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
赵紫阳发表书面谈话
肯定广大学生爱国热情绝不“秋后算帐”
希望保重身体停止绝食尽快恢复健康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赵紫阳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发表书面谈话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七日凌晨)同学们:
现在,我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同志,向同学们讲几句话。
同学们要求民主和法制、反对腐败、推进改革的爱国热情是非常可贵的,党中央和国务院是肯定的,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冷静、理智、克制、秩序,顾全大局,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请同学们放心,党和政府绝不会“秋后算帐”。
我还要告诉同学们,中央对大家提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非常重视。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同学们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要求,提出和采取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反对腐败,推进廉政建设,增加透明度等实际措施。
同学们,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的担子最终要落在青年一代身上。你们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的时间还很长。中央希望同学们保重身体,停止绝食,尽快恢复健康。这样,中央就放心了,你们的父母、教师和广大群众也就放心了。同学们回去以后,中央和国务院的同志还会继续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同各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座谈对话都将深入进行下去。
我再次呼吁同学们,停止绝食。祝愿同学们尽快恢复健康。 


第1版(要闻)
专栏:

  结束过去 开辟未来
邓小平昨天同戈尔巴乔夫会晤 双方宣布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 记者周象光、温宪报道:今天上午,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邓小平还对戈尔巴乔夫说,今晚,你还要同赵紫阳总书记见面,这意味着两党关系实现正常化。戈尔巴乔夫对此表示同意。此时,两位领导人面对着100多位中外记者热烈握手,会见大厅内顿时响起一阵祝贺的掌声。
这次历史性的会晤是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的。当戈尔巴乔夫10点5分来到东大厅门前时,邓小平迎上前去说,我希望同你见面已经有三年了。戈尔巴乔夫说,能够同你见面,感到非常高兴。邓小平接着说,世界上都很关心我们的见面。他提议两人握手让记者们拍照,然后一同步入会晤大厅。
邓小平说,三年前,我请齐奥塞斯库同志给你带口信,希望中苏之间能够消除三大障碍,早日实现我们之间的见面和对话。戈尔巴乔夫表示记得此事,并说,这对我们的思考是一个促进。而且,看起来一切都做得很及时。邓小平说,我们这次会晤,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戈尔巴乔夫对此表示赞同。
邓小平指出,长期以来,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冷战和对抗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缓和。坦率地说,世界的中心问题是美苏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总的局势是军备竞赛,水涨船高。戈尔巴乔夫同志在海参崴的讲话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有新内容。当时还没有“新思维”这个词。
“好像也没有‘国际政治新秩序’这个词一样。”戈尔巴乔夫插话说。
邓小平接着说,当时我们看到,美苏军备竞赛可能有一个转折,有一个解决的途径,美苏关系可能由对抗转向对话,这是全人类的希望。这就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一个问题:中苏关系可不可以得到改善。出于这样的动机,才给你带信,时间过了三年多,我们才见了面。戈尔巴乔夫说,你提出了三个障碍,所以需要三年的时间,每一个障碍得需要一年的时间。
邓小平强调说,关键是国家与国家要平等。他回顾了外国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压迫和掠夺土地的历史,以及中苏两国、两党关系在过去所走过的一段曲折历程。他说,谈历史是为了在更坚实的基础上向前进。中国不会侵略别国,对任何国家都不构成威胁。中国比较贫穷,但坚持独立自主。
戈尔巴乔夫说,对以前双方关系恶化的历史,苏方认为,自己方面也有过错。至于一些历史问题,情况很复杂,尽管邓主席的看法不是没有根据的,但苏方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两位领导人表示,过去的事过去了,重点在于应该向前看,在发展两国关系上,多做实事。
在谈到社会主义问题时,戈尔巴乔夫说,过去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只有一种模式,现实证明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这几年,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是设法根据我们国家的具体条件,将马列主义落实到现实生活中。
邓小平对此表示赞成。他说,真正的马列主义者必须依据实际情况认识、继承、发展马列主义。不可能存在一种固定的社会主义模式。世界形势,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用新的思想观点来继承、发展马列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列主义。一切墨守成规,只能导致失败。各国只能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建设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表示,苏联正以极大的兴趣注视着人民中国发生的事情,并从中学到了有益的东西。
两位领导人还就柬埔寨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在这一问题上,有一些共同点,但是没有完全取得一致。双方同意由两国外长就此继续交换意见。
整个会晤是在友好、坦诚的气氛中进行的。会晤持续了两个半小时。会晤后,邓小平设午宴款待戈尔巴乔夫和他的夫人赖莎·戈尔巴乔娃。
随同戈尔巴乔夫和夫人来访的苏方主要人员参加了会晤,并应邀出席了宴会。
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吴学谦、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阎明复、外交部长钱其琛参加了会晤并出席宴会作陪。李先念主席的夫人林佳楣出席了宴会。 
(附图片)
邓小平同戈尔巴乔夫会晤时第二次握手。杨绍明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赵紫阳会见戈尔巴乔夫时说
中苏两党关系将以四项原则为基础
社会主义面临严重挑战不改革没有出路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 今天下午5点40分,赵紫阳总书记和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在钓鱼台国宾馆进行了友好的会见。赵紫阳就两党关系,特别是就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作了介绍。
