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4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海地局势再度紧张 军队进入戒备状态
本报墨西哥城4月5日电 记者郭伟成报道:海地政府今天下午宣布停止宪法保障,实行新闻检查。与此同时,军队已奉命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据墨西哥城电视台报道:海地一营同情政变的部队今天中午通过“都市”广播电台发表一项公告,指责海地执政委员会主席阿夫里尔对政变后军队对抗中死去的4名军官负有责任;要求阿夫里尔辞职。否则,他们将再次兴师问罪。这一事态导致政府发布戒严令,停止了商业活动,居民被要求留在家中。政权不稳,使得海地局势再度趋于紧张状态。多米尼加共和国也对海地敌对军人进入该国表示不安。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贝克同沙米尔会谈
美籍犹太人反对沙米尔中东政策 穆巴拉克再次呼吁召开中东和会
新华社华盛顿4月5日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今天在同来访的以色列总理沙米尔会谈之后说,沙米尔提出了解决中东问题的“令人鼓舞”的建议,但是他没有透露建议的具体内容。
贝克说,沙米尔提出的这些建议“非常令人鼓舞”,“这些建议将有希望成为我们推动和平进程的基础。”贝克称他同沙米尔的会谈“富有成效、有益和非常友好”。
沙米尔对华盛顿的访问是美国同中东国家领导人磋商实现中东和平的一部分。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刚刚结束了对华盛顿的访问。
沙米尔在同贝克会谈前接受报纸采访时说,他将建议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举行由以色列监督的选举,选出同以色列就被占领土问题举行谈判的巴勒斯坦人。
沙米尔昨天晚上在纽约会见美籍犹太人时反对召开一个中东和平国际会议,拒绝同巴解组织举行谈判,拒绝从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撤走。
新华社华盛顿4月5日电 200多名美籍犹太人今天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巨幅广告,谴责以色列总理沙米尔继续奉行占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及镇压巴勒斯坦人民的政策。
这则广告说:“沙米尔先生,别指望美籍的犹太人支持你对巴勒斯坦人的政策。”这些美籍犹太人包括作家、教师、艺术家和社团领袖。
广告说,“数百万美籍犹太人认为你的现行政策是不道德的,违反了犹太人的优良传统,损害了以色列和美籍犹太人的根本利益”。
这则广告是正值沙米尔今天到达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贝克讨论中东和平问题之际刊出的。
新华社纽约4月5日电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今天在这里说,在中东问题国际和平会议的范围内进行直接的对话是实现中东和平的最好办法。
穆巴拉克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举行的午餐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解决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指导原则是以土地换和平,保证包括以色列在内的中东所有国家的安全和恢复巴勒斯坦人的权利。
穆巴拉克建议在建立一个拥有全部主权的巴勒斯坦国之前应在被占领土上成立一个过渡政权。
在谈到以色列内部有些人企图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排除在中东和平进程之外时,穆巴拉克指出,这是一种“严重的失误”。他说,巴解组织应该参加和平进程。
穆巴拉克将于今晚结束访美,返回埃及。(附图片)
4月5日,在纳米比亚北部地区发生的冲突已进入第5天。图为南非装甲车掩护部队向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战士发动进攻。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国际瞭望

