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3月3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文教))
专栏:

  苏联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苏联高等教改大致可分两个时期: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建起一批高校教学、生产和科研综合体,为培养人才积累经验;在此后时期,改革步子加快,方针是实行教育、生产和科研一体化并向高校放权。
              
苏联的高等教育改革起步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那时提出的一些改革基本思想在70年代和80年代前半期不断得到实施。
    建立一批高校教学、生产和科研的综合体
当时,苏联预计到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专门人才有良好的基础训练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提出了培养专业面宽的人才目标并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建立了一批高校教学、生产、科研综合体为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客观原因,这一时期苏联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处于“停滞”状态,一些改革往往因不能触及体制上的问题而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高等教育的改革及发展也不能不受到影响。
1985年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总书记后,情况有了新的变化。当年,苏共中央召开六月全会,专门研究文教和科技发展的问题。在1986年2月举行的苏共二十七大上,戈尔巴乔夫强调指出:“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速度和深度还不能令人满意,已经出现了教育领域同世界水平相比较发展缓慢的趋势。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扭转这一趋势,就意味着我们将要陷入社会最危险的落后状态,而要摆脱这种落后,就要几十年的时间。”1986年6月1日,苏共中央提出《改革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的基本方针》(草案),供全国讨论。参加讨论的有1250万人,收到的意见和建议约20万条。1987年3月21日这个《基本方针》经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批准正式公布,随即又公布了改进人才培养质量和使用、改进高校师资和科研干部培养工作、加强高校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校工作人员工资、改进高校学生的物质待遇和生活条件等问题的5个有关决议。
    建立高校同国民经济部门和科研机构之间联系
这次改革的基本路子是教育、生产和科研的一体化,按新的方式来建立高校同国民经济各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根据《基本方针》及有关决议,苏联政府增加对高等学校的投入,再加上实行定向和部分有偿培养的办法(1988年到1990年期间,生产部门要一名大学生需支付3000卢布,约占培养经费的25%左右),高等教育的经费大体可增加一倍。此外,还规定了一些有利于促进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具体措施。原有的503种专业进一步缩减为299种;教学计划作了大幅度的调整,课堂教学时数压缩近1/3。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得到重视,有条件的重点高校和科学院的研究所开设三年制的博士生部。苏联高教部取消了过去颁发的上万个文件,仅此一例,足以说明这次改革的步子是很大的。
    改革高等教育和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逐渐铺开,高等教育内部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出现了不少新的进展。1988年3月8日,苏联部长会议宣布撤销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苏联教育部和苏联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成立新的苏联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简称“苏联国家教委”),原有三个部委的人员编制削减一半。旨在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集中领导,加强宏观管理。其他有关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措施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去年10月公布的《苏联高等学校条例》(草案)之中。
与1969年颁布的《苏联高等学校条例》相比,新的《条例》(草案)有以下新特点:
一、新的《条例》草案提出:“高校在国家需求计划范围内与高校管理机关(苏联国家教委、各加盟共和国国民教育部委及其他主管业务部委)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也可用与业务部门和企业直接签订合同的办法进行。”“部委及其他上级机关只能根据立法规定的权限向高校发布指示。”其他还有一些放权规定,如高校有权独立确定其组织和管理结构,有权自主使用任何来源的资金等,加强高校作为独立法人的地位。
二、新的《条例》(草案)把生产和销售各种商品(其中包括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的商品),为居民提供有偿服务也列为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可以开办各种收费的升学培训班、进修班、出售闲置设备、工具、材料,甚至可以与资本主义国家公司合作进行进出口业务。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三、大学后的教育(包括干部进修及再培养)在新的《条例》(草案)中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如有需要,还可以让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接受第二次高等教育。
四、较之过去,更为开放,更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
五、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法也有所改变,比较强调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苏联高等教育改革还在进行,一些新出现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比如高校的工作建立在经济核算的基础上之后,免费接受高等教育是否合理的问题就被提了出来,成为讨论的话题。对有些改革的措施社会上也有不同的看法。苏联工业部门就有人认为,加强高校的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不是朝21世纪向前运动,而是后退。科研中心应该转移到工业企业中去。苏联《高校通报》将就此问题组织公开辩论。
苏联高等教育改革的做法和动向向人们提出了不少新的思考题。


第7版(国际专页(文教))
专栏:

  美国日益重视国际知识教育
本报记者 仓立德
“中国大吗?”
“中国比美国大。”
“真的?我一直以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中国只是人多而已。”
“其实加拿大面积也比美国大。”
“你说什么?加拿大?我还以为加拿大是美国的一部分呢!”
这可不是美国式幽默,而是记者学开车时,与华盛顿一家驾驶员训练公司老板兼教练的一段对话。
在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不久前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听到一位美国记者问一个到迪斯尼世界学习经营管理的加拿大小伙子:“你对美国什么印象最深?”他不假思索地答道:“那就是几乎所有美国人都认为我们加拿大人跟他们没什么两样。”
对外界情况知之甚少的美国人并非绝无仅有。在最近对成年人的一次盖洛普民意测验中,43%的人在地图上找不到法国;66%的人指不出希腊的位置;89%的人不知罗马尼亚在何处;45%的人竟然连本国的纽约州在哪里也不甚了了。在一项对7大城市5000名高中学生的调查中,波士顿40%的被调查者说不出新英格兰地区6个州的名称,而波士顿所在的州恰恰便是其中之一。
这种状况引起政界、经济界许多有识之士的忧虑。不少人认为,美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美国的出口值占全国总产值的9%,每出口价值10亿美元的商品和劳务,便意味着在国内增加2.5万个就业机会;美国23家最大银行有一半收入来自海外。从90年代到下个世纪,各国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各国都将最大限度地利用对外贸易来实现国内经济的增长。然而,弗吉尼亚州州长拉尔德·贝利尔斯警告说,“对于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既不懂它们的语言和文化,也不知道它们的地理特征”,美国人国际知识的贫乏将影响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削弱美国的国际地位。
为改变这种状况,目前美国教育界十分重视国际知识教育,一股学习外语及世界地理、历史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州中、小学兴起:威斯康星州学外语的学生人数已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高峰;在佛罗里达州,小学生学外语的人数已有10万名;纽约州规定所有初三、高一学生必须学习外国历史和文化;弗吉尼亚州的中学生有44%都在学外语,比例高居全国之首。
然而,许多州长都认为上述努力还远远不够。以新泽西州州长托马斯·基恩为首的工作组近来还就改进全国国际知识教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建议:
——将国际知识,包括外国语和世界地理,列入小学最低年级的必修课;
——规定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通晓一门外语,并熟悉其他国家的文化;
——为教师进修国际知识创造机会;
——企业和居民增加对国际知识教育的资助。
——帮助企业界获得更多有关出口市场、外贸规则及外国文化的信息。


第7版(国际专页(文教))
专栏:

  日本人新年“试笔”
日本人过年,有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叫做“试笔”。现已在群众中普及,所以叫法也多了起来,有人称做“吉写”、“笔始”、“初写”等等。
“试笔”就是新年伊始,开笔写字画画,其中也有给人讨个吉利的意思。试笔的规模有大有小,可在家中,也可在公共场所。大部分试笔是在会馆、文化机构、旅社、体育馆、武道馆等有大厅的场所举行。
日本人以能否书写汉字来表明文化程度及修养之高低,试笔的条幅几乎都是写的汉字,如“新的大地”、“千代之春”、“初心遂行”、“初日”等等。笔力之雄健,字形之潇洒,连我们这些天天用汉字书写的人也啧啧称羡。有许多幼儿在“义务老师”们的指点下,也踊跃参加这项活动。这种活动不仅给人以乐趣,而且通过互相观赏品评,陶冶高尚情操。在增进友谊之余,更加深了人们对文化的热爱。
据记载,在古代的日本,这仅是皇宫中过年时的一项活动,后来逐渐传入民间。过去,试笔的作品只留到正月十五集中火焚,火苗越旺越好,表明来年的字会写得更好。1981年,一种简易的快速裱糊字画的方法问世后,人们把自己的字画裱糊起来,不再焚毁,从而改变了这种旧俗。说来有趣,这种试笔活动,据说是唐朝时由中国传到日本的。日本人把这个对民族文化有利的优良传统保留下来,并在民间广泛传播成为一种有教益的活动。


第7版(国际专页(文教))
专栏:

  撒切尔母校经费困难
索莫维尔学院是英国牛津大学所属的一个规模很小的女子学院,成立于一八七九年。一百一十年前牛津大学当局仅拨出六百英镑作为建院经费,开学时仅有十三名女学生。
现在,索莫维尔学院有学生三百四十名,另有四十至五十名研究生。这个学院之所以名闻遐迩,是因为毕业生中有一位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朵萝赛·霍金),两位荣任首相(即玛格丽特·撒切尔和英迪拉·甘地)。
由于政府拨款不足,牛津大学各学院的经费主要都依靠各方面的捐助,索莫维尔学院也不例外。院长达芙妮·帕克早就打算修理和新建一些教学楼、宿舍、扩建图书馆和增聘医学、工程学和法学教授,但巧妇难为无米炊。
仿效牛津大学其他学院的办法,帕克女士也向毕业校友和大公司募捐。今年一月,在募得一百万英镑时,化学系毕业生撒切尔夫人特在其首相官邸举行宴会招待若干主要捐款人以示感谢。
                (陈封)


第7版(国际专页(文教))
专栏:

年仅6岁的英国女孩乔安妮·阿普尔加思,最近在伦敦伊丽莎白女王大厅举行的青年音乐演奏会上,踮着脚,手握同她差不多高的萨克斯管,试着吹奏,神情严肃认真,天真可爱,引人驻足。


第7版(国际专页(文教))
专栏:

——南极?——在地球南端。
——北极?——在地球北端。
——中国(CHINA)?——在瓷器店里。
·朱根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