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首都青年集会纪念五四
赵紫阳讲话杨尚昆李鹏万里邓颖超乔石胡启立姚依林等参加
宋德福主持大会团中央授予60名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本报北京5月3日讯 记者袁建达、何伟报道:首都3000多名各族各界青年今天在这里集会,隆重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赵紫阳、杨尚昆、李鹏、万里、邓颖超、乔石、胡启立、姚依林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全文另发)
纪念大会由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宋德福主持。他要求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树立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精神,树立开拓进取的探索精神,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团中央、全国青联关于表彰全国各行业杰出青年的决定。他们是肖刚华等10位“勇于改革新星”;马进才等10位“见义勇为勇士”;程鹤麟等10位“社会监督哨兵”;贵永斌等10位“劳动创造标兵”;任小艾等10位“科技教育新秀”;冷杰松等10位“卫国为民英雄”。受表彰的还有吴华夏等10名青联委员。赵紫阳等领导同志在会前亲切接见了这些杰出青年,并同他们一起照了相。
青年代表张宏伟、任小艾、吴骏、冷杰松在会上分别讲了话。他们表示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
参加今天纪念大会的还有:田纪云、李铁映、李锡铭、吴学谦、宋平、丁关根、芮杏文、阎明复、温家宝、黄华、习仲勋、周谷城、倪志福、费孝通、雷洁琼、陈俊生、任建新、杨静仁、屈武、胡绳、程思远、楚图南。
纪念大会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 
(附图片)
赵紫阳、李鹏、杨尚昆、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各行业杰出青年。
新华社记者 刘少山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建设和改革的新时代进一步发扬五四精神
——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赵紫阳
(一九八九年五月三日)
青年朋友们,同学们,同志们!
五四运动70周年,是中国青年的伟大节日,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节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40周年快要到来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新时代已达10年的今天,在全国人民、全国青年需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克服困难,维护社会安定,推进建设和改革的今天,我们来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进一步发扬五四精神,具有重大的意义。
五四运动首先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吸引广大青年和各界人民投入这次运动的最普遍最深刻的原因,是他们对国家危亡和民族命运的强烈关切,对建立一个真正独立、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热情向往。五四运动又是一次伟大的新文化运动,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那时的广大青年开始用新的眼光看自己,看中国,看世界。一部分最有觉悟的青年知识分子,通过对各种社会政治学说和救亡方案的探索和比较,通过对世界潮流的观察和思考,终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在1921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长时期的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这个人民大革命的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进程,也是五四的爱国、民主和科学精神不断发扬的进程。
人民革命的胜利,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100年的时间,我们的中心任务是破坏——破坏阻碍中国前进的旧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心的任务转到了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从破坏到建设,这是中国人民历史使命的极其深刻的转变。我们过去没有能够充分自觉地有效地实现这个转变,“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更是一场完全违背历史要求的大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全党全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且围绕建设,提出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这样,我们进入了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新时代。
我们现在纪念五四运动,就应当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即建设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五四的爱国、民主和科学精神,使它们具有新的内容,达到新的高度。
我们今天讲爱国,就是要把中国建设好,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就是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和支柱,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学教育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繁荣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科学的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说,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指在政治上不再受帝国主义的支配和反动阶级的统治,人民自己当家作主了。现在我们还要说,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个任务并没有最后完成。只有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中国才能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上,在综合国力的世界较量中,完全站起来。也只有在这样的奋斗过程中,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在中国大地上逐步地充分显示出来。我们一定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使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鼓舞起亿万青年的献身精神,鼓舞起广大工人、农民、技术人员、教师、学生、记者、医生、科学家、文艺家、企业家、国家公务人员和人民解放军官兵等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献身精神,为建设一个富强的、民主的、文明的伟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我们今天讲民主和科学,也同样要紧紧围绕并服务于建设的目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必然是整个社会改造和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伟大工程。我们要改变落后状态。要摆脱贫穷。要克服愚昧。要把社会生活和人民意识中种种不民主不科学的思想和习惯,一步一步地加以消除。要在十一亿人口的大国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改革建设的一切工作中,发扬民主精神,建设民主制度,发扬科学精神,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办事,并使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逐步地得到极大的发展。没有民主,没有科学,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进程中,学习民主,发扬民主,学习科学,尊重科学,是摆在我们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极其重要的任务,也是摆在全国人民和全国青年面前的极其重要的任务。
