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论坛

  拉美国家通货膨胀浅析
管彦忠
战后以来,拉丁美洲国家的通货膨胀始终居世界之冠。进入70年代,这一地区的通货膨胀更如脱缰之马,扶摇直上。从1983年起年平均通货膨胀率高达3位数(仅1986年为两位数)。问题的严重性还表现在处于高通货膨胀的国家不断增多,60年代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超过15%的国家只有4个,70年代增至9个,80年代增加到16个。1988年全世界通货膨胀率最高的20个国家中,拉美国家占了半数。对拉美国家这种普遍的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人们称之为“不退烧的拉丁症”或“超级通货膨胀”。
高通货膨胀带来严重后果
高通货膨胀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在80年代以后尤为突出。从1980年到1987年8年中,拉美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10.7%,平均每年只增加1个多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绝对下降5.5%,而同期年通货膨胀率从54.8%升到147%。去年拉美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0.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1.5%,降到了10年前的水平。而通货膨胀率却高达472.8%,创世界纪录。高通货膨胀制约了拉美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由于投资不振出现的经济萎缩使失业增多,供应短缺,物价飞涨,职工的实际收入和购买力下降,因而罢工及其他形式的抗议活动不断发生,犯罪增加,引起社会动荡,直接影响到各国的民主化进程。委内瑞拉今年2月间由于物价暴涨引发的大规模流血事件,就是一个突出例证。
产生高通货膨胀的多种因素
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复杂因素造成的。拉美国家多年的高通货膨胀除一般因素外,还有其特殊原因。首先,许多拉美国家长期执行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造成公共开支过大,财政赤字过多,这是促成恶性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在外部资金来源不足和国库空虚的情况下,政府就靠增发钞票和举借内外债来弥补赤字,直接加剧了通货膨胀。巴西政府仅支付公职人员的薪金就占全年国库收入的60%。
其次,从经济结构上来说,有些短缺的部门未能相应增长,使国民经济的农轻重各部门及部门内部出现比例失调。农业、能源等部门发展缓慢,食品和燃料的涨价必然带动整个消费物价随之上涨。
第三,从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上看,一些国家超过本国财政的承受能力,片面追求高经济增长率,由于投资规模过大,货币投放过多,信贷膨胀,使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同时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时,又不能及时降温,使通货膨胀长期居高不下。
第四,多年来盲目模仿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超前消费使社会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供需矛盾尖锐化。拉美国家的食品和耐用品的消费水平都居发展中国家之首。超前消费猛烈冲击市场,推动物价上涨。
最后,大量举借外债也是加速拉美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到去年底,拉美国家共欠外债4010亿美元,全年因支付利息和利润净流出资金290亿美元,相当于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对拉美债务国是沉重的负担。由于外汇收入不够还本付息,政府不得不借新债、增税和增发钞票。同时,从国外借来的资金无论是用于进口,还是在国内投资和弥补财政赤字,都必然相应增加国内货币的发放。
他们怎样遏制通货膨胀
近几年来,拉美国家在调整经济的过程中,都把遏制高通货膨胀作为一项主要目标。它们有的注重按传统理论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压缩政府的财政赤字,有的侧重采用非传统的“冲击疗法”,冻结物价、工资和汇率,也有的国家开始调整经济结构,但由于没有对造成高通货膨胀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治理,除少数国家之外,反通货膨胀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有的国家甚至情况更加恶化。秘鲁国家统计局4月1日宣布,最近几个月的年通货膨胀率已达3414%。1985年以来,阿根廷、巴西先后实行的“奥斯特拉尔计划”和“克鲁扎多计划”都只在短期内对抑制惯性通货膨胀有一定作用,未能消除产生高通货膨胀的根源,消费物价继续上涨。巴西等国还采用随物价上涨相应调整工资的办法,减少通货膨胀对职工购买力的打击,但由此形成物价与工资互相攀升,无助于从根本上制服通货膨胀。从去年开始,拉美国家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开始实施一系列新的反通货膨胀计划。去年1月,墨西哥开始实行政府、企业界和劳工三方面签署的“经济团结契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与高通货膨胀作斗争。政府先综合调整不合理的价格、工资和汇率,然后冻结物价和汇率,企业界承诺不随意涨价,工会保证不要求增加工资。这一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墨西哥的年通货膨胀率从1987年的160%降至去年的60%。后来巴西和阿根廷参照墨西哥的经验,也通过与各方达成社会协议的办法来遏制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开始趋缓。一些国家把减少公共开支和压缩财政赤字作为反通货膨胀的重点,控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改善政府的财政状况,减缓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拉美国家采取的这些反通货膨胀措施多数带有经济紧缩的特点,虽在一定时期有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同时也造成经济衰退,对调整经济的全局不利。此外,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因素,也增加了拉美国家与高通货膨胀作斗争的难度。
高通货膨胀是拉美国家经济生活中的痼疾,积重难返。由于受国内政治、经济、社会诸因素的制约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制服通货膨胀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他山片石

