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消除内耗 增强合力
——谈发挥领导班子的群体优势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毛致用
紫阳同志去年在外地视察时指出:“搞内耗,不符合时代潮流,不符合人民的利益。越搞内耗越落后,谁也占不了便宜。”并强调“要为加强团结,克服内耗造舆论。”
为了落实紫阳同志的这个意见,我们从江西的实际出发,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的领导班子进一步倡导这样几种风气:
大家都来想全局,抓大事,用心琢磨工作而不琢磨个人名、位、权。所有领导成员专注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这是增强团结最重要的思想基础。现在,在各级领导班子中,有极少数同志想全局的大事少,想个人的利益得失多,不在工作上求政绩,争贡献,而喜欢计较和攀比个人的名誉地位,有的甚至伸手要官,伸手要权,达不到要求,满足不了私欲,便发牢骚,讲怪话,埋三怨四,以至消极怠工和拨弄是非。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抓紧班子内部的党性教育,严格要求领导成员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同时,要通过落实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把大家的心思和精力都引导到党的事业上来,引导到实现本地本部门改革和建设的目标上来。
用突出政绩的标准看人,用民主公开的方法选人,公道正派,五湖四海,唯贤是举。用人是一个十分敏感、复杂的问题,班子中发生的矛盾有不少是源于用人上的意见分歧。今后我们选拔和使用干部,要特别注意两条:一条是坚持干部“四化”方针,按照统一的标准,“从政绩中看德才,从实践中分优劣”;另一条是坚持群众路线,通过民主考评、公开选拔等办法,增强开放度、透明度、准确度。有了这两条,就可以让那些真正有本事、肯干事的人香起来,把其中干得最出色的人选上来。对政绩突出的人,要看主流,看大节,不求全责备。特别是对其中勇于改革但有某些失误的同志要注意保护。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人才群起、贤能竞飞的局面。
大家都用宽宏博大的胸怀往前想,向前看,从历史上那些个人的恩恩怨怨中超脱出来。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都要识大体,讲党性,不纠缠历史旧帐,抛弃前嫌,共图“四化”大业,正像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来江西视察时说的:“把那些不是原则的问题统统甩到赣江、长江里去。赣江、长江有多少东西都装得下。”
对大的问题敢于坚持原则、对小是小非小毛病互相谅解,“容人之短,取人之长”。有的班子不那么团结,往往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伤了和气,当然也有的是在大的原则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我看,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了团结,为了事业,一定要虚怀若谷,豁达大度,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对攸关全局的大事,要敢于坚持原则,讲真理,不讲情面。因为没有原则的团结,不是真正的团结;同时又应该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容人之短,取人之长”,在小是小非问题上有理也饶人,这对克服内耗、加强团结是十分重要的。
以诚相见,有话当面说,“各自多作自我批评”。凡是团结搞得好的单位,有一条共同经验,就是注重健全班子内部的民主生活,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成员之间应当经常沟通思想,多交心,多通气,有问题及时打招呼,开诚布公地将意见摆到桌面上来,而不要当面不说背后说,不要把班子内部的某些不同看法捅到外面去,更不要听信社会上的闲言碎语,流言蜚语。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要提倡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各自多作自我批评。工作中出了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反对自己的意见。
目前我们党正处在历史性转变的新时期,任重而道远。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同志,一定要适应时代要求,坚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珍惜和维护班子内部的团结。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党的生活

  关于党风的几点思考
●党风内容应体现执政和改革开放
●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是密切相关
刘孟君
党风的问题,是近几年来上上下下的“热门话题”。笔者试图就党风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粗浅的解释,但愿它对统一思想、减少盲目性能起一点作用。
    对“党风”概念的理解
