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治理整顿中建立环境保护工作新秩序
——李鹏在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今天就要闭幕了。在全党一心一意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候,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是完全必要的。
这次会议是由国务院批准召开的。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很关心,会前,国务院专门听取了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汇报。今天,许多领导同志都到了会。宋健同志在开幕式上讲了话,讲得很好。曲格平同志代表国务院环委会作的工作报告也很好。这个报告总结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经验,制定了本届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上希望达到的目标,提出了今后的任务和措施,明确了努力方向。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很好地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把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来,已经有五年了。应该说这五年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越来越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认识。党中央、国务院是很重视环境保护的,把它作为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来抓。这几年来,经过各级政府和广大环境保护工作者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国环境状况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也就是说,要是没有前几年的努力工作,环境污染状况要比现在严重得多。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人口的增加,经济过热的影响,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在许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我们面临环境污染蔓延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是严峻的。环境保护的任务是艰巨的。如果我们不在控制污染、保护生态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付出极大的努力,那么多年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所抵销。我在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治理整顿中,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采取坚决措施,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
下面,我着重讲三个问题:
一、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取决于环境资源的支撑能力。在发展经济中,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就会使环境进一步的恶化,从而导致延缓、甚至破坏经济的顺利发展。这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讲了一条体会,就是保护环境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这个体会是很对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这个基础条件破坏了,环境污染了,生态恶化了,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社会的安定。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中心任务是,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治理整顿与保护环境目标是一致的。改善环境状况是治理整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由于经济过热的影响,一些地方和部门盲目上项目,其中有不少是耗能高、效率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项目。我们进行治理整顿的目标之一,就是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企业效益,降低消耗。国务院最近公布了国家的产业政策要点。这为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提供了政策依据。
这次治理整顿中,环境保护部门的任务是很重的,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这项工作。对一些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重、效益低的产业和产品,要依法运用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实行限制发展和强制调整的政策。对那些污染严重一时又难以治理的老企业,应当结合技术改造积极进行治理。特别是对那些位于城市水源保护区、人口稠密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上风向的老企业,应当分期分批采取关、停、并、转、迁的措施,同时严格限制在这些地区新建有污染的企业;对那些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严重污染环境的小造纸、小电镀、小炼焦、小烧结、小冶炼、小硫磺等厂点,必须实行限制和淘汰;对那些毁灭性的滥采乱挖、破坏资源的行为,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加以制止。对那种以牺牲环境求“发展”的短期行为,我们是不赞成的。