同志们!我们宏伟艰巨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任务,只有在稳定的而不是动乱的社会政治环境中,才能顺利地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党的正确方针政策之所以能够贯彻实施,改革和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大家都切身感受到的成效,最重要的一条是保持了社会的稳定。这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维护的结果。全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各民族,各党派,各界人士,都为稳定出了力,也都从稳定受了益。在稳定这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上形成共识,同心协力,不容易呵!身在稳定之中,有时不大觉得稳定之可贵,但是,如果一旦失去稳定,就会痛悔莫及!我们渴望办成的事,就一件也办不成;连已经取得的成就,也会毁于一旦。如果把稳定破坏了,能得到什么呢?能得到民主和科学的进步吗?能得到改革和建设的果实吗?能得到祖国的振兴吗?都不能!只能得到动乱。动乱的日子难道我们过得还少吗?从1840年到今年150年间,我们只争取到20几年安稳日子。其余120多年,110年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搞得乱七八糟,还有10多年被林彪、“四人帮”和我们自己的主观指导失误闹得人心惶惶。如今大家共同感到欣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确确实实过了10年好日子。如果再发生动乱,发生大规模的社会冲突和无政府状态,乱了人心,乱了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学习秩序、工作秩序,乱了人民自己,闹得国无宁日,一个很有希望很有前途的中国,就会变为一个动乱不安的没有前途的中国。如果出现那种局面,全国人民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希望的建设、改革、民主、科学,就一概都谈不上。不仅如此,那些反民主反科学的东西,愚昧甚至野蛮的东西,就会泛滥和横行。全党、全国人民、全国青年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坚决维护得来不易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稳定不是不要民主,而是要使我们的民主走上一条有秩序的法制化的正道。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同时,也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秩序。这是一种建立在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的民主政治新秩序,无疑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所必需的,也是维护社会政治环境的稳定所必需的。稳定,渐进,理智,秩序,法制,这是建设和改革的要求,也是民主和科学的要求。按照这样的要求去想问题,做工作,我们的事业就能取得胜利。
我们宏伟艰巨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和坚强的领导下,才能扎扎实实地推进。我们的党,是坚持并且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党,是坚持改革、坚持开放的党,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党,是依靠人民、依靠青年的党。68年来,我们党在为中国人民作出历史性的伟大贡献的同时,也犯过大大小小各种错误。但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我们党是富有自我批评精神的生机蓬勃的党。广大群众包括广大学生希望推进民主政治,要求惩处贪污腐败,发展教育和科学,这也正是我们党的主张。中国共产党之心,是同人民之心、青年之心连在一起的。让我们大家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在安定团结、同舟共济的气氛中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吧!我们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我们的社会,我们整个民族,正在经历深刻的改造。我们党也正在经历深刻的改造,这种改造的目的,当然不是要改掉我们党的性质和固有的优势,而是要使我们党能够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中国的建设、改革、民主、科学,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会成为泡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今天,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国的前途和希望。要讲五四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是最重要的一条规律。懂得并且尊重这条规律,我们的事业就能胜利。
同志们!当年五四运动的先驱者们,反复地表达了这样的信念:青春中华之创造,全靠青年之觉醒。他们对于青年的信任与期望,他们的这种远大眼光和乐观主义,在我们今天观察中国青年和中国命运的时候,同样是极其重要的。在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的时候,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党和人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邓小平同志十分关心和爱护青年一代,对当代青年在改革和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寄予殷切的厚望,他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0年中,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作为时代的主旋律,始终召唤着青年一代跟随党在伟大的历史事业中前进。
青年要在建设中树立开拓进取的探索精神。没有探索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不能推进建设和改革。青年人要求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这种积极性应当受到保护,使青年能够在现代化事业的大海洋中乘风破浪,锻炼自己,提高自己。青年人爱思索,勇于探寻各种新知,这正是他们的可贵之处。没有思索,怎么能够前进呢?没有各种新知,就不能丰富自己,并进行比较。在思索过程中,难免有偏颇和迷惘。但是,只要有爱国精神,把自己的责任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只要有民主精神,把个人的作用同集体的力量联系起来,只要有科学精神,把美好的理想同现实的条件联系起来,那就一定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体验到人民的真正利益和要求,体验到时代的呼唤和潮流,体验到自己的努力同前辈努力的历史联系,体验到自己对国家未来负有的崇高使命。这样,青年就一定能够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必然性,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坚持改革开放总方针总政策的历史必然性,从整个国家的前途中认清自己的道路。
青年要在建设中树立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精神。把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长期的、极为艰难复杂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全民族几代人进行持久的努力。历史注定了你们这一代青年,只能是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艰苦创业、埋头苦干的一代。改革和建设没有捷径可走,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人民尤其是青年的劳动和奋斗。我们需要的是坚韧不拔、扎扎实实的长期奋斗。认清历史的使命,清醒,理智,坚毅,沉着,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这是当代中国青年最可贵最需要的品质。
共青团作为我国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近70年青年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十年全面开创青年工作新局面的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更加重视、关心和支持共青团的工作,共青团也要不辜负党的希望,联合青联和学联等青年团体,同最广大的青年群众保持密切的、生动活泼的联系,更好地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党和政府同青年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青年利益和要求的社会代表作用,把共青团真正建设成为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大学校。
从现在起,再过11年,我们就要跨入21世纪了。未来是属于青年的。处于世纪之交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党寄希望于你们,人民寄希望于你们!全国青年们,全国同胞们,让我们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排除万难,为中华的振兴而共同奋斗!
