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4月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石豹沟风波
——张福厚承包煤矿被无端免职纪事
本报记者 王艾生
石豹沟煤矿,在山西省原平县的长梁沟镇,是一座年产50万吨原煤的中型煤矿。1988年初以来,这儿围绕着承包合同,掀起一场风波,至今没有平息。
张福厚竞争夺标
张福厚60年代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采煤系,在内蒙古乌海市红旗煤矿、老石旦煤矿干过14年,他懂技术,善管理。1985年10月,忻州行署调张福厚任石豹沟煤矿矿长。他来到石豹沟煤矿,采取技改措施,加强经营管理,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1986年全矿的14项经济技术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利税430余万元。
1987年9月,忻州地区开始酝酿工矿企业抵押承包。12月15日《忻州报》刊出公开招标广告:“欢迎社会有识之士,懂经营管理、具有企业家素质的能人勇于揭榜”。张福厚于12月20日到石豹沟煤矿招待所报名竞争,同时报名竞争的还有矿党委书记等三人。
1988年1月,由忻州行署副专员郝敬恒带领评委会和专家组共50余人,到石豹沟煤矿主持公开招标承包答辩。通过讲演、答辩、评议和投票计分,张福厚以85.18的高分中标。3月,张福厚同忻州地区煤管局签订承包合同。原平县公证处参加了投标活动,公证词中指出:“石豹沟煤矿所进行的招标、投标及演讲、答辩、评分活动无任何违法行为,真实,合法。投标、演讲、答辩、评定结果有效。”合同写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时间为三年。”张福厚等人交抵押金17000元承包。
承包合同无端被废除
张福厚实施承包合同的头两个月,正值新年春节,加之投标竞争,到3月10日才签订合同,原煤产量不够稳定,4月份以来出现好势头,到6月份,除原煤产量未达到指标外,实现利税188.5万元,实现利润131.3万元,都达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矿工们脸上也露出笑容:“这会,石豹沟可真要变了!”
然而,1988年5月5日之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山西省决定改革试点县的原平县计划单列,所有在原平县境内的省、地区的工矿企业统归原平县管辖。
1988年6月26日,原平县人民政府发文“免去张福厚同志石豹沟煤矿矿长职务。”具有法律效力的承包合同被“腰折”。石豹沟煤矿的工人气愤地说:“法律算个啥!公证顶个甚!统统不如领导一句话!”
同原平县县长对话
张福厚陷于困惑与苦恼。他拿着《经济合同法》,找书记,问县长,请律师,访报社,求朋友,寻根问底,这到底是为什么?!
原平县的几位领导同志,对张福厚说,你是学煤炭的专业干部,原平是产煤县,工作需要你回县,当县长助理,协助县长管全县的煤炭。这样的回答解决不了张福厚的困惑。
1989年3月8日,记者来到原平县,就此事访问路仁杰县长。
记者:张福厚是通过竞争上台的矿长,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包人,县上免他考虑到这点没有?
路县长:我们执行原平县的规定,承包人三个月完不成任务黄牌警告,半年完不成任务免职。
记者:那么,经济合同法你们执行不执行?
路县长:应当按法律办事。我们按原平的规定办。
记者:你们为什么要免张福厚?
路县长:主要是他半年没有完成承包任务。
记者难以理解,石豹沟煤矿是从1988年5月5日才移交给原平县的,到6月26日被免职,张福厚只干了五十多天,即使从3月10日签合同算起,也远远不够半年。
路县长又说:张福厚和党委书记不够团结,还有人告张福厚的状。
记者:矿长和党委书记有不团结问题,你们免了矿长,是不是认为责任主要在矿长?
路县长:……
记者:有人告张福厚的状,县里既没有立案,又没有认定,怎么可以作为免职的理由呢?
路县长:……
记者:既然张福厚连个煤矿都管不好,还要报请地区让他担任县长助理,你们能放心吗?你们不怕他把全县的煤炭企业搞糟了吗?
路县长:……
石豹沟的反响
记者来到石豹沟煤矿,被二十多名矿工、技术人员围在招待所的房子里,他们对煤矿的前景忧心忡忡。
“张福厚矿长承包后,矿上刚刚有了一点活气,一下又给免了,上哪儿去说理?”
