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继续努力坚持完成三北防护林建设伟大工程
陈俊生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我国三北(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并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三北防护林建设,既是改变我国半壁河山生态环境,为我国建立森林后备资源的根本大计,也是保护国土,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和促进农、牧业稳定增产的重大措施。它是直接关系到三北地区33个民族、1.3亿人民治穷致富的一件大事。十余年来,三北防护林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我们应该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继续推动三北防护林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认识继续搞好三北防护林建设的紧迫性,自觉地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包括13个省的551个县,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42.4%的范围,这个防护林建设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绿色革命”。
森林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形成区域性气候和水文条件、地理景观的决定因素。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种生态功能。所以,这场“绿色革命”的主要任务是,要用几十年的时间形成林带、林网、片林有机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和农业、林业、草业协调发展的绿色综合体,使森林蓄积量由1977年的6.3亿立方米增加到42.7亿立方米,并能提供其他多种林产品,满足国计民生对林业日益增长的需要。
据历史文献记载,很早以前,我国三北地区有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但是,由于历代战争的破坏,人口的剧增,过度的砍伐、农垦、放牧、樵柴,大地失去了绿色屏障。
在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不能不看到,正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掠夺,因而也受到了自然界的报复。
一是土地沙化、退化。我国三北地区从新疆到东北西部有12片沙漠、沙地和戈壁,面积133万多平方公里,大于我国耕地面积的总和,形成长达万里的风沙线,年风沙日20—100天,经常出现沙暴,流沙埋没城镇、村庄、农田、牧场,威胁铁路、公路、水利设施的安全,导致这一区域内262个县(旗、市、区)在本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平均每年有1050万亩土地沙化,还有2.37亿亩土地潜在沙漠化。更严重的是,有1亿多亩农田、草原受到强度风蚀和沙埋,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牧草严重蜕化,这要比占用、滥用耕地使我国耕地每年以800万亩的速度锐减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若不抓紧三北防护林建设,我国人民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没有多大回旋余地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造林就是保护国土,造林就是造地,生产粮食,发展牧业。
二是水土流失严重。我国三北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达55.4万平方公里。其中黄土高原是目前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据测定,每年流经黄河三门峡的泥沙由50年代的12亿吨增加到70年代的16亿吨,其中80%以上的泥沙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土壤1000—10000吨,相当于刮去1厘米厚的表土;随之流失的氮、磷、钾约3000万吨,相当于100座年产30万吨化肥厂产量的总和。注入黄河的泥沙每年使黄河的河床增高5—10厘米,在黄河下游的一些地区,河床已经高出两岸地面10多米,真的变成李白诗中所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了。若不抓紧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区就不能治穷致富。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摇篮,将成为中华民族的隐患。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三北防护林就是保水改土、抗旱保粮,就是治理黄河的大业。
三是旱涝灾害频繁。我国三北地区由于大气环流的作用和缺少森林的调节,旱涝灾害频繁,而且越来越严重。这里的年降水量大部分为400毫米以下,而且60%以上的都集中在7—9月份,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因此,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以甘肃省为例,13世纪出现大旱1—2次,14世纪12—18次,清代以来300年干旱成灾的就有152次。若不抓紧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就不能调节气候,这一带旱涝灾害问题就根本得不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造林就是造水,就是涵养和调节水源,就是从根本上抓抗旱排涝的工作。
