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大学生思想工作为何难做?高校一些领导反躬自问:
●是否把握住学生的脉搏 ●能解决的问题解决没有
●形势报告讲清多少问题 ●制度约束管理建立与否
方法对头难变易
“大学生思想工作难做”的呼声,不断传来。
然而,无论是革命导师,还是仁人志士,无不断言:青年——希望之所在!各种“民意测验”又表明,当代大学生支持改革的比例相当之高。
那么,“难”从何来?
和一些高校的党政干部探讨,不少同志冷静思索,反省自己,出乎意料地得出了“不能全怪学生,原委也在自身”的结论。
“原委”在哪里呢?
    如何由“逆”变“顺”
丘比特之箭在校园穿行。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成双成对、勾臂搂腰出入的比比皆是,未婚先孕的也不再是什么特大新闻。各校都有这方面的约束措施,但为何收效不大?
“经商热”与“厌学风”同时在校园兴起,高校领导忧心忡忡,有识之士痛心疾首。许多学校采取措施“抑商劝学”,但为何效果不甚明显?
“厕所文学”和“课桌文学”成为校园里令人难堪的一“景”,虽屡禁却为何不止?
这些年每逢青年的节日和校庆活动,学校方方面面就担忧起来,担心学生中可能会出点什么乱子。某大学党委书记说:“明明是值得纪念的日子,现在快成忌日了。”
有人说这就是当代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你越管,他越不服;你越防范,他越出事。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逆反心理?如何把思想工作中的“逆”变成“顺”?是当前高校思想工作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卢振环认为,这里有一个工作的出发点问题:“如果做思想工作是为了学生不出事,如果不是在融洽的气氛中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思想工作能做好吗?”他认为,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分析,他们的主流是热爱祖国、拥护改革、奋发向上的,但他们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看问题时有片面,处理问题容易偏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做他们的工作,只能是平等对话,在信赖的基点上疏导和引导。如果站在同他们对立的位置上,思想工作怎么会不难做呢?
    如何由“虚”变“实”
这几年,高校的思想工作确实越来越难做。当社会上刮起“经商风”的时候,怎么能要求大学的院墙成为唯一能挡“风”的墙呢?当社会上出现道德混乱的时候,怎么能要求高校是一片净土呢?
然而,高校是培养青年的,青年是我们的未来,人们又要求大学领导和教师塑造好祖国的下一代。这正是高校思想工作的光荣之处与困难之处。
这几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讲一般性的道理往往很难奏效,因为学生面临的问题往往很“实”。例如学生毕业分配择业难,就不是讲道理能简单解决的,唯一的办法是把改革的希望、改革的困难、目前的情况向学生实事求是地讲清楚。
近些年有些高校常常因食堂伙食差、学校治安不好而引发一些风波。防止闹事的办法也只有实事求是向学生解释清楚。拥有3000余名学生的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只有一个不大的食堂,多数学生一年四季打了饭菜端回宿舍吃。学校向学生讲清困难,没人为此提意见。入冬以来,电力不足,学校把市电业局长请来向学生“交底”,学生也就理解了。
由此看来,思想工作还要力求做“实”。“实”了,有些矛盾恐怕就不会激化,即使产生一些思想问题,也不难解决。
    如何由“远”变“近”
有些思想工作者似乎习惯了,他们在学生面前总是“居高临下”,端起架子:我是教育者,你是被教育者,我讲你就要听,我“打”你就要“通”。一旦讲而不听,“打”而不“通”,他们便哀叹:“大学生思想工作太难做了!”
一些大学负责人分析,现在的情况和五六十年代确有很大的不同。那时,党政干部经常作形势报告,学生也爱听。现在若再如法炮制,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这是因为,一方面情况比过去复杂多了,出现了许多一时还说不清楚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不再盲从,爱动脑筋思考,信息也灵,知道的东西不比当领导的少。这无疑是时代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地沟通思想感情,进行双向交流,就显得既实际,又迫切了。
放下架子,对思想工作者的要求更高了。东北农学院院长史伯鸿说他总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在4年当中,给学生一辈子受用的东西,这不仅包括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上能自觉地想到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真本事,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要想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确实是困难的。
还有一些“架子”是否也应该放下呢?比如,思想工作总想为工作中的失误辩解;再如,大学生思想工作跟全国的形势太紧,失去了自身特点,等等。大学负责人向自身提出的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思考。
    不妨换换思路
大学生思想工作效果不佳和我们做工作的“思路老化”不无关系。哈工大校长杨士勤提出,能不能换换思路,探索一些适应新情况的新路子?