“矿工人心惶惶,有八十多人走了,以后怎么办?”
“张福厚矿长给免了,正好印证了那句话:说你行你就是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是行也不行。”
两台由张福厚等人耗费了许多心血的机械化采煤机组,被拆卸,堆在仓库里,又改为打眼放炮的落后采煤工艺,两千多根单体液压支柱,正面临报废的险境,价值100余万元。
石豹沟矿债台高筑,欠银行短期贷款和外债近400万元。一位七级采煤工对记者说:“今年是来矿上过得最灰气的年!”
矿上几个有专业技术的干部,有的被调走,有的被闲置。新矿长成立9人“承包组”,没有论证,没有答辩,没有资产评估,没有专家审核,原封不动地将张福厚的承包指标接过来。一位十三岁就在矿上的老矿工说:“我们要有能耐的矿长,不要耍嘴皮子的官老爷!”
记者离开石豹沟煤矿时,在这儿工作了二十八年的总工程师邹煜生忧虑地说:“我真没有想到,时至今日,还有人这么胡来。承包方案,具有法律效力,我们的法律上哪儿去了?”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不能让伪劣商品坑害人
纪半华
去年冬天,安徽马鞍山市商贩陈某从外省购进数百条劣质鸭绒被,含绒量仅0.25%。但经他侨装打扮之后,摇身变成了上海“美达生”牌高级外销产品。仅3天时间,就使100多位消费者受骗上当。
这类坑害消费者的事例,并不鲜见。近年来伪劣商品流入市场,坑害消费者愈演愈烈。假名酒、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劣质电器、日用品、食品等,五花八门,危害甚烈。江苏金坛县一些企业生产的假农药使冀鲁二省4.6万亩绝产。陕西华阴县一些供销社出售假种子,使20万户农户遭殃。郑州等地生产的劣质化肥,使濮阳市4.5万亩麦苗夭折,麦农绝收,生活无着,坐在地头抱头痛哭……
伪劣商品从何而来?商店推批发部门,批发部门说找工厂去,工厂则推给协作厂。实际上,伪劣商品产有主,销有店。要保护消费者利益,就得把参与伪劣商品产、销的人查出来。
要查伪劣商品,加强商品质量监督检查是重要的一着。要做到对伪劣商品道道设卡,关关堵截,我以为要一断其源,二断其流。首先从流入市场的伪劣商品下手,顺藤摸瓜,直捣它的制造厂和有关作坊;其二,从销售渠道下手,查出伪劣商品在各地的销售店、摊,强制停止出售,销毁或没收伪劣商品,并且加强对批发部门等环节的检查,切断销售伪劣商品的中间流通渠道。
但光凭二断,仍不能根治,还应拿起法的宝剑。古人曰:“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目前,对生产和经销伪劣商品者,惩处偏轻,威慑不大。以致,有错者难于建立法的意识;犯法者,多不知罪悔改。有些人铤而走险,说:“犯大法赚大钱,犯小法赚小钱,不犯法不赚钱。”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严肃法纪的重要意义。严肃法纪,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惩办,决不姑息;对那些公开纵容、支持和庇护违法活动的干部,不管是谁,都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马林盘中人的喜悦
——大兴安岭灾区新生见闻之一
戴天
这是大兴安岭全部灾民搬入新居后的第一个春天。在通往塔河县马林、盘中两林场的公路上,满载火烧木的运材车穿梭往来。笔者欣喜地看到:那“五·六”炼狱之夜留下的焦土、废墟早已消失。眼前是一条条宽阔平整的大道;一排排窗明瓦亮的新砖房。
最近,笔者见到正在马林街头安然散步的三度烧伤的老人谢松金。“五·六”大火之前,他刚从浙江前来探望儿子。遭难后,党和政府没忘掉这个外来者,用直升飞机把他送到大庆市抢救。在他的三屋一厨的新居中,土暖气散着热,18英寸的彩电播着中央台节目,崭新的双门电冰箱靠窗而立,屋里的一切用品,家具全是新的,这儿看不到一丝受灾的痕迹。陪同我的林场领导说:国家不但为灾民盖新房,还发放了衣、被、桌椅、餐具等物品。银行提前给灾民兑换了没有到期的3万元国库券。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极大地激发了林场职工自强自立的决心和干劲。盘中林场冬季抢采火烧木不但提前7天完成任务,而且还摘取了全林业局完成任务、伐区质量、机械管理、生活管理、工段建设等各项指标的桂冠。盘中林场场长赵增福向笔者介绍了一串耐人寻味的数字:灾中,一贫如洗的200多户家庭,如今已有电视机100多台,收录机80多台,洗衣机91台,摩托车18辆。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咨询之窗

  居民储蓄巧安排
问:今年2月1日银行再度调整利率,一些读者来信询问,在整存整取三年、五年、八年的定期存款中,哪种收益最高?
