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十年树木”征文

  “我赔公公一棵树”
湖南 彭中庆
湖南省宁乡县沙田乡堆子村南复冲,有个年过半百的女村民曾文义,她家屋前屋后、自留山里,植有杉、樟、松、柏2000多株,楠竹100多根,其中1/3已长大成材,成了宁乡县绿化模范。她家门前长着两棵挺拔秀丽的侧柏树,树高4米多,树干有热水瓶那么粗,撑起同把伞一样,十分逗人喜爱。
去年春上,有一天曾文义一家人外出了,不知是谁把进门靠左边那棵树,剥掉了一尺多长的皮。她回家一看,非常痛心。一查,原来是一个农民把皮剥去作牛药用了。
俗话说:“人怕伤心,树怕剥皮”。不久,这棵树就枯萎了。为这事,曾文义不知有多少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总觉得心里有愧:上对不起公公,下对不起子孙。她爱人谢金圃,是个退休回乡的教师,见她急成这个样子,就劝她:“树死了不能复活,我们再补栽一棵吧!”曾文义说:“这是公公留给我们的,补栽一棵小苗,长得太慢,怎么配得起来呀?!”最后,她决心一下:“赔,我一定要赔公公一棵同样高大的树!”
曾文义说到做到,经过20多天“明察暗访”,终于在五六里路以外的一个地方,瞄到了一棵同样高大的松柏树,她付好钱,与爱人一道小心翼翼地将树取回移栽,硬是与那棵侧柏配成了一对,心里才踏实了!
你知道曾文义的公公是谁?他就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
谢老生前十分重视植树造林。31年前,当他第一次回故乡时,特地带回两棵侧柏树,并且亲手栽在故居屋门口。临走时谢老叮嘱孙子和文义:“要带头植树造林,为乡亲们作出榜样。这两棵小树要好好服侍,培育成材!”
谢金圃、曾文义夫妇把公公的教导牢记在心。30多年来,他们坚持年年植树不止。曾文义每年还义务到集体的山里栽树四五百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曾文义一家承包了谢老旧居后面一座山,现在已栽上大小树木3000多株。
为了改造这片“白砂子”山上的“小老头”树木,曾文义每年率领全家5口人,上山挖穴施肥,近5年来仅碳铵,每年就施100多公斤,使“小老头”很快“返老还童”,有的1年长高了1米多。谢老旧居后面原来有片很好的竹林,但在吃食堂饭那年砍掉连竹娘都没有了。曾文义为了恢复这片竹林,6年前她从外地弄回十多株母竹,经过精心培育,如今发展了100多根,长得生机勃勃。


