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综合))
专栏:

  莫扎特与布拉格
孙希有
爱好音乐的人大都晓得莫扎特是奥地利一代音乐泰斗。然而布拉格人对他也怀有特殊的感情,亲切地称莫扎特为自己的音乐家。在布拉格最繁华的瓦茨拉夫大街商店的一些橱窗上贴着“布拉格人发现了莫扎特天才”的字幅。在布拉格影院放映美国摄制的影片《莫扎特》时,全城轰动,排队购票的长龙达数百米,影片连续上演半年,盛况不衰。
莫扎特与布拉格有着特殊的缘份。1786年夏,布拉格上演了莫扎特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场场爆满。史书上曾这样记载,“有高度音乐修养的捷克听众,尤其是布拉格听众,比维也纳的听众更能欣赏莫扎特的天才。”在观众热情感染下,莫扎特在这一年里首次来到布拉格,目睹这感人的场面,决定为布拉格人写一部歌剧。
为此,莫扎特于1787年10月再次来到布拉格,住在自己的挚友、捷当时最著名的古典音乐家杜谢克在布拉格郊外山上的别墅(见题图)。杜谢克十分欣赏莫扎特的轻歌剧,莫扎特也敬佩杜谢克的音乐天才和艺术造诣,视其为兄长。
这一年,布拉格的秋天特别美丽。杜谢克别墅的花园充满诗情画意。莫扎特经常踏着金秋的落叶,漫步于山上幽静的小道。夕阳西下,玫瑰色的晚霞洒在山下伏尔塔瓦河上,泛起碧波,激起五彩缤纷的虹光。一阵阵创作灵感闪现于莫扎特的脑海。于是,他的另一部巨作《唐璜》便很快问世。《唐璜》又名《浪子受罚》,这部歌剧揭露了贵族的荒淫腐朽的生活。10月29日,莫扎特把这部作品献给了布拉格的观众。他在金碧辉煌的迪尔剧院亲自指挥歌剧《唐璜》的演出,获得极大成功。
为纪念莫扎特,杜谢克别墅已被辟为莫扎特博物馆,珍藏着莫扎特用过的乐器、音乐作品手稿和生活用品。博物馆每星期五晚上都在院子里举办莫扎特作品音乐会。
布拉格人永远不会忘记,莫扎特还在布拉格创作了《G小调幻想曲》。那是1787年11月的一天,莫扎特来到古老的斯米霍夫捷克国家文学馆参观。这家文学馆的解说词中至今还把莫扎特的来访作为自己历史上的光荣一页。莫扎特参观完后,来到紧靠文学馆的教堂,里面有一架精制的管风琴,他问能否弹奏一曲,院方欣然允诺。莫扎特兴致勃勃地走到琴前,即兴演奏一曲。悠扬悦耳的琴声使在场的人陶醉。教堂的琴师是位有心人,他尽最大的努力将莫扎特即兴演奏的曲子记录下来,《G小调幻想曲》就这样诞生了。
1987年11月的一天,布拉格音乐界人士聚集在斯米霍夫教堂,用莫扎特当年使用过的管风琴再次演奏了这一名曲,重现了200年前这位天才作曲家演奏时的动人情景。


第7版(国际专页(综合))
专栏:

  录音导游
丁刚
每一所博物馆,每一座历史遗址,每一处旅游点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游客更好地了解这里的历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录音导游正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工具。
自从一九五八年录音导游在美国问世以来,全世界已经有数千个游览点和短期展览使用了这种服务业务。许多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和旅游胜地,像卢浮宫、梵蒂冈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香港艺术博物馆、福兰克林·D·罗斯福故居等都开设了录音导游的业务。我国的故宫博物院也在去年增设了这项业务。
录音导游是用专门设计的听力系统供游客自我服务的一种导游形式。目前,主要有两种服务方式,一种是录音带系统,一种是无线收音系统。在开设了第一种系统的旅游点,游客可以租到一个特制的导游单放机和一只舒适的耳机,然后把单放机挎在身上,根据导游录音带和导游图,边走边听,按照为录音导游专设的引导牌指引的方向,游完全程。游客在游览中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时开关机器,还可以倒带重听。
第二种系统为游客提供的是一个小型无线电接收机,游客每走进一个区域,比方说一座殿堂、一段旧城墙或一副名画前,他都可以通过接收机收听到有关这个区域的详细介绍,这介绍是由安放在这一区域的小型无线电发射机播出的。
录音导游使用的导游词大都由熟悉历史的学者们起草,再由导游专家整理、修订,然后交各语种地区和国家的著名艺术家播讲并录制,像故宫博物院的汉语导游词就是由英若诚播讲的。所以,录音导游的解说词往往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听起来声音也特别亲切感人,尤其是当游客发觉为他讲解的是他十分熟悉的某位艺术家时。


第7版(国际专页(综合))
专栏:

  为了未来而教育
——记阿根廷贝尔格拉诺高等商业学校
管彦忠
在阿根廷中部地区,科尔多瓦大学的附属学校曼努埃尔·贝尔格拉诺高等商业学校虽历史不长,但她根据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为未来培养人才取得的成绩闻名全国。
“为了未来而教育”是这所学校的座右铭。该校不断更新学习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始终走在全国中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前列,因而,其他一些商业学校也采用该校的教学计划。这所学校既讲授普通中学的课程,也学习商业技术基础课程。学生学习8年之后,得到双重毕业证书:学士和商业技术员,既能进入任何高等学校继续学习,也可以作为商业技术人员直接就业。
根据1969年改革教学的报告,学校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未来有文化的人才,学生不仅应有足够的基础知识,而且应受到全面的培养锻炼;报告强调人的才能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初级专业技术培训,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学校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实现上述目的。学制从原来的6年改为8年。
根据社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贝尔格拉诺高等商业学校开设两年制专科,设有金融活动、劳工关系、计算机、合作社管理和贸易化等技术员助理专业,招收中学毕业生入学,利用现有校舍晚间上课。由于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既懂理论,又有实践基础,毕业后作为中级技术人员就业范围广,适应性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校的几位教师向笔者介绍了在许多门课程中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们事先集体准备的“工作指南”(即学习提纲),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四处查阅资料,获取和掌握知识。由于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致很浓,掌握的知识比较牢固。
除了搞好正课教学之外,这所学校很重视开辟“第二课堂”的活动。学校里设有各种活动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参加,教师给予指导。学生俱乐部还举办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体育活动,这些有益的活动吸引了很多学生,也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
这所拥有2000多学生的学校有一个特殊的组织,叫做“家长合作社”。它由学生家长组成,学生的监护人、学校的教师、领导人是义务社员。“家长合作社”旨在加强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支持学校的工作,对完成教学任务提供合作。“合作社”在学校设有办公室,任务包括协助印制教材、以成本价出售教学用品、帮助学校修建校舍,向经济困难而表现良好的学生提供奖学金等。此外,还组织教学问题讨论会,请专家来讲课,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贝尔格拉诺是19世纪初阿根廷反对西班牙统治的独立战争时期的著名爱国将领,也是阿根廷国旗的设计者。学校经常用这位将军的事迹教育学生,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未来有用的人才。


第7版(国际专页(综合))
专栏:

  “我不是天才”
——小泽征尔答问录
小泽征尔日本著名指挥家,1935年9月出生于中国沈阳,1976年和1978年曾两次来我国作访问演出。
小泽征尔早年曾就读于东京桐明学园,后留学欧洲,师从卡拉扬,1961年首次登台纽约卡内基大厅,引起轰动。1973年起任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指导兼终身指挥。
最近,美国《波士顿环球报》记者采访了他,下面是他介绍自己成长的过程及对音乐的看法:
音乐家的生活是不正常的。音乐要求尽善尽美,但是,当然不存在尽善尽美。音乐培育你的感情,没有音乐我能生活下去吗?
直到14岁那年,我才到音乐厅现场欣赏交响乐。以前我只是通过唱机或广播听音乐。那些声音是拼凑在一起的。
当我在现场听交响乐,听到那么多声音交织在一起时,我开始浑身发抖,我被这声音震惊了。这是一次心理上的转折点。过去我一直想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但是此刻,我明白了自己有比钢琴更需要的东西。我对自己说:“我需要交响乐”。
在这之前我很傻,一直玩曲棍球。母亲不让我玩,钢琴老师也不让我玩。
后来,我的两只手负伤了。正是在双手负伤后,我听了那场交响乐。
当我表示对指挥有兴趣时,人们告诉我,那是西方人的事。我想到作曲,但是我的心仍挂在指挥上。母亲想起自己有一位亲戚是教识谱的,便把我送到他那里。
生活是由一系列巧合组成的。
那位亲戚让我当他的助手。我教其他学生,并指导学生乐团。实际上,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学习了指挥。
我离开日本时是一个无名之辈。我面临的问题仍然是:一个东方人能演奏西方音乐吗?我清楚这一点。这正是我为什么特别刻苦的原因。我比任何人都更加刻苦。如果你不是天才,为了提高就得无止境地进行探索。我不是天才。
27岁那年我回到日本领导最有名的日本广播公司乐团。我是通过许多考试才到该乐团的。幸运的事接踵而至。我获得了几次音乐奖。
后来,乐团的团员联合起来抵制我。他们说我是一位暴君,而我想这只不过是工作方法过于严格的问题。但管理当局却站在团员一边。
我感到困惑,便抱着走投无路的心情回到了美国。
如果我在日本取得成功,也许我会留在那里。我是一个地道的日本人。
有半年时间妻子和我坐在一起,商谈我们孩子的去向,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根。当我们决定让他们回到日本去时,我们在一起抱头痛哭。我只得一人留在这里。
音乐是一种共同语言。阅读文章,你必须理解单词的意思,而听音乐,你不必听懂它。你只要坐在那里,音乐会直接敲打你的心扉。
但是,你必须用你的心去倾听。音乐是通过听众的阅历和感情发挥作用的。这就是为什么同一首乐曲,不同的听众有不同感受的原因。 
 曹玉如 编译


第7版(国际专页(综合))
专栏:

  联邦德国掀起童话热
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是联邦德国著名的童话作家和语言学家。一九八六年是这两位作家诞辰二百周年纪念日,从这以后,联邦德国掀起童话热,至今,人们的热情还未减退。
联邦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各大小城市的老人院、幼儿园、俱乐部、甚至小型剧场自发主办了《童话之夜》活动。讲解员身穿华丽的童话服装,在烛光下绘声绘色地讲解着格林兄弟的著名童话,这些童话在联邦德国虽早已家喻户晓,但听众兴趣仍很盎然。讲解员有些是业余爱好者,也有的是失业老师,甚至还有些是专业演员。为了更好的办好《童话之夜》,某些州文化部还举行讲解童话故事竞赛、童话学术讨论会等。
《童话之路》旅游活动也深受青年人的欢迎。他们组成自行车队,从格林兄弟的故乡小城哈瑙出发,沿着作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去寻找童话集中《灰姑娘》、《小红帽》、《睡美人》、《哈门的捕鼠者》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发源地,一直游到闻名遐迩的不来梅那座“驴、狗、猫和公鸡”的塑像前。这座塑像起源于格林兄弟的一个同名童话,青年人通过这样的旅行活动,收集了格林兄弟童话集中的背景材料,了解了沿途的风土人情。
联邦德国的童话热,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还能使人了解历史,增长知识。       
                 步青编译


第7版(国际专页(综合))
专栏:

△在《童话之夜》晚会上,一位身着华丽的童话服装的女士正在讲童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