四是人们生存条件受到威胁。三北地区的某些省(区)1953年至1987年期间人口增长率比全国同期高40%,现在还以超过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的速度膨胀。脆弱的三北生态经济系统的负载,早已超过了人口的临界线。若不在控制人口的同时加速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不但现有的一点森林植被保不住,整个三北生态系统用不了多长时间将会彻底崩溃。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三北防护林就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三北防护林建设的确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我们一定要克服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同志中存在的“种草种树不能治穷致富,等把粮食搞上去再种也不迟”的形而上学观点和“三北防护林建设是百年大计,何必着急!等民富国强了再建也不迟”的短期行为,增强紧迫感,提高自觉性,发扬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努力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推向新阶段。
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三北防护林建设持续进行,稳步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决定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反映了三北地区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三北地区各级领导、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热烈拥护,积极响应。12年来,采取国家、集体、个人造林一齐上和谁造谁有的方针政策;统一规划、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实施的步骤;民办国助、群众投劳、多方集资、协同共建的筹资措施;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项目投资、按标准验收的工程造林管理办法,以及建立各级地方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健全工程建设指挥机构等行政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据清查核实,从1978年至1988年底,中央和地方财政及其他渠道共计投资24.33亿元,群众投入劳动11亿个工日,完成人工造林1.38亿亩,封山育林3420万亩,飞机播种造林360万亩,四旁(宅旁、村旁、水旁、路旁)植树30多亿株。三北防护林建设规模和速度都是十分可喜的,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生态工程的世界之最”。
但是,三北防护林毕竟是在气候干旱、风沙危害、水土流失、经济不发达地区进行的一项长期性的建设,任务非常艰巨,困难的确很多。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这项建设自1986年进入二期工程以来,由于范围扩大了,任务增大了,难度增大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林价制度,生态效益往往被忽视,而且得不到应有补偿,在这种情况下,仅“谁造谁有”这一条政策很难完全解决防护林建设全过程的利益分配问题,很难依靠自我积累实现再生产;同时,许多宝贵的营林适用技术,只停留在点上,成不了规模,变不成社会生产力。因此,现在已经出现了育苗造林大滑坡、林木病虫鼠害严重、中幼林难以抚育管理、缺少必要的护林防火设施、林业机械设备陈旧和林业资源难以开发利用等问题。我们要以对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加以解决。
(一)适应三北防护林建设这一伟大系统工程,要有一整套政策和配套措施。三北防护林建设是以生态效益为主、也有经济效益的产业,依靠政策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重要。在国家和地方财政不可能对其进行全额投资的情况下,关键是要承认生态效益是社会必要劳动的凝结,不但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价值,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效益均被社会无偿占用,经济效益得不到应有补偿的问题。今后,凡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应逐步实行相应的补偿措施。
(二)实行多层次资金投入。三北防护林建设具有社会效益性强、生长周期长的特点。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和有关的各行各业都要增加对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投入,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国家财政增加一点,省、地、县三级财政也要增加一点。乡镇企业要从利润中拿出一点用于防护林建设。其他专项资金也应该有防护林建设的份额,不能抽走。要建立健全劳动积累工制度。此外,还应该安排一些林业贴息贷款,主要用于营造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和林业多种经营等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项目,以此作为起动资金,增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依靠科技兴林。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要牢固树立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指导思想,把适用技术的开发应用纳入工程建设计划,与工程造林紧密配合起来,狠抓适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比如:抗逆性强的苗木培育技术;钻孔深栽、开沟深栽旱作林业丰产技术;设置沙障固沙造林技术;封山封沙育林、飞播造林、林木病虫鼠害防治技术,等等,变适用技术为社会生产力,大幅度地提高三北防护林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应搞好配套措施,确保应用和推广,并纳入三北防护林建设的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