第5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十年树木”征文

  谈谈林业的喜与忧
林业部部长 高德占
今天,是我国植树节十周年。在这个很有意义的日子里,回顾林业发展的历程,看看林业建设的现状,不由喜忧之感同涌心头。
我国林业取得的成就,确实令人欣喜。建国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林业生产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50年代开始,我国在东北、内蒙古等林区进行了开发建设,已建成131个林业局,为国家提供了几十亿立方米的木材。为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全国建立了4000多个国营林场、17万多个集体林场和400多处自然保护区。特别是,过去无林少林的平原地区,造林绿化有突破性进展,已有223个县达到平原绿化标准。被誉为“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造林达1亿亩,第二期工程正加紧进行。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设浩大的生态工程,并取得一定成效,实在令人振奋。
然而,喜中有忧,或者说是忧甚于喜。林业多年来积累的问题不少,困难还很多。当前林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可以概括为12个字:森林资源危机,林业经济危困。
森林资源危机是林业问题的核心,主要表现为面积减少、蓄积下降,赤字增加。与林业先进国家比,我国人均占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均相差很远;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也差一大截。社会木材的需求量已大大超过资源的承受能力。近10年来,131个林业局的成过熟林面积减少了一半,已有25个局的可采资源基本枯竭。按目前的消耗速度,我国的成过熟林将在本世纪末基本消耗殆尽,后果极为严重。
由于长期以来取之于林多,用之于林少,森林资源消耗得不到合理的经济补偿,再加上对造林营林的资金投入不足,森工企业和集体林区在经济上面临危困。有的企业只能靠过量采伐勉强维持,这样又加剧了森林资源的危机。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不仅为我们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更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种功能。林业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公益事业。由于森林资源的减少,致使一些地方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水旱风沙灾害频繁,已经给农牧业生产、水利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困难。
林业的问题,不仅局限于林业本身,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因为林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国土保安、农业生产、四化大业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我们必须认识困难,努力克服困难。如何摆脱困境,使林业逐步走向振兴?根本的出路在于深化林业改革。通过深化改革,实行集约经营,发展林业生产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林业活力,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和林业经济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为此,林业部从去年开始,就提出了四个转变、一个总体目标和建设五大防护林体系。
四个转变是:一、由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转向以营林为基础、重视人工营造用材林基地和建设防护林体系;二、由单一木材生产为主转向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三、由粗放经营为主转向集约经营、科学管理;四、由林业部门为主转向国家、集体、个人、各行各业全民办林业。就是说,由传统的、封闭的林业转向注重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的、现代的社会林业。
一个总体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在保证采伐迹地及时更新的前提下,增加森林面积4.5亿亩,抚育中幼林4.5亿亩。要抓紧营造1亿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抓紧建设五大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太行山绿化和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
实现林业发展规划目标,增加森林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林业部门的任务,而且是全社会的事业。因此,一是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在迎接植树节十周年日子里,林业部和人民日报联合举办“十年树木”征文,目的就是通过介绍在绿化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地区的事迹,动员广大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于绿化事业。可以相信,通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一定能使哺育我们的神州大地多披绿装、多增光彩。


第5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十年树木”征文

  喜鹊闹枝新街口
江苏 杨明照
10年前,当喜鹊不顾闹市区车水马龙的喧嚣,双双飞到南京最繁华的新街口,执意在街头高大的法国梧桐枝头筑巢定居时,人们无不喜形于色。
俗话说,喜鹊叫,喜事到。报春的天使突然定居新街口,这对古城南京的绿化工作来说,无疑是个好兆头。果不其然。转眼10年过去,在喜鹊的喳喳闹声中,南京的绿化工作,真的传出了一个又一个喜讯:
1979年3月12日,南京10万多干部群众走出机关、街道、工厂、学校,一次植树45万株。此后,每到植树节,全市都有数万人走上街头并已形成制度。
1984年5月,南京市鼓楼区委向中央汇报全市3万多青年在城区25公里长,面积为14万平方米的干道安全岛上,建立“青年绿岛”320多个的情况,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
1986年4月,全市在13条主要街道一次就栽种杜鹃、山茶花、金丝桃、黄刺梨、花石榴、广玉兰等花木5万多株。
十年树木,造福后人。和10年前相比,如今南京的绿化覆盖率已从29.97%,上升为37.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也从3.4增加到7.5平方米。站在高处鸟瞰全城,真个“城中千顷绿,城外千山色;高楼绕翠树,人在画图中”。难怪外地游人夸赞南京街道是“绿色甬道”,而本地群众以“雨不打洋伞,晴不戴草帽”引以自豪!
南京市园林局的林局长神秘地告诉我,那对闹枝新街口的喜鹊已有了后代。它们的子孙并早就在解放路南京军区总医院附近的高大行道树上,又垒起了新窝……