治理整顿不是全面压缩。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要集中力量发展农业,发展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但是,对这些应发展的行业,也必须注意环境保护。当前,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有加剧的趋势。乡镇企业应当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开发当地原材料资源和为城市配套加工,凡是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应当加以整顿。
    二、建立环境保护工作的新秩序
这几年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要看到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情况还比较严重,许多方面还无法可依。因此有必要建立环境保护工作的新秩序。
怎么建立环境保护工作新秩序呢?我认为,中心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在环境管理上,继实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三同时”和排污收费等三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之后,各地又创造了一些强化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像这次会议总结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促进污染集中控制、对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等制度和措施,我认为就很好。应当在全国推行,并不断总结完善,使其程序化、法制化。有些省、市把环境保护目标作为考核企业和企业上等级的一个条件,凡是污染严重、造成危害的企业,一律不能评为先进、上等级,这就促进了污染的治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是一个好办法。请国家体改委和国家计委加以总结研究,做出相应的规定。
要依法治理环境,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的法规,把环境保护工作秩序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现在,我国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了,也初步形成了一套法规和具体政策。实践证明,它们是符合实际、符合国情的,但还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一些政策、制度成熟了,可以用立法的形式加以颁布。法规制定之后,就要通过强化监督,包括发动群众进行监督,使之得以实施。今后,各级政府领导在进行决策和安排生产计划时,各企业在生产活动和经营管理中,凡是涉及环境问题,都要依照环保法规办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环境保护工作新秩序。
    三、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环境保护是一项十分艰巨、紧迫的任务。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关系到人民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党和国家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充分表明了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这项基本国策的意义,切切实实地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上来。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要在自己的任期内,提出环境保护的责任目标,为群众多办几件实实在在的实事,为改善本地区、本部门的环境质量尽到责任、做出贡献。当然,这些目标应当是实事求是、力所能及的,不要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如何,是这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体现。省长、市长、县长、乡长,都要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实践证明,凡是政府的主要领导重视环保工作,亲自过问环境管理和环境建设,环境恶化状况就逐步减轻,经济发展也富有成效。反之,不注意保护环境,环境污染就会日益发展甚至积重难返,经济建设也难以顺利进行。
搞好环境保护要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部门的组织建设和机构建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强,不可能拿出很多的钱用于环境治理。积极的办法是加强环境管理,通过管理去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各级环境保护机构是各级政府的职能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人员,使它能够独立行使监督管理的权力。各级政府还要积极支持环保部门的工作,为他们撑腰。各级环保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抓好自己的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特别要提高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现在,不少干部和群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环保法规和政策,并没有很好地执行。在一些领导干部中,环保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宣传教育不够,认识不高。所以,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真正搞清楚为什么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搞清楚经济和环境为什么要协调发展,充分认识保护环境在治理整顿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把环境保护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教育广大群众自觉地保护环境,把它看作是一项社会公德。各级政府要定期向群众公布当地的环境质量状况,加强舆论监督,加强群众监督。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
同志们,尽管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多,但是,只要我们树立充分信心,扎扎实实地工作,付出艰苦的努力,我相信,这次会议制定的环境保护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国的环境状况一定会逐步有所改善。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漳州市委书记张文良无视党纪政令
