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阿拉法特发动外交新攻势
宣布巴解一九六四年宪章过时
要求在被占领土举行纳式选举
本报巴黎5月4日电 记者张启华报道:经过周密、谨慎的准备,密特朗与阿拉法特的巴黎会晤于5月2日和3日顺利举行。罗卡尔总理、迪马外长,以及社会党第一书记莫鲁瓦、法国共产党总书记马歇也分别会见了巴勒斯坦领导人。
阿拉法特是在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召开6个月之后来到巴黎的。据报纸透露,密特朗在同阿拉法特密谈中,要求对方“开诚布公”地解释巴解1964年宪章和近期宣布的政治宣言之间的矛盾,(指当年决定摧毁以色列和现在承认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当晚,阿拉法特在接受电视一台采访时回答说,这个宪章已经“过时”。阿拉法特还要求在被占领土上举行按照美国同意的纳米比亚方式的选举。这个表态,顿时成了一条大新闻。据阿拉法特说,密特朗对此十分满意,称赞在争取和谈方面“巴解已走了90%的路程”。按法国领导人的设想,巴解政策上的彻底转变,将是它进一步向以色列施加压力的一张牌,以求达到消除对立、实现对话与和平的目的。
几天来,新闻媒介对此发表了大量的消息和评论。成千上万的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上街游行,欢迎阿拉法特的到来。2000名宪警为客人保镖,严厉的保安措施竟然把一大批记者拒于招待会门外。人们说,巴黎刮起“阿拉法特之风”。另一方面,当地的领导人都对阿拉法特的到来退避三舍,在西欧国家中犹太人最集中的巴黎街道掀起浩大的反抗游行,以色列政府也从远处传来抱怨和抗议的声音。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布什阐述其美洲政策
主张建立新伙伴关系
本报华盛顿5月2日电 记者张启昕报道:布什总统今天在美洲国家理事会上发表演说,提出他的美洲政策主张。他说,美洲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必须朝着共同的目的而努力,利用当前新的时机,改善美洲北南国家之间的伙伴工作关系。
他说,这种新的伙伴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和互尽责任的基础上,美国政府将为建立新伙伴关系而努力。他提出,新的伙伴关系首先要扎根于实行民主统治,提倡广泛民主和民选政府,反对极右和极左的破坏自由的敌人。其次,这种伙伴关系的目的是保证市场经济生存、发展和昌盛,为此,美国不久前提出了减少债务的倡议,希望有关各方——国际金融机构、债权国和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作出不懈努力。最后,布什提出新的伙伴关系还必须致力于对付共同敌人——国际贩毒集团,希望美洲国家紧密合作与它进行斗争。
布什在演说中谈到美洲民主状况时说,从今年年初到年底,美洲有14个国家举行选举。对于将于星期天举行的巴拿马选举,布什重申美国的警告,如果诺列加为了继续掌权进行欺骗性选举,美国将不承认这种选举的结果。布什还要求尼加拉瓜遵守民主改革的诺言,同反对派一起制订出自由、公正的选举法。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布什反对举行短导谈判
本报华盛顿5月3日电 布什总统今天再次重申他反对同苏联举行短导谈判。他在与来访的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会谈时说,由于苏联在常规力量上占有优势,举行短导谈判将是错误的,但布伦特兰夫人对记者说。挪威赞成美苏进行短导谈判。
近日,布什政府反对短导谈判的立场在美国国内受到批评。参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纳恩认为,在不全部消除短导的条件下,短导谈判可以同削减常规力量联系起来进行。前里根政府裁军顾问尼采批评说,拒绝短导谈判将使美国在北约内处于孤立地位。他认为,只要谈判是为了削减短导,而不是完全消除短导,美国就应该同意西德提出的举行谈判的主张。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就建立临时政府问题
阿两大联盟达成协议
新华社德黑兰5月3日电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阿富汗游击队的两大联盟今天就建立临时政府初步达成协议。
这项协议是总部设在伊朗的8党联盟和总部设在巴基斯坦的7党联盟代表团在德黑兰举行直接会谈后达成的。
在就协议进行进一步磋商之后,八党联盟准备派出一个代表团到巴基斯坦签署最后文件。但报道没有透露临时政府具体组成情况以及如何分配临时政府席位。
7党联盟今年2月曾建立了一个临时政府。它曾许诺分配给8党联盟7个席位,可后来只给了4个次要席位。8党联盟认为内阁的重要席位应由双方轮流担任。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国际瞭望

  切尼挑起的一场争论
塞北