  美以关系变味了?
本报记者 林皎明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前脚走出白宫,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后脚跟进华盛顿。这回,要看沙米尔对美国总统说些什么。
以色列历来被标榜为“美国文明的延伸”。可现在,西方电视新闻中的以色列,却是这么个形象:手扣扳机的大兵朝仅有4、5岁的巴勒斯坦幼童射击。美国官员为避嫌,拉开了与特拉维夫的距离。西方公众的舆论倾向产生倒戈。沙米尔总理这次访问美国,不会没有感觉到美以关系有点变味了。
穆巴拉克与布什4月3日会谈,造成一股不小的冲击波,朝沙米尔迎面击来。“在合适时机,召开适当结构的国际会议,能起有效作用”,“以色列应该停止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占领”,布什总统的这番讲话分量不轻。巴解组织立即予以积极评价。据说以色列外交部下令不许对布什讲话公开评论,待沙米尔亲自到华盛顿问个明白。
实际上,要问个明白的不止沙米尔,布什总统和贝克国务卿在沙米尔启程访美前,早就通知以色列把“中东新方案”带到华盛顿来。据目前新闻界披露,沙米尔总理带去的方案大致包括5点内容:1、在西岸和加沙地带进行公民选举,以色列当局与选出代表举行谈判,以色列军队“可以”从被占领土部分城市撤出;2、“可以”由埃及、约旦出面“帮助”举行选举;3、学校复课、释放被拘禁的巴勒斯坦人,“创造和谈气氛”;4、实施巴勒斯坦“自治”过渡期;5、“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判”,唯独不能谈“以土地换取和平”的原则,不能与巴解组织面对面谈判。
这就有戏看了。且不说沙米尔总理的方案有没有什么新内容,核心仍旧是“自治”的老药方,仅从字面上看,就与美国总统布什的意见对立。美国主张“以土地换取和平”,沙米尔坚决反对;美国主张结束对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占领,沙米尔也反对;美国同意召开“结构适当”的国际会议,以色列还是不同意。布什政府对政治解决中东问题的基本设想与沙米尔坚持的立场产生分歧。西方通讯社纷纷预测,美以在这次会谈中“尖锐对立”已在所难免。
当然,以色列与美国的战略结盟关系没有变,“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仍是美国中东政策的3大支柱之一。就近期目标来说,美国和以色列都在以不同形式力图减弱或制止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民起义,求得喘息之机。以色列“绝不容许在中东出现一个巴勒斯坦国”,美国虽然与以色列考虑角度不同,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也反对成立巴勒斯坦国。因此,沙米尔与布什会谈既有“尖锐对立”,也还有共同语言。
现在,美以两国关系处在敏感的微妙时刻:一方,缘木求鱼,一条路上走到黑;另一方,觉察大势在变,明智地与巴解组织对话,准备另辟蹊径。布什政府从过去多次碰壁中引出教训,在中东谨慎地迈小步,竭力打开以色列同巴勒斯坦直接对话的缺口。以色列却坚决不同巴解组织会谈。据分析,国际会议的“适当结构”究竟是个什么框架,巴以直接谈判中的“巴勒斯坦”究竟由谁来代表,将是布什与沙米尔会谈的要害。
埃及、以色列、约旦3国领导人短期内分别到华盛顿与布什总统会谈,是美国中东外交的重要举动。中东40年动乱历史多次证明“和平时机稍纵即失”。在关键时刻,美国如不痛下决心迫使以色列接受现实,而使阿拉伯一方的和平希望再次破灭,到头来恐怕要由美国付出更大的代价。
美以会谈之际,以色列报刊的一句名言很值得布什总统思索:“以色列人并不都是沙米尔”。     
          (本报开罗4月5日电)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日本朝野欢迎李鹏访日
本报东京4月6日电 本报记者于青、新华社记者李德安报道:“日本朝野各界已做好充分准备,热烈欢迎李鹏总理在樱花盛开时节来日本访问,祝愿他的日本之行能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日本首相竹下登今天下午特地在首相府会见中国驻日大使杨振亚时表示的。李鹏预定于本月12日出访日本。
会见时,竹下首相首先回忆了去年8月他对中国的访问。他接着说,相信李鹏总理这次访问,必将在日中联合声明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基础上,推动日中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贾拉拉巴德激战又起
新华社莫斯科4月5日电 (记者竺承军)苏联外交部新闻局第一副局长格列米茨基赫今天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4日在阿富汗的贾拉拉巴德又发生激战,反政府军的进攻已被击退。
他说,贾拉拉巴德城所在的楠格哈尔省已集结了3万名反政府武装力量,最近还发现他们拥有一些新式武器。格列米茨基赫认为,反政府武装力量正积蓄力量,准备再次向贾拉拉巴德发动进攻。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科索沃局势趋向正常化 省主席团主席引咎辞职
本报贝尔格莱德4月5日电 记者严正报道,今天科索沃自治省主席团举行会议,研究科索沃状况和主席团及其成员的责任问题。为了对科索沃的状况承担“客观的和个人的责任”,科索沃主席团主席雷·科利盖齐在会上引咎辞职。
科索沃主席团的会议公报指出:实行联邦主席团的特别措施,对自治省整个政治安全局势的正常化起了并继续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自治省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越来越趋向正常化,科索沃所有矿区的生产状况也比前一段时间明显好转。
公报还指出,尽管自治省的政治安全局势有了一定程度的正常化,但仍然极为困难和复杂,必须继续严肃地执行联邦主席团的特别措施,进行政治思想工作。
科索沃主席团表示要对自治省出现的非常复杂的政治安全局势承担部分责任。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戈尔巴乔夫访英
戈氏将宣布“激动人心的主动行动”
本报伦敦3月6日电 记者陈特安报道:昨晚十一时零一分,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乘专机抵伦敦希思罗机场,开始对英国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戈尔巴乔夫在5年里第三次访问英国,也是他就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后第一次访问英国。
苏联发言人格拉西莫夫已经预言,戈尔巴乔夫访英期间,将宣布“一个新的激动人心的主动行动”。
此间观察家认为,“当布什对其东西方关系政策斟酌再三时,戈尔巴乔夫转向欧洲”。戈尔巴乔夫此次访英是“他的欧洲年主动行动的开篇”。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多哥振兴经济 初步取得成效
据新华社洛美4月5日电 多哥总统埃亚德马1967年执政后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多哥已成为非洲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几个粮食实现自给、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近几年来,多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措施,国民经济出现了10年来少有的好势头。198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80亿非洲法郎,比1987年增长4%。
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改善,通货膨胀率由80年代初的两个百分数下降到1988年的3.8%。国家财政赤字也在逐步减少。
多哥虽然为振兴民族经济作出了很大努力,但要实现经济独立尚需走一段漫长的道路。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体育

