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科技))
专栏:科技纵横

  开发外空 服务人类
本报记者 刘开宸
内容提要:现在,约有1800颗人造卫星在太空运转,150个国家使用空间通讯。能供人居住和作科学实验的“国际外空站”可望在本世纪末建成。和平利用外空前景美好。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利用空间技术服务于人类,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一个月前就此进行了讨论,并规定1992年为“国际空间年”。那么,人类开发空间的现状和前景如何呢?
振奋人的成果
数月来,人类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奋:
3月18日,载有5名宇航员的美国航天飞机“发现”号安全返回。这是继去年9月后“发现”号第二次遨游太空。美国在中断两年半后成功地恢复了航天飞行,表明其航天飞机的质量和安全度明显提高。
去年11月15日,苏联首次发射的大型实用型航天飞机“暴风雪”号无人驾驶,运用全自动控制系统飞行和降落。发射它的“能源”号运载火箭,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助推火箭。接着,12月22日,苏联两名宇航员在外空逗留336天后安全返回。这是史无前例的。它说明人可以在外空长期生活和工作。
此外,西欧国家成功地发射了阿丽亚娜—4型LP运载火箭,同时把3颗卫星送入轨道;中国成功地发射了长征—4号运载火箭。这一切都引起了世界航天界的重视。
探索外空
空间事业有两大方面:探索外空,以开发外空;观测地球,以保护和利用地球。两者都将造福人类。
太阳对地球存在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影响,所以要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自然应当首先观测太阳和太阳系,并研究太阳系将来是否适合人类生存。苏联去年7月发射了Phobos太空船观测太阳。目前,它飞行正常。
除地球外,在太阳系其余8颗行星中,有6颗已经有无人驾驶的航天器到达过或飞近过。苏联的Phobos太空船已开始观测火星周围的轨道。
科学家们还在大气层之上电磁波谱的所有区域内利用航天器进行天文观测,增加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除了通过卫星上的仪器进行科学实验外,人们还在地球轨道上空设立“空间站”,在航天飞机上设立“空间实验室”,进行各种太空科学实验。
观测地球
现在,地极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卫星相互补充,已形成了一个观测整个地球的系统。
从外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和获得的卫星数据看,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统一的、互相依存的生物、地质、化学循环网络。海洋、大气、大地和生命机体以非常微妙和复杂的方式互相影响。这对于全面考察地球、保护生态平衡和地球上的生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约有1800颗人造卫星在太空运转,按功能分,大致有通讯、气象和遥感三类。
利用卫星进行通讯和电视播转,已相当普遍。约有150个国家使用空间通讯;54个国家通过8颗静止卫星向7500多艘船舶和其它海上设施提供通讯服务。地面与航行中的飞机进行卫星通讯联系于最近开始,目前正在试验用卫星通讯跟运行中的车辆联络。
一些气象卫星每天对整个地球进行一次或两次观测,所得数据可免费向各国提供。
遥感卫星利用电磁辐射或微波从远处搜集地球生物、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资料,据此可以全面了解地球资源,还可以区分不同的森林区、监测沙漠、蝗虫栖息地等等,有助于建设和救灾。
美国已发射5颗大地遥感卫星,它们每18天可对地球上几乎任何地方拍摄一次图像。现在共拍摄了200多万张图像,可以通过商业途径向各国提供。
开发太阳系
人类可望在下个世纪登上火星。美国和苏联等国计划在90年代详细探测金星和火星、月亮和木星大气层以及彗星表面,并研究土星系。
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西欧国家计划在10年后先在外空轨道上建立一个“国际外空站”,在上面建起人的居住区、科学实验室,作为人们在空间活动的一个永久性基地。
科学家们计划通过空间活动,加强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空间研究。
美国还计划在90年代内发射两个极地平台和一系列地球静止卫星,以收集为期15年的一套连贯的全球环境数据,以便研究由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变化所引起的全球性环境变化,以设法保护地球环境。
和平利用空间的前景美好,新的空间时代在等待着我们!
(附图片)
别有天地 朱根华


第7版(国际专页(科技))
专栏:

  尊重创造力
——人才争夺的深化
木雅
目前,不仅发展中国家,连日本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也在为科技人才的流失而忧虑。那么,这“一江春水”究竟流向了何方?主要是流向美国。美国自战后起就注重吸收国外人才以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仅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的15年中,进入美国的专业技术和同类工作者就达63万。现在,英国每年有近千名优秀科技人才流往美国。日本移居美国的科技人员也在逐年增多。
美国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除了一流的设备和丰厚的薪金外,更重要的是美国具有一种让科技人员施展才华、发挥其独创性的科研环境。在美国,年轻人很少受等级和资历的困扰,可以独立从事课题研究,到三四十岁就能出成果。日本则由于强调集体协作,且论资排辈,科技人员的独创性往往不易得到发挥。英国和法国等西欧国家科技体制陈旧,队伍老化,使一些有创造才能的人感到创新精神受到压抑而流向美国。
当前,高科技迅速发展,人才问题日渐突出。所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保住人才和吸收人才而努力。其政策方向之一是设法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独创性的科研环境。这一形势是对美国吸引人才优势的挑战。日本气势逼人,它为了从“追赶型”转为“创造型”,正在改变较为保守的传统,准备广集人才并建立相应的制度。著名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打算在国内外公开招收二三十岁的科研人员,让他们进行独创性研究,并拨款设立基础科学特邀研究员制度。英国、法国及南朝鲜也在积极调整科技政策,以便创造一种灵活、宽松、多样化的科研环境,以调动科技人员的创造潜力。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制定了“使人才返回故里”的紧急计划。不过,它们多半还是只重视经济手段,而其财力又十分有限,所以不会对美国构成太大的威胁。
在各国的攻势面前,美国产生了紧迫感。为了在人才争夺战中继续保持优势,美国已经把“管理创造力”作为一个新的课题认真研究。研究者从科技人员的心理因素、个性、管理部门如何评价创造性劳动的价值等多种角度提出了最有效地发掘创造力的见解。多数人认为,对科技人员只需指出必须攀登的山峰,而不必具体规定到达那里的途径。
美国的研究以及一些国家开始采取措施调动科技人员的独创性,将使世界范围的人才争夺进一步深化,即从主要重视经济手段等转向抓住尊重创造力这个争夺人才的重要杠杆。


