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向我看齐!”
官伟勋
报载,湖南省岳阳县县委书记黄甲喜在全县干部会上说:“在端正党风,不以权谋私和为人民办实事这几点上,各区各乡各单位的负责人要当表率,全县各级党组织向县委常委看齐,常委同志向我看齐!”(10月20日《人民日报》)
话不多,却是字字掷地有声的金玉之言。如果不是一个大公无私、一尘不染、处处行得正做得端,而又当仁不让、以天下为己任、富有高度政治责任感的人,是不会也不敢当众说这样话的。
以身作则不容易。既能严以律己而又敢严以律人则更难。能严以律己的人,可以是个好党员好战士;既能严以律己又能严以律人的人才会成为一个好领导好将领。“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句话,虽然粗鲁,却十分生动形象而又扼要地道出一个真谛:一个群体的优劣强弱,关键在领导。
战争年代有位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说他在中国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国民党蒋委员长的指挥官们在指挥士兵冲锋时喊的是:“弟兄们给我往上冲呀!”红军的指挥官们在同样的情况下喊的是:“同志们跟我上!”一个“给我冲!”一个“跟我上!”,短短几个字,却把两支军队的本质显露无遗了。从而,这两个短句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也决定了这两支军队的前途与命运。
应该说,这位记者的观察力是十分敏锐的,他能通过日常一些人们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细节和传神语言抓住其中最本质的特征。
我们常说要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究竟什么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党的领导?当然是。政治思想工作?当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是不是?都是。然而,不管开列多少条,严峻的客观实践告诉我们,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最最重要的一条。没有这一条,其他一切一切,无论理论联系实际也好,开展批评也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也好,都难以落实,而且如果言行不一,讲得越多越容易使人们反感。用群众经常嘲弄的所谓“大吃大喝的做报告,不吃不喝的听报告”一类的“嘴把戏”来制止“吃喝风”,就像自己撅着腚趴在壕沟里,大喊“弟兄们给我往上冲”一样,尽管你叫“弟兄们”,也是无济于事,而且不可能不打败仗。
如果说,在战争年代我们能够靠“跟我上”这样的干部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打垮了八百万国民党军队,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话;那么,在和平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的干部如果都能像岳阳县县委书记黄甲喜那样,即使我们面前有再多再大的困难,也一定能够具备足以克服它的先锋力量。
“向我看齐”像当年的“跟我上”那样普及之日,也就是我们的党风社会风大大好转之时!


第8版(副刊)
专栏:

