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当前农民的心理状态
最近,九江市委宣传部调查了经济状况好、中、差3个层次的11个县区1117名农民户主,分析和处理了16300多个数据,归类形成了“农村形势评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谈”和“致富观剖析”3个专题。
问卷调查中认为改革“成绩很大”的农民占70.8%,说改革“搞得不好”的只占7.9%。85.1%的人深深感到自己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和“提高”,经济上得到了实惠。但是,他们也看到了当前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对“农产品价格和农资供应”、“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执行“农村政策”等3个问题意见最大,占了调查户中的90%以上。
62.8%的农民“对近年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受”是“削弱了”,主要表现在:重致富、轻教育,开会讲的是“商品经济”,广播里说的是“万元户”,很少谈到思想政治教育。80.6%的农民迫切要求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但他们不喜欢开会听大报告,而喜欢“听传达农村政策”、“讲农业科技”和“商讨村民的事”,表现出较强的民主和平等意识。
农民的致富观已有新的变化,产品结构已由过去单一的农业型转变为农、工、商、运、副并存的多样型。但在家庭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是什么?72.2%的农民回答仍是“种植业和养殖业”,21.3%农民回答是“手工业和副业”,只有6.5%农民主要经济来源是“经商和办工业”。从“农民赞成的致富途径”分析,有35.6%的农民选择种植业致富,为办厂、经商、养殖、运输等5项之首,说明当前农民对种植业的兴趣浓厚,对发展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有利。    
                (2月22日《江西日报》)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城市居民家庭
实物收入知多少?
去年大连市城市抽样调查队对300户居民家庭进行了“三季度实物收入”调查,结果表明:
有实物收入的为159户,年获得实物价值为17868元,平均每户为59.56元,据此计算,三季度在居民人均月生活费总收入中,货币收入与实物收入之比为19.5比1。159户中,所得实物价值在50元以下的为41户,在50—100元之间的为73户,在200元以上的为11户,其中最少的一户为8元,最多的一户为2000元。
职工从单位分得实物的名义和形式多种多样,有劳动保护性的,也有慰问性的、纪念性的、奖励性的、赠送性的;有会上发的,也有送到家的。
但若按资金渠道划分,主要可分为劳保用品和福利性补贴物品两大类,二者价值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1.1%和78.9%。在劳保用品中,职工所领取到的已不再仅仅是肥皂、毛巾、手套和不讲究款式的各种棉、帆布服装之类的物品了,做工考究的毛料西装、风雨衣、滑雪衫、呢大衣等高档穿着也屡见不鲜。在福利性补贴实物中,以市场上短缺的“紧俏物资”和“土特产品”居多。其中副食品的价值量居各类商品之首,占45.5%。
            (3月5日《经济日报》 城宏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文盲现象——二十一世纪的“癌症”
文盲并不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特有现象。在工业化国家,目不识丁者也大有人在。西欧一些专家认为,在信息化社会,文盲现象已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灾难”,到21世纪将成为一个“社会癌症”。
据报道,美国的文盲大军有2600万—7000万之众;英国13%的青年、法国和加拿大25%的人读写有困难;比利时瓦隆地区和布鲁塞尔地区的文盲有30万,甚至在比利时军队中也有3%—5%的文盲。
这些文盲大致分为3类。一种是全文盲;一种是半文盲,认识一些单词,但不懂句子的意思,认识数字但不会计算;第三种是功能性文盲,这些人进过学校,但后来把所学的读写知识全忘了。
不管是哪一类文盲,绝大多数都是穷人、长期失业者和移民。学校教育的失效也是产生文盲的重要原因。法国教育国务秘书1987年曾透露,20%—25%的小学六年级学生还不会读和写。比利时的这一比例更高,为30%。比利时的欧洲议员保尔·马克曾在一份报告中透露,目前有5%的欧洲人是功能性文盲,到2000年,欧洲的功能性文盲将占总人口的20%。