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我们在培养研究生中引进竞争机制,实行筛选制,规定10%的筛选比例。这就砸了研究生的“铁饭碗”——别以为考上研究生就进“保险箱”了,不努力学习,照样要被淘汰。这制度实行两年,效果很好,研究生学习自觉性大大提高。
他还说,我们在山东威海设了一个分校,招收的学生不再由国家包下来,而是要自己付一部分学费。这就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容易,一个个学习都很努力。我们由此设想,以后实施贷款上学制度,款项由学生毕业工作后归还,给学生“施加”压力,迫使他们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知识。
杨士勤还说,考试作弊是学校头痛的问题。我们考虑对作弊的学生不仅不给分,还要记到档案里,以影响他今后的毕业分配。实行这样的制度,以抑制学生作弊的念头。
还有开展“心理咨询”。杨士勤说,有些学生流露出了一些言行,按习惯思路就是“思想问题”了,如按照“学生心理学”来分析,很可能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的一些“病态反映”。比如,有个学生情绪低落,系党总支书记通过心理咨询,知道他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是经常遗精。那位书记向他作了解释,还买药送给他。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个学生的“问题”就解决了。
杨士勤归结说:“靠合理的、相对稳定的制度来管理,来约束,也是思想工作题中应有之义。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制度建设,习惯于靠‘谈话’、靠‘学文件’这一套来做思想工作,就显得单调而又乏力了。从发展趋势来看,制度建设将越来越重要。”
杨士勤的“新思路”给人启迪。高校党政干部中一些有识之士忧虑的是,“换思路”的人还不多,不少人仍被“旧思路”框着,其结果是做大学生思想工作的收效不大,然而他又不反省自己,却反过来一味责怪大学生。
看来,要改进大学生的思想工作,高校干部一些过时的“思路”确实需要改一改。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编者的话:“读书无用论”,是那个已经逝去了的梦魇般时代的喧闹。没想到,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时候还会冒出一个“新的读书无用论”。中小学生的辍学、大学生的厌学,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严重关切。人们在思索、在诘问:它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克服它?本报开辟专栏讨论,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回答。
  教育家刘道玉——
“读书无用论”抬头原因
学生气不顺 知识不值钱 毕业求职难 教学方法差
本报记者周庆:首都某高校的学生中出现了新的两派,一派叫“托派”、一心想考“托福”出国;另一派叫“麻派”,麻将牌搓到深夜,在走廊铺上毯子干。据了解,不少高校都交替出现了出国潮、退学潮、打牌热、经商热、恋爱热,有的甚至出现赌博,这说明“读书无用论”确有抬头。您当过校长,又是化学教授,最近又在写教育学方面的专著,您看“读书无用论”抬头的原因是什么?
刘道玉:主要原因不在学生,而在社会和学校。其一是青年学生关心国是的满腔热情没有被很好理解,缺乏正确的引导,社会上的指责多于关心,学生气不顺,别求宣泄,表现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
其二是现在社会上知识不值钱,上学与不上学一个样,甚至不上学比上过学的还多赚钱,读书的吸引力自然就下降了。这是一个文明古国的悲哀。自古以来,凡有识之士莫不倡导读书,这方面有许多极为感人的故事和催人上进的名言。当然,也有一些引诱人的话,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把读书的意义单纯归结为追求金钱美女,是有消极影响的。80年代的大学生,当不会对读书作如是观,但是,他们说现在“书中只有苦和涩”,这就应该引起全社会的注意。
记者:是的,价值观最后是要落在实处的。现在社会上存在两种分配方式,一是国家按照财力的可能,发给工作人员工资,二是有些合资、私营、个人企业,按照市场价格付酬,后者大大高于前者。现在知识分子从事的工作,大多属于国家控制的机构,所以知识分子大多属于领取低报酬的阶层。这个问题应尽快解决。
刘道玉:“读书无用论”抬头的第三个原因,是大学生出路困难。我们到处宣传人才是四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不少地方一直喊叫缺少人才,但与此同时,学校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难于分配,分配了也难以用其所长,缺乏一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有一种现象很普遍:不少重要的工作岗位由考不上大学的青年占据着,由于素质低,单位往往要花钱培训,而那些相对比较优秀的青年上大学毕业归来,却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这不能不造成巨大的浪费。这也造成了在校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在校的对上学失去了兴趣。
记者:改革10年来,我们的社会一直存在着人才饥渴和人才消化不良综合症,人才的使用,主要不是看资格、学识、能力,而是看户口、关系、工龄,舍本逐末,目前似乎还没有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
刘道玉:除了社会原由,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落后,也是引起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老师讲授的课程,吸收最新的各种科学知识不多,既不能回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又不能提高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老师讲课方法,是自己口授,学生静听,这本是造纸术出现之前、学生没有课本时的教学方法。到今天还沿用这种老办法教大学生,让我重新上大学,我也厌学。
记者:“读书无用论”抬头的原因您今天谈到4条:学生气不顺,知识不值钱,毕业求职难,教学方法差,都有道理。现在我们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商品交换的原则必然浸入到教育和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关系中,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再加上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教育的观念、体制、地位究竟如何改变,还是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眼下“读书无用论”抬头,看来已是种种困惑的表现之一,要完全扭转它,还需要在改革这个大背景下继续探讨。
刘道玉:是的。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湖北省云梦县教委——
农村初中生何以严重流失?