答:八年期存款年息为17.64%,若按2月份公布的保值贴补率12.71%计算,100元本金存足八年后再将本息及保值补贴转存两年,前后十年可得426.52元。但其期限较长,变化因素多,故存款时要考虑周全。若将100元本金存足五年后再转存一个五年期,由于有两次保值补贴,前后十年可得567.29元。若将100元本金存足三年后,用本息及保值补贴连续两次转存三年定期,然后再转存一年期,前后十年可得621.60元,可见,定期整存整取选择三年期收益最高。
如果储户觉得十年时间过长,可先将100元本金存入三年期,到期后把本息及保值补贴再转存一年期,四年可得197.62元,本金接近翻了一番。
问:除此之外,其他储蓄种类中哪些收益较高?
答:在此次利率调整中,定期存本取息、定期华侨整存整取、定期零存整取、定活两便的利率也有所提高。其中华侨整存整取利率最高收益相应也最高。如为了存取方便,储户可选择定活两便,不但随时可取,利息也较优惠。存定期存本取息,既享受保值补贴,又可以每月(每季)获得一定利息收入。
若将存本取息和零存整取五年期储蓄结合起来,收益恐怕更为可观。例如,将1000元存入存本取息五年期,约定每月取息一次,然后将利息每月再转存零存整取五年期,五年后利息为:存本取息五年期利息为657元,每月取息10.95元;每月存入10.95元(可凑整为11元),五年后利息为219元;两项利息相加为876元。与同样金额整存整取五年期得到的利息747元相比,前者比后者多得利129元(保值补贴未包括在内)。
问:在半年、一年、两年这三种没有保值补贴的定期存款中,选择哪个档次存储合算?
答:储户若将100元存入半年期,到期后再转存三次,两年可得119.22元;若存入一年期,再转存一年,两年可得123.93元;若存入两年期,到期后可得124.48元。不难看出,两年期是比较合算的。
                  (朱庄虹 肖在翔)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万花筒

  奖券进行曲
何大新
繁华的沈阳市中央路街头,几位银行职工手中攥着一把红绿纸头面带笑容高声吆喝:“快来买奖券呀,碰上好运气,中个头奖!”
但奖券卖出之后,却出现了一幅令人遗憾的景象:
在铁西区兴工街一家储蓄所门前,人头攒动,不时传出一阵阵怨声。原来,储户如约来兑换到期的奖券,没想到储蓄所未能准备下足够的现金,人们得在以后几天内才能兑换。
在沈阳市黄河大街一家储蓄所内,一位小伙子掏出四张中了末等奖的奖券,接过四个黑色气体打火机,挨个试验后,发现都不好用。营业员说:“实话对你讲,为这批末等奖准备的打火机都是次品。”听者愕然:“当初卖奖券时怎么不说?”