  瑞典的消费者合作社为何受群众欢迎?请看:
从一桶鲱鱼起家的合作社
本报记者 顾耀铭
在瑞典消费者合作社协会总部的玻璃大厦内,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一幅银光闪闪的鲱鱼大照片,上面写着:“我们最初是从一桶鲱鱼起家的。”
合作社协会的项目经理奥斯卡桑向记者介绍,瑞典第一个消费者合作社是一八五○年在瑞典中部的一个小镇建立起来的。当时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态。迫于生活,人们有时不得不到商店赊帐,或拿衣物去换取食品。这个镇上的几户居民不愿受中间商的盘剥,就联合起来筹钱向渔民买了一桶鲱鱼,价格远比商店的便宜。于是,瑞典第一个消费者合作社产生了,而且很快就得到了推广。今天,瑞典的消费者合作社规模发展得很快,然而最初建立时确定的“互助合作,改善生活”的原则却始终没有变。
今天这个协会已成为拥有三万多名雇员、年销售额达三百八十多亿克朗(约合六十多亿美元)、由一百三十家合作社组成的集团企业。按销售额计算,它被列为瑞典第六大企业。这个协会的规模还在扩大,今年一月又购买了三家公司。目前,它已占有瑞典食品工业的百分之十六,日用品销售的百分之二十点九。
在激烈的竞争中,既非国营,又非私营的合作社协会为何能立于不败之地?
奥斯卡桑经理的回答很简单:依靠民主管理机制。
他介绍,合作社同私营公司的根本不同点是它为社员集体所有,它的经营方针是“为社员提供服务,而不是剥削”,一切活动都要接受社员的监督。
凡自愿加入合作社协会的人每年只需交五十克朗(约合七美元)的会费。会费也可以多交,但是享受的权利是同等的。每个社员既是消费者,又是合作社的拥有者。合作社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由二百名代表组成的社员代表大会。这些代表是由十五个地区的社员大会选举产生的。社员代表大会的主要      地区社员会议提出的建议和上届理 
  工作,确定新的业务发展方针并决定新的理事会的人选。日常业务由理事会负责领导。
奥斯卡桑经理指着陈列柜里十几件用蓝白双色简易包装的商品,说:“在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上,不少人提出应该进一步降低商品价格,其中一个建议是一些常用商品可以减少广告和包装费,用简易包装,件量增大。”合作社就推出八十多种一律用蓝白色包装的常用商品。由于降低了价格,但质量不受影响,很受中下层顾客的欢迎,而且促使私营商店的同类商品价格也不得不下跌。合作社协会还采纳了社员的建议:在瑞典首创了自选商店和超级市场。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合作社又率先供应“不上化肥的水果蔬菜,不含激素的肉类,在露天鸡场下的蛋”,并在这些商品外层贴上醒目的标签,很有竞争力。此外,合作社在保证货源供应、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广告宣传等方面都作了很多努力,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合作社协会所属的各个消费者合作社和工厂在经济上都是独立核算,在具体管理方面同私营公司差别不大,但在经营方针上要服从社员代表大会,并接受理事会的领导和监督。合作社在发展业务时也要考虑增加利润,但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和降低社员的消费开支。
最初,合作社商店仅供应社员,后来改为向所有顾客都开放。每个合作社商店有两种价格,社员凭证可以享受优惠价,而且年底根据商店盈利的多少,社员凭购货单还可以得到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回扣。由于合作社商店的价格通常比私营商店便宜,而且质量和服务水平都能保证,因此对一般顾客都很有吸引力。合作社在稳定市场价格,减少私人资本对消费品的垄断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消费者合作社协会目前的会员已达二百多万,加上其它消费者合作社的人数,总计为四百多万,几乎占瑞典总人口的一半。 (附图片)
社员代表大会正在讨论合作社的发展计划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

  日本进口农牧产品新动向
刘迪
据日本贸易振兴会今年4月公布的食品进口统计,1988年日本农牧产品进口额为309.28亿美元,比1987年增长31%。去年日本农牧产品进口有两个显著特点,即平均单价上升和产品高级化。此外,向日本输出农牧产品的国家增多。
从进口品种来看,虾、玉米、猪肉、牛肉、谷物和其他肉类连续3年居前6位。
在肉类中,优质牛肉、鸡肉和猪肉的进口额同步增长,葱头、龙须菜等新鲜和冷藏蔬菜的进口也大幅度增长。鱼贝类、水果类也显著增长。去年,日本食品进口数量仅增长11.6%,但进口金额则大大超过进口数量,这说明农牧产品进口正向优质、高级的方向发展。也可以说正向追求“鲜度”与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
对日本出口农牧产品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欧共体、中国和加拿大等。
日本进口的农牧产品正由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代表的进口单价较低的原料型农产品向肉类、水果等新鲜产品、肉类制品、谷物制品等半成品和成品转变。单价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在进口农牧产品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

  野村研究所展望90年代世界经济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在最近发表的90年代世界经济展望中说,到90年代,世界经济实际增长率约为3.3%,日欧贸易摩擦将加剧。
据估计,在90年代,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将为3.9%,美国和欧洲共同体均为2.7%,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将达到7%以上。
这家研究所认为,在90年代,日本由于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出口将减少,再加上非原材料产品的进口增加,贸易盈余将从1988年度的950亿美元降至375亿美元以下。但是,日本对欧洲的出超将变得突出,同时,随着1992年西欧统一市场的建立,贸易保护主义和地区主义倾向将会加剧,从而导致日欧贸易摩擦愈演愈烈。
与此相反,到1995年,美国对日贸易赤字额将从1988年的约500亿美元减少到180亿美元,届时日美贸易摩擦将趋缓解。
另据推测,到1995年,美国的对外纯债务额将增至1.3万亿美元,为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7%。相反,日本的对外纯债权额将达到7200亿美元。
                 (新华社) 


第7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

拔河 朱根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