招收定向生的计划指标,但需这些地区负担定向奖学金。这些地区“招生办”负责人表示,鉴于经费和分配工作中的困难,他们不能支付这笔奖学金,有关学校如愿意,可自己解决经费招生,不招我们也没意见。看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定向招生的数量将逐步减少。
师范等专业类院校招生质量下降,数量难以保证,这几年社会上已发出不少呼吁。
委托培养目前也面临困难。石化总公司招生工作人员介绍,前几年,该公司曾和13所院校签订20年合同,委托学校每年为他们培养1500到2000名学生,气魄不可谓不大。但由于培养难以按需要的专业对口,有些意图实现不了,企业又实行了工资总额包干,毕业生分配也存在困难。
进而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去年一共招收委托培养学生6.31万人,今年计划指标为5.6万人。这个数字中,很大成份是企业单位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而申报的培养数。现在大学毕业生都要得到、分得来,如无职工子女就业的压力,一个企业往往就没有委托大学培养人才的积极性。
国家培养:
多数院校暂不收费
从招生计划看,今年考生报考的大头,仍是国家出培养费的这一块,约招生55万名。与往年不同的是,国家教委所属36所高等院校
(其中6所师范院校仍不收费)每学期要收学杂费50到150元。毕业后,学生主要还不是靠自己找职业,而是以学校为中介向社会推荐就业,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对经推荐未被录用的少数毕业生,则由本人自谋职业。为解决少数毕业生可能出现的待业现象,国家教委正协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毕业生待业期间社会保险等规定。
对于由部门、地方管理的1000多所高等院校,据记者了解,今年除个别院校实施新的收费方式外,大多数院校在国家任务名额内招收的学生都暂不收费。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农民呼唤科教影片
最近,笔者下乡采访时发现广大农村都渴望看到科教影片。现在武打、爱情影片占领了整个农村市场,而有关水稻、棉花、烟叶、养殖等科教影片被电影发行放映单位遗忘了。问其原因,一是科教影片摄制少了,二是发行放映单位觉得放科教片不赚钱。因此,笔者建议各级电影发行部门,应尽快组织一些科教影片下乡,为农业生产“升温”做好技术宣传服务。
科教影片,农民呼唤你!
湖北省随州报社印刷厂 余胜海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荆州地区东方红中学改革课堂教学纪实
张妙斌
老师讲、学生听,这似乎天经地义。这种教授程式经常使学生昏昏欲睡、所获无几。湖北省荆州地区东方红中学曾伦哲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出“单元教学四自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自己总结、自己命题、自己评分,经他带出来的学生的成绩超过了重点中学。
作文课,学生最头疼。无话可说的时候,只有胡编乱造,满本空话、大话、套话。该校语文老师们设计出“三闻发布会”(新闻、趣闻、奇闻交流),一周一次,学生们的头脑渐渐充满了素材,再不为无话可说而发愁了。记人的文章,过去局限于“我的同座”、“我的老师”、“我的爸爸”,写俗了。现在走出去,当一名小小的记者。苏敏同学《新时代的雷锋——访荆州饭店优秀服务员刘光秀》获《中学生作文》杂志举办的全国中学生实用文征文优胜奖。
提起化学课,就让人想到死记硬背的分子式、枯燥无味的周期元素,使人望而生畏。刘关游老师在上第一节导言课时,就使同学们爱上了化学。他事先用酚酞试液在一张大白纸上写上“祝同学们在新学年里取得好成绩”,晾干,在课堂上交给同学们传看,确认只是一张白纸,然后挂在黑板上,用含有NaOH的稀溶液喷射,顿时,白纸上显现出醒目的红色大字。看到白纸上老师的亲切祝愿,同学们惊奇不已,由惊奇转而探究,初三的化学课便在探究的心态下开始了。
对于英语,这里曾经也出现过“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的说法。徐朝平等老师带着初一学生去会见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朋友,当美国朋友亲切地用英语询问三位女同学时,她们都因听不懂、说不出,脸上现出万分的难堪。回到教室,老师们把课文改编成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同学们扮演一个一个的角色。一间教室,仿佛进入另一个国度,再没有人为背不出单词而苦恼了。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国片新闻

福建卫生学校为培养中医药紧缺人才做出了积极努力,近年来为农村选送毕业生200多名受到欢迎。
图为福建卫生学校中药班学生在上中药实验课。
林抗生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