四年盖小楼三幢 挥霍公款逾廿万
福建省委负责人批示认真查处
本报讯 记者张安南、卢继传报道:在福建漳州市,不少干部向记者反映:漳州市委书记张文良,任职4年,挥霍国家20多万元,先后为自己建造3幢新楼。今年初,他无视中央为政要清廉的要求,搬进了去年岁末为他建成的一幢别墅式小楼。记者就此给中共福建省委写了情况反映,省委书记陈光毅同志迅即批示要认真查处。
张文良的新居,建于1988年下半年全国压缩基建投资之际,动用了国家资金10万多元。但它的兴建,竟没有拿到市委常委会议一议,连市长兼市委副书记韩玉琳都不知道。这幢小楼是张文良直接指挥市政府一位副秘书长组织设计施工的。韩玉琳发现后,提出立即停建。张文良不仅不停建,还提高建筑标准。原设计为一幢可住2户的2层楼,每户住房面积近150平方米,室内水磨地板、瓷砖厨房、铁栏纱窗,室外四周围墙,屋顶还建有凉台、围栏和储藏室。这已经不符合国务院关于“厅局级干部住房标准控制在80—90平方米”的规定,张文良又违反中央关于“严禁高级干部利用职权动用国家物资、人力为个人建造单户住宅”的规定,下令挖掉已打好的地基,重新改建成单门独院的别墅式小楼,当地称作“书记楼”。厨房、卫生间也都推倒重建。即使在国务院下达了楼堂馆所停建令之后,张文良也没有“令行禁止”,反而几次到工地,督促施工队施工。
张文良建迁新居,并非旧宅不堪久留。他住的是原地委书记的楼房,环境幽静,居室宽敞,设备齐全。迁住之前,又花公款几千元进行全面装修,随后又装上空调。但是,他还不满足,追求更高级的别墅式小楼。
这种欲望,张文良早就有所流露。1985年春,他上任第一个月,就从原市科委搬进原地委一位副书记的住房。这是一幢只住2户的楼房,每户4房2厅。可他仅仅住了半年,便授意市机关管理局为他专门兴建别墅式的新楼。1985年秋,市机关管理局花费4万元,为他盖了一幢单门独院的小楼,建筑面积为130平方米。后来,他又借口另选址盖楼。1986年下半年,在他选定的芗江新村,耗资8万多元,建起了一幢别墅式小楼,共两套住房,每套140平方米。他原想和市长各住一套,但市长拒绝迁住,同时老干部也有议论。他迫不得已把它转给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市政协主席居住,自己又着手筹划在市委大院兴建他新迁居的这幢单门独院别墅式“书记楼”。
漳州市干部愤愤不平地说:张文良一家仅4口人,搬入的新居,拥有近150平方米面积,又是单门独院别墅式的,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干部住房的规格和标准,超过了历任漳州地委书记住房面积。他们批评“张文良不顾全国压缩基建投资,不顾漳州年年财政赤字,不顾全市近万户教师、干部和居民长期缺房之苦,只图个人享受。” 


第1版(要闻)
专栏:

  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闭幕
环境污染在蔓延生态状况恶化
政府将以更有效措施坚决治理
本报北京5月1日讯 记者谢联辉报道: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今天在京闭幕。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会上讲话指出,我们面临环境污染蔓延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是严峻的,如果我们不在控制污染、保护生态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付出极大的努力,那么,我们多年来在发展经济上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所抵消(李鹏讲话全文另发)。
姚依林、李铁映、芮杏文、黄华、习仲勋、王丙乾、宋健、邹家华等领导同志出席了闭幕式。
国务委员宋健主持这次会议并致闭幕词。
宋健说,过去我们为环境保护做了许多工作,但是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是严峻的。广大群众要求政府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治理污染。
宋健还说,在会议期间,青岛市江苏路小学的同学们就环境保护问题给李鹏总理写了信,并向会议献来了两幅孩子们自己画的画,一幅叫“我们要蓝天”,一幅叫“我们爱蓝色的地球”。
他强调:“我们的土地不仅是属于我们的,更是属于孩子们的,他们完全有理由对我们的工作提出要求。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人民、为孩子们把环保工作做得更好。”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各地区、各部门的代表300多人,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委员以及许多著名环境科学家参加了今天的闭幕式。
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是4月28日召开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首都群众和劳模欢度“五一”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记者萧家保、杨青)首都北京今天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成千上万的群众和劳动模范在风和日丽中来到各个游乐场所,欢庆节日。
今天的天安门广场一派节日气氛。广场四周的高大建筑物上都高高飘扬着红旗。天安门城楼上宫灯高悬,正中是毛泽东主席的画像。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新安放了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广场上游人如织,纷纷以天安门为背景,拍下一张有意义的纪念照片。人民大会堂也像往常一样对外开放,参观者的队伍排成一字长蛇。
晚上,北京市总工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丰富多彩的首都劳动模范“五一”游园晚会,全市历届劳动模范、劳动模范集体的代表及其家属共15000多人欢聚在一起,节日气氛弥漫了整个文化宫。
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北京市总工会的领导到这里向劳模们表示节日的慰问。他们希望劳模们发扬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大局,保持安定,在生产和工作中发挥主人翁精神和创造精神,再做新贡献。 
(附图片)
5月1日,200多名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登上天安门城楼欢度节日。
新华社记者 白连锁摄
5月1日上午,北京数万市民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欢度五一国际劳动节。
图为美术工作者为游园的市民当场画像。