这个概念,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期提出来的。毛泽东同志认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从此,人们通常把这三大作风称为党的党风。党风的内容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毛泽东同志关于党风的论述,有助于我们对“党风”概念的理解。我认为,所谓党风,就是党的性质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的组织和党员行动上的集中表现。
    新时期党风的主要内容
党风同其它政治现象一样,不是静止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党所处的地位、环境和所担负的任务及其自身队伍结构的变化等主要条件而变化的。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党在长期的民主革命时期同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和作风的斗争中形成的。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在当前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并没有过时,还应继续发扬光大。但是,必须看到,三大作风已经不能涵括新时期党风的全部内容。新时期党风的内容应体现执政和改革开放这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中指出,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党树立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邓小平同志讲上面这些话的时候,党还未提出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宣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此党风的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一手抓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一手抓政治和思想领域里的工作,这既是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条件下,我们党解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有效抵御和战胜各种腐蚀,经受住严峻考验的正确方针,也是党应当具备的一种崭新的作风。随着时代的前进,党风的内容还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党风建设与廉政建设
党风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廉政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包括党员在内的所有公职人员违反国法政纪的各种行为。
由于党政机关中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所以,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密切相关。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求党风建设应该具有比廉政建设更高层次的要求。如反对封建特权和个人崇拜,建设党内民主,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等等。对于从政的共产党员,做到清廉自守,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里,更要坚持以党风建设带动廉政建设,以廉政建设促进党风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党的生活

  县委绝不能放松党风建设,这就是——
平乡变化的启示
冀纪 仲吉宗
河北省平乡县是个有名的穷县。原县委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官僚主义严重,曾两次受到河北省委、省纪委的严厉批评,1987年8月河北省委决定改组了这个县的领导班子。新的县委班子任职后,从抓党风和社会风气入手,带领群众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开始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由于原县委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不负责任,几年期间,全县城乡生产、销售假冒自行车的歪风盛行,经济秩序混乱。许多党员也参与这种违法活动。霍洪村53名党员中竟有51名参与组装倒卖假冒自行车活动。一些机关、国营和集体企业也为不法分子大开绿灯,有的干部也直接参与倒卖。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原县委对此不仅放任不管,甚至把假冒活动严重的乡、村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共11人命名为县优秀党员,或记功授奖。事实证明,当时的平乡县委已丧失了应有的战斗力,经河北省纪委调查并建议,省委批准,于1987年8月调整了平乡县委班子。
县委新班子上任后,经过深刻反思,认识到平乡冒牌自行车案和其它严重经济问题只是一种现象,实质反映出县委的思想不端正,经济建设与党风建设的关系没有摆正。党风方面的问题确实存在,想绕是绕不开的,想回避也是回避不了的,回避的结局必然酿成更多的问题,以至贻误工作,影响改革全局。