  第40届世乒赛单项比赛开战
男子单打三名中国小将通过预选赛
本报多特蒙德4月6日电 记者刘小明、江建国报道: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经过一天休战之后,各国和地区的500多名乒乓健儿今天尽数登场,又挥拍活跃在32张球台边。
五个单项的争夺除混合双打外,今天都开始进行。上午首先是男女单打预选赛,参赛的三名中国男队员王永刚、林志刚、谢超杰均轻松地战胜对手,打进第一轮。
男女单打、双打第一轮比赛预订在北京时间7日凌晨开始。中国选手有几场势均力敌的比赛引人注目,其中包括男子单打于沈潼对西德费兹奈尔,马文革对法国盖亭,滕毅对瑞典乌·本格森;女子单打刘伟对香港齐宝华等。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体育

  中国男队失利原因何在
世乒赛团体赛结束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及时作了认真总结。本报记者6日专门采访了李富荣副团长,请他再对中国瑞典男子团体决赛谈些看法。
李富荣说:“这场比赛从比分上看我们打得不太好,从打法和技战术上分析,我们也有比较大的缺陷,看出了我们的差距。首先是反手的进攻和防御都比较弱,其次中远台技术不如欧洲选手。另外,发球显得单调,不敢发长球,怕对方抢拉。瑞典选手发球长短左右都敢发,运用自如。在接发球上我们也显得很被动,常被对方抢攻。”
李富荣又说:“从另一角度讲,我们男队前四届世乒赛连续拿了团体冠军,这次丢掉了冠军,说明世界乒乓球运动正在迅速发展,欧洲队伍提高比我们快。这对我们也是一种推动和促进,促使我们好好想一想中国的乒乓球运动怎样进一步提高。我认为一个是要培养新人,另一个是要有新的打法和技术。没有这两条,迎头赶上就很困难。”
接着,李富荣从排阵、出场人选方面具体分析了中瑞这场决赛。他说:“两队之间的差距不应是5∶0的差距,上两届我们打他们5∶0,主要是对方排阵和主力生病等原因。这一次他们打我们5∶0,也是出乎预料的,我原来估计胜负至少应在5∶2、5∶3、甚至5∶4。我们的排阵是比较理想的方案,前两轮次对我们有利,江嘉良对阿佩伊伦、瓦尔德内尔,陈龙灿对佩尔森、阿佩伊伦,这几场从以往个人战绩看,我们略占上风。只有滕毅对瓦尔德内尔一场处于下风。所以前两轮的六盘球原想怎么也能打成4∶2。从比赛情况看,前三盘我们只要拿下一盘局势也会好得多。”
李富荣表示,眼下首要的是鼓舞士气,打好五个单项的比赛。徐寅生昨天特别对全体队员作了动员,希望大家学习当年梁戈亮团体赛丢三分后单项比赛奋力夺冠军的顽强精神。
本报记者 刘小明、江建国(本报多特蒙德4月6日电)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体育

