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4月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但愿青草遍天涯
——看电视剧《白色山岗》
余倩
剧里描述了一场爱情悲剧,一场神州大地特产的、不仅仅是爱情的人间惨剧,造成这惨剧的竟是一个长眠地下的党支部书记,一个幽灵。
像这样贫瘠、这样荒凉的小山村,在影视作品中,现在几乎被遗忘了。没有个体户发财致富的热闹和辉煌,没有迪斯科和流行音乐……这是白色的山岗,人们似乎生活在遥远的年代,连山歌也像从千钧重荷下撕裂了肺腑发出的原始的生命呼叫。在急欲超前进入“娱乐时代”的人们眼里,这部电视剧,可能不那么入时和有趣。作为除了需要娱乐,也还需要能够维系娱乐的生存条件的观众,面对屏幕上这些看来有些陌生,其实相当亲近的山野同胞及其境遇,也会无动于衷吗?电视中显赫的支部书记已经不少见,但有谁见过一个死去的支书,仍在主宰活人的命运么?这像是荒诞不经的神话,然而却是严酷的现实。
“乌鸦死了不肯闭眼”,群众说这个外号乌鸦的支书田木根,是舍不得年轻漂亮的媳妇;却不知这个死也不肯放弃生前所拥有的一切的一村之主,对身后事早有安排。他没有可能像古代帝王那样营造地下宫殿和让活人活马随同自己入土长眠;也不像现代东方先进的工业国家顶礼膜拜的神圣那样时髦,把最心爱的物事包括电影明星的名单带进棺材。但他有自己对古代统治者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的安排后事的特殊方式。临终前亲自授名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而对如何管束自己的妻子,则作了更精心、更见独创的秘密布置:让放羊汉田三月对她暗中监视,并随时到他坟前汇报监视的结果,妻子如有不轨行为,便要三月对她施行“家法”。这样他虽然死去了,他的幽灵却无所不在,整个村子和他的家庭,依然在没有田木根的田木根管辖之下。那座威然、俨然耸立的山岗上的坟墓(让人不禁想到骊山脚下那座庞然的皇陵),仿佛日夜都在俯视和镇守着全村,成了一种凛然不可犯的统治的象征。白色山岗的人们,就在这幽灵的阴影下生活,“来去赤条条,今天我埋你,明天埋咱们”……就像白色的山岗那样缺乏生机,那样让人感到仿佛亘古如斯的苍凉和悲哀。
然而田木根的妻子李青草,却不愿受幽灵的摆布,连别人称她“木根嫂”而不称她自己的名字也很厌恶。她外表平和内里刚强,颇具齐鲁山野人民的朴直气概,就像青草一样富于生命力。不幸她爱上了秘密监视她的田三月——她还有可能选择更好的对象吗?——而三月在忠实执行监视任务的过程,也对青草发生好感。观众期待这对勤劳淳朴的男女青年,会有幸福的未来。不料三月在和青草发生关系后,又慑于地下幽灵有知,竟对她执行了“家法”,演成了一场灭绝人性的惨剧。白色山岗不生青草,一个富于生命力的年轻妇女,终于受到无情的摧残而为丈夫殉葬。但在幽灵阴影下成为殉葬品的,岂止一个年轻的妇女!
令人震惊、也令人深思的还在于:执行“家法”的,原是和被害者同样犯“法”,有着同样命运的人。历史发展的缓慢,不是也由于被奴役的人中,还有甘为腐朽事物殉葬的么?当那个“有心无胆的野狗子”扑向青草,双手掐住她的脖子的时候,连无情的白色山岗仿佛也要哭泣!
这部电视剧有较强的造型表现力,画面和音乐结合而有特殊动人的悲剧气氛,李青草的形象塑造相当真切。只是酿成悲剧的矛盾发展过程和处于这种过程的人物内心的表现还较简单。然而通过一种有形有色的、不无现代神话意味的爱情悲剧,一种死人主宰活人命运的人间惨剧,塑造了一个几乎等于无形而又无所不在的幽灵的形象,让人感受和领会了一种封建专制的殉葬思想和遗风,却是一种独特的形象发现。
实际生活中,像田木根这样具体的人是罕见的,而田木根式幽灵的阴影未必只在白色山岗。但愿青草遍天涯,绿满人间!