北方左联会址
杨纤如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和北方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都是在1930年召开的。那时是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共产党处于被迫害的地下状态,进步的左翼团体要开个会,难以像今天这样,安排一个堂皇的礼堂,从从容容地开会。一般是借用同情支持者一个场所,匆匆忙忙开个干脆利落、高质量的会。
像左联这样协调“五四”以来文坛纷争、团结各派进步作家的大会,其隆重庄严可知;但我们却在简单而紧张热烈的空气中,完成成立大会的任务,为以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开辟了道路。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是在上海,借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一间大教室举行的。那个学校早已停办了,但学校的旧址还在。现在由上海虹口区委及区政府、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社科院文研所以及《萌芽》杂志社四单位,联合组成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筹备处,经过努力工作,即将在明年3月2日中国左联成立六十周年之日正式揭幕。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的会址修复了,那么,北方左联成立大会的会址情况如何呢?北方左联的会址虽说依然保存完好,但已成为新华社所属的一部分,不可能作为独立的纪念馆了。
这座建筑物,落成于1915年,它是北洋政府时代的“民国国会会堂”。1924年曹锟收买议员贿选,猪仔议员们出尽了丑,还有什么议会可言?接着曹锟下台,段祺瑞当了临时执政,代行大总统职权。接下来北伐军克复北京,连执政府也完了蛋。没了大总统,也就没有新的国会,这地方就空下来了。正好北京法政大学校舍窄狭,就迁进民国国会会堂所在的众议院及路西的参议院。
为什么北方左联可以在法学院礼堂开成立大会呢?原来地下时期,小会大都在私人住室、学校教室或公园里举行。大型会议目标太大,找个大地方举行是很不容易的。1930年在大革命失败以后,青年学生中不少的人,思想苦闷,日趋左倾,要求进步。因此各大中学校里,一般都有党的秘密组织。至于头脑清醒的学生,在共产党影响下,纷纷向革命组织找出路。加以蒋阎冯军阀混战,侦探间谍忙于敌对的政争,给革命活动留下一段可以半公开活动的空隙。记得1930年9月18日,各大中学校园里,约在上午十点钟左右,纷纷贴出海报,说是“殷夫先生”在法学一院大礼堂讲演,出海报的具名是:“文艺研究会”。开会的时间是下午二时。我记得那天下午一点多钟,法学一院校园里来往青年学生川流不息,一会儿,徘徊在大礼堂门前空场上,一会儿挤进大礼堂。座位坐满了,五行通道及礼堂后都站满了人,连室内走廊入场门和窗外都站满了人!试想殷夫其名,正是左翼作家徐殷夫(即白莽)之名,讲的又是文艺问题,能不令爱好文艺的左倾青年争先恐后去听讲演吗?其实呢,那天召集会的并不是什么“文艺研究会”,而是北方左翼作家联盟筹备处;讲演人并非徐殷夫,而是北方左联筹备人之一的张璋同志。我们这样做,为的是迷惑敌人,免遭破坏。连贴海报的时间,都作了很技巧的安排:早了怕走漏机密;迟了怕群众赶不及。十点钟离吃午饭不远,吃完饭赶去听讲演正好。连郊区的清华、燕大、农学院也赶得及。加以我们党团员临时做了动员工作,所以那天到会的人是那么踊跃,会开得那么顺利安全。
我记得那天会开得很紧凑,也很紧张。张璋同志讲了十几分钟的文艺问题,之后,就由段雪笙同志宣布北方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开始。雪笙报告北方左联成立意义及战斗任务之后,即由市委王文正讲了讲国内外政治形势及作家任务。接着由潘训(即潘漠华)同志宣布选举执委会。选举毕即宣告散会,前后一共用去一个多小时。由于时间不拖延,加以保卫人员从胡同进路到大门和各道门直到礼堂的严密把守,反动派军警一直未发现我们是召开北方左联成立大会。
近六十年过去了,北方左联在历届执委领导下,培养出不少作家,时断时续地办了十几种刊物,始终不渝地参加了党领导的政治斗争和社会活动。特别是南下示威运动,左联盟员都是急先锋,直到“一二·九”运动、“民先”运动,北方左联盟员从未落后。如今盟员已是风流云散,能见到的同志不多了。不过几位英勇战斗的同志的面孔,特别是牺牲在敌人屠刀下的、积劳病逝的同志的面孔,闭上眼都活灵活现在我脑海里!
我更忘不了开会的会址。法学一院大礼堂,我曾不断到那里去活动。进步学者如陈豹隐、刘侃元、侯外庐诸先生在那个礼堂讲课,我去听过;到法学一院开秘密会,也顺便去礼堂玩玩。那是一座磨砖对缝、座北向南的建筑物。迎面看来:庄严的正门,左右展开的是侧门;举头可见楼上一排整齐的格窗,十分气派庄严。
现在这座建筑物,新华社保存完好,并加以修饰装新。室内设备大致如原貌。坡形地板上设座约六七百席,桌椅是牢钉在地板上的,扇形向后展开,中间有五行通道,楼上三面廊子也有座席。
新华社内民国国会会堂那三角形的楼顶,右书繁体“议场”二字依然存在。北京市文物局在门前左侧墙上嵌有“民国国会会堂”字样,说明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北方左联在历史上举行如此重大成立大会,特别是在白色恐怖下,冲破了重重难关,开成了如此一个大会,其意义是不待说的。只是纪念这个会址,难以像上海中国左联那样独立成组。我想如能也在墙上嵌个纪念牌,或者在门口立块碑,也就心满意足了。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雅俗谈

