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社会))
专栏: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曲格平
环境问题已成为举世关注的重大问题。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不久前指出: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是人类面临的除核战争威胁之外的最重大的问题。国际科学联合会主席、英国著名科学家肯珠说:“在所有的科研新领域,科学家们最应关注的是全球环境变化问题。”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的威胁相当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目前,无论是政治家、科学家还是普通民众,都日益强烈地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认识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障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认识到,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它们的发展,不解决它,不仅会影响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而且人类的生存都将受到严重威胁。
当前,环境问题正在全球蔓延:“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遭破坏、酸雨污染、水资源危机、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物种灭绝、有毒化学品污染、垃圾成灾等等。尤其是“温室效应”使气候变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不久前召开的第43届联大会议专门讨论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求各国采取行动,“为当代和后代人保护全球气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警惕:全球变暖。”一些国家已开始制定针对“温室效应”的应急措施。
一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而当人类陶醉于“征服自然界的胜利”的时候,地球不堪忍受人类肆无忌惮的掠夺和蹂躏,开始燃起复仇的火焰,敲响了惩罚的警钟,自然灾难不断向人类袭来。严峻的现实迫使人类必须做出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
令人不安的是,一些国家不惜重金扩军备战,而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相比之下却微乎其微。军备竞赛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消耗了大量的财力,并且对世界和平和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威胁。
发展中国家在沉重的债务负担下,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改善环境的步履极为艰难。因为,当一个国家挣扎着偿还巨额的外债时,又怎能在环境保护上有所作为呢?为了偿还债务,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惜大量出口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进口”有毒废料,这种“卖血为生”和“饮鸩止渴”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
本世纪以来,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50年代,主要在发达国家,涉及的是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二次是在80年代,而这次的高潮遍及整个国际社会,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这个高潮的到来将会对全球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的命运如何,取决于我们现在的行动。这是一场拯救地球、拯救我们人类自己的斗争。只要都认识到这种威胁,增强责任感,人们就会携起手来为人类的共同利益奋斗。


第7版(国际专页(社会))
专栏:

  世界六大公害事件
1、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的一座反应堆发生一起美国核电史上最严重的事故,反应堆大部分元件烧毁,一部分放射性物质外泄。
2、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故。1984年11月19日,墨西哥首都近郊的一座液化气供应站发生爆炸事故,54座储气罐爆炸起火,死1000多人,伤4000多人,毁房1400余幢,3万人无家可归。
3、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博帕尔市的一家农药厂发生严重事故,剧毒物质异氰酸甲酯外泄,死亡2000余人,20万人受害。
4、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986年4月26日,基辅市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附近13万居民紧急疏散。事故产生的放射性尘埃,随风飘向北欧、西欧等地区,使欧洲诸国受到污染。事故中,有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的放射性伤害。
5、欧洲莱茵河污染事件。1986年11月1日,位于莱茵河畔的瑞士巴塞尔桑多兹化工公司的一座仓库起火,仓库中贮存的大量有毒化学品随灭火用水流入莱茵河,使莱茵河受到严重毒化,河中的生物大量死亡,沿河居民饮用水一度发生困难。
6、巴西放射性污染事故。1987年9月,巴西戈亚尼亚市癌症研究所丢弃的一个装有放射性同位素铯—137的铅罐,被当作废品卖给该市的一家废品收购公司。9月28日,废品公司的职工将铅罐砸开,里面的放射性物质外泄,周围的人受到大剂量的核辐射,有3人死亡,30多人患急性放射病,200多人受害。
                      王娅


第7版(国际专页(社会))
专栏:

  大海的呼喊
李景卫
遭到严重污染的海洋在向人类大声疾呼:够了,已经足够!漠然视之,局面将不可收拾!不要等到最后一条鱼翻着肚子漂上水后,再叫喊问题的严重。
人们总以为,浩瀚的大海能包容一切,是毁不了的。于是,海洋被当成了“万能的垃圾桶”,每年往海里倾倒的垃圾达二百亿吨,从瓶瓶罐罐、塑料袋到放射性废料、化学毒品等等,无所不包。
北海及波罗的海恐怕是被当作垃圾桶的最典型的例子。这两个海较浅而且封闭。倒入的垃圾和流进的污水不易疏散,所以污染也更严重。拿北海来说,莱茵河、默兹河和易北河每年向它注入三千八百多万吨锌、一点三五万吨铅、五千六百吨铜以及砷、镉水银,甚至还有放射性废料等;沿岸国家每年向它倾倒一点四五亿吨普遍垃圾。此外,北海海面星罗棋布着约四千口油井和一百五十个钻井平台,由五千英里长的管道与南海岸设施相连。最保守的估计是,这些管道每年向周围海域渗漏的碳氨化合物约三万吨。结果原来在北海土生土长的大马哈鱼、鲟、牡蛎、鳍刺和黑绒鳕等几乎完全消失,海豹成群死亡时有发生。科学家经解剖,发现死亡的海豹体内有一千多种毒素。海豹死亡显然是污染造成的。
纽约地区的垃圾驳船一九八八年年初改变了在近海倾倒垃圾的作法,开始把工业废料倾倒在离海岸一百零六海里以外的深海里,但是这些废料仍然受到海潮和过往船只的冲击而泛起,污染海水。结果,虾蟹的壳上及鱼背上呈现出火烧般的痕迹,无法出售和食用。
地中海的各海湾四处漂浮着成片的油污、发霉的蔬菜以及其他动物的尸体,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怪味。法国海洋学家雅克·库斯托在他撰写的《受伤的海》一书中,为昔日美丽可爱的地中海被严重污染而深感痛惜。
此外,红潮也对海洋构成严重威胁。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红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现在一般人都认为,红潮是人类排放到海洋里的污染物,如农药、化肥等造成的。这些污染物使海水里的硝酸盐和磷酸盐大量增加,为海藻的繁衍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创造了生存环境。而这种海藻一接触到鱼腮就释放毒素,致鱼于死。斯堪的纳维亚一带的海域近年来出现的红潮造成鱼类大量死亡,估计价值约二亿美元。科学家们认为,某些海洋哺乳动物的死也与海藻有关。
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海洋严重污染问题,许多国家在采取措施。一些欧美国家通过法令,限制诸如滴滴涕、多氯联二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取得了初步效果。北海沿岸的国家除英国外,一致同意不再向北海水域倾倒工业废料。地中海沿岸的十七个国家也在设法治理被称为“世界上最脏水域”的污染。据报道,地中海的红潮问题已基本解决。
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如果人们对海洋污染缺乏足够的重视,不采取有效的对策,那么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沿海地区人口的不断增加,海洋的污染问题还会继续恶化。我们应当把大海的呼喊时刻放在心上。
(附图片)
铲车移走北海海滩因污染致死的海豹
世界海洋污染示意图


第7版(国际专页(社会))
专栏:

  掀掉雅典娜头上的“铁锅”
——希腊首都治理环境污染一瞥
王芳
多年来,一种黄褐色烟云笼罩世界名城雅典,无情地啃啮着珍贵的文化遗迹。由于硫酸的腐蚀,供奉雅典娜女神的巴特农神庙的大理石柱表面正在剥落,神庙上端的精美浮雕和花边图案,已经面目全非,立于埃雷赫修庙正面的6根女像柱,疤痕累累,只得用水泥复制品替代;……蓝天和清新的空气,似乎已从当地人的生活中消失,阵阵恶臭不时飘来。灰暗笼罩着整座城市,景物时常模糊不清。因为这种烟云肮脏有毒,长久以来,头疼、头晕、胸闷几乎天天陪伴着雅典人。
经合组织早在1980年就指出,在雅典,氧化硫的成分增加了两倍,因此患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病住院的人数在成倍增加。雅典的空气日益酸性化。专家们惊呼:“如再无动于衷,10年后,雅典就必须关闭。”
最近二三十年,雅典的城市建设发展迅猛且又不平衡。在不到90万公顷的土地上,集中了希腊全国40%的人口、60%的工业设施、65%的批发贸易和95%的外贸。无计划建房破坏了成片绿化带。众多的汽车和工厂排放出的大量废气、烟尘和热量聚积在空中,久久不散,再加上雅典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的地理环境,形成一种奇特的颠倒了的气候:天未破晓,热浪就袭来,酷似一口巨大铁锅反罩在城市上空,闷热不堪。当地人有句口头禅:“三四天不刮风,就要闹头痛。”而雅典是很少刮风的。
希腊政府决心采取措施,治理污染,改善首都的自然环境。它制定的一项反污染计划直接涉及到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汽车。雅典街头,每天有80万辆汽车行驶,空气中3/4的污染物来自这些汽车。从1988年2月起,车辆的使用受到限制。汽车只能根据其牌照号码的单双数隔天开。政府对燃料也做了规定,只允许用含硫低的汽油。为减少汽车流量,雅典人不得不忍痛改变午休旧习,采用了连续作息制。另外,从去年春天开始,雅典设立了“植树绿化奖”,鼓励市民在空地栽种树木花草。政府的大多数部级机关将分散到市郊,部分居民迁离首都,一批房屋建筑拆除,雅典的绿化面积在10年内将从现有的3%提高到22%。议论多年的地铁工程也可望在短期内开工。
希腊政府和人民希望通过艰苦努力,能重新看到一个古老而又整洁秀丽的雅典。


第7版(国际专页(社会))
专栏:

无题 原载《莫斯科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