第8版(副刊)
专栏:

  乳名
  刘礼大
生活的万花筒里,有一种亲情无可替代,有一种柔情使你不禁兴冲冲踏上迢迢归路,有一根无形的脐带穿越关山万仞,让儿心和母心心心相印,有一声热切的呼唤饱含无限深情,却又是那样轻轻、轻轻……
“仿贤儿——”,我的第一声啼哭就拥有了乳名,拥有了这永世化不开的深情。
比起那些铿锵响亮的名字,这个音节确乎不算出众。甚至因为它的谐音与乡间某种昆虫名相近,童年的我时常被穿开裆裤的伙伴们戏谑为“纺线婆”。童蒙初开的自尊心驱使我要堂堂正正地用大名昂然挺立在故乡的大地上,少不了由此导致格斗,直至引起各方父老的重视。一日,面对我要求更名的口头申请,念过几年私塾、在大汉口做过小生意的祖父摘下老花镜,顺手递给我一把红枣,郑重其事地对父亲解释了这乳名怎样上合于古之典故,下适于今之时流。半懂不懂的我觉得他老人家所言,倒也如这红红的蜜枣一般津津有味。三把红枣落肚,更名之事告吹。后来,当“小虎子”、“黑皮”、“牛伢子”之类的乳名被村头地角粗声叫响的时候,我慢慢品味到“仿贤儿”这乳名真的比它们要高明和有意义些了。
最使我难忘的是,刚上学不久,一次放学较早,父亲误以为我逃学,立即取消了当晚的犒赏——韭菜鸡蛋粑,并且在我的蓝细布掩盖下的小屁股上留下了红红的指痕。当我在一阵温柔的抚摸中醒来时,有切切之声轻唤着我的乳名,有滴滴泪珠款款跌落于我的小脸上,“仿贤儿,他是要你学做个名副其实的人哩!”母亲边说边用衣襟把这乳名连同望子成才的热望徐徐抹进了我的每一个毛孔,每一寸心田。
从此,对每一声浸透了爱的呼唤,我都报以心声的回应。虽然渐渐地我有了学名乃至笔名,从家门进了军校门,但心殿一隅,总有声声轻唤伴我携笔从戎,辗转南北西东。朋友阿兰当年曾笑我乳名朴拙,我却反笑她没有一个哪怕是土气些的乳名,没能拥有赖以播撒情爱的永生的符号。
久处军营,不能时时聆听到乳名的呼唤,于是珍视乳名成为军旅中人的独特情愫。那是初入军校的第一个春节,我们奉命就地度假,为了表达思亲之情,为了获得心灵的抚慰,战友们给联欢会献上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压轴节目——乳名大汇串。乡音无改的声声乳名,使年轻的战友们热泪盈眶,豪情满怀,使年逾花甲的老将军不禁也回想起当年来。
是啊,乳名,久违了!你怂恿我挣脱襁褓,煽动我告别摇篮,诱惑我从掌心跳到厚实的地面,催促我从小村走向军营,走向都市,走向期待与成熟。而随着物换星移,你渐渐隐去。可是,人生易老,而乳名常新。多想你化作儿时的高粱风,抚我困顿的额头;更愿你是温柔之鞭,懈怠时抽我这行将而立的敦实的肩。


第8版(副刊)
专栏:

