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家级企业不搞“终身制”
上海电冰箱厂、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被撤销二级国家企业称号;浙江塑料机械厂、天津自行车厂被警告,限一年整改
本报讯 记者江绍高报道:上海电冰箱厂、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最近分别被轻工业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撤销国家二级企业称号;浙江塑料机械厂、天津自行车厂被轻工业部警告,限期一年整改,经验收合格后再恢复国家二级企业称号,否则予以撤销。
1988年11月15日,上海电冰箱厂发生特大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4.7万元,尽管直接肇事者系外省建筑队一民工,但暴露了该厂企业管理不善、仓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对民工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等问题。
1988年10月22日,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小梁山球罐区发生液化气爆燃重大恶性事故,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已超过总公司规定的企业升级安全考核指标。
1988年9月2日,浙江塑料机械厂一名保卫干部在厂油库墙上安装报警线时,踏碎屋顶石棉瓦,从4.5米高处坠落,经抢救无效死亡;1988年10月25日,天津自行车厂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死亡1人,重度中毒1人,轻度中毒4人。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关于企业升级考评安全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同意轻工业部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意见,对上述4户国家二级企业作出以上处理。


第2版(经济)
专栏:

  体恤国家困难 依靠自身积累
  宜春多渠道集资开发农业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熊典达、通讯员袁志成报道:在国家银根紧缩的情况下,江西省宜春地区坚持以农民投资为主体,建立起“百泉汇流,多渠道集资”的投资体系,为农业开发广聚资金。近5年来,全区共绿化荒山257万亩,开发水面5万亩,改造低产鱼塘7.1万亩,改造果园茶园8.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0万亩。
宜春地区誉称“赣中粮仓”,是江西省农业发达地区之一。全区还有80万亩荒山、60万亩荒地、30万亩水面尚未得到开发利用,即使是已经开发的山水资源也部分存在质次效益低的问题,为了提高农业开发的整体效益和农用土地利用率,宜春地区体恤国家困难,依靠自身积累,为农业开发积累资金。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打捞沉淀资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宜春地区农村原有集体积累6000多万元,这些资金大部分闲散在社会上,活钱变成了死钱。他们通过清产核资,落实债权债务等办法,共清理出原有集体积累2000多万元,并实行村有乡管或组有村管,分级所有,分级使用,大部分用于农业的开发,将死钱变成了活钱。
——开征土地税。从1987年开始,宜春地区各级切实加强了农用土地的管理,通过开征非农用占地使用费,收取土地税;建立宜农用地垦复基金,变无偿垦复为有偿开发;实行农民建房收缴抵押金等办法,积累了大批资金。这笔资金除按规定上缴中央财政外,留下的实行统一管理,分级使用,主要用于土地补偿和农业开发。高安县筠阳镇凤凰行政村地处城郊,近几年来坚持把各种征地费转入合作基金会,用于发展村办企业、栽种柑桔等果木林,发展基金由1986年的10多万元增加到去年的60多万元。
——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宜丰县农、林、水、财四个主管局组织三个行政村联合开发荒山,集资160万元,办起了一个面积3000亩的石埠果园场,县负责提供技术和产品销售,乡村两级负责调整土地和提供劳力,聘请浙江桔农承包经营,现已开发荒山荒地1000亩,栽植柑桔6万余株。
——引进外地资金。通过补偿贸易的办法积极引进外资,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实行系列开发。像铜鼓的清水笋罐头,宜丰缝纫机台板,靖安、奉新等县的袋装香菇、猕猴桃、竹胶合板等产品的开发,都先后通过补偿贸易等形式引进了资金,扩大了生产能力。
——地方财政开源节流,为农业开发筹措资金。宜春地区每年都要挤出1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农业开发。去年又拨出1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引进良种苗木,改造低产果茶园,开发笋用林、柑桔和蔬菜等项目。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经济)
专栏:

  龙尾蛇头苦干三天假日不闲
  东北两铁路局春节抢运煤炭
据新华社长春2月9日电 (记者陈广俊)记者从驻在长春的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获悉,从龙年除夕到蛇年初三,东北两铁路局仅用3天时间,调剂近万辆车皮,抢运煤炭46万多吨。
沈阳、哈尔滨两铁路局广大职工,利用春节期间旅客较少,部分客车暂时停运的空隙时间,见缝插针巧安排,加开货物列车。大量煤炭得到外运后,各电厂库存煤有所增加,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大庆油田等大企业用煤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
两铁路局早在春运开始不久,就制订了春节期间旅客急骤下降后的运煤方案,并做了周密的布置。担任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矿务局运输任务的哈尔滨铁路局,空车不足,沈阳铁路局顾全大局,宁肯自己少装车,从锦州、沈阳等卸车量较大的编组站调剂空车,直通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还加开了远程直达列车,加速了车辆周转。


