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赵紫阳会见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讨论会代表时说
发展中国家需要互相借鉴
本报北京4月21日讯 记者孙毅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参加“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战略讨论会”的外国代表时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但是也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国际环境。他说,发展中国家既需要有一个政治新秩序,也需要一个经济新秩序。所谓政治新秩序,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真正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新秩序;所谓经济新秩序,就是建立一个正确的南北关系,就是建立公正、平等和互利这样一种新秩序。
他接着说,现在世界上出现了缓和的趋势,这就为建立两个新秩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两个新秩序会自然建立起来,还需要我们努力争取。不论是政治新秩序,还是经济新秩序,都需要我们的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和合作,也需要整个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支持发展的人民共同努力。他说,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把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看作是自己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的这一政策不会改变。
赵紫阳说,在世界上出现集团化的时候,加强南南合作、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有着更为重要的积极意义。在谈到此次讨论时,他说,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交流经验、互相借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尽管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情况,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也好,教训也好,在另外一些国家更有意义。
会见时,赵紫阳还向客人坦诚地介绍了中国目前改革的形势、遇到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等等。他说,中国现在虽然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正像许多朋友们所讲的那样,既要认真对待、重视这些问题,但也不应看得过于严重。因此我们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悲观。他重申,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季度国民经济整治初见成效
工业热农业冷开始改变
本报北京4月21日讯 记者张国荣报道: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章钟基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治理整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工业过热、农业过冷的局面开始改变。
生产领域中,工业发展速度回落。一季度实现产值29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增幅比去年同期低6.3个百分点。能源生产增长同工业生产增长的弹性系数,由去年同期的0.23∶1,提高到0.38∶1。
农业发展有了良好开端。一是对农业的组织领导加强,各方面投入增加。一季度国家财政支农支出2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3%。地方政府支农资金也有不同程度增长。二是种植业结构朝有利于改善供给的方向调整。据农户意向抽样调查预测,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将比去年增加2000多万亩。三是夏粮作物长势较好,但有些地区面临干旱、虫灾威胁。四是生猪生产保持稳定发展。3月底生猪存栏3.2亿头,增长4.5%。但由于饲料涨价,局部地区有可能出现生产滑坡,须引起重视。
建设领域中,投资规模有所压缩,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全国已决定停缓建投资项目1.8万多个,可压缩今后几年投资647亿元。一季度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3%;新开工5万元以上基建和更改项目1327个,比去年同期减少2879个。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央召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
听取对教育发展和改革意见
据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书记处书记芮杏文今天上午代表党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的情况和意见。
中共中央4月17日召开民主协商会之后,4月18、19两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分为7个组,对《决定(草案)》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本着对我国四化大业认真负责的态度,踊跃发言,气氛活跃。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程思远、高天、方荣欣、万国权、陈舜礼、安太庠、许嘉璐、田麦久、文喆、黄方毅等介绍了分组讨论的情况和对《决定(草案)》的主要意见。
会议结束时,李铁映代表中共中央向参加座谈会的同志表示感谢。他说,座谈会开得很好,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以至整个四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关心,也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精神。中共中央将认真研究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对各地下达指令性指标 压缩投资情况将按季公诸报端