方天画戟的文化内涵
峻骧
影城好莱坞的“中国剧院”落成于1927年。60多年来接待了来自五大洲的千千万万艺术家、观光者,它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楼角装饰着方天画戟和龙凤浮雕。当年5月18日首映《王中之王》时,剧作家诺曼·塔尔梅奇无意踩在未干的水泥地上,留下了她的倩履芳踪。偶误成俗,在中国剧院门庭留手印足痕和签名,成为一种时髦,此后160位著名影星的手足印及签名,镶嵌在门前的水泥地上,使中国剧院成为好莱坞的圣地。
显示中国传统气魄,摆放石狮和龙凤图案,容易理解,楼角的方天画戟,虽然鲜明地显示了神武的中国气概,但道理何在,恐怕知之者少。其实方天画戟,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实在不比石狮、龙凤晚,而且它还鲜明地揭示了东方人体文化的重要的本体特征之一:
“四肢的伸展与百体的妙用形成的器物表现性。”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戏剧和舞蹈,像中国戏曲和民间舞蹈这样善于运用道具,戏曲战器舞中各种兵刃,舞蹈中的扇子、手帕和花伞,杂技的诸般手技杂耍的道具,真是应有尽有;任何地方的武术也没有中国武术中的兵器这样绚丽多彩。十八般兵器之外,还有各种奇兵异器,数不胜数。它们除了是制敌取胜的兵刃、抒情拓志舞练的道具外,更多的是体现着东方的文明,附丽着民族文化结晶的光辉和神彩。
以戟为例,这是以矛为主、戈矛合体的一种长兵器,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四种长工兵器中就有了它,殷商车战时代,戟大显神威,既可勾割、啄击,又能直刺,杀伤力极强,其渊源可上溯黄帝时代。魏文帝曹丕在《建安诸序》中说:“昔周鲁宝雍狐之戟,屈卢之矛,狐父之戈,徐氏匕首。凡斯皆上世名器。君子虽有文事,必有武备矣。”
在战争中长大、深谙武学的曹丕,以戟为上世名器之首,自然有其道理。汉末魏晋,戟术大为发展,除车战、马上使用的大戟外,又有步战可用的双戟、投掷杀敌的手戟等诸多品类,曹操就是舞双戟的能手。《魏志·武帝记》载:操曾私入当时中常侍张让住室,图谋刺张让,发觉被困捕,“乃舞手戟于庭,余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戟在两晋南北朝时代,已经很少在战场上使用了,但作为舞练的兵器,却依然很发达,还发展为许多表演性技巧,如《通鉴·晋记》所记:“以戟矜于地,跳矜上,持谓环捷,此谓走戟也。”唐代出现列戟制度,官府宦宅门前,根据品级排列方天画戟,可谓好莱坞中国剧院列戟之源。唐时出行仪仗中也有彩戟为导,这些戟有的都是彩绘木制、饰以缨络。现代武术中保存的传统戟术,像龙形而取龙腾云布雨之意,其招法歌诀中,又有许多学问。 (上)


第8版(副刊)
专栏:

镰刀和铁锤
贺海涛
我喜欢镰刀和铁锤
——最朴素的美
镰刀收获成熟
铁锤坚实意志
当它们举在一起
放射正义的光辉
使我们的激情趋于崇高
在迷乱的云中清醒
一种坚定的信念
充实并渗透我们的胸怀
红通通的布上
金黄的镰刀和铁锤


第8版(副刊)
专栏:

出车
刘巍
脱下亮闪闪的皮茄克
套上油腻腻的工作服
拎着腰子饭盒
里面盛满妻儿的思念
沿着伏地的长铁梯
通向天边——出车
前方绿灯如媚眼
引诱着龙扑向遥远
驶过历史和未来的道岔口
驶过希望和矛盾的交织点
你在车头上朗读静静的夜空
唯有中秋月与你同行
打开腰子饭盒
大口大口地咀嚼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刻
奔腾的汽笛
化为妻儿的梦呓
默写在心里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平息暴乱夺回损失[宣传画] 孙景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