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大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云梦县地处江汉平原北部,是一个交通便利,经济活跃的小县。据1988年4月统计,全县有9.8%的初中生,2.1%的小学生辍学。中、小学生辍学是新形势下基础教育面临的一种危机,是关系到能否实施义务教育法、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重大问题。要想迅速消除这种危机,我们认为首先必须切实解决好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学生中途停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初中比小学严重,个别一般初中因学生大量停学濒于关闭。一般初中为何面临此种危机呢?从中作祟的是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有些领导仍然以升学率高低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学生和家长认为,一般初中教师水平低,教学质量差,学生读几年也跳不出“农门”,不如不读。在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舆论压力下,一般初中的教师情绪低落,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加上办学条件差,致使教学质量不断下降。一些教师想通过送几个学生上重点高中和中专,以挽回“名声”。结果,在教学中只重少数优等生,放弃甚至歧视差等生。从对辍学的学生追踪调查发现,70%是因为功课差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这一情况表明,一般初中正处在不断下滑的状态:越片面追求升学率,越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和待遇;越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和待遇,教学质量就越下降,学生流失就越严重。
为此,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健全督导机构,负责检查指导和督促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和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社会舆论把学校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二是取消重点学校,努力在人力、财力、物力和生源等方面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普遍增强学校活力,促进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从而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通过改革使全社会的素质教育观念不断强化,升学教育心理逐步淡化,改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减轻师生的升学压力,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知识界纵横谈

  迎接独立创造的明天
四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一位伟人的名言:把知识分子比作“毛”,把某个阶级比作“皮”,不失为一种机智的比喻。
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确历来扮演着“毛”的角色。孔子要想“行大道”,只能附豪门,一遇人家不赏脸,便惶惶如丧家之犬;屈原意欲展抱负,唯有忠君王,偏偏君王不信任,只好吟着《离骚》去投江。在封建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出息只有做官一途,倘不去附在“皮”上,“毛”的生存恐怕都会发生危机。
到了近代,这情形稍有变化。知识分子不做官,可以去教书,可以去研究科学,但由于民间资本微弱,学校和研究所主要还是官办的。所以从总体上看,“毛”还是附在“皮”上,不过这张“皮”,与其说是某个阶级,不如说是“官方”。
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毛”与“皮”比喻的指代更得有所变化了。因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如果“皮”是指某个阶级的话,那么知识分子就该是“皮”的一部分了。然而分析一下知识分子的状况,又分明附在某种“皮”上。譬如一个人一出校门,就终身属于某个单位,他的事业,他的生活,他的荣辱,他的一切,都在一个围墙里。知识分子同“本单位”的关系也可说是另一种“毛”与“皮”的关系。
这种人才“单位所有制”的背后,是产品经济的庞大机器。它要求为它工作的人才整齐划一,绝对服从一个意志。在这种体制下,不可否认创造了许多成就,但旧体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延缓了整个国家经济与民主的发展进程;同时还造成了许多知识分子的依赖性格,成为今天改革中的一个难题。
“毛”附在“皮”上,依靠“皮”供给全部营养。为什么给知识分子长工资这么难?为什么在“体脑收入倒挂”面前只能发发牢骚?这恐怕与产品经济体制下知识分子的全部收入是靠国家发给工资有关。
现在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商品经济讲究通过市场等价交换,知识分子的劳动就有可能真正走向社会化。它不再固定地从属于某个单位,不再单一地依靠国家工资,而是可供社会各方选择,可以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经济中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一旦这项改革完成,中国知识分子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他们不再是附在任何“皮”上的“毛”,而是独立的社会群体。改革大潮中的知识分子,至少该看清自己的走向:告别依赖被动的过去,迎接独立创造的明天。
编者寄语:改革时代,热点多变,但“知识分子问题”似乎是不变的热门话题。“知识界纵横谈”,凡知识界关心的,与知识界有关的,皆可纵论横议,每篇800字左右。至于能不能谈出点名堂,那可要寄望于各界朋友了。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专题调查

  比资金设备更重要的引进
——大连市引进国外智力的情况调查
本报记者 王友恭
投下高额资金,一套生产组合冷库隔热板的设备从国外引进,可它在大连冷冻机厂一“躺”就是好久。原因是用国产材质制成的产品达不到质量要求。请国内协作单位和科研部门帮助,均未成功。后来,该厂从国外聘请一位专家指导,这设备很快“复活”。