据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格实行指标控制和考核的通知,决定从1989年起,将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任务作为指令性指标下达给各地区、各部门,并责成各级统计部门按季度将压缩投资规模的完成情况在报纸上公布,以加强群众监督。
国务院《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停建项目着手,而不要用拖长在建项目工期的办法来压缩规模。凡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清理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的通知》中规定实行先停工后清理的项目,仍未停工的必须立即停工;已停工的除农田、水利和中小学教育建设项目外,一律不得恢复建设;在建项目凡投产后能源、原材料无着落的,即使资金已经落实,也要停建或缓建;按投资考核指标平衡后,经核实资金确有富余的地区,可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本地区煤炭开发建设,本地区无煤炭资源的,国家可将富余资金调给有资源的地区(也可自行与有资源的地区协商)用于煤炭建设和改造,资金调出地区按投资多少分得煤炭,国家相应增加其自筹投资指标和考核指标。
《通知》要求各级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挂帅,具体部署,明确目标和责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在4、5月份对本地区、本部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集体所有制项目)进行复查,并派得力干部到各地(市)督促、检查。对清理工作抓得紧、做得好、成绩突出的地区和部门,要给予表扬;对贯彻通知不力,弄虚作假的地区和部门负责人,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
此外,国务院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检查组将再次分赴各地进行检查,协助各地区落实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任务。


第1版(要闻)
专栏:

  困扰国际数学界四十四年之久
廖晓昕攻破“鲁里叶”难题
新华社武汉4月21日电(实习生方明、记者罗辉)困扰国际数学界44年之久的“鲁里叶”难题最近被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廖晓昕教授攻破。
鲁里叶是苏联著名控制论专家。1944年,他在对飞机自动驾驶仪的研究中提出了系统数学中有关绝对稳定性概念,但他却无法破解其绝对稳定的充要条件。由于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被称为“鲁里叶问题”,而且吸引了全世界许多数学家、力学家、控制论专家和工程师的注意。
今年51岁的廖晓昕教授,于1978年开始这方面的研究。1985年6月,他在瑞典第七届国际网络与系统的数学理论会议上,宣读了题为《论鲁里叶型直接控制系统的绝对稳定性》的论文,引起了与会者的很大兴趣和关注。
在已取得的稳定性数学理论与应用方面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廖晓昕采取诸多巧妙的变换方式,将原复杂的变量和未分离的系统化为简单的变量分离系统后,形成了关于部分变元绝对稳定的新概念。最近,他在研究中先后欣喜地得到了鲁里叶直接控制系统、间接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时滞控制系统绝对稳定的充要条件,从而在理论上彻底解决了40多年来悬而未决的著名数学难题——“鲁里叶问题”。


第1版(要闻)
专栏: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难题仍多
物价、财政支出、消费需求居高不下工业内部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合理
本报北京4月21日讯 记者张国荣报道: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章钟基今天说,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依然存在诸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三个居高不下和两个不合理。
三个居高不下是:
——物价总水平居高不下。全国零售物价总水平在去年上升18.5%的基础上,今年2月份比去年12月又上升6.8%,3月份涨势趋缓,与上月基本持平。
——财政支出增幅居高不下,大大快于财政收入增长。一季度,国内财政支出比去年同期增长16.3%,高于财政收入增长4.9%的速度。
——消费需求增长居高不下,滥发钱物现象仍不少。
两个不合理是:
——工业内部结构更加不合理,经济效益下降,影响社会有效供给改善。一是工业发展继续向经济效益低、增加有效供给较弱的非全民工业倾斜。一季度,全民工业产值增长5.2%;集体工业产值增长18%,其中乡办工业产值增长27.7%。二是工业发展继续向加工工业中的投资类产品和高档耐用消费品倾斜,能源、原材料、支农产品和群众必需的日用消费品增长缓慢或负增长。
结构的不合理和流通、金融秩序混乱带来了效益的下降。一季度预算内国营工业实现税利353.9亿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4.3%(其中实现利润下降14%),可比产品成本超支15.8%,亏损企业亏损额扩大。
——投资结构不合理。一是中央项目上得慢,地方项目上得快。一季度基本建设投资额中,中央项目73.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3%;地方项目57.6亿元,增长14.8%。二是电力、原材料、运输、邮电投资下降。一季度,基本建设电力投资下降6.5%,原材料工业投资下降9.7%,运输邮电投资下降2%。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成立
田纪云副总理任主任
本报北京4月21日讯 记者李德金报道: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今天在这里成立。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任委员会主任。
根据第四十二届联大通过的一项决议案,中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从1990年开始,到2000年结束。它的宗旨是:响应联合国倡议,积极开展减灾活动,增强全民、全社会的防灾意识,提高我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的水平,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民政部部长、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副主任崔乃夫在成立大会上介绍了中国的自然灾害情况,以及委员会成立后要做的工作。