美国国防部长切尼4月29日在向电视记者发表谈话时说,他认为,戈尔巴乔夫“最终将会失败”,“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他将由一个更不友善的人取代”。切尼这番话在华盛顿引起了一阵混乱,以致白宫的一名高级助手在第二天立即出来声明,说“这不是总统的看法”。布什总统接着在向美国商会讲话时表示,他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运动会“继续下去”。他进一步说,“我和戈尔巴乔夫在纽约会谈时曾向他明确表示,我们希望看到苏联改革的成功。”至此,总统的态度已经明确,事情可以了结了。
不过这件事情表明,美国官方对于如何表述对苏联的估计还没有一个一致的口径。正如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一位高级官员所说的,切尼的话“反映了政府决策者们普遍持有的看法”,只是他公开这样说,那是“不明智的”。
探讨戈尔巴乔夫在国内实行的改革能否成功,这在西方似乎已经成为一门学问。结论无非两种,一种认为可能成功,一种认为可能失败。如果成功,可能在美苏关系上出现两种前途,一种是美苏关系进一步缓和,另一种是苏联在国力增强以后更加咄咄逼人,美苏关系重新紧张。这两种前景对美苏关系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迄今为止,讨论基本没有跳出这个框框。谁是谁非,也都有待事态的发展来加以证明。
但是正是这种捉摸不定的状况,使得西方各国获得了按照本国利益调整对苏政策的自由,因为美国再也不能简单地用苏联威胁这几个字来约束盟国的对苏关系。西德、比利时、丹麦、希腊、意大利、挪威、西班牙等一批国家在短导现代化问题上同美、英持不同意见,就是对苏联的不同估计同本国利益结合的产物,给美国带来了令人头痛的问题。
切尼作为美国国防部长,十分关心北约集团已经显露的裂痕,希望用他的讲话来使盟国同美国步调一致。而作为总统的布什,则从更大的美苏关系的范围来表明对苏政策的前后一致。布什政府的对苏政策,基本上师承里根总统后期的对苏既对抗又对话的政策。如果同意切尼的估计,对苏政策就需要作出重大调整,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引起极大的混乱。这是刚刚谨慎踏实地走过了执政百日大关的布什总统所极不希望的。
只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非一日之寒的美苏关系,离真正解冻还早。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埃及欢迎法巴会谈成果
以说阿拉法特讲话无新内容
巴解人阵反对废除巴解宪章
本报开罗5月4日电 记者林皎明报道:埃及政府欢迎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与法国总统密特朗会谈的积极成果。
埃及总统政治事务办公室主任、第一外交国务秘书巴兹昨天表示,埃及欢迎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在巴黎发表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声明。这一声明充分表达了巴勒斯坦人民争取实现中东全面公正和平的诚意。
阿拉法特主席5月2日在法国第一次公开宣布,巴解组织1964年制订的不承认以色列存在的宪章“已经过时”。
本报开罗5月4日电 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昨天说,阿拉法特主席在巴黎的声明“与他以往的讲话一样,没有什么新内容”。
发言人说,“只要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没有做出明确决议废止这一宪章,它就仍然有效”。
以色列官员否认巴解组织承认以色列存在和生有权力的严肃立场,歪曲阿拉法特主席声明表现出的和平诚意。
本报开罗5月4日电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所属“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昨天对阿拉法特主席在巴黎发表关于巴解组织宪章“已经过时”的声明持强烈反对态度。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戈尔巴乔夫会见阮文灵
新华社莫斯科5月3日电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在这里会见了越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阮文灵。据塔斯社报道,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形势在他们的交谈中占有“重要地位”。
阮文灵是从哈瓦那回国途中在这里进行短暂工作访问的。他表示“欢迎戈尔巴乔夫即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的访问”,并宣称越南“期望和准备在平等、相互尊重和和平共处基础上同中国关系正常化”。
关于柬埔寨问题,塔斯社只是说,今年9月底以前越南从柬埔寨完全撤军是一个“建设性的步骤”,“创造了新的形势”,“为解决柬埔寨问题打开了现实的道路”。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苏日外长举行会谈