三、把农、林、牧放在同等地位,切实加强对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领导,讲求真抓实干
(一)三北防护林建设是一场“绿色革命”,是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和关心。各级地方政府应再接再厉,把这项工程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抓实干,一届政府做给一届政府看,一代接着一代干。要克服短期行为,实行“接力赛”,不要“一个将军一道令”,时紧时松,干干停停。
(二)各级领导、各行各业都要兴办林业点。通过办点,熟悉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丰富和提高领导水平;树立样板,取得经验,带动和促进面上的防护林建设。
(三)深化宣传,大造舆论,把各行各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劲头鼓起来。要把规划方案和建设任务落实到各行各业、各个单位和山头地块,并且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管理办法,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开展工程建设。在巩固提高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完成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任务。
(四)应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对于造林搞得好的省、地、县、乡、村以及个人,应当大力宣传、表彰。比如:山西省右玉县,植树造林覆盖率达46%;陕西省的榆林地区、宁夏自治区的中卫县、甘肃省的临泽地区等都是绿洲向沙漠推进的典型。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新街治沙站原党支部书记王玉珊同志,自1970年以来,20年如一日,带领全站职工植树固沙,使治沙站有林面积由2万余亩发展到18万亩,控制流沙面积20多万亩,他为植树治沙献出了生命。王玉珊同志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林业基层干部中的一个代表。我们国家有多少林业基层干部和林业科技人员,他们终年累月,顶风沙,冒严寒,活跃在荒山和沙丘之中,他们不出名,不获利,在那里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奉献。我们要感谢他们,全社会都要向他们致敬。
(五)深入工程建设第一线,加强调查研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依靠政策、依靠科学技术、依靠投入落在实处。要舍得人、财、物投入,并且加强计划财务管理,管好用好三北防护林专项资金,珍惜民力,提高投入的经济效益。
(六)建立检查评比奖励制度。把三北防护林搞得好坏和森林植被覆盖率的增减,作为对地方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当年建设任务的县(旗、市、区)政府,林业部要给予通报嘉奖,并且再扶持新上一、二个建设项目;对没有完成当年建设任务、造林不护林、发生林火或人畜破坏事件的县(旗、市、区),要给予通报警告,并酌情削减三北专项投资;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领导责任,严肃处理。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通辽市克服“等靠要”思想兴建农田水利
“四级集资”多投入
本报讯 内蒙古通辽市近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以个人和集体投资为主、四级投资的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业后劲,现已建成高标准畦田140万亩,拥有机井1.06万眼,井灌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80%多。今年在遭受了39年未遇的大旱情况下,粮食总产达到6.1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通辽市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半干旱地区。经过反复酝酿和多年的实践,通辽市决心走井灌农业之路。他们克服单纯“等靠要”思想,采取市、乡、村、户四级办水利的方法,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自1985年以来,全市每年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达950多万元,其中国家投资占12.6%,市投资占4.4%,乡镇村集体投资占83%。从这一年开始,全市粮食总产则每年以5000万公斤的幅度递增。群众看到了水利的命脉作用,自筹资金办水利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今年乡村和群众通过贷款和自筹,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353.8万元,相当于国家投资的5.4倍。
为确保打井质量和速度,充分发挥井灌效益,通辽市坚持统一施工,从井队到供管、供料全部由水利部门统一调度指挥。成井后,也必须经过水利部门、乡、村、井队四方的联合验收。
(梁桂林 徐东洋)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张家口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不搞“花架子”
“五先五后”讲效益
本报讯 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在今年秋冬农田水利建设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规模要大,效益要高”的要求,严格实行“五先五后”:
先规划后施工。秋收前,地、县各级都成立了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全区抽调1440名技术人员分工到各乡规划项目、设计工程。每项工程都计算出投入的资金、劳力和产出的效益,逐级上报,经县乡批准后再组织施工。
