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4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社会))
专栏:

  新浪潮冲击下的西方青年
  王翘
以“信息”为基础、以“快速”为特点的新生产方式,正在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工业化文明。全球十亿青年自然也受到这种浪潮的冲击,首当其冲的则是西方青年。
日新月异的变化,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特别是失业的煎熬,使一部分青年的心理失衡。酗酒、吸毒者增多,甚至有人绝望轻生,就是这种失衡的表现。不过,大多数青年对“信息革命”持欢迎态度,他们不仅接受了家用电脑、信用卡和电视电话等现代化设施,而且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一般地说,西方青年60年代曾醉心于学生运动,70年代转而消沉,进入80年代以后,许多人开始从“梦幻”中苏醒,忧患意识增强了,逐渐意识到“信息化”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而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必须致力于自我完善。
在法国,过去只要拿到硕士学位,就能有份好工作。如今,即使拿到博士学位,也不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许多大学生一改过去的闲逸懒散转而刻苦学习。例如,法律专业的学生每周花在自习上的时间就达17小时。在崇尚竞争的美国,一些年轻人在学费持续上涨的大学里拚搏一学期之后,假期里也不敢喘息,他们为了增长实际才能和自筹学费,利用假期参加社会服务或打工赚钱。西德大学阶段的淘汰率高,理工科大学生中每年有15%的人不能通过考试,从入学到结业,淘汰率高达40%。即使读到毕业,也不能完全排除失业的厄运。这种形势迫使青年人去刻苦学习,以求得立身之本——文凭和能力。
与此同时,年轻人的理想也在发生变化。英国年轻人希望“从政”的,20年前占32%,而今只有5%。牛津和剑桥毕业的许多一流人才在高薪引诱下远走他乡,或进入伦敦城内的外国公司,赚钱已成为他们的宏愿。而多数女青年则渴望从事诸如教师、医生等社会地位较高,收入较稳定的职业。
在国际竞争加剧和失业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甚至出现了一种失去一切正常收入而只能求之于社会救济的“新穷人”。于是关心社会、助人为乐的风气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在美国,有一种青年服务小组,他们帮孤寡老人采购食品和药品,或义务陪伴老人并协助他们做过冬的准备。以“拯救地球”为己任的绿色和平组织,其主要领导成员多是二三十岁的青年。英国歌星格尔多夫因倡导为非洲赈灾义演而成为一代青年的杰出代表。在法国,近几年每当冬天来临前,巴黎和外省城市都设立许多“爱心餐厅”,向一切丧失生活能力的“新穷人”免费供应膳食。倡导和组织这些餐厅的几乎全是年轻人。这种办法自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它反映了当代青年关心他人疾苦的新风貌。


第7版(国际专页(社会))
专栏:

  美国国民志愿服务
提高公民道德 激发国民责任感 满足社会需要
本报记者 刘开宸
美国,时下正试图推行国民志愿服务,据说是为了提高公民道德、重新激发国民的责任感和满足社会的需要。
不久前,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曾就人生目标对本州高中学生作了一次调查,从1976年到1986年,想“赚大钱”的人数大大增加,而“寻求人生目标与意义”的人数又大幅度减少了。有识之士在惊叹之余,担心美国国民精神腐化,尤其是对青年一代热衷于物质享受的现象深表忧虑。一些教育界人士惊呼,这是“我们所面临的危机”。
目前,美国迫切需要辅导教师、护理人员、医疗助理,以及森林、农场、公园、社区工人等,但许多人认为这些工作赚钱不多,对其没有兴趣。由于预算紧缩,政府对托儿、抚养老人、救济贫民、游民和残疾人等基本社会需要,难以满足。热心人士考虑解决的办法,就想到美国早期立国时,国民联合起来,为公益贡献力量的情况,也想到罗斯福总统在新政时期成立的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国民劳动服务组织——平民保育团的情况。
10多年来,美国已有几个州在试行志愿服务。加利福尼亚州早在1976年就成立了保育工作团,先后约有4万青年参加,他们在扑灭森林火灾,救援水灾,消灭地中海果蝇、协助地方社区兴建公园、为政府办公大楼清理照明设备、装设暖气系统等方面努力工作,替国家节省了大笔费用。青年们在志愿服务中也受到锻炼,健康地成长。
纽约在1981年成立了生活义工团,许多学生、市民志愿参加,用4年时间修复了中央公园。既解决了市政府财政短缺的困难,又提高了人们“服务别人,也是服务自己”的思想。近来,纽约还招募了100名兼职和300名专职“义工”,从事粉刷房屋、打扫公园、协助老人、指导中、小学生作业等工作。
有的志愿服务者还主动参加帮助酗酒者或吸毒者改过自新的工作,有的则到监狱去同囚犯交朋友,希望他们在刑满释放后走上正路。至于“戒烟协会”、“国际访问者中心”之类的义务服务组织,在美国就更多了。社会对义务服务十分重视,有些院校招收学生不是完全看成绩,而是优先考虑参加过义务服务的青年。在竞选公职时,义务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当选前未做过义务服务的代表是很少的。
近几年,有些州还硬性规定学生要参加社区的劳动服务。在亚特兰大城,高中生必须为医院、日间托儿所或其它非盈利机构提供75小时的义务劳动,才能毕业。
现任美国总统布什去年10月在竞选中,曾以加利福尼亚州保育工作团为例,表示他的政府希望协助各地成立类似的地方公益团体,鼓励义务服务工作。据透露,为加强志愿服务的普及性,白宫正在制订一项关于建立青年服务团的全国性计划。


第7版(国际专页(社会))
专栏:

  爱鸟新曲
在捷克斯洛伐克繁衍栖息的数百种鸟类中,近年来又增飞来新客——白鹳。
群群白鹳爱上了山青水秀的东斯洛伐克州。每年在这里都可发现600多个白鹳巢穴。这些酷爱水流和鱼虾的珍鸟也有一种怪僻——爱在电线杆顶端筑巢。交错的电线,无形的电流常对其生命构成威胁。为了保护这些大自然的骄子,斯洛伐克政府决定,为白鹳迁巢。最近,东斯洛伐克州的文物和大自然保护单位同科希策电力工厂用66.4万克朗(10克朗约合1美元),在每根白鹳巢穴的电线杆旁,树起一根木柱,在上面仿造一个新巢。让白鹳及其后代在那里安然栖身。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有爱鸟传统的国家,早在18世纪这里就禁止捕鸟。1938年时,全国就宣布了100个自然保护区。解放后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动植物的法令。1986年,政府又宣布全国1503处的森林、河流、湖泊为生物保护区,并采取种种措施保护珍禽异兽。 
     (新华文 根华画)
(附图片)