领土问题各持己见
据新华社莫斯科5月3日电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和日本外相宇野在3日举行的两轮会谈表明,双方在领土问题上各持己见,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的立场是基于国际条法和历史依据,大家都应遵守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结论性的条法。
关于戈尔巴乔夫访日问题,双方同意要为此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但未提到具体时间。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当政从学两不误
多伊总统获学位
新华社蒙罗维亚5月3日电 利比里亚总统塞缪尔·多伊3日从利比里亚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利比里亚大学校长耶凯松今天在这里为389位毕业生举行的毕业典礼上说,多伊总统和其他4名政府官员经过校方为他们设置的3年半课程的学习,已经完成了文学学士应选修的课程。
这位39岁的利比里亚领导人在毕业典礼上说,他的毕业是他决心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在过去的3年多里,他上午在总统府办公室处理公务,下午4点到晚7点半到大学学习。
多伊在1969年入伍之前,是一位初中毕业生。1980年参加过两年高中夜校学习。他说,“我感到由于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将能为这个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此间报道说,多伊是当政时期从学的第一位非洲国家领导人。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西洪会谈结束
据新华社雅加达5月3日电(记者李永明)为期两天的由民柬主席西哈努克亲王、民柬联合政府总理宋双和越南扶植的金边政权总理洪森举行的关于柬埔寨问题的第4轮会谈于今天下午结束。双方就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一)双方同意由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和印尼外长兼关于柬埔寨问题雅加达非正式会议主席阿拉塔斯决定举行有关柬埔寨问题的国际会议和成立“国际监督机构”的事宜。(二)双方一致认为,在有关柬埔寨问题的“内部因素”方面,双方持不同观点。
所谓“内部因素”包括成立4方临时联合政府以准备和组织全国大选等事宜。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人物专访

  探索跨越时空之路
——就联合国考察“丝绸之路”访迪安先生
本报记者 景宪法
展现在联合国官员迪安先生手中的,是跨越时空的道路:那条粗犷的“沙漠之线”,西出长安,横穿亚洲大陆,叩击着中世纪欧洲的大门;纵贯南中国海的那条航海线,虽然费尽周折,却早在后汉时期就使威尼斯的商人领略到了东瀛风光;最北边那条人烟罕至的“荒原之线”,胸怀坦荡地将朝鲜半岛和黑海牵在手中,但似乎谁也记不清它的年岁了……
“这就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3世纪的丝绸之路!瞧,它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壮观得多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助理总干事迪安先生指着手中的地图,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从未放弃过重新探索丝绸之路的努力,但是,人类至今也从未系统地考察过这条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道路。历史在向人类召唤。来自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和新闻媒介,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安排下,对丝绸之路进行一次包括社会、历史、宗教、贸易、科技、文化、语言、建筑、考古诸方面研究的综合性探险考察。
丝绸之路在迪安先生展开的地图上,实际上是一张纹络密集的“网”。随着他的指点,三条“丝绸之路主干线”才清晰可辨。科学家们将兵分三路,于明年开始远征。北部的荒原之路从黑海之滨开始,沿着天山以北的游牧部落故辙向东延伸。考察队主要由中国和苏联两国科学家组成,考察时间为两个月。参加海路考察的船队将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启锚,沿着中国后汉时期欧亚通商的航线,远渡印度洋,直抵中国的南大门广州,然后可能北上日本大阪。14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将参加这次长达4个月的远航。