先恢复后新建。今年全区已修复旧井1015眼,机井配套412眼。沽源县闪电河东西灌渠工程20年来没有清过淤,今年组织6000人清淤,可扩大水浇地3400亩。
先修田后配水。各县认真总结过去“有水没有地”“有地难浇水”的教训,坚持在有水源的地方,围水先整地,水到能浇田,搞一块成一块,水土配套,发挥效益。
先讨论后集资。群众集资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先经过群众民主讨论,统一思想后再集资开工。今年全区筹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348万元,其中群众集资1008万元。
先验收后记工。每项工程完成后,由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的验收小组按标准验收,质量合格的给村民记工,达不到标准的坚决返工。
采用“五先五后”的做法,张家口地区水利建设成效可观。今年已完成7175项工程,新建稳产高产田150万亩,新增水浇地11万亩。(马宝山)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成都集体企业互助合作 发挥联社作用克服困难
本报成都12月7日电 记者陈华报道:成都市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积极发挥联社的作用,互助合作共渡难关,取得一定成效。
据了解,今年以来成都市30%以上的集体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的状态。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成都市446家集体工业企业一方面积极寻求政府的扶持,一方面眼睛向内,主要依靠自己的经济联合组织即“工业合作联社”,克服当前的困难:
一是依靠联社的集体优势,开展资金融通服务,同时为成员企业开办贷款担保业务,解决企业资金紧缺的困难,帮助企业用活用好资金。
二是实行原材料差价补贴,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的紧缺。今年以来,联社已拿出50万元用于企业的原材料价格补贴,帮助一批困难企业和重点产品企业解决了生产困难。
三是抓住治理整顿的机遇,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联社最近开展向社会征集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活动,组织企业向社会各界征集了新产品250多项。对于具有开发价值的新产品,联社拨给企业新产品开发费,并协助企业融通生产急需的流动资金。
目前,市联社用于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资金已达26万元。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动员群众支持人口普查
明年6月为“人口普查宣传月”
据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国务院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今天强调:要在干部和群众中广泛宣传将于明年7月举行的人口普查的意义、目的、内容和作法,使群众积极支持普查工作,认真负责地如实申报每个普查项目。为此,国务院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拟定明年6月为“人口普查宣传月”,广泛进行人口普查的宣传,以圆满完成普查工作。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郑斯林任陕西省副省长
新华社西安12月6日电 昨天结束的陕西省七届人大常委会10次会议,决定任命郑斯林为陕西省副省长。
郑斯林1940年生于江苏省吴县,1963年9月参加工作,1965年入党,大学文化程度。他在企业工作多年,1983年任丹东市副市长,1985年任辽宁省省长助理、省外经贸委主任。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我国动物基因工程获重大进展
首批转基因兔问世
据新华社上海十二月六日电 (通讯员赵晓梅、记者张学全)我国动物基因工程研究获得重大进展:科学家们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含乙肝病毒的基因及人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家兔受精卵内,获得了首批含有这些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兔。
这项研究的成功,打破了大多数动物不能进行有性杂交的壁垒,为利用其他物种所含的优良基因改良特定物种,培育理想物种有着重要意义。
科研人员开展转基因兔的研究时,是先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通过显微镜注射导入家兔受精卵的雄性原核内,然后将之移入受体母兔的输卵管进入子宫发育,直至分娩出转基因兔。经过分子杂交和兔疫酶标法等测定,在转基因兔及其所生后代兔的血液中,均可找到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及其产物。这表明这种外源基因已在转基因兔的基因组中存在、表达和遗传。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外事简讯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郑拓彬7日在北京会见了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事务委员会副主席维克托尔·米哈伊洛维奇·布依诺夫斯基率领的苏联代表团。布依诺夫斯基是应经贸部邀请于11月30日抵达北京的。代表团此行目的是就两国政府关于“派遣和吸收中国公民在苏联企业及机构工作的原则协定”草案条款与中方谈判。
▲第五次中日政府间文化交流协商会议7日在北京开幕。中日双方在会议上回顾了两年来中日文化交流方面的情况,阐述了各自国家的文化交流政策,并就进一步发展两国的文化、教育、学术和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科特迪瓦共和国驻华大使蒂耶梅莱7日在北京举行招待会,庆祝科特迪瓦国庆日。农业部部长何康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新华社)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当代书法草圣林散之逝世