“去年十二月我中了个末等奖,几次去取,营业员都说没有了。我真不明白,奖品哪去了?”沈阳信号厂职工王某发牢骚说。
这是怎么回事?一问才明白:银行系统卖奖券一般都按人头派指标,且有“计件奖”,而奖券到期兑换现金或领取奖品时则无此说了。至于本来准备充足的小额奖品提前“断档”,那只好找看“鱼盆”的“猫儿”算帐了。令人担忧的是,这样搞下去,今后怎么能吸引储户,拓宽集资渠道呢?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图为新漠河。  戴天摄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加快铁路建设已到关键时刻
本报经济部邀请有关方面人士座谈如何尽快改变交通运输滞后局面(下)
提要:
从我国铁路承担的客货运量来看,“八五”乃至更长时期内,以铁路为运输骨干的局面将不会改变。加快铁路建设,急功近利的想法是不行的。有的主张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投资倾斜和扶持;有的主张国家给政策,确立铁路的企业地位,用企业的经营机制来管理。
缓解交通运输紧张局面,发展铁路是关键中的关键
滕宗兴(国家计委长期规划司副司长):由于长期以来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加上近几年工业生产超高速增长,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不仅没有得到缓和,而且进一步加剧了。
根据我国能源特点,一次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体的格局将长期不会改变,北煤南调、西煤东运已成定局,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加快铁路建设,否则,我国的能源工业以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受到严重威胁。
从我国铁路承担的客、货运量来看,“八 五”乃至更长时期内,以铁路为运输骨干的局面将不会改变。因此,“八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加强铁路的建设。从全局看,铁路建设要重点解决山西煤炭外运通道、南北大通道、强化出关通道、西北通道和西南通道。这些问题的全面解决,需要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八五”就应该在这五大通道上下功夫,加快建设。
沈之介(铁道部计划统计局局长):当前,我国各种运输方式都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都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但应遵循其客观规律。如果人为地扭曲各种运输结构的关系,最终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现在有一些同志认为,综合运输是解决运输能力紧张的一剂良药,只要搞好综合运输,矛盾就可迎刃而解了。应该承认当前运输结构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适当调整,从政策、法规上加以引导,是可以减少不合理运输的成分,从而增加有效运输量。但是由于整个运输系统都存在着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仅仅发展综合运输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运能严重不足这个根本问题的。
李泊溪(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研究员):近些年来,铁路每年所增加的货物周转量,绝大部分是依靠对运输系统内部的“挖潜”来完成的。而当前出现的交通运输空前紧张的局面,说明这种超负荷运输已达极限。由于新增运输能力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事情,所以,若不采取强有力措施,整个经济的增长必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全面的影响。
按照各部门生产能力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可以将产业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不可进口或难以进口的基础结构,主要指电力、铁路及交通邮电;第二种是可贸易的基础产品及矿产品;第三种是工业化进程中要求高速度发展的加工工业;第四种是消费品工业。铁路是基础设施,目前这种倒金字塔形结构,严重影响了整个经济的稳定。主要表现在:
一、引起经济波动,制约经济增长。最近几年,我国经济波动的幅度,已经超过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经济波动的震幅。
二、影响了要素的流动。中国的经济要变成有效率的经济,就要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使要素流动,而交通运输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由于自然特点和发展特点,长期形成的交通结构是以铁路运输为主。从中长期看公路、水路、航空的比例会有所增长,多样化水平会提高,但在本世纪内以铁路为主体的格局不会改变,因此缓解中国的交通运输的紧张局面,发展铁路是关键中的关键。
四、铁路需要的投资多,建设周期长,一旦出现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
五、铁路不仅影响生产,而且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安定,铁路运输的紧张对一些社会问题已经造成了一触即发之势。
李中凡(国家体改委理论宣传司高级经济师):中国的经济要有稳定的发展,能源、交通运输问题不解决,日子非常难过。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都要发展,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次序上铁路是主导地位,至少十年不变。发展航空没有那么多钱,发展高速公路我们居民没有那么多小汽车。所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发展铁路这个运输的主渠道和骨干。
扭曲的价格导致了扭曲的结构。铁路三年大包干,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低运价对高物价,死运价对活物价,难以继续自我发展
李泊溪:我认为造成当前铁路运输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一、扭曲的价格导致了扭曲的结构。长期以来,我国的原材料、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特别是铁路等基础产业的价格偏低,制成品价格偏高。近几年来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大多局限在农副产品与消费工业品的价格领域,生产资料价格,尤其是能源和交通运输的价格一直偏低。