第5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十年树木”征文

  别了西雅图绿了家乡山
广东 黄仁夫 李克真
来到广东省台山县大同开发有限公司的林果场,只见过去的荒山秃岭,如今蒙上了片片绿色,柑橙挂满枝头。面露喜悦的人们无不称赞荣畅叔开发荒山种林果,够眼光,有远见。
人们说的荣畅叔,是台山县旅美乡亲陈荣畅。陈先生少年离家,在美国西雅图经营酒楼和雪山旅游业。家乡开放了,一九八三年他还乡探亲。一天,他漫步来到村后的螺山,见到这一大片小山丘陵地,光秃秃的。陈荣畅想到许多旅美华人就是靠办农场搞开发创了业,便想:如果把这个地方营建好多好。
他这个想法一提出,有人便问,“资金哪里来?”他说:“我来投资。”
他返回西雅图,把生意交给了弟弟和儿子管理,便回到了家乡,筹办与海外实业相同名字的“大同开发有限公司”。他的行动,得到了镇、县领导的支持,给他办妥了租地合同,取得了经营执照。
他雇请了村里一些年青人,在荒山上种果树。为了把农场办成优质水果出口基地,近几年他先后引进了二十多个优良品系,美国的柠檬、柚子,日本夏橙等优质水果品种已在这里落了户。
在辛勤汗水浇灌下,大同公司逐步兴旺起来,一九八五年种下的椪柑,去年已试挂果,收获一百多吨,大多出口到港澳市场,以其汁多、味甜、无渣而获得声誉。到一九九○年,他在荒山上创办的事业可收回全部投资。


第5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十年树木”征文

  少年护林宣传队
河南 马雪潮 李爱存
豫北新兴石油化工城濮阳市,有一条长约2公里的东环路。路两旁齐刷刷站着的国槐树,谁见了谁喜欢。说起来呀,濮阳市孟轲乡李家楼小学的“少年护林宣传队”可立下大功啦!
这支少年护林宣传队是怎样成立的呢?这还得从1988年3月22日那天说起,这天李家楼小学第四中队队长李小军一大早就急急忙忙来到学校学生大队长李国平家,“你知道吗,东环路上新栽的国槐树被人拔了很多!”
李国平吃了一惊:“谁干的?”
“拔树的都是村里的大人。有的背回家栽在宅基地上,有的当柴禾烧。”
听了这话,李国平可生气啦。树是国家的财产,怎么能拔回自己家里呢?
为了这事儿,他们特意召开了队委会,辅导员老师也应邀参加,为了防止树木再遭破坏,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出开了主意。在辅导老师的启发下,他们成立起一支少年护林宣传队。第二天下午,他们挨户宣传得可认真啦。有个别村民听了宣传不以为然地说:“这些事村干部都管不了,你们小孩子能行啊?”队员们回答:我们人小讲的理不小。
自打队员们开展了护林宣传活动,村里人再也没有拔过树。