第7版(国际专页(科技))
专栏:

  超导专利权争夺激烈
  韩淦如
超导研究的角逐已引起美、日、欧对超导研究专利的争夺。这方面的专利申请尤数日本人的数量为多。自1986年以来,日本公司和各大学提出的超导专利申请已有2000多项,大有淹没日本专利局之势。这种申请的热潮至今仍呈增长之势。仅住友电子工业公司独自提出的申请就已超过700件。日本人的触角还伸向了欧、美。超导领域的专业杂志《剑桥通讯》对欧洲最早的76项超导专利申请作过调查,其中59项是日本人提出的,占了近80%,欧美只有10来项。美国专利局负责超导专利的戈得伯格透露,至1988年11月底,美国已接受650项超导专利申请,其中外国申请225项,而有150项来自日本。
现在争夺超导专利权,是为了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多的利润。有的研究机构甚至在专利尚未批准之前就已开始受益。美国休斯敦大学研制出一种应用前途广泛的超导新材料,尽管有关的专利还未获批准,但该校因此已从杜邦公司获得430万美元的使用许可费。休斯敦大学的专利管理人员说,这是该校获得的最大的一笔专利权收入。拥有超导专利权的公司或实验机构可以据此来防范潜在对手,或向使用该项技术的用户收取许可证费用。这对超导研究机构或公司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杜邦公司负责超导商业开发的经理米德说:“想参与其中的冲动竞是如此的强烈,总想试试看能否取得统治地位”。他的这番话,很能反映各类超导专利竞争者的心态。
专利申请是个漫长的过程。美国对所申请的内容是保密的,而在日本和欧洲各国,专利申请要在提出18个月以后才能公布。眼下,专利专家律师们才开始审查1987年初上报的超导专利申请。美国已经认识到加快超导专利申请审理的程序对工业的有利影响。前总统里根在去年就要求美国专利及商标局按一个特殊的快速渠道审批超导专利申请。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公布过一项超导材料或超导研究的专利。
各国对超导专利权的争夺已在科技界和专利界引起一些忧虑。科学家们担心,超导专利权争夺的蔓延,势必妨碍超导研究工作本身的进展,因为研究机构和发明人担心,一旦竞争对手获得一项可限制他人使用的专利,自己多年的努力就白白浪费,而这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而美国的专利机构则更担心日本会垄断日本市场,使得美国超导产品难以打入。专利代理商坦斯特说得很形象:“我认为,他们在日本布下了一个专利地雷区,打入日本将很困难。”专利专家们还忧虑,这种“地雷区”会扩展到欧洲。


第7版(国际专页(科技))
专栏:

  信鸽定向飞行之谜
长期以来,人们不了解信鸽的定向航行能力为什么那么强,甚至超过现代飞机的导航系统。最近科学家发现,在信鸽头骨内部有一层微粒状的磁铁矿物质,这大概就是信鸽能够准确定向飞行的原因。
鸽子的飞行高度约1000米,时速100公里(比赛时达200公里)。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用鸽子传递信息。在中世纪的欧洲和我国唐宋时代,信鸽用于战事已相当普遍。后来,虽然出现了飞机和现代通讯系统,但信鸽在传送信息方面仍起着重要作用。法国里尔市有一座纪念碑,就是专门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向敌占区传送情报而光荣献身的信鸽的。
在和平环境里,人们除了组织赛鸽等活动外,还在科研战线上使用信鸽。如在紧急情况下利用信鸽送血样(见图)。         
王彦芬编译(附图片)


第7版(国际专页(科技))
专栏:研究与探索

  老鼠游太空 体质大衰退
今年二月,苏联和美国科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航天研究中心共同宣布了二十八项科研实验详细结果。
在生物学方面,苏联“宇宙”号太空船一九八七年十月携带的老鼠在飞行十二天后,骨骼力量普遍下降了五分之二,肱骨的脆度增加了百分之四十,脊椎骨的支撑力减弱了百分之二十七。同时,它们的肌肉细胞间产生积液,心脏肌肉的线粒体退化,骨骼周围肌肉萎缩,血液中红白血球比例失调而影响到免疫能力,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含量增高,精子增殖率减少,生长性荷尔蒙降低百分之六十。
太空卫星上的生物实验结果表明,人类长时间生活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必须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和补充荷尔蒙激素。
科学家们宣称,类似的太空生物实验将继续进行。美国三月十三日发射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就携带了四只供实验用的小白鼠。经过麻醉后的小白鼠,后腿骨上被钻了小孔。待飞行结束后,就能够研究在失重情况下伤骨的愈合情况,从而可进一步研究宇航员在长时间太空飞行(如飞向火星)时,如何处理因骨骼丧失钙质而造成的骨折。     
              (陈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