第2版(经济)
专栏:短评

  不合格就下来
两个国家二级企业被撤销称号,两个国家二级企业被警告,限期整改,这说明,企业升级工作是严肃的,不合格就得下来。
不论哪个等级的企业都不能搞“终身制”,这一点国务院关于企业升级工作的有关文件中早有明文规定。可能有人以为那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不必顶真。所以,有的企业一旦上了等级,就不像早先未升级时那么兢兢业业了。思想上的松懈致使企业管理中滋生出许多问题。制止这种不进则退的现象,必须贯彻先进企业都不搞“终身制”的规定,不符合标准的就下来。
不合格就下来,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促进企业把抓管理、上等级的工作做扎实。否则,企业的素质没有真正上去,即使一时“突”上去了,终究也是不长久的。创造优质产品,创造高效益,减少乃至杜绝安全事故,素质提高了,企业上等级就有了根基,获得的先进企业称号才有可能保持下去,并向高一级的先进企业迈步。


第2版(经济)
专栏:

  “天府之国”农业大有潜力可挖
  川西平原着手改造“三低田”
本报成都电 记者罗茂城报道:去年底,成都市委书记吴希海、副市长刘家忠等同志深入农村调查一个月,确认“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也有增产粮食潜力可挖。市委、市政府根据调查情况,目前已着手制订增产粮食的计划,决心为达到历史最高年产而努力。
近5年来,成都市粮食产量出现徘徊局面。成都是粮食高产区,土地利用率也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粮食产量还有无潜力可挖?市委、市政府领导通过调查发现,全市尚有广大的丘陵和山区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就是在平原坝区,也有不少“三低田”。大力改造“三低田”,增产粮食大有希望。
据调查,目前成都市现有“下湿田”、“旱角田”和“应付田”等低产田167万亩,其中下湿田100万亩,占现有水田的1/5。事实也证明,改造低产田切实可行。温江县金马乡,由县里统一规划,乡上组织实施,仅用20余天整修了5.5公里长的干渠,使4000亩下湿田改造成稳产高产的良田。郫县新民乡有3000亩“骑着扁担栽秧,踩着稻草割谷”的“烂潮田”,过去产量很低。去年10月,该乡投工5万多个,用一个半月修成明、暗沟近万米,使这片下湿田得到改造,种上了小麦和油菜。据调查,改造后的下湿田,当年就可变一季为两季,每亩平均增产粮食150公斤左右。成都市计划每年改造下湿田20万亩,5年改造完100万亩下湿田,一年可增产1.5亿公斤粮食。
其次,全市有40余万亩由于缺水造成的旱角低产田,通过改造,增产效果显著。蒲江县西来乡、高桥乡,去年9月至11月,自筹资金6万多元,投入劳力3万多个,改造斗渠4.1公里,使3000亩旱田得到灌溉。彭县西郊乡白马村打井4口,解决了该村几百亩旱田水稻插秧期的用水。据邛崃县统计,改造后的旱田,每亩至少可增产25公斤粮食。另外,还有少数务工经商的农民种的应付低产田,在城郊尤甚。彭县有个乡采取凡种不好田者不能到乡村企业当工人的措施,结果不仅青年人努力种好田,连他们的父母也帮忙下功夫。


第2版(经济)
专栏:

  山东广开财源增加支农投入
去年,全省支援农林水利总支出和财政支农周转金分别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六和百分之二十
本报讯 山东省各级财政部门拓宽思路,广开财源,增加支农投入,较好地保证了农业发展的需要。去年,全省支援农村生产资金和农林水利事业费累计支出比上年增长36%,财政支农周转金比上年增长20%。
这个省的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渠道寻求增加农业投入的途径。主要包括: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制度,专款专用;立足基层,帮助乡镇财政筹集支农资金;把国家扶持资金与农民自筹资金结合起来,采取投入补助制、产出定向使用制和收益调节制等等。如各级财政筹集资金1.6亿多元,支持黄淮海平原的83个县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当年开垦荒地11.2万亩,治理改良盐碱涝洼地23.8万亩,改善和扩大农田灌溉面积356万亩。通过几年的努力,全省45个粮食基地县和8个瘦肉型猪基地县已全部建成。浅海滩涂开发去年完成了30多万亩。山区、湖区、库区等开发建设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去年,省财政还安排资金500多万元,支持建立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条件。其中重点支持的12个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奖励。12项成果,共增产粮油3.44亿公斤,棉花178万担,加上水产品、畜禽,共新增产值8.87亿元。
在不断增加农业投入的同时,这个省的各级财政部门切实加强支农资金的管理,建立了严格的项目考察评估制、跟踪问效制和检查验收制。同时,他们对支农周转金从有偿无息占用改为有偿付费占用,并区别不同扶持项目,制订了不同费率。   
     (黄利明 邓兆安)