新县委统一认识后,坚持一手抓改革和经济,一手抓党风建设,县委加强领导,实行县级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党员包户的责任制,并把狠刹假冒歪风、引导农民守法致富列入创业立功和对各级班子、每个党员的考核内容,对一些单位经济活动中的歪风制止不力,就要追究有关党员干部的责任。
抓党风建设,目的是促进经济繁荣、共同致富。平乡县委新班子在开展法纪和道德教育、严肃查处违法乱纪案件、加强党内外监督的同时,还积极帮助群众开辟正当致富门路。他们先后树立了寻召乡党委、豆冯马村党支部和农民企业家徐同考、潘保计等10个带领群众依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县委书记、县长为他们挂光荣匾。平乡县委、县政府职能部门,分别从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积极为发展正当的乡镇企业、家庭工业提供服务,切实解决转产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通过引导群众堵刹歪风,促进勤劳致富的活动,198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加一亿元左右。干部、群众无不感慨地说:好党风给平乡带来了生机。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银球”出雷山
本报记者 朱维群
雷公山,属苗岭山脉,横亘于贵州雷山县东北境,主峰海拔2179米。因它终年云遮雾裹,山间经常雷电交加,故得此名。
我们从县城出发攀援在山上的羊肠小路上,极目四望,唯见重峦叠嶂,林木幽深,飞瀑漱石,古木倒悬。随着山势增高,云雾渐浓,有时能见度不过数尺。上到海拔1400米的山腰,云雾忽散,我们已置身于一片碧绿的茶园中了。一排排修剪齐整的茶树依山势而植,有的坡地几乎近于直立,可以想见当初开垦者的艰辛。这里就是雷公山一绝“银球茶”的发源地—觉散茶场。
银球茶属绿茶类,外观呈球状,大小有如孩子玩的玻璃弹球,每颗重2.5克。饮用时每杯一颗,冲开水后圆球渐渐伸展为片片完整的茶叶。叶片肉厚而鲜嫩,茶水微黄而清澈,饮之醇香而微甜,冲上四五遍水后余香尤浓,真是茶中精品。
觉散茶场职工多为苗家,而且大多是妇女。他们告诉我,这里海拔高,雨量充沛,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茶叶自然品质特好。1982年,老场长毛克翕等决心改变雷山缺少名茶的状况,琢磨着创一种不同于市场现有的散茶、坨茶、砖茶的球状茶。他们选一芽二叶初展的高档青茶,环环精选、精制,又利用嫩叶胶质丰富的特点,不加任何添加剂,以手工制成球状。银球茶问世后,人见人爱,很快打入市场。某外国驻华使馆为了购得此茶,从北京一直寻访到贵州。觉散茶叶过去不过八、九元一公斤,而银球茶则上升到74元一公斤,并同觉散茶厂创制的天麻茶双双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
“银球”出雷山,开阔了雷山县利用自然优势战胜贫穷的思路。
在雷山县12.3万人口中,苗族占82%。“九万大山”的封闭,使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迄今不过3088万元,比10年前仅增长40%。目前尚有30%的农户未能解决温饱问题。县委书记、苗族干部陆定洲对我说:“雷山要摆脱贫穷,工业、粮食、林业都离不了。但是根据全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特点,加快发展多种农副产品的种植业和加工业,看来是帮助苗族群众尽快脱贫的捷径。其中,又以茶叶生产最有希望。”
被民间尊为茶神的唐代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中论及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时说:“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所谓烂石,系指砂页岩风化形成的砂质黄壤,这恰恰是雷公山的土壤特征。贵州省茶研所专家来雷山考察后欣喜地指出:雷山全县找不到一片石灰岩,找不到一块碱性土,这是全省和全国都少有的宜茶土壤。雷公山的温湿气候对粮食生产不够理想,对茶树却十分有利。雷山茶园多在森林环境中,基本上无污染。他们的结论是:雷山茶注定不同凡响。
雷山县1973年才种茶,历年积累茶园6000亩。过去由于领导不重视、体制又多变动,不少茶园丢荒失管。到1987年茶叶总产量尚不及遵义县一个稍大的乡村茶场。近年县里成立茶叶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苦干一年,除垦复了大部分老茶园,又新辟1900多亩。去年全县产茶近2万公斤,比上年增84%。县里计划近年内在全县建成有万亩茶园的名优特绿茶基地。
为了带动尽可能多的苗族群众脱贫,现任县饮料食品厂厂长的毛克翕又采取了新措施:从1987年起同几个最贫穷的苗族乡签定合同,鼓励农民利用地角田边种茶。凡种满500窝的,厂里无偿给予种籽和一定数量混合肥,采茶时节厂里负责设点收购并保证当场付给现金。他还派出12名技术人员专职负责技术指导。在这个“龙头”带领下,已有3600多户种下茶树,占这几个乡总农户的70%。老毛对我说:“一户种500窝,到1990年至少可收入60万元,到1993年茶树进入高产期,产量可增加三倍,这是一笔不小的可靠收入。”
被人们誉为“雷公山的开拓者”的老毛,还有一层更深的想法:“保护雷公山生态环境,单纯靠禁止群众乱砍乱伐还不够。如果苗族群众除了砍树没有其他找钱的路子,雷公山终难逃砍伐一空的厄运。我们厂除了制茶叶,还利用山上的天然资源开发出猕猴桃、竹笋、杨梅、天麻等二三十种饮料、果酱、罐头等食品,1984年以来通过收购山鲜付给农民145万元。”
雷公山孕育出银球茶,银球茶寄托着雷公山的希望。
(附图片)
雷山县觉散茶场的苗族女职工在整修茶树。
本报记者 朱维群摄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爱情越过“军事线”
是放任不管,还是精心疏导?