  由“技”入“道”的郭子绪
  牛克诚
人们常把临池挥毫的书法创作称为“游于艺”。可是,汉字的线条、必要的法度等限制,却使得那自由自在、与自然生命浑然一体的“游”的境界显得异常遥远而不可期遇。就在目前书坛的大批书家正沉湎于“个体书风”而复制自己的作品的时候,郭子绪却关注着对“游”的境界和对自然生命的精神的把握。
当然,这首先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技艺的修炼。郭子绪25岁开始学习书法,在这汉字线条的艺术天地里,他几乎近似贪婪地吸吮着传统书迹的精华,从三代吉金到近人翰墨,从朴厚的碑刻到流转的帖字,他无不忘我临写。对笔、墨、纸、水乃至心绪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他也悉心总结,积累了一整套的与不同时境、材料相适宜的调整手段,并以此经营起属于他的朴野真率的个性书风。《日日临池把墨研》、《东风夜放花千树》和《左琴右书》等作品展示出郭子绪超绝的书法技艺。在这些作品中,线条的质地和表情,用笔的使转和态势,章法营造和效应等都在郭子绪的把握中化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面对这种语言,欣赏者所玩味到的是由其形式美所诱发的审美愉悦,而创作者所体验到的则是由其“技”的纯熟而获得的充实感。
郭子绪没有驻步于“技”的自足,他一步步地切近“游”的境界。这正是一个由“技”入“道”的升华。游的境界其实就是创作者与生生不息、浩然长流的“道”的合一。因此,我们勿宁说郭子绪是书坛的一个“体道”者。他近两年的《三百六十五里路……》、《寒山寺》和《百花……》等作品无不充盈着与自然生命浑然同一的“道”的自由精神。在这些作品中,所有的规范、限制都被淡化,郭子绪获得的是由“技”的解放而焕发的自由的快乐。从创作心态的冲淡平和,到创作过程的随心所欲,再到作品完成形态的平淡天真,“游”的精神一以贯之。在这些作品面前,我感受到的不再是技巧形式的机趣,而是线条轨迹的无拘无束、生命节律的张弛疾徐、自由超逸。        (上图为郭子绪的墨迹)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谈《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
  郭济访
中国新诗虽发轫于1917年,但它的登堂入室、蔚为大观却是离不开“五四”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推波助澜的。在“五四”运动和文学革命七十周年前夕,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
新诗从胡适等人的尝试初始,在褒贬毁誉之间蹒跚至今,但是,人们较少在历史的大跨度中认识新诗。《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对此有所弥补。它荟集了自1917年至今的375名诗人的648首诗作,集不同时期、不同创作方法、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新诗,是对中国新诗七十余年的巡视,是一部大型的新诗鉴赏工具书。
这部辞典以较大的规模介绍了象征诗、朦胧诗和台港各种流派的新诗,并且,还介绍了过去各种选本不选或少选的周作人、陈衡哲、徐志摩、沈从文、梁实秋、冯玉祥、高长虹等人的诗,系统地介绍了以胡风为首的“七月”诗派的新诗。
这部辞典在编选时采用了点线结构的方式。以诗人的生年排列,诗歌单篇独立鉴赏,各篇之间以暗线相连,加上两个附录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勾勒:《入选诗人简介》介绍了诗人创作之行踪与成绩;《中国新诗七十年》是一份较完备的新诗七十年大事记,这份资料在台湾洛夫、张默等先生协助下,收录了台湾历年诗坛大事。这纵横两条线索的梳理,给人以新鲜的印象。
这部辞典特邀请了海内外知名的诗人、评论家、教授、学者参加撰稿。他们的鉴赏文章本身便是一种艺术品。


第8版(副刊)
专栏:

  沙滩
  廖玉桦
多情种子
从大海的胸膛
撒向长长的海岸
太阳伞和泳装
组成晕眩的
收获季节
老人弯腰掬起
童年的梦
蹦蹦跳跳的孩子
又把梦变成现实


第8版(副刊)
专栏:

  乐山大佛的独白
  安南
不曾有丝毫的挪动。
就这样,满腹禅机地凝目千里,坐观一个又一个波翻浪涌的世纪。
我的心,容不得半寸江界,更何况三江凶猛冲撞的漫长的历史!
拥抱,就是和平。我于是终日暗示爱与恨、善与恶,甚至清与浊的融汇……
无边的佛法呵,怎奈何得了无常的洪汛!
还是让野草在头上长得茂密些吧。
还是让苔藓在身上铺得厚实些吧。
船工号子,是射向我的真实而锋利的咒语。
我忧虑:
远处山崖传来的阵阵叮叮当当的凿石之声。
就算我镇得住江潮,也镇不住漫涨的人潮;即或再思千载,我也思不透:眼下,是人们在欣赏我,还是我在欣赏人们?……


第8版(副刊)
专栏:

为配合北京国际旅游宣传,北京歌舞团于近期推出了一台以表现清朝宫廷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晚会:《宗清乐舞·盛世行》。这是“星祭”一场中表现宫妃们梳妆的舞蹈场面。 叶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