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探讨与研究

“没有农业就没有发展”
——第三世界国家重新重视农业生产
何崇元
发展中国家大都是农业国,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2/3。农业的兴衰关系着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增长了一倍多,其速度甚至高于发达国家。但由于底子薄,人口压力大,它们的农业形势至今仍很严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本世纪末之前,发展中国家对粮食和农产品的总需求每年增长约3%,而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增长速度却达不到这个水平,它们不得不花大量的外汇进口粮食。一向是农产品净出口地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都变成了粮食净进口地区。80年代初以来,人均粮食进口量以近3%的速度递增,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负担。
但是,进口并未解决缺粮问题。联合国粮食理事会主席佩斯凯拉说,现在全世界有5.5亿人挨饿,比1985年增加了4000万,每年因饥饿而死亡的人数约1300—1800万,其中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缓慢,粮食短缺的原因除自然条件和灾害外,人为的因素也很多。
首先,土地问题是它们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人口占世界农业人口的70%,可耕地却不到世界的30%。而且,土地私有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仍占统治地位。印度占农业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全国85%的土地;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封建地主、部落酋长、大种植园主、大庄园主以及前殖民者几乎占有全部土地。粮农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至少有10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他们长年靠租地为生。这种土地关系,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人口增长过快。1958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2/3,现在已上升到3/4,有人预料,这一比例25年后将升到4/5。这样的人口增长率自然会加重农业的负担。70年代以前,农业增长高于或大致相等于人口增长的国家占绝大多数,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105个发展中国家的调查,在1984年以前的10年间,农业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的国家有50个。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视了农业,企图以发展工业走上富强的道路,这是农业政策上的一个重大失误。尼日利亚,60年代初还是非洲农产品的重要基地,后来石油工业兴起,农业被忽视了,对农业的公共投资下降,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受到影响。在1960年至1980年的20年里,农业增长等于零,出现了经济滑坡。
另外,国际经济环境也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长期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使无力补贴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经济上蒙受严重损失。今年,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已上升到1.3万亿美元,它们只好将50%—70%的出口收入用于还债,农业资金的筹措碰到重重困难。
面对农业的严峻形势,多数发展中国家认识到“没有农业就没有发展”。拉美国家把80年代列为“拉美的农业时代”;非洲国家强调农业是“非洲的生命”,许多国家把1/4的预算用于农业。1988—1989年度,萨赫勒地区国家的粮食产量创了历史纪录,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7%。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副会长唐纳德·布朗赞扬说:“非洲的粮食生产经过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停滞期之后,现已展露复兴景象。”
发展中国家除充分利用国内资金外,还尽可能地吸收外资。巴基斯坦利用外资建设了西水东调工程;埃及利用外资兴建了阿斯旺水坝;巴西利用外资把荒地变成了良田。
重视农田的利用和保护,也是发展中国家迫在眉睫的一个新课题。发展中国家正实施自然保护战略,把环境保护列为国家农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亚太和非洲地区重视块根和块茎作物、豆科和园艺作物的生产,鼓励实行有利土地耕作的农林结合制,发挥林业在农村发展方面的潜力。印度尼西亚为使土地及作物不受污染,两年来,禁用了57种毒性大的化肥,其余的化肥也减少了60%。作物的产量反而增加了16%。
今天,发展中国家已加强农业领域的相互合作,进一步扩大农业经济技术交流,进行农产品贸易,抗衡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今年10月,美洲各国农业部长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召开了美洲农业委员会第五届例会,通过了振兴拉美农业的共同行动计划。这对该地区未来的农业发展无疑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世界八大图书馆
全世界究竟有多少图书馆?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甚至连国际图书馆协会与学社联盟(IFLA)也不能举出一个大致的数字,只能估计全球各国较大的公立和半公立图书馆每年所耗的经费总数为150亿至200亿美元之间,其中西欧各国和美国的图书馆各占50亿美元。
千千万万个图书馆每年用于购买书报杂志的款额约为40亿至50亿美元。如果将私人图书馆的购书款计算在内,数字就至少要增加1倍。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国际通用的标准来确定图书馆规模之大小。因为,有些原则问题无法解决,例如:某图书馆的藏书数量是以册数还是以书名计算?如果一个名称的书分为若干卷怎么办?书籍和小册子的具体区别是什么?期刊如果作为书籍计算,那么期刊中的每篇文章是否也应成为计算单位?不过,有些举世闻名的图书馆在藏书数量和设备完善等方面是长期被各国人民公认的。
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列出了8个世界第一流图书馆。它们是:
1、莫斯科的国立列宁图书馆,藏书3000万册(包括期刊和丛书);2、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2200万册;3、伦敦的大英图书馆,藏书1500万册;4、列宁格勒图书馆,藏书1200万册;5、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书1100万册;6、巴黎的法国国立图书馆,藏书1100万册(一部分图书将转移到预计1995年建成的法国图书馆);7、东京的日本国会图书馆,藏书800万册;8、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藏书400万册,所藏关于地中海区域及阿拉伯民族史籍为世界之冠。