陈辉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爱情不应有禁区。但士兵有其特殊的职业,在短暂的服役期中,他们的主要精力用于学军事、政治、文化,并随时准备担负战斗任务,“爱情”不能像常人那样没有“界线”,随心所欲。为此,总政治部明文规定“战士在服役期间,不准在驻地与地方女青年谈恋爱。退伍时,不准将驻地女青年带走”。
但是,近几年来爱情的“禁区”被悄悄地突破了,地方姑娘的爱情困扰着驻地军营。士兵们也在驻地女青年中寻求“百年之好”。据了解,某师在与地方接触多的部队中,约有9%的战士与驻地姑娘建立了恋爱关系,接触少的偏远山区部队也占4%左右。
和驻地女青年谈恋爱,影响了军民关系。某海岛,女青年少,当地小伙子找对象困难,驻岛部队领导规定,干部也不准在岛上谈恋爱。然而,一名班长复员时,却把岛上一名才貌出群的“三八”女子民兵班长带走,在当地造成很坏的影响。某团在地方一所中学军训时,一名战士和女高中生谈上恋爱,该生无心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后来,父母苦口劝其与那位战士断绝关系,该女不从,一气之下,从家中拿了几百元钱,离家出走,女方全家到部队闹得满城风雨。某部队一名老战士与驻地一农村姑娘相爱两年,后来女方迫于家庭反对,要求分手。这名老兵在绝望中,竟用手榴弹狠击女方头部,走上了犯罪道路。
和驻地女青年谈恋爱,也直接影响了部队建设。某部一名连队给养员和驻地姑娘谈上了恋爱,姑娘要求他给连队采购时,要为她家送货上门。为讨姑娘欢心,这名战士连续几年把为连队采购的鸡鸭鱼肉,新鲜蔬菜,免费奉送,成了未上门的“特供女婿”。战士津贴费每月仅有二、三十元,有的为满足姑娘的奢望,一套衣服就花去上百元,陪姑娘下馆子也是常事。有的战士财力不足,便向父母伸手,给家中造成负担。为了和驻地姑娘约会,私自外出,夜不归宿,违反纪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还利用执勤时偷着和女方约会。有的整日陷入“罗漫谛克”之中,无心工作、学习、训练。由于在当地搞对象怕人发现,偷恋者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执行公务时,神不守舍,由此酿成的事故也不少。
和驻地女青年谈恋爱的多,但真正成婚的却很少。这是因为,男女双方这种关系盲目性大,随意性强,感情基础不牢。不摸底细的相识,短暂的会面,家庭相距的遥远,风俗习惯的差异,经济条件的悬殊,使成婚率仅在8%左右,而离婚率又高达60%多。据某师5年来的调查,某部通信连战士系城市兵,复员时把驻地农村姑娘带走成婚,为女方在市里找工作、上户口,花了上千元送礼,仍未能如愿。家中老人又对这位村姑冷眼相看,最后只好痛苦地分手。
近几年来,爱情大量越过“军事线”的原因:一是部队战士通过军民共建、学生军训、军民联欢、民房驻训和驻地女青年接触多了,双方产生了感情,但部队教育不够,措施不力,终酿成“爱果”。二是战士服役年龄大都在18—25岁,正是青春旺季,由于受不良书画、刊物刺激和社会上早恋风的影响,渴求过早接触异性。三是家庭困难,本人条件差的战士回家找对象不易,想借穿军装的优势,找个对象。四是当地群众想找致富能人,纷纷让自己的姑娘向部队技术兵投“绣球”。五是有些姑娘在当地有劣迹,出嫁困难,便千方百计找不知底细的驻地战士攀亲。某团一位驻地姑娘怀了孕,来部队说孩子是某战士的,要求和那位战士结婚。而这名战士仅和她见过三次面,早在一年半前就复员回家乡了。据某团调查,和战士搞对象的驻地姑娘有40%多的生活作风有问题。
驻地“爱情”在军营泛滥,也并非不治之症。北京军区某团在战士中采取部队有关政策、规定教育,驻地爱情悲剧教育,家庭协助教育,以及加强行政管理,丰富连队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地方妇联为大龄、伤残和家庭困难的战士找对象等8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理,收效甚佳。近两年来,由于教育有方,措施得力,战士与驻地女青年的恋爱人数由6%下降到0.1%。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一老翁堕入粪池,上前搭救者只有两位军人,请问:
救人是军人“专利”吗?
李石元 方澜高
大凡做了好事的人,人们都称他为“活雷锋”,然而,这顶“桂冠”似乎都是留给军人们戴的。
2月28日上午,广州市望星楼宾馆前,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拄着拐棍在马路上行走。马路边有个化粪池,因为施工,上面的铁板盖被掀了个大窟窿,老人视力极差,一脚不幸,堕入了粪池。
“救人啦,快救人啦!”一位阿婆发现,大声疾呼。
马路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不一会,粪池的洞口围满了人。可是,任凭老人在粪池中挣扎,却没有一个下去救的。几位摩登女郎还用手绢捂着鼻子,“嗯,真臭!真臭!”
这时,两位军人驱车路过此地,听说老人落入粪池,便立即停车搭救。他们拨开人群,一个军人首先跳入粪池,用手托起老人,另一个军人站在铁板上拦腰抱起老人。老人被救了出来,他们又根据提供的住址,把他送回家去。军人什么都没说,带着满身的寒冷和臭气驱车走了。他们身后自然留下一句最“时髦”的语言,“解放军,活雷锋!”
