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2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综合)
专栏:

  与顶风作案者英勇斗争
天津踊跃举报经济犯罪
本报天津6月20日电 记者肖荻报道:天津检察院今年受理的群众举报显示:在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势态下,一些经济犯罪分子往往采取更加隐蔽狡猾的手法顶风作案。这是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
今年1至4月,天津检察院受理群众举报仍呈上升趋势,巳立案查处256件经济犯罪案,比去年同期上升56.1%。其中,在加紧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一年来顶风作案的占70%。其特点是犯罪手法更加隐蔽。如:打着“聘任”、“咨询”、“补助”、“暂借”名义,或叫亲属出头变相受贿。二是成帮结伙,互相包庇。有的揪出一人追查出两三个。这一现象使知情者既愤恨不平又心存顾忌。天津群众举报十分踊跃,但匿名现象突出,约占6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数。
最近天津市检察机关连续侦破两起该市建国以来最大的经济犯罪案件。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天津分公司金文珍、天津宝坻方家庄信用社杨文明等均侵吞公款30多万元。在4月份立案的66件中,重、特大案件占16件,已依法逮捕28人。与此同时,检察部门对群众举报做到件件有反馈,对举报者兑现奖励并严加保护。


第4版(综合)
专栏:

  少将脱险记
张梅珍
6月初,进入首都城区执行戒严任务的解放军某部遭到一些人的堵截、袭击。为了救护子弟兵,不少市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北京军区某部少将邵松高,在病榻上叙述了自己的遭遇……
“2日晚上10点,我部奉命从丰台向天安门广场进发。行至西单路口,我们乘坐的吉普车被行人团团围住。6月3日凌晨2点多钟,人群中冒出一个长头发的男青年,一把拽住我的头发,左右开弓就是两耳光。他叫嚣:‘他们是镇压人民的,打他!’一伙人蜂拥而上,撕衣服,拧耳朵,揪胳臂,我的背上、腰上都挨了拳头。尽管当时我们几个人都带着枪和子弹,但为了避免误伤群众,仍尽量保持着克制态度。”
“围攻持续了7个多小时。到3日上午9点多钟,我开始出现低血糖症状,心率达每分钟138次。这时候,北京邮电学院医生常丙习和北京医科大学学生杨信群路经这里,他们号了我的脉后,就举着自己的工作证高喊:‘我们是医生,这位解放军的生命有危险,必须送到医院抢救!’人群中立刻走出十几位大学生,他们手挽手、肩并肩用自己的身体筑成一道圆形的人墙,把我保护在中间。首钢实业公司干部米卫国一手挽着我,一手遮挡靠近我的人群。突然,一根铁棍隔着学生人墙向我头上打来。米卫国急用手臂挡住,顿时,他的手臂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血痕。为了护送我,有3名大学生挨打受伤,但是他们仍然高呼着‘不许打人’的口号英勇前行。”
“我被送到西单的交通中队,学生们又送来糖水、药片让我服下。这时,有许多人围在交通队门口,一个中年人走到我身边,对着我的耳朵悄声说:‘你躺在椅子上千万别动,我们就说你病得很重。’在民警的协助下,我被送往急救中心。当医院知道了我的真实身份后,立即把我伪装成心肌梗塞的危重病人,严密监护起来。护送我的几位大学生临走时都留下了自己的姓名,他们挥挥手说:‘让我们交个朋友吧,老兵同志。’”


第4版(综合)
专栏:

  《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将出版
徐帅聂帅题词 杨得志作序
据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徐向前、聂荣臻为即将出版的《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题词。
徐向前的题词是:“发扬光荣传统争取更大成绩”。聂荣臻的题词是:“学习历史经验,加强我军现代化建设。”
百万言的《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是《当代中国》丛书国防军事卷中的4部综合卷之一。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解放军军事工作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杨得志为这部书作序指出,要提高军队战斗力,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发展现代化武器装备;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军事训练作为部队工作的中心,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进行训练;必须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加强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探讨。


