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70年前的“五四”
冰心
70年过去了,“五四”运动的画面在我的心版上却十分真切。
“五四”那天,我还陪着刚动过耳后手术的二弟为杰,住在德国医院。第二天我的协和女子大学的同学车美地就匆匆忙忙地跑来了,说,“小谢,你快回去吧!昨天北京的学生为了阻止北洋军阀政府签订出卖青岛的条约,聚众游行,在街上散发传单,高呼口号,最后涌到卖国贼章宗祥的住处,火烧了赵家楼,有许多学生被捕了!过几天就要审问,你这个‘学生会’的文书,是要去旁听写报告的,快回去吧!”她说得又兴奋又激昂,第二天就带着病后的二弟回家,又回到学校去了。
协和女大是个教会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是:“专心听道”、“安心读书”,从来不关心政治的。但是这次空前的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的力量,终于把这道防堤冲破了,我们也罢了课,参加游行,参加宣传,还三三两两地抱着“扑满”,在大风中黯旧的天安门前拦住过往的行人,请求大家捐几个铜子儿,帮助我们慰问那些被捕的学生。我们大队大队地去参加旁听北京法庭对于被捕学生的审问,我还写了一篇《听审记》送到《晨报》发表,从此我便开始用白话文写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文章,又写开了小说,都是描写当时社会问题的。
因为写作,我耽误了许多理科的实习功课,如解剖学之类。我本来想学医,入的是协和女大的理预科,现在只好弃理从文,这是否“误入歧途”呢?我至今也弄不清楚!
           1989年2月23日
        (原载《散文世界》1989年5月号) 


第8版(副刊)
专栏:山川风物

  李白墓冢知多少?
李丰旺
《人民日报》1988年5月28日“大地”副刊“太白衣冠冢”一诗歌咏李白衣冠冢,那他的真冢在什么地方呢?李白冢现存多少呢?
李白的真冢在今安徽省当涂县的青山(又名谢公山)西麓。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白由金陵(今南京)第七次游当涂,投靠他的族叔——当涂县县令李阳冰。次年,因“腐胁疾”病发,卒于当涂。初葬于龙山东麓,后因与龙山隔河相望的青山,是李白生年倾慕之地,唐元和末年,由李白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将其墓迁葬于此。今日墓尚存,墓为一圆冢,旁砌以石块,前存二碑,一为“唐名贤李太白之墓”,一为刻有范传正当年所撰碑文的碑,为宋淳祐二年(公元1242年)遗物。墓围古树掩翳,胜幽异常。关于此墓,古代无名氏有打油诗云:“采石江边一抔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除李白真冢外,李白还有两个衣冠冢。一个在安徽马鞍山市翠螺山腰。该冢基用青石垒砌,高约2米,前有白色大理石碑,镌刻“唐大诗人李白衣冠冢”。相传李白酒醉跳江捉月溺死,衣冠落入江中,渔民捞起,初藏于当涂采石镇(今属马鞍山市)古神霄宫,后迁至此处。另一个在四川省江油县城西南15公里处李白故里青莲场名贤祠内。清同治八年(1869年)彰明县里人兴建。《彰明县志》载:“太白固有墓,墓并不在蜀;而彰明人曰此固其桑梓地也,于是相议为衣冠墓,具章服如唐制。”
1963年曾修葺,恢复了墓碑,碑文为“唐李白衣冠墓”。墓周置有围栏,松柏苍翠,枝叶扶疏。 


第8版(副刊)
专栏:

  我们的岁月
常敬竹

天边的云很高很蓝
正是赶路的季节
冬季风雕凿的艰辛
一次又一次被拉长
潮湿与泥泞已成为记忆
此时,我们正扬起青铜的手臂
召唤所有的后来者
我们的躯体
被风雪肆意地嘲弄
被太阳热辣辣地亲吻
信念脱了一层又一层皮
可生命依然深一脚浅一脚地
顽强前行
    二
人生的码头拥挤不堪
泊满无边的双帆船
视线之外
一千支铜风铃在幽幽诉说
有失意秋叶般沉重跌落
任凭岁月如何超重,我们
也决不背弃
当初那次真诚的许诺
思维在密封的隧道里
敲击着各个角落
寻求理解 这时
身后有许多死去的记忆
一一复活
    三
无数次同太阳对话
总是没有结果
只知道我们的心依然很热
我们想因此悄然出走
同一群陌生人活在一起
让从前的错误生辉
让从前的荣誉死去
或者,花一生时间
购买一次反醒 


第8版(副刊)
专栏:

  瓷都夜市
涂吉安
在去景德镇市的途中,许多人就说要上夜市。在宾馆下榻时,接待我们的当地朋友也说,要了解瓷都,应该上夜市去看看。
夜市设在广场旁边,莲社南路的南端。这里,街道两边全是出售日用瓷、陈设瓷与工业用瓷的挤挤挨挨的小店铺,街面上一边是服装摊,一边是摆卖瓷器的地摊。黄昏过后,服装摊撤退了,两边拥出无数的卖瓷器的小地摊。这是一条真正的瓷器街,没有装修一新的豪华店面,没有明光耀眼的灯火,没有为招徕顾客而播放的流行歌曲,只有以高岭土为原料烧制的各种瓷器。既有餐具、文具、茶具、咖啡具等成套瓷器,又有可供配套的各种碗、盘、杯、碟、调羹等单件瓷。既有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等传统瓷,又有薄胎,雕塑等工艺瓷。最多的是餐具。还一个多且吸引人的是各种造型、各种风格的东方维纳斯——滴水站鳌观音,送子观音,坐莲观音,青花斗彩观音,等等。
因为来得勤,我结识了坐守南端的一个60多岁的老人。他告诉我,在这里摆摊设点的,有个体、乡办、国营的陶瓷企业,也有其他街道的瓷器店,更多的还是小商小贩。购买这些摊店的瓷器,也许价格不是最便宜的,但货真价也廉,买主尽可放心。我问他,什么才需当心,他说你自己看吧,竟含笑不答。慢慢地,我看出来了。有些青年,港式打扮,手托一尊滴水观音或仿古花瓶,像游鱼般钻来钻去,逢人便问:“买啵?”14英寸滴水观音出厂价一般要14元,他只要九到十元,还可以让价。外地人挑拣了半天,拿回旅舍经别人指点才发现,花钱买了一个修补过的残次品。老人说,做贱的只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正正经经奉公守法的生意人。
有天傍晚,老人的儿子给他送来晚饭,有鱼有肉很不错的。老人极力称赞现今的政策符合民心,市场活跃,老百姓有盼头。儿子在小集体当窑工,他做点瓷器生意,帮助儿子添制了彩电冰箱洗衣机,让儿子成了亲。
我问他一个月能赚多少,他“王顾左右而言他”。这时,前头地摊上,帮他守摊的儿子与两个顾客发生争吵。老人走过去,对那两个顾客说:“就这个价,不能再压了,这是全市最低的批发价。”我渐渐明白了老人不仅零售,还兼批发,与许多厂家有业务联系。那两个顾客到夜市各处走了走,最后还是回到老人身边,愿意进他的货。
我想买十个小红花菜碗,与家里的餐具配套。他坦率地说摊子上是挑剩的货,要我明天再来。第二天晚上,他指着已经包扎妥贴的十个菜碗,说是他帮我挑选的,个个都好,问我信不信。
逛夜市的人越聚越多。突然在一个地摊上,发现我想买却一直没有买到的150件带托盘的青花瓷钵,一对只要20元。在商店,比这小得多的100件瓷钵,一对标价35元。我还价16元,摊主手一挥:18元,卖给你。
我一时有些犹豫,在本来就很沉重的行李中,将增加一对笨重且不好带的瓷钵。不知什么时候,一个年轻女子蹲在我身边,告诉我这种花钵价廉物美,且主动帮我挑选。我终于下定决心。选妥后,她问:“要捆扎么?捆好了带走方便,磕磕碰碰都不要紧。”
景德镇有种全国少有的“专业户”:在街市等着专为顾客购买的瓷器进行包装。我跟她穿过半条街,走到一颗树下的男青年跟前。交待了几句以后,她又到顾客中招揽生意去了。
男青年半蹲半坐,就着店铺里射来的灯光包扎茶具,手脚十分麻利。女青年走后,他将我的两只瓷钵用报纸隔开,垒放在两个托盘上,以一卷厚实的稻草垫在底部,将瓷钵横倒在稻草搓成的粗绳上,不断地滚动,不断地搓草绳,让稻草绳密密实实地捆绑住那对又大又笨并且易碎的家伙。
我们聊天,知道他是镇上发电厂工人,那个招揽生意的女人是他的妻子。妻子在摊档上巡视,一见成交,立即热情地迎向前去,他则在树下“守株待兔”。他说,他们俩人收入都不高,有一个小孩,各项费用又蛮贵的。“主要的是,我在读夜校,书籍费,要花不少的钱,只好利用没有课的晚上挣一点。一个晚上也能弄十多块钱,还可以吧?”说着,用绳子从整体上加固捆好了的瓷钵,拿出剪子把斜伸在外的不规矩的稻草轻轻剪掉。 