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定要消除腐败现象
本报评论员
漳州市委书记张文良任职4年,盖了3幢“书记楼”,挥霍公款20多万元。今天,本报揭露了这一事实。
为政要清廉,腐败要消除,这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呼声。确实,在住房、出国、请客送礼以及孩子老婆的安排等方面,都可以看出一个领导干部是廉洁奉公还是以权谋私的。中央一再强调党政干部要廉洁,既有精神,又有具体规定,如住房面积多大,规格多高,规定都是明确的。所有这些,张文良作为市委书记不会不知道,可是,他不听中央的精神,不执行国务院的规定,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眼皮底下,先后盖起了一幢又一幢“书记楼”。不管他有多少“政绩”,仅凭这一点,人们有理由怀疑,他在漳州市号召党员和群众去“艰苦奋斗”,去“过几年紧日子”,能有什么实际效果。
对权力必须要有监督,有制约,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都不能不受监督,既要受上级、中央的监督,还要受下级、群众的监督,受舆论的监督。要保证廉洁,光靠领导者个人的觉悟是不够的,也是靠不住的,还必须实行有效的监督。张文良的违纪行为再次说明了这一点。
中共福建省委领导机关已经表示要严肃处理张文良的问题。对这种明显的违纪行为如果不严加制裁,党和政府的威信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就不可能卓有成效地带领群众搞改革,干四化。其他地方和单位如果发现张文良这类人物,发现一个就坚决查处一个,这是党政机关保持廉洁的必要措施,也是对人民消除腐败的呼声的最有力的回答。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慰问团
深入巴塘震区
新华社巴塘5月1日电 (记者陈燮)28日抵达四川巴塘震区的国务院慰问团,几天来分头深入到乡村、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了解灾情,慰问受灾群众。
慰问团来到重灾区茶树山村,挨家挨户走访慰问。藏族妇女益西志玛流着热泪对慰问团副团长、国家民委副主任陈欣同志(女)说:“地震还这么厉害,中央的同志就来看我们了。”震中小坝村,第一次地震后,抢通的便道,在第二次强震中又被震塌,目前仍烟尘弥漫。慰问团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步行4个多小时,前来慰问。藏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藏胞们说,藏汉一家,我们感谢汉族兄弟的帮助。
根据四川省地震局现场指挥部报告,估计巴塘地区短期内还有可能发生5—6级地震。目前,巴塘及邻近各县已采取措施,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建筑和危险区。 


第1版(要闻)
专栏:

  欧美工会面对挑战寻求变革
本报讯 今天本报七版发表陈伯霖的文章《面临挑战、寻求变革》,介绍欧美工会在困难中求发展,从变革中寻新路。 


第1版(要闻)
专栏:

  安徽按产业政策调整投资结构
能源、原材料、交通、邮电投资比重上升
据新华社合肥5月1日电 (记者王正忠)安徽省以产业协调为原则,积极压缩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
去年下半年以来,安徽省把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治理整顿的重点,对在建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到今年3月上旬,已停建、缓建的项目共计485个,压缩投资9.94亿元。
安徽省按照产业政策清理基建项目,压缩投资规模,比较好地调整了投资结构。去年,全省的生产性建设投资比重比上年增长1.5%,能源、原材料、交通和邮电投资的比重也进一步上升。省里确定的10个重点项目目前已基本建成或投产,其中全国单机容量最大的平圩电厂一号机组已并网发电。同时,建成投产技术改造项目1029个,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扩大了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能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五四”七十周年在即
武汉高校纪念活动丰富多采
据新华社武汉5月1日电 (实习生王汉清)近日来,武汉地区各高等院校纷纷组织学术讨论、演讲、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举办了由教授、专家主讲的“‘五四’与当代改革”、“‘五四’运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与爱国主义”等专题讲座。学校还就如何看待改革、看待民主与法制、看待“读书无用论”等问题,开展了讨论。
为激发广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华中师范学院举办了全校性的“‘五四’运动与科学进取精神”的学术讨论会。
武汉大学这几天开展了“‘五四’的科学精神所在”、“第四代人”等征文评奖活动,举办了“科学与民主”即兴演讲,并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英语听力与写作、基础英语、高等数学等学习竞赛,参加竞赛的有5000多人次。同时,学校在学生中评出文艺创作和业余科研成果奖150项。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哈努克抵雅加达将同洪森会谈
重申越南必须在国际监督下从柬撤军
据新华社雅加达4月30日电 (记者李永明)民柬主席西哈努克亲王今天在这里说,由越南扶植起来的金边政权可以在不提“解散”两字的情况下解散,以便为结束柬埔寨人民10多年的苦难而寻求一项解决方案。
西哈努克亲王今天下午抵达雅加达,准备5月2日和3日在此间同金边政权领导人洪森举行会谈。
在雅加达国际机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西哈努克亲王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必须要有国际监督。
他说,为了达成一项解决方案,为了柬埔寨的独立与和平,在原则不变的前提下,他在两个问题上做出了让步,即越南不同意维持和平部队,他将不在会谈中讨论此事;越南主张建立“国际监督机构”,而他提议建立“国际监督委员会”。
西哈努克亲王说,“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质”。
西哈努克亲王说,如果越南不同意由联合国来调解,可以在巴黎召开一个国际会议来寻求解决方案,即使不能在维持和平部队问题上达成协议,至少也可在国际监督机构方面达成协议。
西哈努克亲王说,民柬三方最近在曼谷举行会议,一致同意派民柬联合政府总理宋双到雅加达来同洪森谈判。
据报道,西哈努克亲王今天提出建议,在他同洪森于雅加达会晤后,立即在曼谷举行柬埔寨四方会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