  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主席谈停赛风波
本报记者今天下午16时许专门就江嘉良停赛一事,采访了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主席、马来西亚的叶荣誉先生,他是处理这一事件的全权代表。
对裁判态度是否公正的问题,叶先生说,阿佩伊伦在第一盘发擦网球时,连他自己都承认是擦网球,这时裁判应该明智地予以改判,但他没纠正,无疑使江嘉良感到压力,感到裁判是偏袒阿佩伊伦。其次,发球问题,如果裁判发现运动员违例,应该尽早纠正,而且可以多种方式,不应该在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判他一个违例,而以前又没有提出过。这也难免使江嘉良怀疑裁判的立场是否公正无私。
他说,中国队提出抗议符合国际乒联规定的程序。按规定,团体赛应该由教练、领队等负责人向裁判长提,裁判长决断不了,提交技术委员会,单打时抗议可由运动员自己提出。
他说,技术委员会今天开会一致认为,技术委员会的最后两条决定是最佳决定,即第一,维持裁判对比分的裁决;第二更换裁判使比赛进行下去。他强调说,这不表明技术委员会对这个比分正确与否的态度。
他说,鉴于这种事件比较麻烦,技术委员会将向明天的会员大会提交如下提案:第一,对于重大比赛,国际乒联直接邀请自己信任的裁判,也就是选中立、客观的裁判精华担任,同时考虑设A、B级裁判。A级裁判应该有已经参加过重大比赛的多次经验。第二,今后应对运动员停赛问题有更明确严格的规定。
                  本报记者 江建国 刘小明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体育

  本届世乒赛团体赛名次女子:  1、中国
  2、南朝鲜  3、香港
4、匈牙利  5、朝鲜  6、日本男子:  1、瑞典  2、中国  3、朝鲜  4、苏联  5、南朝鲜  6、日本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体育

  世乒赛采访日记
4月4日多云转阴
看了男子团体决赛,心里很压抑,对中国队的失败感情上难以接受。
赛后我想进入内场采访教练,遇到小麻烦,工作人员态度突然变得生硬。我想是与江嘉良与西德裁判争执有关。
这件事在赛场引起轰动,众说不一。其实此事的发生并非偶然,有其发生的背景。前几天我就听到中国队教练、队员反映,欧洲裁判有明显的倾向性,对欧洲人判得松,而对亚洲人特别是中国队挑剔得很。我感到中国队对裁判不满的情绪显然带到决赛中,同时却忽视了自我控制情绪应付困难的心理准备。当比赛中处于下风之际,又遇到裁判问题,表现得有点过于敏感和激动。
我个人认为江嘉良发球时,球抛离手的一刹那,手掌已在台面之上,不应判犯规。再说规则上讲,应先提口头警告再判失分,裁判并没有提出过警告。这也是导致矛盾激化的原因之一。           
   本报记者 刘小明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体育

  李富荣谈江嘉良停赛原委
本报多特蒙德4月6日电 记者江建国、刘小明报道: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副团长李富荣今天下午15时约见部分中国记者,就中瑞两队在男子团体决赛中出现的停赛发表谈话。
李富荣说,在任何体育比赛中出现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经常发生的,包括对裁判的态度是否公正无私的争议。30年前荻村伊智朗也是在多特蒙德,曾发生过停赛长达40分钟的事件,当时也是因为对裁判态度有怀疑。按照国际体育比赛一般惯例,感觉到受到裁判不公正态度损害的一方有权利提出交涉和抗议,有权利要求有关负责人纠正裁判的不公正态度。因此,当江嘉良发现西德籍裁判态度偏袒瑞典队时,提出这一问题,是符合规定的。
他说:“我认为裁判态度是不公正的。理由有3条。第一,江嘉良在第一盘对阿佩伊伦的第一局比分为6∶8的时候,阿佩伊伦发了一个擦网球,江嘉良举手示意,裁判没有反应。按照规定,如裁判坚持己见,比赛应当继续进行;如运动员继续举手,比赛结局由运动员自负。但是,当阿佩伊伦也表示这个球擦网时,而裁判依然不作纠正,这是偏袒瑞典队的明显证据。阿佩伊伦于是在下一次发球时,故意将球击出界外,以示刚才因此得分不对。这一点上,阿佩伊伦的风格是不错的。第二擦汗问题。按惯例,换发球时双方可以擦汗,打到20平以后,出现平局可以擦汗。但是,瑞典队员在非平局去擦汗,裁判听之任之;而江嘉良擦汗,裁判就把他轰回去。第三发球是否违例问题。说江嘉良发球手低于台面,很难有明确标准,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这样判很少见。因此,我认为裁判在江嘉良及中国队比赛已经十分困难时,在第4盘第3局作这个判决,明显是‘落井下石’。”
他又说,中瑞男子团体决赛3个裁判都是西德人,这是不正常的。“为什么不请其他国籍、其他大洲的裁判,而是清一色欧洲裁判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