南北之间的“沙漠之路”,当推正宗的丝绸之路。载着各国科学家的“大篷车队”从中国的古都西安开拔,途经苏联、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最后进入欧洲的南大门伊斯坦布尔。此行估计需要3个月左右。迪安先生说,在所有参加考察的成员国中,中国是唯一的三条道路考察全都参加的国家。当然,无论是寻觅后汉时期的商贾,还是追踪当年成吉思汗的马队,炎黄子孙应该比别人更有发言权。
科学家们将他们面前的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他们将在沿途15个“驿站”上举行国际研讨会,同当地的丝绸之路专家进行学术交流。“驿站”所在国还将在会议期间举行有关的各种展览和纪念活动。
迪安先生刚从西安回到北京。教科文组织和参加考察的各国代表于4月下旬在那里成功地举行了筹备会议。行期、路线、活动日程均已确定,总额为500万美元的预算也基本上有了着落。明年春暖花开之后,考察队就要西出长安,沿着万里迢迢的“沙漠丝绸之路”去寻找那条曾联系东西方的闪光陈迹了。
问题:“教科文组织举行如此规模的探险考察,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回答:“丝绸之路上的遗产太丰富,我们必须抓住最主要的东西。”
人们有理由认为,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应该在已为祖先拓展的丝绸之路上,从东到西、由西向东,川流不息。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新闻综述

  洪森表现仍令人失望
本报记者 刘爱成
5月2日至3日,西哈努克亲王与越南扶植的金边政权总理洪森在雅加达举行了两天会谈。这是双方进行的第四轮会谈。前三轮都因洪森拒绝接受西哈努克亲王的建议而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西哈努克亲王去年11月在巴黎曾表示,如果洪森拒绝他的和平建议,他将不再会见洪森。这次会谈是在洪森声称他将作某些“让步”的情况下才促成的。然而,洪森在会谈中的表现却令人失望。
首先,洪森依然拒绝越南撤军必须由联合国监督的主张,而过于强调越南撤军后外国停援问题。洪森重复越南外长阮基石的话说,“除非联合国使柬埔寨席位空缺并改正过去的错误决议,我们才可以考虑联合国的监督作用。”
西哈努克亲王仍然坚持越南撤军必须在有效的国际监督下进行。他说,如果越南不同意由联合国监督,可以在巴黎召开一次国际会议解决国际监督机构问题。由于西哈努克的一再坚持,洪森勉强同意,但坚持在越南指定的那个“国际监督机构”基础上扩大,并要西哈努克同意在越南全部撤军后柬各派不得接受外国援助。
其次,洪森继续拒绝解散金边政权。洪森在会谈前就宣布改变国名、国歌、国旗以及修改宪法,企图以此来代替解散金边政权。他威胁说,“如果会谈中,西哈努克再次提出大选前解散金边政权之事,我就不谈了。”然而,西哈努克亲王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他派宋双总理与洪森会谈。宋双在会谈中指出,“金边政权上述的一系列‘改变’均属单方面决定,没有得到四方同意”。“尤其是金边政权的宪法,无论修改与否都是那支外国军队强加给柬人民的。它不能反映人民的愿望。”宋双要求解散金边政权,建立四方联合政府,但遭到洪森的拒绝。
为了使其伪政权不致解散,洪森在会谈中建议西哈努克回到柬埔寨担任国家领导人。西哈努克亲王说,除非在有效的国际监督下越南军队从柬领土上全部撤走,建立一个包括“红色高棉”在内的四方临时联合政府,使柬埔寨成为一个多党制的国家,否则他是不会接受的。洪森还提出由所谓的“最高委员会”来组织普选,也遭到西哈努克亲王的拒绝。
西哈努克方面一位发言人说,洪森的这些所谓“让步”只不过是些圈套,目的在于保住金边伪政权。
第三,洪森仍然坚持排斥“红色高棉”。他把防止“红色高棉”重新掌权作为拒绝解散金边政权的一个借口。声称如解散金边政权就会引起国内混乱,发生内战,会给“红色高棉”重新掌权创造条件。他在会谈中特别强调排除“红色高棉”的军事力量,拒绝考虑“红色高棉”参政,主张由两三派组织未来政府,或者只考虑“红色高棉”一小部人参政。洪森这种主张当然不会被西哈努克所接受。
此外,洪森仍然拒绝西哈努克亲王提出的将各派军队裁减到一万人的主张。他在会谈中坚持保持各方原有军事力量,大选前各派军队仍守留在原来的所占地区,待大选后由新政府组建新军队。此间观察家们认为,金边政权拒绝裁军,目的是想保存实力,不愿放弃越军为它打下的地盘,以及企图在大选中得到好处。
洪森的上述表现,使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越南及其傀儡政权基本立场没变,对政治解决柬问题仍然缺少诚意。
       (本报曼谷5月4日电)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昂纳克访捷
本报柏林5月4日电 记者许宏治报道: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昨天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工作访问。
