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2月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牧惠
最近,上海一家报纸用一大版的篇幅发表了王力答客问谈“文革”的宏文,似乎并没有遭到谁的干涉。不知这是不是“文革”不再是研究禁区的一个信号。
“文革”的事情,确实很复杂。王力在答客问的结束中说,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以有权公开澄清事实。这句话不可谓错。可是,他所揭示的“事实真相”是什么呢?原来,似乎王力是“文革”的受害者而不是罪人(最少也应当是帮凶一类吧),王力同康生不是一伙而是康生的迫害对象,“王、关、戚”这个词是江青制造出来的“不科学、并且是错误的提法”,王力“思想境界远远超出屈原、贾谊之上”……这是事实吗?
当然,王力的答客问也有一个好处,它让读者了解王力当今的处境和思想,例如,他的生活条件比许多老干部要好。“一辆漂亮的小轿车”,“风度仍十分潇洒”,“他的家明亮、宽敞”,“铺着红地毯”……这些,不仅是一般干部享受不到,就连像一位解放初期任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1957年被“扩大”时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的八级高干也望尘莫及呀。又如,不仅王力,而且文章的作者叶永烈同志也为王力鸣冤叫屈。
有人曾在天津一家杂志批评巴金,说巴老不该在《随想录》中没完没了地谈“文革”,应当谈一些更现实的是非问题。王力的发言证明,“文革”并不是一个过时的话题。
问题是,既然王力等“文革”中的“猛人”都可以谈“文革”,那么,其他人也拥有公民权,更应当有权谈“文革”。如果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倒是件好事。
然而,看来又不行。王力在谈到有关田家英含冤去世董边同他争论的问题时说:“我所了解的情况,董边同志不一定了解。”在另外一个地方又说:“王力的问题有一部分涉及到国家没有公布的机密”。这等于说,由于你们不了解情况,你们不了解机密,你董边最好还是靠边,少插嘴。我才了解机密,让我来评论“文革”和自己才合适。既然连田家英夫人董边都没有发言权,又何况我等平头百姓呢!这也难怪。批判“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五·一六通知》,王力是起草人之一嘛!那时哪有什么政治透明度可言呢!
我却仍然极不知趣地顽固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原则。我并不是主张大家都来翻腾旧账,但是,如果王力可以谈“文革”,千千万万在“文革”中遭到形式不一、后果各异的被迫害者,就更有权谈“文革”。用什么“机密”来虚恍一枪堵别人的嘴,在中央已经作出决议、全面否定“文革”之后的今天,岂非咄咄怪事!