田纪云在会上指出,应把减灾工作作为推进社会经济生产发展的一件大事,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各项经济活动都要考虑减灾因素。不论是设计或建造城市、水库、房屋、桥梁和道路,都要考虑抗灾设防的问题;对年年发生的常见灾害,要寻找减灾的有效对策;对灾害多发区,要制定综合治理的长远规划。


第1版(要闻)
专栏:

  团中央等举行纪念五四讨论会
青年要做坚定不移的改革者
与会者赞颂耀邦同志是中国青年可亲可敬的导师
本报北京四月二十一日讯 记者袁建达报道:在广大青年中大力倡导发扬五四光荣传统,振奋民族精神,是今天在此间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青年运动理论讨论会上的主题。这次讨论会是由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中国青年思想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
讨论会开始前,全体与会者起立,向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青年的良师益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老书记胡耀邦同志表示沉痛的哀悼。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延东在会上说,耀邦同志在他光辉的革命生涯中,长期担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他开创了建国以后党的青年工作最活跃的时期,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青年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和中国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她说,五四运动不仅为中国青年运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使我们明确了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这就是,当代青年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做忠贞不渝的爱国者;要有强烈的建设意识,做坚定不移的改革者;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做艰苦奋斗的创业者;要有强烈的奋进意识,做现代文明的追求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黄志坚说,耀邦同志呕心沥血关怀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他奠定了社会主义时期青年工作的新局面。他关心青年、信任青年、了解青年、与青年心连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来自云南省昆明市和江西省的团干部杨光民、曹放深沉回忆耀邦同志多次视察这两个省的情景,心情十分激动。他们说,耀邦同志深入实践、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值得我们团干部好好学习。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刘大军用八个字概括了耀邦同志的优良作风。他说,耀邦同志对青年一贯“真心、真诚、真言、真行”。我们今天认真学习耀邦同志的崇高品德,继承他的未竟事业,就是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
湖南团省委干部吴晓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蒋效愚、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干部陈泰生在发言中一致称耀邦同志是中国青年的可亲、可敬的导师。他们表示要高举五四倡导的民主和科学大旗,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11亿中国人民为你送行
——耀邦家庭灵堂吊唁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孟晓云 王楚
有谁能计量出,这不足18平方米的小屋能承载多少哀思。
是谁传递的消息,转瞬间,仿佛整个北京城都知道了北长街会稽司胡同25号。
川流不息的人群怀着难以言说的悲痛,默默地来这里祭奠——这是无可阻挡的人流。
这不足18平方米的小屋——耀邦同志的亲属和工作人员设置的家庭灵堂,原本是耀邦同志迎送来宾的客厅,往昔充满了耀邦同志的朗朗笑声,如今,却倏然变成哀乐声声催人泪下的灵堂。
黑纱环绕着他的遗像,置于苍松翠柏和君子兰之间,更被层层叠叠的花圈挽联花篮簇拥着,每一朵小花都是一只泪眼,每一句悼词都是发自内心的呼叫:耀邦同志,你去得太急了!
干部、工人、学生,一个接一个无言地走过这里,只有挽联上的字留下了他们的心声:
“一身正气深得人民敬爱,
两袖清风堪称为人楷模”;
“至大至刚”;
“高山仰止拓荒总履险,
瓢浆甘兮饮水长思源”。
小屋里,第一只花篮是王光美送来的。当她去花店选购时,店员们听说这只花篮是为了吊唁耀邦同志的,执意不肯收钱,说:这花篮也代表了我们全店人的心意。
老部下张黎群与耀邦同志的小儿子德华抱头痛哭,噩耗传来,他夜不能寐,伏案疾书:一盏多么明亮的智慧卓绝之灯熄灭了!一颗多么伟大的赤子之心停止跳动了!一个多么仁义正直的人民的儿子离去了!一位多么忠贞的共产党人停止了战斗!
老红军赖大超拄着拐杖匆匆从广州赶来。回忆起1933年在瑞金团中央儿童局与耀邦共同战斗的日子,他不禁老泪纵横。他怎么能相信充满生气的耀邦已离开了人世呢!
知名的、不知名的老干部来了,太多了,太多了,以至亲属和工作人员无法历数他们的姓名。有的在灵堂里号啕大哭,有的跪在遗像前悲痛欲绝,喊着:“没有你,我的冤屈就无法平反哪!”每一个被解放、被昭雪的人,都铭记着耀邦同志在平反冤假错案中卓著的功勋和刚正不阿的品格。
人们忘不了1978年耀邦同志在中央组织部主持工作时,每天收到约500封要求平反文革中冤假错案的申诉信,他每天亲自处理副局级、地委书记以上干部的申诉信33封,通过其他渠道转来的申诉信也一一过目;忘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耀邦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六七次各省市的疑难案例座谈会,力排众议,解放了一大批老干部;忘不了在耀邦同志主持工作期间,沉冤22年50多万被打成“右派分子”的人获得改正,“61个叛徒”等大案要案迅速得到解决。
受过耀邦同志爱护和关照的老教授葛佩琦迈着艰难的步履,一步一步移到灵堂,是耀邦同志在他的申诉信上亲自批示,他才跳出沉沉苦海,今天,在耀邦同志遗像前,他怎能不思绪万千。
楚辞专家文怀沙送来挽联,他以沉重的语调朗颂着:“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爱您,需要您,您仁慈的心何忍停止搏动,因袭放翁句,书此联以奉灵右:民望甚饥渴,公心胡滞留。”他的声音在颤抖,他的手也在颤抖。他对记者说:“留,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留。耀邦同志应该留下,我已经78岁,我多么愿意替他去死!”