像大连冷冻机厂这样通过国际人才交流,开展技术合作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工厂,在大连市至少有100多家。
1985年以来,大连市先后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国家级人才交流机构建立了比较固定的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一个比较畅通的引进、派出渠道。到1988年底,该市已引进工业、交通、科技、外贸、金融、商业等方面的外国专家500多人次,其中27名担任顾问,两名担任厂长和分厂厂长。该市还派出经济技术方面研修一个月以上的人员1200多名。
近几年来,该市已有近3000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近千名技术工人接受过外国专家的培训。在外国专家指导下,解决了许多个重大技术难题,生产出一批可替代进口的产品,研制出几十种出口新产品,使近百种产品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使大连重型机器厂等20多个企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开始与国外合作设计、合作研究、合作制造。据不完全统计,该市通过引进智力所创造的价值已超过1亿元。
初尝甜头,使大连市对引进国外智力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认识1:设备和技术引进不能代替智力引进,而引进智力却可以代替部分设备和技术引进。大连市近几年花了近2000万美元引进30多台数控加工中心,虽然工人能够操作,但是由于对其性能掌握不够,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没有充分开发,开工率仅为15%—20%左右。后来,请来外国专家,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解决了大部分技术关键,培养了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使这批设备的开工率达到50%以上。
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原计划花48万美元,从国外引进机车柴油机试验设备、仪器和计算机软件。他们请一位有40年工作经验的外国专家来厂咨询。专家提出分三部分解决:有些设备和仪器可由该厂自己制造或在国内购买,计算机软件由他帮助研制,国内暂时解决不了的仪器设备由他帮助引进。最后,这个项目只花了18万美元,还培养了一批能够掌握高级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涉外技贸人员。
认识2:引进国外智力和引进设备技术相比,是一种投入少、产出多的好办法,也是一种风险小的合作形式。大连重型机器厂自1980年以来先后与联邦德国等六个国家的19个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掌握了一些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完成了合作产品的技术转化及消化吸收。已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大型技术装备270多台套,实现了替代进口节汇5500多万美元,创汇1600多万美元。
大连市自开放以来,从国外引进的技术、设备项目共1200多项,总金额近12亿美元,而近两年在引进智力方面只花了100万美元,还不够买一项设备花的钱多,但它确实产生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认识3:引进国外智力,能够有效地缩短一些技术与国外的差距。近几年来,该市与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和联合攻关,使20多项科研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一些周期长、费用高、难度大,如农业、水产方面的攻关项目,采取人才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更是投资少、见效大、可以直接跨过几个技术阶段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好办法。该市近几年通过人才交流,合作研究,开发了好几个农业方面的项目。如果完全靠自己研究,至少也要10年左右的时间,还要花科研经费几百万元。
认识4:通过人才交流,可以开拓贸易渠道,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近3年来,该市通过人才交流促成经济合作20多项,从人才交流入手发展贸易额达3000多万美元。如国外一家公司和大连有关部门之间建立固定贸易关系,就是通过这种办法进行的。目前,大连市与该公司的贸易额已达1000多万美元。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呼声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
文图皆有错 先生叹奈何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九八八年秋季开始使用的统编中学语文教材排印错误太多,以高中语文第一册为例,我们发现的就有十三处:
一百五十四页倒数第五行的“一九六八年”,根据课文内容看,应是一九七八年。这一行的“从”字前头的句号应为逗号。一百六十七页顺数第二行后应有括号而没有。一百八十页课文的倒数第一行的“立万米”应为“立方米”。一百八十四页顺数第一行的番号“三”应为“二”。二百七十页注释的倒数第五行“没有人可以”句,应在“人”字后边加句号。二百八十页倒数第十二行“不得已”,三字连逗号应去掉(请看第四题的要求一便知)。三百零二页的“预习提示”的倒数第一行“仆碑道”应为“碑扑道”。三百零六页的表格中“华”“在”音谬,应为“华”“花”音谬。三百五十四页的“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的第一组句子中的第二句,“上此”应为“上世”。三百五十九页的注释(四)将“暇”字错为“睱”字。
再者,《海燕》一文的插图有错。课文明明说了“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绉纹”,“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海水仍是平贴无波”,但插图却是骇浪惊天,海水动荡,这与全文的基调很不一致,可见插图作者没有正确领会原文。而且那海燕画得像蚊子。
新编教材,我们希望它日臻完善,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这是何等慎重的事啊!        
        四川西充槐树中学  苏平周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左:赶超时代新潮流的孝子
贤孙 丁聪作
右:洋迷信
江有生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