为对付这一令人忧虑的社会现象,联合国已决定1990年为“国际扫盲年”。           
   (2月15日《光明日报》 杨志清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我国电话接通率不足百分之三十
邮电部电信总局局长张立贵说,目前,我国市内电话接通率不到30%,而长途电话接通率仅在20%左右。
根本原因是通信能力严重不足,建设和发展跟不上社会的需求。其次,电信部门对已建成的网络和通信设备没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全网运行效率比较低。
他认为全网运行效率低的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第一,话务量集中。用户习惯在早晨或下午上班后两小时打电话,使通信干线和市话交换机满负荷,形成阻塞。第二,用户不熟悉正确使用电话的方法。在被呼叫方无人接或电话忙时,呼叫人连续挂拨电话,长时间挤占长途电路,使宝贵的长途电路进行“无效劳动”。第三,有些长途电话局随意改号、升位,一些城市或单位扩大电话容量,既不提前通报,也不作宣传,致使大批用户用错码呼叫,占用了大量电路。第四,邮电企业内部的本位主义作怪。一些处于长途干线上的汇接局,为了保证本地区内的长话畅通,人为地关闭末端局的长途电路,使末端局所在地区通信中断。
                   (3月3日《经济参考》)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我国“农转非”人口严重失控
9年来,我国“农转非”人口总数已超过4000万,平均每年470万人。目前,这种势头仍然有增无减,由此引发的诸多矛盾令人担忧。
有关部门提供的测算数据表明,城镇每接收一名“农转非”人员,每年需要给予粮油补助120元,按470万人计算,一年国家就要增加支出5.6亿元,加上9年累计转移的4000多万人,一年就要支出48亿元。这笔巨额的支出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还不包括在每年的“农转非”的人口中,有40%的人需要安置就业,有40%的人没有住房,这更加剧了城镇的就业、住房、入学、就医、交通等方面的困难。
政出多门是“农转非”人口失控症结所在。据统计,在每年470万“农转非”人口中,有50%左右是由地方自行规定政策造成的。有关部门呼吁对此做一次全面的清理和整顿,当前要改变中央一级五六个部门审批“农转非”工作的状况,建议建立一个组织协调“农转非”工作的机构,统一制定有关政策,使“农转非”的工作与城镇建设相适应。国家还应制定政策,引导农村剩余劳力,发展当地工副业生产,以缓解城市压力。
          (3月3日《光明日报》 金振蓉 任泽民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世界妇女就业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妇女就业人数明显增加。据国际劳工局的调查统计,年龄15至64岁的女性就业率平均为40%左右,其中多数工业化国家超过50%,发展中国家30%左右。但各国间发展很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中我国最高,在70%左右,沙特阿拉伯和埃及最低,分别为6%和7%,菲律宾为37.5%,印度31%,巴西30.5%,墨西哥30%。发达国家中瑞典最高,为67%,西班牙最低,为26%,美国为57%,加拿大56%,英国55%,法国53%,日本和瑞士50%,联邦德国49.5%,意大利35%。苏联和东欧国家均较高,苏联大约为75%,波兰66%。
世界上妇女就业人数最多的是苏联,70年代以来已在5000万人以上,1985年超过6000万,其次是中国,1987年,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事业中有4800万;在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中有500万;在乡镇企业中有3500万。美国从80年代以来保持在4000万人以上,1985年达到4739万人,在西方国家中居首位。
妇女就业人数增加,失业人数也在增加,而且占有较大的比重。如美国普遍存在性别歧视,妇女不管学位高低、资历深浅,失业率是男子的两倍,年薪大约是男子的71%。          
(3月8日《科技日报》 余洋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日本推行“四字诀”
据日本经济新闻社出版的《轻薄短小时代》杂志报道,近年来,日本以推行“轻、薄、短、小”4字诀,占领世界商品大市场。
轻——产品要讲求灵巧轻便,惹人喜爱。日本新研制出一种西装,全套仅重500克,可谓惊人的发明。对其它日用品像雨伞、提包、箱子等更是不言而喻。