 (封)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高技术竞争激烈 西欧力争赶美日
刘绪民
西欧地区过去由于力量分散、人才外流等原因,在高技术竞赛中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在与美、日的剧烈竞争中,西欧的电子工业有的被挤垮,有的被兼并,如今生产芯片的厂家只剩下西门子、菲利普和汤姆森三大公司。西欧占世界芯片生产的份额从一九七八年的百分之十六下降到一九八八年的百分之九点七。直接影响了从汽车配件到电视机甚至儿童玩具一系列依赖半导体的工业的发展。
为扭转颓势,迎头赶上,西欧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几年前,西门子在存储芯片方面比世界先进水平落后了五年,为此,该公司投入十亿美元,今年,当它的新的一代存储芯片产品投放市场时,西门子终于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英国格·霍尔丁制药公司原来在世界医药公司中排第四十五位,去年由于该公司研制出一种抗溃疡新药,从而以年销售额四十亿美元跃居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默克制药公司。
西欧各国还加强科技合作,在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增加投资。预计,在今后六年中,西欧各国和共同体在开发高技术产品上总投入将达一百六十亿美元。其中规模较大的研究项目有:“尤里卡”计划:有三百零二个共同研究项目,一千六百家公司参加,发展从半导体到流动电话技术,总投资一百零三亿美元。“机智”计划:旨在保持在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竞争能力,有四百五十个项目,到一九九三年总投资为五十亿美元。旨在研究与发展航天技术和先进材料的“布赖特”计划:到一九九二年总投资为七点二二亿美元。“竞赛”计划:旨在发展欧洲远距离高速度数据通讯网,到一九九二年六月总投资五点八亿美元。为促进学术交流、增强大学校际联系的“彗星”计划:到一九九五年总投资为二点五八亿美元。无论是始于一九八五年的“尤里卡”计划,还是其他新开发的研究计划,西欧国家试图通过这些跨国合作,与美国和日本进行一番较量。西欧工业界人士称,欧洲正在向研究与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弥补过去被忽视了的领域。
西欧在科研领域的大量投资改变了过去人才外流的局面。六十和七十年代,西欧许多优秀科技人才被美国以高薪收买。如今则出现人才倒流现象。今天,不少研究学者纷纷办起实业公司,愈加重视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剑桥大学著名免疫学家阿兰·芒罗最近辞去大学工作,到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工作,牛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雷·德韦克也与学校和美国公司合办起一家公司。人们说,“这些人的心态变了,要是在过去,他们是死活都不肯办这些公司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人体皮肤功能的新发现
柯然
最近,在纽约召开的一次医学科学研讨会上,科学家们提出了关于人体皮肤研究的最新发现,认识到皮肤的作用并不是原来人们所知道的只起着合成维生素D的作用。实际上皮肤能改变人体内某些激素以及酶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对整个人体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美国耶鲁大学米尔斯通教授在科学研讨会上指出,皮肤的最外层是角化细胞,过去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角化细胞的作用只是对其它各种细胞所发出的信号作出反应;而现在,通过试验研究发现,角化细胞不只是一种“反应细胞”,它也能发出某种指令来改变其它各种细胞的行为。比如,表皮细胞能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多种物质,而这些物质是人体免疫系统所不可缺少的。
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在研讨会上提出的报告中说,他们在实验室里把合成人类生长激素的基因成功地植入实验室培养的皮肤细胞后,这些表皮细胞能够分泌出新的人类生长激素。这一成功的试验表明,皮肤细胞完全可以用在基因疗法中,这就是说,将患者所需要的某种基因植入患者的皮肤细胞内,皮肤细胞便能产生患者的生命所需要的激素,从而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现在需要进一步搞清楚的问题是:皮肤细胞是否能够将植入的基因所产生的激素等生化物质输送到人体其它部位去?对于皮肤细胞功能在新发现的基础上再作深入研究,将可能给人类带来新的福音。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科技展望

世界未来20年预测
泰然
在今后20年内,整个世界的面貌将会发生什么变化?预言家已勾划出一些轮廓,尽管画面不大清晰,但人们仍可了解未来世界的大致情形。
未来学家认为,到90年代初,机器人在日本及西方工业国家可能会逐渐普及,特别是与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有关的工作,部分将由机器人去完成。
到1993年,预计人类科学技术可能有两项突破:一是运算能力超过每秒1000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二是大部分的文字、书籍也许能发出声音,如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人们看书就不必费眼神了。
到1994—1995年间,人类利用激光、粒子束治疗癌症将取得显著成就,也有人预测,这要到下世纪初才能实现。飞机可全天候自动飞行;人类利用遗传工程,将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届时,人们可能每天只食用很少的粮食就可以饱腹;机器人将代替家庭妇女,料理家中的事务;医疗服务全面进入自动化,病人无须到医院去看病。
到90年代末,普通列车已经落伍,取而代之的将是磁悬浮超高速列车;太空实验室将进入实用阶段;人类将开发海洋资源,提炼大海中蕴藏量丰富的金属锰;在医学上,将制成能治愈肺癌、胃癌的新药物,人造器官更趋“微小精细”;飞机的噪音大为减小;人类将发射空间站,建立所谓的“太空殖民地”。
进入2000年,地球上的水质污染问题将基本上得到解决;人类将用氢作能源;将发明治疗动脉硬化的有效药物,脑溢血也不再是绝症。
到2002—2005年,沙漠将逐步被人类征服;医学上已查明各种癌症的发病原因,因而可以预防;与此同时,新的特效减肥药物也将问世,人类再也没有肥胖症。
到2006—2010年,海洋将成为人类的“家乡”,并建起海洋牧场,开发海产资源;时速高达1万公里的电动汽车已十分普遍;对天气及地震的预报准确性极高;届时,鉴于医学事业的高度发达,各种精神病、眼病都能得到治愈,从此世上再也没有呆人。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尼日利亚国家剧院是首都拉各斯市内大型建筑之一。剧院内有全国现代艺术馆和黑非洲艺术与文明中心。图为国家剧院的外景。
本报记者 申明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