二、宏观调控手段乏力。扩大对短腿产业投资是调整产业结构的一种直接和有效的手段,由于改革和发展都需要财政的支持,所以财政一直绷得很紧。尽管国家将预算内投资的绝大部分投向了能源及交通运输等短腿产业,但与全社会膨胀的固定资产投资相比,这些短腿投资的比重仍呈下降趋势。
檀鹤铨(铁道部审计局局长):为了加速铁路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在“七五”期间实行“投入产出,以路建路”经济承包责任制。这种全行业承包,实质是把铁路由国有国营改为国有路营,体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增强了铁路的活力。承包三年来,运输生产持续增长,客、货周转量平均每年增长7.6%,运输收入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效益和运输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建设资金有了稳定的来源。重点建设工程进度加快。三年来的实践证明,铁路大包干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和改革的深入发展,铁路大包干又遇到了新问题。一是承包后由于运价未按计划调整,物价上涨幅度过大,铁路面临低运价对高物价、死运价对活物价的严峻形势,使铁路成本上升,积累下降,难以继续自我发展。二是铁路大包干方案中规定,“七五”期间铁路除上交5%的营业税外,不再上交其他税费。但实际上国家每年都向铁路开征新的税费,再加上地方种种摊派,使铁路负担不断加重。这两个原因使铁路大包干难以为继。因此,铁路要发展,必须要制定一个有利于铁路发展的长期稳定的政策。要针对铁路投资密集、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实行倾斜投资;对铁路的运价,要有计划逐步进行调整;在财政上要进行扶持,减轻铁路的税赋负担。
一种主张:投资安排上重点倾斜;
一种主张:国家给政策,让铁路充分发展
滕宗兴:国内外实践都已证明,如果基础设施落后于经济增长,形成了“头重脚轻”的经济结构,调整起来非常困难,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过来。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摆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去认识,在投资安排上实行重点倾斜。
解决交通运输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就铁路论铁路,而必须通盘规划,实行综合治理。
一是要发展综合运输网。目前我国交通运输是全面紧张,应该全面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要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发挥各自的优势。
二是切实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努力作到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必须充分考虑到“瓶颈”产业的承受能力,这种宏观决策和重大的综合平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力求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是努力提高货物品质,增加有效运输,限制不合理运输。
四是调整生产力布局。今后新的生产力布局和重大项目的布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综合运输网的需要。对一些用煤、用能源大的产品和产业,要建在能源丰富的地区。
五是制定有利于促进铁路等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政策。“七五”期间,国家对铁路实行了包干政策,收到了较好效果。“八五”怎么办,应尽快研究,拿出实施方案,供国务院决策。
沈之介:铁路当前存在的问题很多,最根本的问题是发展严重滞后。具体的表现形式是设备数量严重不足,无论是固定设施还是移动设施,都严重不足,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从数量和质量(技术)两个方面尽快增加铁路运输设施,逐步改善目前的紧张状况。目前当务之急是围绕扩大晋煤外运、南北运输和通向各大区的主要通道,安排几条新干线建设。如果现在动手,这些新线可在“九五”期间形成能力。另外,据测算,“八五”经济发展需要增加的运量中,90%要靠既有线路承担,因此,对既有线进行技术改造,装备新技术,提高既有线的能力仍然是路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李中凡:现在重要的问题是,要明确我们发展铁路的战略思想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比战略地位更重要。是依靠国家投资,还是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前提下自力更生,需要着重讨论研究。一种意见是铁路既然是战略重点,那就是投资重点,国家要保铁路建设。这从逻辑上是说得通的,实际上可能是画饼充饥。一种是国家给我政策,真正深化改革,确立铁路是国有的、国营的、垄断性的大企业,用企业的经营、企业的机制来运用和管理。我看舍此在近期内很难解决铁路问题。但要做到这一点,就是国家给你政策,让你充分发展,那你提出的目标必须对中央的决策有吸引力。在这个前提下要点政策,有两点可以作些分析。第一要看清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的需求;第二要看清铁路的运量肯定还要有一个大幅度的增加。几个方案比较,提出一个有吸引力的、可操作的、大包干基础上的方案。另一个战略思想是铁路建设除引进外资以外,还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要有一个动员全社会集资办铁路的机制。铁路的资金,也要能够高效运转,资金不要闲置在手上,要有一个灵活的机制。
孙鸿光(国家计委产业政策司副司长):前一段,交通运输紧张的问题比较突出,现在煤炭、电力等慢慢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基础产业远远落后于加工工业。去年全国工业产值增长17%,而铁路的货运量只增长了2.6%,铁路用相当于工业增长1/8左右的速度,支撑着这样的高速度,显然是不行的。铁路的能力已经超饱和,安全系数也被吃掉。现在关键是要拉通运煤的几个通道,该下水的下水,该汽车运的汽车运,要有一个合理的分工,保证把煤运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