第2版(经济)
专栏:

  上海一些农村工作者建议
  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制止撂荒
据新华社上海2月9日电 (记者孙洪祥)在寸土如金的上海郊区,人们每每可以发现一块块寸苗不长的闲荒地,或隐没于禾苗中,或藏匿于围墙内,或暴露于公路两侧;那集镇周围、工厂附近、鱼塘四周、村落宅基旁的空白地,更是随处可见。当前我国耕地日趋减少,而不少地方撂荒现象却越来越严重。
造成闲荒地的根本原因是:从城市到农村普遍缺乏珍惜土地的思想。对征地单位来说,似乎觉得已交了有关费用,荒与不荒丝毫不影响他的利益;对村干部和农民来说,把时间和精力花到其它生财门路上远比种田合算,少种一点、少收一点无所谓。
经验表明,只要各级部门领导重视,当前农村中的撂荒现象并非是不治或难治之症。川沙县在去年秋播中区别不同对象,对乡镇企业职工不种好承包田不准上班、对外出个体户不种好承包田由工商部门扣留营业执照、对确实缺乏劳动力农户由集体进行扶耕(种);并且把消灭闲荒地列入考核农村基层干部指标,与奖罚挂起钩来。结果,全县两万余亩闲荒地都种了麦子、油菜。
此间一些从事农村工作和研究农村经济的人士建议,对于那些未具备条件而先行征用耕地、导致长期闲荒的单位,当地政府也应该采取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加以干预,否则将不能有效地制止这种征而不用或多征少用现象的出现。


第2版(经济)
专栏:

  依靠科技进步 优化产品结构
  苏州向现代工业城市大步迈进
本报讯 记者张国荣报道:仅有500多万人口的苏州市,上下同心同德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1988年工业总产值一跃达到392.16亿元,列沪、京、津之后,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4;实现利税30.2亿元。产值、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33.3%和36.8%。改革10年来,全市产值、利税年递增率分别达到24.2%和14.1%,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奇迹。
10年来,苏州市共开发新产品6430多个,几乎平均每天有2个新产品问世,不仅数量多,而且起点比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产品中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有340多个,填补省内空白的有750多个;先后获得国家或部(省)优秀新产品奖的有245个。
名优新产品已成为苏州市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去年全市名优新产品产值已达63.5亿元,占全市乡以上工业总产值288亿元的1/5强。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了全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去年全市外贸收购额33.88亿元,比上年增长70.5%,名列全省第一。其中名优新产品产值超过20亿元。


第2版(经济)
专栏:

  投入少产出快效益高
  ——首钢现代化改造探秘
本报记者 江世杰
在企业工作的人,不管是操作工还是厂长,谁愿意工厂总是“老牛破车”?谁不希望自己的企业尽快进入现代化行列?然而在旧体制下,企业只能耐心地“等”、坚决地“靠”、反复地“要”。等、靠、要的结果是:现代化可望而不可及!
改革,创造了奇迹!10年前曾经被外国同行们嘲笑为“世界冶金博物馆”的首钢,通过实行上交利润递增包干的承包制,一举实现了主体设备现代化,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成品钢材从116.9万吨提高到310万吨,等于没要国家一分钱投资,就为国家增加了一个大型钢铁厂;
——纯利润连续10年平均每年递增20%,由1978年的2.99亿增至1988年的16.14亿元;
——10年累计上交国家利润、税金、费用70亿元,加上用自筹资金为国家新增固定资产26亿元,共计为国家贡献96亿元,相当于平均每年为国家贡献一个原来的首钢加北京市冶金局;
……
许多同志觉得,首钢的巨变不可思议,要求他们和盘托出尚未公开的秘密!首钢的同志坦诚地向我“交底”:从大的方面说,是党中央、国务院给了我们承包制这个好政策,使企业具有了“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从具体方法上讲,是我们对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时,始终追求投入少、产出快、效益高……
 “下蛋的母鸡不急杀”
首钢是有70年历史的老企业,到改革开始时,还用本世纪初的福特式锅炉,慈禧时代的汽轮机和外国早已淘汰的废热式炼焦炉在“顶岗”。许多已经运转二三十年的主体设备,也只是40年代、50年代的技术、工艺水平。首钢领导人认为:实现现代化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对那些耗能高、效率低、污染重的老设备,固然应该尽快淘汰;可对有些虽然“年老”但并不算“体衰”的设备,还是应该让它们继续“服役”,切不可不加区别地一刀“切”下来。他们把这个指导思想叫作“下蛋的母鸡不急杀”。
例如,首钢试验厂的主要设备3吨地坑式小转炉,建成于1958年9月,已经连续运转了25年。该厂的弧形小连铸机,也已经与小转炉相伴20来年。但首钢人不嫌它们“土气”,“六五”期间先后3次对其改造挖潜。结果,转炉钢产量从1978年的10.29万吨提高到1988年的42.5万吨,达到设计能力的4倍,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一等炉”;连铸坯产量,由1978年的1.59万吨提高到1988年的37.88万吨,提高了22.82倍,成为全国特等连铸机;一年的工序利润超过3000万元,比1980年提高10多倍。3次改造所花的745万元投资,早已超过多少倍地收回了。实践证明,对尚能出力的老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像是服用强身补剂,确实能达到“延年益寿”、“老当益壮”的目的。
 “养马要养千里马”
如果将企业中的非主体设备比之为“鸡”,那么,对那些主要工序上的关键设备,则应喻之为“马”。在首钢,一方面是“下蛋的母鸡不急杀”。另一方面,对那些确实不能拉车、负重的“老马”、“跛马”、“残马”则采取整体性改造办法坚决淘汰,代之以能体现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具有80年代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千里马”。也就是说,对主体设备要做到改造一个就现代化一个。几年来,已先后改造了第二、三、四号高炉,第一烧结车间,第二线材厂和锅炉房。
例如,解放前从日本迁来的原二高炉,改造时采用了国内外37项先进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国外有的,如无料钟炉顶、上料自动控制、压差发电等,这里都有了。国外没有的,如顶燃式热风炉、概率筛、全铸多环风口等首钢自己的专项技术,这里也用上了。改造后的二高炉和改造前相比,风温从800℃提高到1200℃,利用系数从1.345吨/立方米提高到2.1吨/立方米以上;入炉焦比从600公斤/吨降到380公斤/吨以下;高炉净化程度在95%以上,这在世界上也属第一流水平。美国一位冶金设计专家说:首钢第二高炉是我所看到的最好的高炉。一位日本炼铁同行说:像这样的高炉在日本也少见。
 “面多加水,水多加面”
首钢的同志认为,钢铁生产连续性强,工序流程一环扣一环。但生产环节之间的不平衡是常见的。通过对落后环节的技术改造,就可使整个企业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但以后还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又需要进行新的技术改造。就这样,不断产生的矛盾,通过改造、挖潜来不断解决,企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就会一年上一个台阶。例如,改革开始时,主要矛盾是钢铁生产的“龙头”——炼铁厂生产水平落后,他们就抓紧改造二、三、四号高炉;接着是矿石供应不足,他们就采用细筛再磨、磁滑轮干选、磁团聚重选等新技术、新工艺,使精矿粉增加近1倍,做到了自给有余;在钢产量低于炼铁和轧材的情况下,第一炼钢厂先后采取减薄转炉炉壁、扩大炉壳、顶底复合吹炼等重大改造措施,使1987年钢产量达到222万吨,相当于原设计能力的3.5倍……
对于每一道基础工序的技术改造来说,“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方针也是行之有效的。例如,首钢初轧厂,原设计能力是年开钢坯62万吨。钢产量提高后轧不过来,大量钢坯只好外运。针对轧钢能力不配套的矛盾,初轧厂的改造分了几步走。首先针对烧钢能力不足,增加了8个均热炉坑,使850轧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开坯量增加了24%;后来又针对小方坯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增加了两台650轧机;小方坯产量增加后反过来又使850轧机主电机经常超负荷运转,阻碍了产量进一步提高,于是,又为850轧机更换了一台功率更大的主电机,使开坯量又增加10%;后来,再次改造了横列式轧机为单独驱动,又使小方坯增产15%……经过这样的不断改造,初轧机产量达到了设计能力的3倍多。
 “只花猪价钱,专买大牯牛”
俗语“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讲的有道理。但首钢领导人却以其智慧和魄力,在引进外国设备时创造了“只花猪价钱,专买大牯牛”的奇迹。
1982年起,欧美一些国家工业生产很不景气。首钢领导人判断,西方钢铁工业可能要进行结构性调整。1983年以后,这种预言变成了现实,许多钢厂一个接一个关炉停产,仅美国闲置的钢生产能力就有六七千万吨。首钢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在欧美到处搜买刚停产的冶金设备,花的钱几乎同买废钢的价钱一样低。
例如,从美国引进的年产30—50万吨的中厚板厂,1.1万吨设备只花了222.5万美元;轧制速度每秒80米的高速线材轧机,只花了1700万美元,仅相当原价值的1/5;国内目前还不能制造的29台美国鱼雷形铁水罐车,总共花了43万美元,只比一台新罐车多3万美元。特别是1987年国庆节前投产的年产300万吨钢的首钢第二炼钢厂,主体部分是从比利时引进的二手设备,总重4.9万吨,只花了12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000万元。其中包括一次能炼210吨钢的大型转炉两座,大型吊车11台,2.6万平方米钢结构厂房,总容量2.9万千瓦的360台电机,以及336吨电缆。加上拆迁运输和修、配、改费用和建筑安装费,转炉车间的投资只有2.4亿元。再加上与转炉车间配套的两台8流连铸机(全世界目前只有7台),总共投资也才4亿元,仅相当于从国外引进全新设备建一座同等规模钢厂投资的1/3。而且,从开始拆迁到建成出钢,全部时间不到两年,比由外国人包建新厂,建设周期要快一两倍。