第8版(副刊)
专栏:书简

  张抗抗致冯骥才
这事只有找你大冯:
记不清已有多久多久没给你写信了,连见面的机会也是极少的。我想象着你收到这封信时,会吃惊却又不动声色地一笑:这家伙,肯定又是有什么事儿了。
你研究阴阳八卦,该有信息的感应:你这几天脑中有没有闪过在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套上大红袍看谷文达画展的情形?那天你很兴奋,你说回国后要为谷文达的作品写一篇文章,向读者推荐中国的前卫艺术。你遗憾这种从中国原位文化中脱胎出来而又充满着当代人的顿悟和困惑的现代主义作品,为什么不能在国内展出,而只能求助于海外的艺术画廊。你谈到苏联在70年代举办的轰动一时的前卫艺术画展,而面对中国美术界正日益汹涌的现代艺术新潮,北京那座被人称为“最高艺术殿堂”的美术馆大门将何时为之而敞开?你不爱叹气,便只是两眼发直想入非非。
如果你确是遥感到了当时的振颤与焦灼,那么你就该预感到这封信的出现——
我急于要告诉你:中国现代艺术展,终于终于,将要在春节期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了。
我是前几天偶尔听到这个消息的。初时浮升的,自然是那种挣脱了世纪末的阴沉窒息,提前跃入到世纪的喜悦。然而,很快,这喜悦便被那个如今无处不在的上帝驱除得空落落、光秃秃的。
那些搞艺术的说他们从1985年那次美术新潮冲击波以来,便筹措这个现代艺术展览。经历了几次死去活来的周折,三年后才终于获准。但他们根本没想到,冲破某种思想的禁锢之后,紧接着便陷入了经济的困境——举办占地6个展厅这样的大型艺术展,他们手头分文没有。
听说他们四出奔波游说,像如今许多想挽救艺术的文化人那样去“拉”赞助,收敛起自尊,为“崇高”的艺术事业咬咬牙厚着脸皮当一回高级乞丐。听说是有过成功的说服,鼓动起一些对文化尚有兴趣的企业家。但眼看可以包揽一切,却又莫名其妙地吹了。他们曾满怀希望地到北国冰城,去时立下誓言:此行假如再弄不回来钱,就变成冰雕算了。可是等了一天又一天,那冰雪的许诺全化得一干二净,连那作冰雕的愿望也一同融化了。
几经周折,筹钱“愁”到现在,一共只有北京一家工艺美术总公司和连云港一位画家“拉”来的赞助凑够一万元,仅是所需最低费用的1/10。还好,一家底气充足的报纸答应借贷几万元给他们。
曾有朋友建议,用提高门票价格增加收入的办法来偿还借款,他们却执意不肯。他们坚持说这是非赢利性的艺术活动,应免费对公众开放。在物价昂贵的今天,他们不愿再增加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市民的负担,他们宁可自己跑断腿磨破嘴地折腾——希望以此来完成这次大展的艺术初衷。
这是中国文化艺术现今的悲哀。
但这毕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完成它需要投资。为什么要把精神文化作为贫穷的物质文化的殉葬品?
记得再复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中国艺术家在以前是政治的奴隶,而在今天有可能沦为金钱的奴隶。——那么,一个总在做奴隶的艺术家怎么样才能成为艺术的主人呢?
焦虑之中便想起了你对现代主义文学和前卫艺术的关注,想起你曾是一位画家,也想起多伦多的谷文达。朋友们相信你一定会尽一切努力设法帮助他们,扶持他们的。一定!
别怪我又给你带来了麻烦。其实说到底前卫艺术与新潮文学,是孕育于新时期人类文化精神的母体中,一对过了预产期的孪生兄弟。
现在我满脑子都是这个大展,就不谈别的了。以这封信的傻冒,你可知我这一时期想些什么和怎样在生活。
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去天津找你,就此打住。也许不必说声谢谢。
                           抗抗
                     1989年1月15日