赵紫阳同志对戈尔巴乔夫同志说,经过中苏双方的共同努力,今天上午实现了你同邓小平同志的高级会晤。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一直是国内外公认的我们党的领袖。在前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根据邓小平同志本人的意愿,他从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常委的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是,全党同志都认为,从党的事业出发,我们党仍然需要邓小平同志,需要他的智慧和经验,这对我们党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十三届一中全会郑重作出决定:在最重要的问题上,仍然需要邓小平同志掌舵。十三大以来,我们在处理最重大的问题时,总是向邓小平同志通报,向他请教;邓小平同志也总是全力支持我们的工作,支持我们集体作出的决策。这次高级会晤,也就意味着中苏两党关系的自然恢复。中苏两党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和平的利益,我们为此感到高兴。
赵紫阳说,我希望,今后中苏两党的关系将在以下四项原则的基础上顺利地发展,这就是:一、独立自主;二、完全平等;三、相互尊重;四、互不干涉内部事务。这也是我们党处理同其他国家共产党关系所遵循的原则。我们党认为,只有把党与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这四项原则基础之上,才能是成熟、正常和平稳的关系。这是我们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赵紫阳向戈尔巴乔夫着重谈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问题。
他说,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现在确实到了一个关键性的时期,面临着许多值得深思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常常有人(特别是青年人)提出这样的疑问:社会主义制度到底有没有优越性?我认为,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些同志不大了解这样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就是通过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当初都不是最发达的国家,旧中国就是一个很不发达的国家。我们的起点比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低得多。忽视经济文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这个基本事实,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怎样搞社会主义,大家都没有经验,同时,我们也确有墨守成规的错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病,而是我们自己主观指导上的毛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在不断地千方百计地调整自己的体制和政策,使之适应于采用新的科学技术的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他们内部的社会阶级矛盾;但我们却在固守原来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又恰恰是当年苏联处于外国武装干涉、包围和战争那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模式。问题既然有两个方面,我们的工作也就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切实做好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必须对原有的体制和政策进行改革。从根本上说,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广大群众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改革肯定是没有出路的。社会主义正面临着严重挑战,迎接挑战只有靠改革。我们必须通过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充分显示它固有的优越性。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
他说,各国情况不同,改革也不可能强求一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几乎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展开,效果是好的。现在最困难的是如何在公有制条件下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没有市场,就谈不上价值规律;大部分商品的价格不放开,价值规律也无法起作用;但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放开价格,涨价的幅度就很难控制;而短缺经济又恰恰是旧体制的必然结果——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看来,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矛盾是很困难的,要准备打持久战,而且要把各项改革工作越做越细。现在,我们正在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改善和加强宏观控制。我们打算通过这些工作,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能够较好地衔接起来,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较为有利的条件。
赵紫阳说,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同经济体制改革大体同步,超前不行,滞后也不行。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下去。1986年,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提议,我们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设计了一个方案。十二届七中全会和十三大通过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和基本内容。十三大认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我们不主张搞西方那种多党制,也不主张成立新的政党。我们党在中国人民中的领导作用,是历史形成的。在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谈不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也谈不上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中国现在有九个党,一个共产党,八个民主党派。九个党之间的关系,不是西方那种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关系,而是互相合作、协商和监督的关系,而共产党则在这种多党合作制中起领导作用。有人问,一党领导会不会影响民主?能不能对党和国家机关内部的消极的、不健康的、以至某些腐败现象进行有效的监督?我认为,这决不是不可解决的问题。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制定了一部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并且具有民主实质的宪法。关键是两条:一条是党要认真坚持党章所规定的“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一条是积极制定并严格实施各种有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有了这两条,我相信,我国公民就可以在一党领导的条件下享有真正的切实的民主和自由。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首先从解决业已成熟的问题开始,坚持不懈地做大量的扎扎实实的工作。我相信,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将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稳健而又积极地推进,从而更加充分地调动千百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们的改革和建设真正成为广大群众切身的事业。