第2版(经济)
专栏:

  “养牛大王”喜结“洋亲”
  农民李福成与美商合资创办屠宰公司
养牛专业大户李福成是河北省三河县的“养牛大王”。最近他喜结“洋亲”,与美国百老汇企业有限公司合资创办了“福汇屠宰有限公司”。
今年44岁的李福成,从1984年开始养肉牛。目前,牛场面积达70多亩,年出口肉牛600—800头。去年11月,通过三河县对外经济协作办公室牵线搭桥,李福成与美国百老汇企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双方各投资30万元,在兴隆庄村东建立“福汇屠宰有限公司”,由李福成出任董事长,所屠宰的肉牛直接出口到香港。现已开始生产,预计年创汇58万元。
      (雷伯启 贾又如)


第2版(经济)
专栏:

山东去年净增工商税收12.89亿元  促产、堵漏,综合治税,使山东省工商税收有了大幅度增长。去年,山东省共完成工商税收98.4亿元,比上年净增收12.89亿元,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


第2版(经济)
专栏:

宝钢首次向外国专家颁发荣誉证书 54位在宝钢二期工程建设中作出显著贡献的外国专家,最近获得了宝钢工程指挥部、宝钢总厂颁发的“荣誉证书”。宝钢二期工程建设以来,先后有500多名外国专家参与了这项规模巨大的工程建设。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工程每一个项目,深入施工现场,先后提出合理化建议600多项,对工程顺利进展起了积极作用。54位专家分别来自联邦德国、日本、美国和法国。


第2版(经济)
专栏:

形势教育的好教材《挑战与对策》一书于近日内出版发行 为适应农村进行形势教育的需要,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局组织编写的《挑战与对策——夺取农业丰收百题》一书,将于近日内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比较系统地宣传解释了中央、国务院关于夺取1989年农业丰收决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解答了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可供各地农村在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时参考。   
             (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韶关实现全市农民房屋统保 近年来,韶关市各级领导把组织参加房屋保险,当作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来抓,该市有关部门也积极配合。8个县的民政局统一包下了本县军、烈属、五保户和困难户的保险费,交出少部分救济款;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使民政救灾工作由输血型变成造血型。农业银行先后贷款10万多元,解决十几个乡镇统保暂缺的资金困难。目前,全市32.5万户农民的房屋全部投保,成为广东省第一个统保市。  (龚克)


第2版(经济)
专栏:

吉林市针织厂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出口创汇。该厂生产的金翠鸟牌绦盖棉运动服全年向苏联出口两万套。图为纬编车间工人正在专心生产。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