80岁的诗人艾青拄着拐杖来了。他十分伤感地对记者说:“耀邦同志当总书记的时候,有人从广州送来鲜荔枝,耀邦派人将这些鲜荔枝送给我、丁玲、马海德和艾黎,如今送荔枝和吃荔枝的人都走了,只剩下我。”
从早到晚,这不足18平方米的灵堂吐纳着成千上万的人流。共和国的公民们排着长队,络绎不绝,他们的愿望就是在留言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向耀邦同志遗像鞠躬。一贯以“隐忍”著称的中国人,此时此刻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泪水,他们为失去领袖、良师、益友而放声痛哭。胡耀邦,这个名字将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并存,他在为中华民族振兴的事业中所表现出的热忱以及他本人坦诚宽厚廉洁的品格深深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心。
十几条雪白的哈达是中国藏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学生献上的;几个大学生将自己扎的小小的花圈奉献在灵前;街坊邻居老少几代人联袂前来吊唁;从山西赶来的种棉能手,80岁的吴吉昌,一进门就跪在灵前,磕了三个头,老人唏嘘着对记者说:“我给耀邦磕了头,心里也就踏实了。”
1983年耀邦曾接见过大连的个体户姜维,鼓励他们“干光彩的事业”。如今他们办起了中国第一家私营中外企业,名字就叫光彩实业公司。今天,他们从大连赶来吊唁,献上自己沉痛的哀思。姜维提笔在留言簿上写道:“是您指导我们干了光彩的事业。中国两千万个体户永远铭记您的恩德,我们永远听您的话,干光彩的事业,做光彩的人。”
留言簿上还有许许多多动人的题词,字字句句饱含着人民的热爱,寄托着人民的哀思:
“人民又一次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
“你心里有人民,人民心里有你”;
“说真话人民知音,办实事一代伟人”;
“代表人民的领袖,真正的汉子”;
“民主先锋”。
耀邦的廉洁已在人民中传为美德。警卫秘书对记者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曾送给耀邦一套《辞海》,他当即付钱。人家送的东西耀邦不让我往家里拿,他说这样将贻害子孙。耀邦生前收到的最后一件礼物,至今还在我这里保存。
耀邦的女婿刘晓江说,担任总书记以后,岳父召开过一次家庭会议,要求全家每个成员都不能搞不正之风,谁出了事谁负责。他对子女、对自己都要求十分严格,家里房子破旧,他不让修,大门红漆剥落,他不让刷。他不接受普通干部的礼物,还有一个原因是人家的生活很困难,他心里过意不去。
在肃穆的灵堂中,我们与耀邦同志的长子胡德平相晤,问及他的所思所念,他答道:我是思绪万千,辞不达意,让我用一位诗人的话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吧:
“4月15日傍晚/有几行稀疏的雨/在沉默中/为一个沉默了两年多/终于走向最后沉默的人送行/他的生命/结束在不该结束的时候。”话音刚落,我们泪珠如注。
4月20日下午,为胡家三代人讲过故事的孙敬修老人,在孙女的挽扶下来到灵堂,他泣不成声,半晌说出一句惊天动地的话来:
“你是一个大好人啊!”
耀邦夫人李昭在一旁也泣不成声。她率领儿孙们在遗像前作最后的家祭:
“耀邦,儿孙们都到齐了。你一生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你生前一心想到的是群众,群众才这样悼念你。你种的树,种的草,都已茁壮成长,你没有死,你将与大树小草长存。看到这些,你该含笑九泉了!”
我们的心颤抖了。
我们的心碎了。
呵,一个不朽的灵魂,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为你送行的,是11亿中国人!(附图片)
连日来,首都人民纷纷来到耀邦同志家中,沉痛悼念这位卓越而又可亲的领导人。
本报记者 蒋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