赵紫阳还说,改革牵涉到许多重要而又复杂的理论问题和观念问题。因此,重要的问题是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地发展理论,更新观念。
戈尔巴乔夫对同赵紫阳的会见,表示非常高兴。他说,我们两国关系中正在发生一件重大的事情。今天上午,我和邓小平同志进行了内容丰富的会晤。谈得很好,我们都很满意。戈尔巴乔夫还说,苏中两国都在进行改革。这种改革对我们两国和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苏联人民很关心中国的改革,苏联人民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取得的成就。当然,改革是不容易的,不能期望睡一觉醒来改革就成功了。戈尔巴乔夫还向赵紫阳介绍了苏联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建设的进展情况。
在会见中,戈尔巴乔夫还建议,今后,苏中两党可以在不同的级别上进行交流。赵紫阳对此表示赞同。戈尔巴乔夫总书记邀请赵紫阳总书记访问苏联。赵紫阳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会见结束后,赵紫阳总书记在养源斋设宴招待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及其一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胡启立,副总理吴学谦和中联部部长朱良、外交部长钱其琛等参加会见并出席宴会作陪。 
(附图片)
赵紫阳会见戈尔巴乔夫。 本报记者 徐建中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同戈尔巴乔夫举行会谈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 记者温宪、周象光报道: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同戈尔巴乔夫主席举行了正式会谈。李鹏说,今天上午,你同邓小平主席进行了有益的谈话,结束了过去,开辟了未来。中苏关系已经开始正常化,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戈尔巴乔夫说,苏中关系已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进入了新阶段。两国关系正常化要面向未来。
在谈到国际问题时,李鹏说,中国对国际形势出现缓和感到高兴。当然,问题仍然存在,许多热点问题尚未解决。核战争的危险仍然威胁着人类,还有一个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问题。
他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代各国的普遍要求。这对发展中的中国尤其如此。中国非常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非常需要一个安定的内部环境。这样才能实现四化任务。
李鹏说,我们不认为自由、民主、人权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社会主义国家也应是自由的、民主的,享有充分的人权。中国准备在政治改革中进一步完善这些方面。我们注意到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注意到“新思维”对许多重大问题做了新的评价。对中国来说,中国提倡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也就是说,国与国的关系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倡导的,经过几十年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李鹏对美苏达成中导协议表示欢迎,并希望美苏能就大幅度削减核武器,特别是就大幅度削减战略核武器达成协议。
戈尔巴乔夫说,无论是世界还是苏中两国,都正处于转折时期。苏中都需要一个正常的外部条件。苏联还认为,必须深入改革以使社会主义具有新的内容。苏联提出了新政治思维。苏中关系应该建立在通用的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这意味着不是回到五十年代的关系,也脱离六十、七十年代的对峙关系。当然,苏中对不同问题有不同看法,应该尊重意见的不一致,认真对待对方立场,寻求一定的利益均衡。
在谈到双边关系时,李鹏说,中国愿意积极发展中苏双边关系。中苏有7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中苏应该发展睦邻关系。中苏发展经济合作存在着许多有利条件,在这方面有互补性。
戈尔巴乔夫说,苏方认为发展苏中双边合作潜力很大。
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以及其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戈尔巴乔夫代表苏联领导邀请李鹏正式访问苏联,李鹏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中国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吴学谦、外长钱其琛、经贸部长郑拓彬等。
苏联方面参加会谈的有谢瓦尔德纳泽外长、雅科夫列夫政治局委员、马斯柳科夫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恰佐夫卫生部长等。
另据目击者告诉记者,下午2时左右,苏联贵宾乘专车从人民大会堂到钓鱼台国宾馆途中行至白云路南口时,戈尔巴乔夫要求停车。他从车上走下来,向周围的群众说:“你们好,向大家问好。刚才我见到了你们国家最高领导人,并同他紧紧地握了手。苏中两国关系已经完全正常化了。我代表苏联人民向你们表示感谢。”约300名群众热烈鼓掌。一位女工递给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一个证卡要求签名留念。赖莎高兴地为她签了名。整个停留时间约5分钟,在场群众秩序良好。 
(附图片)
李鹏会见戈尔巴乔夫。本报记者 徐建中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首都高校学生绝食进入第四天
数十万各界人士昨天到天安门广场声援
阎明复到现场诚恳地劝说绝食学生返校
本报北京五月十六日讯 首都高校学生绝食请愿今天进入第四天,数十万各界人士再次聚集天安门广场,声援绝食学生的请愿要求。
上午,一批高校教师进入绝食队伍中,慰问自己的学生。有的老教授拥抱着卧倒在地上的学生,痛心地流下了眼泪。
首都许多机关、科研、新闻单位的工作人员自发组成声援队伍,从四面八方游行至天安门广场。中国社会科学院游行队伍携来的横幅上写着:“声援学生,救救学生”,“接受条件,平等对话”。首都许多新闻出版单位部分人员也参加了游行声援,他们边走边呼喊“不能坐视学生饿死”等口号。
由全国总工会、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石油部等部门一些工作人员组成的队伍相继进入广场,民盟、民革、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部分人士也前来声援学生。
许多前来声援的大学生四处为绝食学生募捐,有的画家还在广场为学生作画义卖。送饮料与药品的人员不断进入绝食队伍中。
绝食学生的一位发言人在现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请愿学生不会改变自己的要求:中央明确肯定本次学生运动是爱国民主运动;中央最高领导迅速与学生进行公开的平等对话。
截至发稿时,三千多名绝食者中已有六百多名晕倒。十多家医院为这些学生提供了医护。
下午五时四十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阎明复来到广场绝食学生当中诚恳地劝说绝食的学生返回学校。他说,同学们是国家的未来,你们没有权利伤害自己的身体。他希望大家停止绝食,尽快返回学校。
今天,一些高校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负责人通过各种方式,恳切希望学生停止绝食活动。
(附图片)
阎明复到天安门广场看望绝食请愿的大学生。新华社记者 张燕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