第7版(国际专页(社会))
专栏:国外剪影

  打不赢的古柯战
美国顾问和玻利维亚警察,分乘五架“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在玻利维亚贝尼山区上空盘旋,突然警察举枪向下面丛林里的人影及茅草房扫射……这是最近一期美国《全国地理杂志》描绘的玻利维亚扫荡古柯的情景。山坡上,那些花椰菜般的丛林就是古柯树。
古柯树是一种只有几英尺高的常绿灌木,叶子呈长圆形,革质,有韧性。自古以来,南美安第斯山上的居民就有口嚼古柯叶的习惯。他们隔一阵子就要往嘴里塞一把古柯叶,嚼碎后吮吸其汁。至今,南美各国的印第安人仍然保留着这种习俗。一八六二年,一位奥地利科学探险家从秘鲁带回一些古柯叶,从中提炼出一种生物碱,取名可卡因。人们吸食它,会感到浑身畅快、飘飘欲仙。现在,此物已成为泛滥全球的主要毒品。美国卫星资料表明,全世界古柯种植面积超过四十万英亩,其中,百分之九十七的古柯树生长在南美几个国家。在只有六百万人口的玻利维亚,从事古柯叶种植和加工的农民约有五十万,从事古柯叶贩运和贸易的人不少于十万。由于美国具有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所以南美诸国的可卡因几乎全部被偷运到那里。用可卡因配制的毒品五花八门,被人们称为“毒品快餐”的“快乐客”,人吸后十五秒钟即产生效果,并且吸一、二次就上瘾。
近几年,美国吸毒之风甚盛,“瘾君子”已达六百万人,吸毒导致各种事故和大量犯罪案件的发生,使美国每年经济损失达一千一百亿美元。毒品已成为美国国内头号问题,美国政府归咎于古柯,绞尽脑汁向古柯树发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早在一九八五年,美国就与玻利维亚达成过协议:种植者每拔掉一公顷古柯,便可从美国领到约二千美元的补助金。但古柯根系很发达,生命力特强,根除并非易事,且古柯叶每年可采摘数次,每公斤古柯浆就价值五百美元,二千美元对于种植者又有多大的吸引力呢?
玻利维亚四十个种植者协会的代表最近指责政府没有像承诺的那样制订出一个帮助农民发展其它经济作物的计划,迫使农民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继续放在“开采绿矿”上。美国协助玻利维亚根除古柯树的计划推行了数年,应者寥寥,收效甚微,古柯林不见减少,反而日趋扩大。
软的不行,美国征得玻政府同意,就荷枪实弹地动真格的了,一九八六年,美国政府曾派兵进入玻利维亚摧毁了一批古柯叶加工厂。但四个月后,种植、收购、贩卖,一切又恢复原样。
如今,美国顾问经常与玻利维亚警察一起采取极端行动。可东坡毁了西沟建,加工点层出不穷;一个毒品贩子刚被投入监狱,另一个亡命徒又冒出来……一些美国人建议向古柯林喷撒除锈剂。他们认为,既然扬汤止沸无济于事,何不来个釜底抽薪?但是,这个办法也行不通,因为美国联邦法院曾明文禁止向美国境内的大麻叶喷撒化合物,如果到别国去干此事,肯定会引出许多外交纠纷,更何况玻利维亚的法律也不允许这样做。
古柯种植业兴旺不衰,主要原因是美国毒品市场需求过旺。美国政府不致力于清除国内沉疴,却向贫穷小国的古柯林大兴问罪之师。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如不改变,劳师费财的古柯战只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赵绍棣
(附图片)
玻利维亚农民在采摘古柯叶


第7版(国际专页(社会))
专栏:

  清洁局经理话清洁
本报记者 史克栋
意大利首都罗马市清洁局总经理莫利纳斯在不久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该市处理垃圾的做法。
据统计,1987年意大利生产城市垃圾1700多万吨。各地的垃圾成份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主要采用填埋法和焚烧法。分类收集,废物利用正在一些城市逐步实施、扩大。莫利纳斯说,罗马市收集、处理垃圾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规划、分区治理。罗马市既有古迹密集的古城,又有道路宽敞的新区,加上“七丘”城高低不平,各区环境特点不同,所以,全城划分为50个区,分别治理。1982年开始,除古城中心要避免影响市容外,在其它地区布置了6万只垃圾箱。清洁局拥有400余部运输车,分早、午、夜三班收运垃圾,基本做到了日产日清。另外,从今春开始将使用60部高压清洗车清洗街面。
二、一般垃圾填埋,有毒垃圾焚烧。罗马城西的马拉格罗垃圾站原是个废弃的采石场,具有防渗透功能,清洁局又对5公里长的周边做了防渗透处理,使之成了一个理想的垃圾站。压轧机将送来的垃圾压实,盖上一层土,与空气隔绝,达到无害处理。据介绍,仅这个垃圾站的处理能力足够罗马用到2005年。法律规定,医用垃圾必须烧掉,不得与其它垃圾混合,违者要负刑事责任。
三、分类收集,注重回收。分类收集在意大利已实行几年。1987年,意大利回收玻璃40多万吨,并且百分之百地重新利用,有些玻璃厂的生产原料80%是回收的玻璃。罗马还在400多所学校布置了收集干电池的容器,在800多家药店设置了过期药物收集箱。
目前,罗马市正在研究利用垃圾中的纯有机物,生产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并设法利用废物燃料来发电和供暖。莫利纳斯在采访结束时说:“城市垃圾处理已从一把扫帚的时代进入了高技术时代,还有不少问题等待着解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