昂纳克昨天上午到达布拉格后,同捷共中央总书记雅克什进行了会谈,双方高度评价两党、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指出两党之间传统的高水平关系、思想上的一致以及对两国人民多方面利益的尊重,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雅克什指出,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在改革中需要借鉴苏联等国的经验,但捷坚持从自身的民主传统与特殊条件出发去运用这些经验。
昂纳克说,民德坚持在科技革命条件下,以经济成就的力量来增加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在复杂的条件下坚定不移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双方一致认为,两国人民生活水平近似,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两国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广阔的天地。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波不准干部参与合资经营
新华社华沙5月3日电(记者董福生)波兰政府副新闻发言人雷科夫斯基3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波兰国家工作人员没有,也不准参加各种合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
据了解,不久前波兰工会全国协议会主席苗多维奇曾指责某些政府成员入股参加了合资企业。雷科夫斯基正是针对这种说法作上述表示的。
他同时强调,所谓波兰当局已同意向西德商人长期出租波兰土地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波兰没有这样做,也不准备这样做。
在谈到发展教育问题时,雷科夫斯基说,波兰政府已经表示同意私人兴办学校。波兰政府希望发展各种社会首创精神。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加拿大商店小偷多
本报渥太华5月3日电 记者郭文福报道:根据加拿大零售商理事会今天发表的一项调查,加拿大每天有价值200万加元的商品被顾客中的扒手和商店职工中的小偷窃走。这对社会秩序安定、人们文明程度较高的加拿大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
根据这项调查,商店东西被窃的数额自1985年占总零售额的1.36%下降至1988年的1.28%。尽管如此,由于总零售额的增长,被窃的数额仍由1985年的每天100万加元,增至1988年的200万加元。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札记

  莫行鸵鸟政策
上月底,美国众议院农业委员会主席德拉加萨在墨美议会联席会议上声称,“美国不存在贸易保护主义”,拒绝了墨西哥关于贸易开放的要求。
这位堂堂的美国众议员居然当众否认人所共知的客观事实,委实令人惊讶。人们并没有忘记,去年8月23日里根总统正式签署了带有浓厚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综合贸易法案。这项法案要求总统对外国所谓“不公平贸易”施加报复,增设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对违反美国知识产权的国家采取制裁行动,增加农产品出口补贴,等等。这项法案引起了日本、西欧主要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这项法案还使发展中国家不能享受应有的非互惠贸易利益,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这就是事实,怎么能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不存在”呢!
再从与美国为邻的拉美国家来说,它们也深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之苦。美国政府在国会强烈的保护主义主张的压力下,采取严格的限制进口的措施,使拉美国家一些重要产品,如纺织品、钢材、乙醇、糖和鲜花等很难进入美国市场,给拉美国家带来损失。
当前,发展中国家要求改善国际经济环境的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发达国家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身为美国议员,还是为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做一点有益的事为好,莫行无视事实的鸵鸟政策。
 彦忠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5月3日,坐落在萨朗高速公路上的一个村庄在阿富汗游击队和政府军炮战后被毁。萨朗公路是喀布尔的一条主要供给线,目前尚在政府军控制下。
新华社发
(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