第4版(综合)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羌管悠扬诉心声
本报记者 吴学林
羌笛演奏家陈海元谈得兴浓,拿出一只羌笛让我们细看。那是两根拇指粗的方形竹管用丝线缠紧的笛子,约五六寸长,管头插着竹簧,有六个按孔。他拿起竖着吹奏,声音悠扬、婉转,如怨如诉,引得一群正在茂县县委院子里开会的羌族新兵围了上来……
居住在岷江上游河畔的羌人,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然而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口头文学、民间音乐舞蹈丰富多采,绵延数千年,到如今,如何保存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民族遗产呢?四月初,我们到羌族聚居的四川省茂县采访,就这个问题请教县文化馆馆长余光远。
这位四十岁的羌族馆长说:“你们昨天参观了羌族博物馆,那里的羌族历史文物和民俗展览,是去年十一月羌历年才办起来的。就我们文化馆说,这些年在上级的指导帮助下,对羌族民间音乐舞蹈、民谣、民间传说故事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且编印了一系列的集成资料卷,如《民间音乐舞蹈集成》、《民间故事集成》、《民谣集成》、《羌族巫师古唱经》等。我们创作的一些民间歌舞如盔甲舞,还有羌笛,拿到北京以至国外表演过,有些节目还获奖哩。”
第二天,我们又访问了羌族音乐工作者、四川音乐学会会员董方权。他今年三十四岁,戴黑边眼镜,显得有点斯文。在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时,他禁不住引吭高唱一曲羌族民歌《纳吉纳那》,眼里闪着泪花。他说:“这是我们羌族自己的民歌,意思是说,我是羌族的后代。”这首歌有几十段,现在羌寨里大多数老人都会唱。董方权接着说:“那年,我在山寨里听王拐拐老太太唱这首歌,她愈唱愈激动,自己哭了,旁边听的人也哭了。受当时情景的影响,现在我唱这首歌也止不住要流泪。”
董方权从读初中到进农场当工人,一直非常喜爱羌族歌舞,经常出去表演。调到县文化馆工作以后,他系统学习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还到四川音乐学院进修一年。董方权不辞辛苦,到所有羌寨去搜集羌族歌舞,有些山寨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要走几天才能走到。羌族歌手演唱,他逐字逐句记录,弄懂每个唱词,一个一个翻译成汉文,再唱给羌族歌手听,进行核对。在近五年的时间里,董方权搜集羌族民间歌曲一千五百多首,再从中精选出二百六十三首汇集成册。董方权说,从羌族民歌和舞蹈中,可以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民族的气质。
我访问的第二位是热心羌族民间故事的李冀祖。他很开朗,见到我的头一句话就说:“我迷上羌族民间文学,竟然成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可以说是机遇。”
李冀祖在县园艺场当工人时,附近土门乡有位羌族司机,会讲许多民间故事,也会唱山歌。李冀祖听这位司机讲过几次故事就给迷住了,一有空就朝那里跑,并把所听的故事和歌谣记下来。后来李冀祖调到县文化馆,可以专心从事自己迷上的工作了。这些年来,茂县绝大多数羌寨都留下李冀祖的足迹,他收集民谣近四百首,民间故事二百六十多篇,共有好几十万字,都编印成册,成为宝贵的资料。李冀祖征集和创作的羌族民间故事有些已集册成书。
国外有个刊物曾经发表文章说,羌族这个最古老的民族在中国大地上消失了。这话不是事实。居住在岷江河畔的羌人,新中国成立时只有三万多人,现在已发展到十多万人;四川过去有个茂汶羌族自治县,现在有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十年改革开放,不仅促使羌族聚居的地区经济日益繁荣,也使他们的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羌族民间歌舞多次参加全省和全国的演出,有些节目获奖。羌族的民间歌舞和部分历史文物还到国外表演和展出过,得到国际友人的好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