第8版(副刊)
专栏:

  悼耀邦同志
蒙古族 查干
一粒松籽掉落下来
沉沉打在额头
惊恐地仰望天空时
一颗星在殒落
我不寒而栗
梦 这样醒了
播音员的声音很苦涩
氛围此时暗然下来
那分散开五指
亲切挥动的手
垂下去了
生活至此寂寞
诗 至此寂寞
我走入幽静的林子
踏开浮叶
想寻找什么
却 空手而归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晚
             北京安外星野斋 


第8版(副刊)
专栏:域外文谈

  日本反战诗人金子光晴
黎华
金子光晴(1895—1975),日本现代著名的象征派诗人。他出身于一个乡村酒商家庭,在东京美术学校、早稻田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文科肄业。
金子光晴从1915年开始诗歌创作,曾和友人创办《构图》、《魂之家》刊物。1919年出版处女诗集《红土的家园》,带有浓厚的民众派色彩。1919至1921年间流浪法国、比利时,接触波特莱尔、维尔哈伦、戈蒂埃等诗歌,受到象征派和帕尔纳斯派较大的影响。1923年出版诗集《金龟子》,以华丽的法国象征主义诗风登上诗坛。其后两度游访我国上海。此后,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他对文坛上无产阶级文学和现代派文学之争落寞隐退,1929至1937年间先后漂泊东南亚和欧洲,回国后,以象征的手法,写出了猛烈抨击日本军国主义统治的诗集《鲨鱼》(1937),使诗坛为之哗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坚持诗歌创作,特别在赴我国东北目睹日军侵略后树立了坚定的反战信念。战后相继出版表现反战情绪的诗集《降落伞》、《蛾》、《鬼子之歌》等,影响很大。他曾说:“我相信,只有反抗才是人生,只有反抗才能生存,只有反抗才能把握自我。”他的主要诗集还有《人间悲剧》、《寡情》和《水势》等,并多次获得日本的各种文学奖。
金子光晴的诗象征性较强,善于运用奇特的比喻、辛辣的讽刺,在诗体的锤炼上独具匠心,语言简洁,重视感情色彩的渲染,虽然抽象却耐人寻味。另外,他与同流派诗人的相异之处是勇于针砭时弊,以极大的正义感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对殖民地以及国内人民的压迫。他作为勇敢的反战诗人名闻遐迩,他的作品是日本现代反战进步文学中的一支奇葩。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宫墙(中国画) 李小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