薄——电视机、照像机之类的消费品的生产已向“薄”发展。柯达公司推出三种薄型照像机,其厚度仅20毫米。
短——不是单纯指长度,而有更深的含义。如电话机、对讲机可缩短找人的时间;复印机、打字机可缩短抄写时间;电子计算机可缩短运算时间。
小——小型化是打开各种产品销路的最佳途径之一。小型化不仅指日用品,还包括厂房、车间、生产设备和各种服务设施的小型化。
(2月26日《河南日报》 刘兴华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爱因斯坦在中国
1922年,爱因斯坦赴日本讲学,来回途中两次路过上海,共在中国停留了六天多时间。
爱因斯坦第一次途经上海是1922年11月13日,他表示愿在中国讲学半个月,北京大学复电表示欢迎。但正式邀请信为邮程所阻,爱因斯坦以为邀请已被取消,遂安排了其他工作,遂使爱因斯坦感到“莫大的痛苦”。
12月31日,爱因斯坦再次路过上海,翌年元月2日乘船离去。他虽两次都来去匆匆,终未能在中国讲学,但上海之行在爱因斯坦一生中仍具有特别的意义。他获得诺贝尔奖金一事是到上海后瑞典驻上海领事正式通知他的。爱因斯坦初到上海那天,曾在“一品香”用餐,在“小世界”听昆曲,游览了豫园,在南京路上他还被热情的中国学生抬了起来。这天下午,书画家王震在家中设宴款待了来自德国的贵宾。第二度来上海时,爱因斯坦曾于元旦那天,在福州路工部局礼堂作了一次有关相对论的演讲。
(《百科知识》1989年第2期 刘江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八股文为何沿用了500余年
一提起“八股文”,许多人便深恶痛绝,指责其阻碍了中国文化学术的发展。但最初人们是根据什么来制定以八股文取士的考试制度的呢?它又怎么能延续了500多年呢?1989年第2期《文史知识》刊登刘海峰的文章说,八股文在当时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也有其得以沿用的内在原因。八股文在明清科举考试中的特定功用,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分析。
就内容而言:第一,可以控制人们的思想,使考生只读儒家经典,以强化封建统治。八股文题目一律用《四书》、《五经》中的现成话,写作必须“代圣人立言”,即用圣人口气行文。第二,划定备考范围。八股文规定《四书》、《五经》内容诠释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解为准。
从形式上看,八股文有3种功能:第一,防止作弊。八股文结构体裁有特定的限制,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必须严格按照格式作文,使答题不致漫无程式,减少了作弊的可能,但却变得僵化刻板,走向死胡同。第二,使评卷标准化、客观化,并减省评卷工作量。明代规定,乡试、会试《五经》义一道,限500字;《四书》义一道,限300字。清康熙年间要求5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为准,否则试卷作废。这种标准化的作文试卷使评阅客观,也减省评卷工作量,同时也便于计算评卷工作量。第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测验出考生的文字基本功。要按八股文的格式,作好命题作文,没有起码的语文水平是不行的。八股文注重款式与格调,是糅合了散文的章法、骈文的排偶和近体诗的格律而构成的一种新文体。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怎样看待烹饪文化
目前,从“烹饪文化”的高度认识中国烹饪,已是中国文化界和科技界的共同认识,并从1984年以来,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渐渐形成了以下四派意见:
首先,是烹饪文化论。这种意见的核心是,中国烹饪的菜肴不仅有丰富的营养,符合科学规律,而且有高度的艺术性。因为其横跨科学和艺术两大门类,就以烹饪文化概括之。
其次,是烹饪艺术论。这种意见是近几年滋长起来的,强调中国烹饪是造形的艺术。于是,很多菜点过于讲究拼摆和造形,流于工艺美术制品的窠臼。
再次,是对第二种意见(即艺术论)持否定态度的烹调技术论。这种意见认为,“烹饪尽管是与文、理、艺等学科有联系的综合性文化,但本质上仍属于工艺技术”。
最后,是烹饪科学论。这种观点认为,烹饪学是范围十分广泛的科学,烹饪是食物加工制作过程的科学,几乎可以包括所有的食品加工活动,当然也包括食品工业,而其艺术性也是从美学角度提出的。
           (2月21日《中国科学报》 陈胜昌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牌子 王荫华作
(1989年第2期《群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