第5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

  钢铁工业劲往哪儿使
本报记者 刘燮阳
这些年来,我国钢铁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连续5年年递增300万吨,钢的年产量已达到5922万吨。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煤电供应不足,运输紧张,钢的产量明显下降,许多铁合金企业开工率只有50%—60%。
进入1989年,这种状况不但没有缓和,在一些地区反而有加剧之势。不少大型钢铁企业库煤大量下降,有的已降到临界点以下。今年,国家对钢铁产品要实行最高限价,并新征一些税种,增加某些税费,预计全行业全年减利将达40—50亿元。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钢铁企业叫苦不迭,感到生产无能为力,事实果真是这样吗?只要看看下面一些数字和事实,就可找到出路。
——现在,我国一年生产各种钢材达4700多万吨,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常用的螺纹钢、带钢、盘钢等,当前国民经济急需的板材、管材却十分紧缺,不得不从国外进口。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83—1987年5年中,进口板、管钢材3469万吨,占同期进口钢材总数的48.3%,相当于同期国内生产板管总量的52.8%。其中,进口薄板1471万吨,等于同期国内薄板产量的80.5%。近几年来,国际市场板材、管材价格急剧上升,石油管已从每吨479美元涨到840美元,上涨75%;冷轧薄板已从每吨290美元涨到550美元,上涨90%。因此,努力增产热轧板、冷轧板、镀锌板、镀锡板、硅钢片、中厚板、无缝管等短缺品种,已是当务之急。
——近几年来,我国钢铁产品质量虽有所提高,但是“双标率”还不足30%。就是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钢材,还不到1/3。它和日本、欧美比较,差距甚大。国内生产的汽车齿轮性能低,质量差,使用寿命比国外的要少一半。在建筑工程上需要的推土机、翻土机、挖掘机,低强度的还能生产,高强度的就需要进口……
——钢铁工业是耗能大户,每年耗炼焦精煤约6000多万吨。现在,一些钢铁企业的耗能指标相当悬殊。好的企业每炼一吨钢只需900公斤标准煤,而差的则要1300多公斤。其它技术经济指标相差也很大。
从以上的事实可以看出,今后钢铁工业要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品种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挖掘内部潜力上,大下功夫。
在调整产品结构上,要重点发展板、管等短线钢材,特别是要提高发电、铁路、石油、汽车、轻工等部门用钢的自给率,尽量少用外汇进口钢材。为了适应上述需要,原定老厂改造及利用外资的改建项目,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要吸引资金投向,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放到保上述急需品种的板管轧机的建设上来。优先安排基础好、投资效益好的老厂改造、扩建,使之能按专业化需求、按规模批量生产高水平的产品。对那些不用国家外汇,企业可以自己以产顶进,自筹外汇和国内配套资金落实的项目更要优先安排。总之,在发展短线产品上,我们再不能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了,要通过调整,使冷轧板、热轧板、无缝管等钢材比1988年再增加100万吨,该保的保,该舍的舍。
在提高产品质量上,关键是要高标准,严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对钢铁企业产品质量的考核只有合格率一个指标,这种合格率既不能反映用户的实际要求,也不能代表国际水平,有些产品合格率,在工厂已达到99%,可是拿到使用单位并不一定合用,拿到国际市场就更难销出去。在这种质量指标的考核下,一些企业对质量的要求常常满足于“过得去”,而不求“过得硬”。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冶金部确定今后钢铁企业要逐步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到1990年,重点企业要达到40%以上。
在节约能耗上,重要的在于管理。同样的设备,同样的高炉,为什么耗能指标相差如此悬殊?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产煤多的地区,钢铁企业耗能的指标越高。这就充分说明主观因素是主要的。要堵塞一切漏洞,大力节约能耗。
钢铁工业投资多,消耗高,节约潜力也大。资金利税率每提高1%,每年可增收7亿—8亿元;流动资金占用每降低1%,就可减少近2亿元;成材率提高1%,每年就增加50多万吨钢材;能耗下降1%,就是80多万吨标准煤;成本下降1%,就可节省开支3亿多元。在增收节支上,钢铁企业大有文章可作。


第5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民情实录

  有钱为什么不愿存银行?
本报记者 王艾生
记者:山西人历来以善聚财著称,可是,现在有些几十年的老储户,也不再往银行存款了,这是什么原因?
王澜军(太原某贸易公司职员):这是实情。去年8月份以来,物价涨得太猛,人们存钱不如存物。我家有几千元,去年初,花1800元买了一部彩电,18英寸的彩电已涨到2800至3000元。现在看来,买对了。
记者:买了彩电的,当然合算。可是有多少人能够平价买到彩电?有的人见货就买,抢购了些既不紧俏,也不急用的商品,结果成了“负担”,这不也同样不合算吗?
赵义明(太原市劲松路居民):去年刮抢购风时,我爱人从银行取出了存的3000多元,买了两条毛毯,三双皮鞋,两个蚊帐和一个单桶洗衣机。现在看来,毛毯占了点光,其余几件,有的用不上,有的质量太次,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
记者:社会上不少手头现金很多的人仍旧宁愿把钱装在自己腰包,也不愿存到银行得利息,这是为什么?
邵凤岐(太原柳巷塑料皮件厂经理):说实在的,现在社会上钱最多的,主要是经商的人,捞“外快”的人,他们的钱赚得太容易。我接触的一些个体商贩,几乎没有一个是不靠偷税漏税、玩假弄鬼来挣大钱的。太原柳巷繁华街道,一个摆地摊的,一天收入五六百元。小贩跑一趟去成都的火车,贩一趟香烟,只要不被抓住,六七百元到手。年轻“倒爷”,钱来得容易,花起来就不在乎,抽箭牌烟,喝“五粮液”。下馆子,吃一半,扔一半,挥金如土,你想这样的人,还看得上银行那点儿利息吗?
记者: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的个体经营者还是守法的,他们为什么也不愿意把钱存入银行?
安书文(太原市尖草坪六合清真小吃部):专业户、个体工商业者……不愿把钱存入银行主要是存取不便,钱在身边,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什么时候花,就什么时候花。1月份,我从国营肉食批发部进了十袋带鱼,我们银行的帐上本来有钱,批发单位硬是信不过,支票要倒送,我们只好白白花掉60元三轮车费。
王澜军:现在城乡个体经营者的势力不小,无论经营什么行业,都要靠自己寻找进货渠道,不靠国营批发部门。这些人的手头经常有大量的现款,有三万五万,十万八万不在少数。用现金进货,比如到南方购进桔子、广柑等,还比带信汇便宜。搞经营的,就怕把钱存在银行受限制,他们宁愿背着整提箱的现款东奔西跑,也不愿用信汇。
记者:这就造成人们说的货币“体外循环”?
张树联(太原市北城城市信用社经理,会计师):是的。去年秋季以来,出现储蓄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民间现金沉淀太多,个体工商业者、专业户等进行大量的现金交易,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在国家银行开户的单位,也不遵守国家现金管理规定,形成大量超限额现金积存、沉淀,一个时期,太原出产的“三关牌”保险柜成为紧俏商品。成千上万个的小金库,小“银行”出现,大大冲击了国家银行的现金回收。开户单位,户头有钱,取不出,他们就更不愿往银行存款了。
邵凤岐:人们赚来的每一元钱,都想增值,银行利息又那么低,于是就出现入股分红,做小本生意,甚至放高利贷等。过去只有一个渠道:钱存银行。现在搞活,路子多了,怎么有利,就怎么干,人们商品意识浓了,等量的投入,都要追求最大的效益,大量的现金就流在社会上了。
记者:看来需要研究新对策。
……