被救的老人名叫江发辉,今年73岁,是位退休的老工人。他家住沙河下江屋16号,一个儿子在香港,四个姑娘出嫁了。当记者来到他家采访时,老人感激地说,“多亏两位解放军,他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活雷锋,要不,我的老命完蛋了!”他老伴熊艳也是年逾古稀的人,搭上话说,“我知道,过去老人上街有人扶,坐车有人让,现在不行了,雷锋越来越少了。”“活雷锋救了我老伴,我们连句谢谢的话都来不及说,真对不住,你们一定帮我找着啊!”
几经周折,记者在广州军区第一通讯总站找到了这两位“活雷锋”,他们是少校教导员唐东联和中尉指导员石克仁。奇怪的是,“活雷锋”都不讲救人的事,却谈了许多发人深思的感想:
作为一名军人,一个公民,见死相救,见难相帮,是应尽的责任。别人该做的没有做,我们做了就称为“活雷锋”,有什么光荣?假如世上没有雷锋,假如我们不从化粪池路过,难道就忍心让老人活活淹死吗?
我们不明白,学雷锋20多年了,为什么有些人的道德水准还是那么低。据报载,在潍坊,一位少女被卡车撞成重伤,同行者在路上招手、作揖,哀求过往车辆停车救人,一连拦了几十辆轿车、面包车,竟无一人肯救,后来是一辆军车路过,才赶紧把她送到医院。在武汉,一位因受伤而被截肢的解放军战士,有次乘公共汽车,在全车无一人给生病老人让座的情况下,自己起来相让,竟被几个青年讥笑为“独脚雷锋降世了”。对这些丑恶现象,光靠舆论指责还不够,必须用立法来制裁。
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公德,不应成为解放军的“专利”。希望人人都有片爱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国人公德水平的提高,但愿“活雷锋”人人为之。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青年热门话题

  职称“跃进”的困惑
杨树森
由团中央、华北制药厂与本报联合主办的《青年热门话题》有奖征文自征稿以来,得到广大青年的热情支持,来稿十分踊跃。因编辑人手所限,不能对来稿逐篇复信提出意见,稿件不用也就不退稿了,敬请作者谅解。
                        ——编者               
“大跃进”期间,一个公社一天能办起几百个工厂;只要用木板或黄板纸之类的硬东西做个牌子,垃圾堆便是肥料厂;修鞋摊便是制鞋厂了。
如今在不少地方,职称“改革”又“大跃进”了。晋级需要有一定学历。没有,则要通过相当于其水平的考试。于是,一些早过最佳读书年龄的人纷纷拿起书本,只个把星期功夫,其中绝大多数居然过了关。进而,知识结构骤变,有职称的人数猛增。其发展速度一年等于过去几十年,这不是“大跃进”么?
面对这些“神男”、“神女”和“神叟”、“神妪”,杨振宁、李政道们大概也会自叹不如;诺贝尔如在世,恐怕也要肃然起敬。
几百小时之内,何以使“神男”、“神女”和“神叟”、“神妪”由小学、初中水平一下子“跃进”到中专、大专水平呢?其方法的科学度也有“跃进”,不像五十年代对垃圾堆和修鞋摊升级那样简单得令人呕吐。既有试卷,也有监考,堂而皇之。见不得人的则是拔苗助长。试卷容易到了“无穷易”。某市考大专英语,命题的范围是初中第一册前十五页,事先还出了“安民告示”;考试的纪律也松到“无穷松”,退到“可以翻书,可以交头接耳”的年代。某厂考试,监考人员竟被请到“另室喝茶”。斗胆明说一下,此乃邢台市织染厂所为。(见二月十四日《中国青年报》)。
“大跃进”中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扰乱了国民经济,导致了后来的“三年灾害”,使全国老老少少吃尽了苦头。有成千上万个“肥料厂”,还建化肥厂干什么?“制鞋厂”星罗棋布,制鞋业当然无须发展。职称改革“大跃进”也会是后患无穷。设计所的高级设计师岗位如果让真是靠“大跃进”跃来的“知识分子”占据了,等待着的将是高消耗低效率,将是设计不合理产品的积压;一个连欧姆定律也辅导不了孩子的厂长一旦荣膺“工程师”,孩子便会扔下书包再也不肯上学。孩子的天真无可指责:既然长大后可以轻而易举地“跃进”为大专水平,何必现在苦读寒窗?将现在的或将来的这类“知识分子”调到北京中关村,即使再过一百年,月球上也绝不会印上华籍华人的足迹。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纺织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