新华社南京12月6日电 (记者古平)被誉为当代“草圣”的著名书法家林散之,今天上午8时30分在南京鼓楼医院病逝,终年92岁。
林散之一生淡泊自甘,潜力研究诗书画艺术,自号“三痴”。其书法作品蜚声海内外。日本书道界曾有人将林散之的作品误以为是唐代草圣张旭流传至今的真迹。《林散之书法选集》、《江上诗存》以及难以计数的墨宝是散之老人对社会主义祖国文化宝库的奉献。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增至30%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国际讨论会在京举行
本报北京12月6日讯 为期3天的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
本次讨论会主席、社科院副院长刘国光说,1949年中国城镇人口仅有5700万,到1988年年底增加到3亿多,城镇人口比重从10.6%增长到3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搞活,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和流动更加频繁。他说,这次讨论会将给国家决策部门制订改革方案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论著。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珮云和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驻华代表处的官员出席了会议。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四面八方

烟台苹果无积压
本报讯 山东省烟台市以提高苹果质量,降低价格为重点,努力扩大苹果销售。今年下树的4.5亿公斤苹果,到11月底,已销出4.1亿多公斤,余下部分也正陆续调运外地。
烟台苹果在国内享有声誉。今年,烟台市在苹果产量较上年略有增加的情况下,吸取过去积压的教训,在提高质量、薄利多销、扩大销售市场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使今年果品生产在产量高、市场销售疲软的情况下,没有发生积压现象。    (王学宗)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四面八方

云南森林防火成效大
据新华社昆明12月7日电 (记者赵维、谭亚原)近几年来,云南省森林火灾次数由每年上万起下降到千余起,受灾面积由几十万公顷下降到几千公顷,最近受到了林业部的表扬。
云南是全国森林火灾最严重的省份。仅1979年一年就发生火灾12874起。1986年以后,各级领导从人员、资金、设备、法律及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强化护林防火工作,火灾发生率逐年大幅度下降。到今年春防期间,全省森林火灾次数下降至1522起,杜绝了特大森林火灾。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四面八方

大倾角带式输送机制成
本报沈阳电 沈阳起重运输机械厂与沈阳煤矿设计院共同开发研制的我国第一部DJS型大倾角带式输送机,11月30日在沈阳通过部级鉴定。
目前,我国通常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需要提升高度的散料。但是,以往的带式输送机最多只有18°的倾角,在需要达到一定提升高度时,就必然要加长输送距离,占地多,土建工作量大,工艺布置困难。而这种大倾角带式输送机最大倾角达60°,并且性能良好,安全可靠,便于维修,每小时运输500吨散料,达到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段心强)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四面八方

丰镇电厂正式投产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7日电 (记者瞿振业)古长城下,饮马河畔,如今已崛起一座新电厂。我国“七五”重点项目内蒙古丰镇电厂一号机组昨天正式投产。这台20万千瓦的机组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台自行设计、安装的发电机组。
丰镇电厂是连结内蒙古西部和华北电网的枢纽电站。它建成后,对我国实施西电东送战略有重要意义。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四面八方

西藏海关关税增收
本报拉萨12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央珍报道:西藏海关从西藏经济建设实际出发,实行特殊的关税政策,为西藏财政增加收入。据统计,从1984年以来共征收关税6400万元,仅今年1至10月份征收关税916万元。
西藏海关事业的发展,得到海关总署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海关总署批准,自1984年起,西藏海关所收关税全部留交地方财政,增加了地方的经济实力。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四面八方

闽西台胞台属专业户增多
据新华社福州12月6日电 (通讯员黄一华、记者刘国柱)改革开放10年来,闽西山区涌现一批台胞台属专业户。到今年上半年,共有从事种植、养殖、运输等行业的专业户325户,总投资额552万多元。年收入万元以上的有近百家。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四面八方

香港旅游业复苏
据新华社香港12月6日电 香港旅游协会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头10个月来港游客共446.8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3.7%。但从现有预订的情况看,今年一度受到打击的香港旅游业可望明年全面复苏。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沿用几千年的“秦砖汉瓦”制砖技术,使我国每年毁田4万余亩。内蒙古长征砖瓦厂10多年坚持不懈,开发出14种空心砖,获自治区优秀节能新产品称号。可是由于传统习惯影响,又缺少建筑单位的配合,至今有160万块砖销不出去。厂长和书记感叹:“真是好事多磨!”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