                 (新华社发)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发扬五四精神,推进改革和现代化事业
我国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进入一个关键性时刻,又迎来了五四运动70周年纪念日。此时,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缅怀五四先驱者们为拯救中国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业绩,重温五四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丰富思想,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并使之发扬光大,对于我们坚定改革的信念,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阻力,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推进现代化事业而同心同德地艰苦奋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7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社会的黑暗和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国家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因此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们一致要求结束这种悲惨的命运。另一方面,近代文明裹挟着思想的启蒙,已经使中国进步知识界有了痛切的反省和觉悟。大家深切地感到,非变革不能图自新图自强。于是这场爱国民主运动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在五四的孕育下,在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下,两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近代中国的爱国民主运动掀开了新的一页。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时代的人民群众能够达到这样的思想自觉和一致,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摇撼中国人民拯救中国、改造中国的坚定决心。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所说的那样:“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可以这样说,五四运动开现代化运动先河,在近代中国第一次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解放,社会进步,要求推进现代化的强烈渴望和坚定信念。
往事已矣。70年后的今天,中国既是一个实现了国家完全独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又是一个面临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艰巨的社会变革任务的中国。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贫困和落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使中华民族焕发青春,尽快步入现代国家的行列,这是历史要求我们谱写的新篇章。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改革,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体制的改革。”毫无疑问,70年前开始的现代化运动,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清醒而炽烈的爱国主义永远是激励和引导我们奋发前进的精神力量。五四先驱者们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爱国传统,而且把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不再沉湎于“古老文明”的自我欣赏之中,而是睁开双眼,面对现实,以变革求生存求发展。与70年前相比,现在时代不同了,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也不同了,如果说,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在70年前表现在为救亡图存,打碎一个旧世界,拯救中国而斗争;在今天则集中体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建设一个新中国而进行的艰苦奋斗之中。我们的国家远未摆脱贫困和落后,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把握机会,改革自强,急起直追,中国就很难在未来时代站稳脚跟。在这样的关口,改革需要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巨大支持。没有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改革是不能取得成功的。所以要把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处境尤其是所遇到的困难向人民讲清楚,使每一个人在分享改革成果的同时,也要分担国家的困难。我们目前为推进和深化改革所进行的治理整顿是必要的。我们不会走回头路,也不能走回头路。只要我们在这样一些问题上达到全民共识,就能够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走下去,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五四又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新文化运动所高举的科学和民主的旗帜,是我们推进改革和现代化事业强有力的武器。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变革运动总是以思想革命为其先导,五四运动也是这样。五四先驱者们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作了痛苦的思考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不打倒孔家店,不冲破旧文化的束缚,非但不能扭转中国日趋没落的颓势,而且永远不能改变悲惨的历史命运。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得风气之先的进步知识分子不约而同地汇聚到科学和民主这两面大旗下来。可以说,如果没有科学和民主新思想的启蒙,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这条宝贵的历史经验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高举科学旗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从本本出发,从概念出发,只能导致教条和僵化。只有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中国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的问题不是科学精神太多了,而是科学精神尚未大大发扬。仍有人习惯用旧的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手脚,看不惯或不理解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新事物、新经验、新办法。也有人不顾中国的实际情况,总想照搬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这些都不符合科学的精神,是改革前进的障碍。因此,继续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提倡科学精神,从形形色色的迷信和教条中解放出来,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才可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来。
发扬民主,推进民主政治,积极慎重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现代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民主政治,不能光说空话,而是要多做脚踏实地的工作。改革10年来,党和政府为推进民主政治做了大量工作:逐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更好地体现人民参政议政、管理国家大事的职能;开辟多种渠道,广泛进行民主协商对话;运用多种形式实行社会监督,加强廉政建设;旨在保障民主的法制建设有了进展,等等。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为满足。我们还要继续做扎扎实实的工作,稳步前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考虑到各种条件和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没有这个前提条件,什么事情都办不好。
五四是一场伟大的青年运动。我国青年在这场爱国民主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变革意识和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是光彩夺目的一页。无论五四运动还是其后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都证明了一个真理:青年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代。在社会变革的历史关头,有了正确思想的指导,青年总是站在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力军。80年代的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仍然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因此,要鼓励青年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各项改革事业。当然青年也是有不足的,比如经验不足,考虑问题不甚全面,有时不够冷静等,但只要我们正确引导,讲清楚道理,青年们是能够明大义,顾大局的。对青年要理解,要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要严格要求,鼓励他们继承和发展前辈的优良传统。这是真正的爱护青年,也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四是青年的节日。在这个时候,我们格外怀念曾为我国青年运动作出巨大贡献的耀邦同志。青年们要学习他的高尚品格,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有理想,守纪律,勤奋学习,辛勤劳动,奋发进取,艰苦奋斗,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工作实绩,创造出无愧于前辈、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光辉业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