第5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万花筒

  头发的消费
小可
小时候,我在鄂东农村,村里有一个堂兄,是剃头的(现在都称理发)。周围五六个村子的头都由他包剃,多是光头,也有少数小伙子留分头的,剃光头一年交一元钱,理分头的交一点五元。村子里的人不出远门,堂兄也很讲信誉,八天一修(剃发迹、修面),半月一剃。
那是在五十年代初,女性理发是不多见的。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意识到:理发,能为人增添风度。于是,几十年并不很兴旺的理发(几年前,城里理发难的呼声很高),一下子兴旺起来,妇女烫发、男性理发的价码也就直线上升。几年前二元五烫个头、三角五理个发,成为历史,一元以上理个发、五元以上烫个发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注意头发美,适度增加一些消费,无可非议。然而有的理个发花大几十甚至一二百元,就有点那个了。
也可能是我少见多怪。日前我请教一位理发师傅。她说:现在样式五花八门,我见到的,北京就有爆炸式、钢丝式、麦穗式,一个活收费得八九十元。再说,烫发也不只女的,男的也不少。我问:花上百元烫个发,多是些什么人?她笑了笑,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反正像你这样拿国家正式工资的,是绝对舍不得花这个钱的!”
这样的高价烫发,当然刺激了一些理发店和理发师,所以不乏这样的情况:极度热情、希望你赶新潮,出高价,而你只要求理个普通的,那热度马上就冷下来。我就经历过,师傅对我说,来个新潮式的吧,我说不用,就老式样子。于是,一个全活仅只花了八分钟。那刮脸,真的就是两面三刀。所以,我想,固然有人出得起上百甚至更多的钱来理发,但在目前中国大地上毕竟是极其少的,不能忘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头发的消费难道不应该适度吗!


第5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

山西省昔阳县,多年来,坚持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完善增加土地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粮食产量稳步增长,1988年全县粮食总产比去年增长73.8%。图为白羊峪乡粮站正往煤城阳泉调粮。  聂志明摄


第5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全民植树 大地添绿
山西黎城县妇女联合会要求每对新婚夫妇至少种植二株“龙凤树”,新生婴儿家长至少种植一株“宝宝树”。这一活动的开展,很快受到青年们的一致拥护。目前全县已种植“双新”纪念树3万余株。这是县直机关青年在喜植“双新树”。
郭爱忠摄


第5版(国际专页(经济))
专栏:

无题 丁绍敏 原载《河北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