第8版(副刊)
专栏:历史文化名城漫步

  民族花园昆明
吴然
昆明,人们称它为春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确,昆明的美,是和春天和花朵联系在一起的。那年二月,杨朔从海外归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论时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而昆明却到处在催动花事。红梅、白梅、绿梅、朱砂梅竞相怒放,“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还有白玉兰,黄迎春,紫杜鹃;更有红山茶,“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杨朔感叹道:“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当然,昆明的美,远不止于此。昆明是一座民族城。有趣的是,“昆明”一词,在古代就曾是族名,为彝、白、哈尼、傈僳、拉祜、纳西等各族先民的总称之一。直到“元跨革囊”(元代忽必烈大军用皮囊渡过金沙江),统治势力到达滇池地区并于公元1254年置“昆明千户所”以后,“昆明”二字才第一次作为这里的地名,而这当中也还有“昆弥族”的谐音在。至于昆明又有“押赤”、“鸭池”、“雅歧”等别名,也可能是当时民族语言的音译。
自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正式定昆明为云南行中书省首府至今,这座阳光明亮的“壮丽大城”(马可波罗的赞语),就不但是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各民族的“杂居之地”。今天,你在昆明可以听到民族学院的歌声,看到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图书和博物馆收藏的民族文物,你也随时可以欣赏正在上演的民族歌舞,随时可以和做买卖的撒尼姑娘或纳西小伙交谈,你甚至可以到一位哈尼族演员家去做客。而当你去西山森林公园瞻仰聂耳墓,同行的朋友会告诉你,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的母亲就是一位傣族……哦,那座描绘各民族兄弟姐妹欢乐起舞英姿的大型雕塑,正是以《春之歌》命名呢。昆明的美是和春天和花朵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和绚丽的民族色彩联系在一起的!
我有幸长期生活在这座四季如春的美丽城市。我熟悉它的名胜,它的摇闪花光的小巷,甚至它的每一棵葱绿的街树。我听过金马碧鸡的传说,听过滇池睡美人和石林阿诗玛的传说。我知道:少年郑和曾在五百里滇池扬帆试航,徐霞客和那位被朝廷贬谪的明代状元杨慎,曾在黑龙潭的唐梅宋柏下徘徊,林则徐曾在云贵总督任上吟颂“经冬尤喜红山茶”的诗句,而寒士孙髯翁则倚着梅花写下著名的“大观楼长联”……我也知道:蔡锷将军在这里领导“重九起义”、发动“护国运动”,聂耳在这里歌唱“翠湖春晓”,闻一多在这里拍案而起!上自战国时期楚大将庄蹻开滇,给滇池地区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下迄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北大、南开师生千里转徙来这里构筑“民主堡垒”、开办西南联大“草棚大学”,以至于今天的改革、开放,高楼的成长,街道的拓宽与延伸……昆明的史册上一脉相承地铭写着祖国母亲的爱和边城儿女的赤诚,铭写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斗争和发展。
昆明是可爱的。每当我陪伴远方的朋友,或游览风景名胜,或品尝过桥米线、喝三七汽锅鸡汤,我听到了许多赞美昆明的话。但有时又不免惆怅。我有一个感觉,觉得似乎春城给昆明人的温暖太多了,许多昆明人包括我自己,变得松散而慵懒。一位外国记者写文章说,昆明还保留着某种田园风味,人们悠闲地散步。这与其说是赞美,不如说是婉转的批评。当远自江浙、近从巴蜀而来的各种小贩用清亮的嗓音打破小巷的岑寂,把生意做到家门口甚至家里的时候,昆明人的心里就不泛起涟漪么?这一点,倒是年年都要过火把节,都要在石林草坪上摔跤斗牛的撒尼人,给了我们启示。他们走进昆明,操着不太熟练的英语,大大方方地在公园,在宾馆或旅行社门前,向外国人出售自己手制的民族工艺品。这情景无疑是动人的。


第8版(副刊)
专栏:

  有了目标就有了路
钟声扬

生活在喧闹,但是,请你不要左顾右盼,不要理睬那些靠着门框说三道四的人们。
迈开大步,理直气壮地从他们的旁边走过去;黎明已从河边飘起——把闲话留给闲人去说吧。
    二
我因为没有狐狸的牢骚,所以才从那高高的架棚上摘到了一串串水淋淋的红葡萄。
羡慕吧,但不要嫉妒——嫉妒,只能使我感到自豪与宽慰,但却有损于你的健康与长寿。
    三
月亮,缺了又圆。
金杯里的香槟酒快要发酸了,谁来同我对饮呢?——爱是一种深刻的理解,也是一种艰苦的寻求。然而,我在寻求你的时候,你能够理解我吗?不过那也无妨,地球本身就不很圆。
    四
你说,你不敢夜夜进入我的梦中;同样,我也无暇天天跑到你的身边。
时间,对于珍惜时间的心灵永远是短暂的。此刻,村角鸡啼曙色动,——哦,我得赶紧上路了。
    五
村前的小河涨水了,小桥冲断了,船儿漂走了。
但是,当我听到你在对岸的召唤时,仿佛一下子就脚生风,腋长翅。
有了目标就有了路。


第8版(副刊)
专栏:诗画配

又一年好景 阮祥仪 摄影 刘 利 配诗阳光照着你的土地你的收获和你一连串忙碌的日子喜悦也和这果实一样饱满你好似陶然而醉笑意从心底到眉梢眼角算呀算又哪里算得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