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国际形势的变化及前景
——钱其琛外长谈话摘要
中国外长钱其琛最近接受《了望》周刊记者采访时,就深刻变化中的国际形势发表谈话指出,超级大国军事对抗的缓和并不等于国际形势的稳定。导致动荡的各种因素并未消除,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地区会出现动荡的局势。最近东欧发生剧变,为东西方关系增加了新的不稳定因素。现将钱外长的谈话摘发如下:
他在谈到80年代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时说,80年代初,美苏军备竞赛升级,地区冲突加剧,曾导致国际形势的极度紧张。但双方经过长期的争夺,均未能改变彼此间军事上的大体均势,反而使它们各自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几场侵略战争都遭失败,这不能不使人认识到,只凭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行不通了。
他说,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使世界上主要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美苏地位相对下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美苏于1985年恢复了中断达6年之久的美苏首脑会晤,之后几乎每年都举行会晤。美苏签署了全部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削减战略核武器、常规武器和禁止化学武器等方面的谈判也取得了进展。由于美苏对话,东西方关系趋于缓和,世界一些地区冲突先后降温,实现政治解决的势头明显增强。总的来看,可以说战争因素虽然继续存在,但已经减弱,和平因素在增长,争取一个较长的和平时期有了现实的可能。
他说,但是,超级大国军事对抗的缓和并不等于国际形势的稳定。导致动荡的各种因素并未消除,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地区会出现极度动荡的局势。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现象还在经常发生。最近东欧发生剧变,对欧洲局势和国际关系总格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东西方关系增加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同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资金流向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现象,这对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非常不利的。
他在谈到如何看待在国际形势趋向缓和的今天,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却十分激烈这一问题时说,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些政治家从不讳言他们希望把社会主义国家重新纳入到资本主义轨道上来的意图。8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出现缓和趋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交往增多,这本来是好事。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决策上有失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于是,国际上兴起一股社会主义已经遭到“大失败”,资本主义可以“不战而胜”的思潮,有人兴高采烈地认为这是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历史性机会”。事实上社会主义并未失败,资本主义也谈不到胜利,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并存共处还是客观现实。既然并存共处,就要相互交往,就要有共同遵守的关系准则,我们认为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缓和不是没有斗争,也不等于稳定。看来在缓和的总趋势下,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变得更加复杂、激烈。如果处理得不好,会造成地区动乱和世界局势的不稳定,归根到底对各国人民是不利的。
他在谈到马耳他美苏首脑会晤后的美苏关系前景时说,马耳他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雅尔塔。历史不会重复,马耳他不是雅尔塔。雅尔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的大国描绘战后的国际政治蓝图,马耳他是美苏对东欧局势发展过快很担心,需要立即摸清对方意图,防止形势出现失控,以至损害各自的战略利益。马耳他之后,美苏关系将进入一个对抗趋于减少,妥协与合作有所发展的阶段。由于东欧形势的剧变,美国更多采取主动进取姿态,而苏联更多地处于被动退却的境地。但是,作为拥有最大军事力量的两个超级大国,长远战略目标各异,美苏关系的基本态势仍然是互为对手。
他在瞻望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前景时说,对90年代政治格局的前景究竟如何,现在还难以作出预测。可以看到的是,战后形成的以东西方之间的冷战、两大集团的对峙和两个超级大国争夺霸权为特征的美苏两极体制,将受到强大的冲击。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将日益发展,会出现一些新的力量中心和地区合作组织。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和谋求发展的斗争中,多极化就全球而言,是战后两极格局的被打破;就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是美、欧、日之间的经济竞争更趋激烈;就第三世界而言,是地区性合作组织的发展和中小国家争取对国际事务有更多的发言权。
他在展望亚太地区形势发展的前景时说,亚太地区的特点和优势是地区辽阔,资源丰富,特别是人力资源充足。为了适应国际竞争,大多数亚太国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注意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制定和实施切合本国实际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他们在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加工工业和增加出口方面成绩斐然。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亚太各国都有加强本地区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的要求和愿望。伴之以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潮流的推动,关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形式的种种建议和构想纷纷出台。
他说,一般认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形式或组织将是松散的,不可能形成欧洲共同体那样的一体化组织。我们认为,在亚太地区任何一个全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中,如果没有中国参加将是不完整的。中国在这个地区的作用已得到各国的公认。
他说,亚太地区的合作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前景良好。该地区的经济合作要能真正取得进展,保持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首要条件。各国之间要严格遵守和平共处原则,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相互间的经济关系,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地区合作组织应当是开放性的,不能搞排他性的集团和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钱其琛外长谈到中国的外交工作如何为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努力的问题时说,最近两三年中我们要搞好治理、整顿,进一步深化改革,以谋求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此创造一个稳定的、和平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以维护我国的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其次,外交工作要为进一步开放创造条件。当前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今年6月以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制裁。经济制裁不仅对中国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行制裁的国家本身也会受到损害。近几个月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和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企图排斥、孤立中国的做法是既不明智,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庞大的潜力是客观存在,是西方国家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中国不会改变开放政策,把已经打开的大门关上。希望其他国家也不要自己把通向中国的大门关闭起来。第三,要为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多做配合工作。维护我国在对外经济关系中的正当权益,使这种关系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反对各种歧视和限制。要恢复和维护在国际经济组织中我国应有的合法地位,疏通合作和交流的渠道。
(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年终专稿

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继续强劲
韩镇涉
一九八九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虽不及一九八八年,但减幅不大,继续保持了高于其他地区的领先增长地位。该地区一九八九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百分之六点五,比一九八八年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而欧洲共同体、拉美、西亚和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只及亚太地区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当然,亚太地区内部各国(地区)的经济形势也不尽相同。
亚太地区在经济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对外贸易还在扩大,海外投资异常活跃,外汇存底有增无减,在国际金融、航空运输、船舶承建、海外建筑承包等领域都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该地区正在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九八九年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有几个特点:一是出现了经济发展中未曾有过的新现象,即“北高南低”的经济增长由“南高北低”的局面所代替。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经济增长过去一直低于南朝鲜、台湾、香港等地区,今年前者的发展速度不仅出现了迅速上升的势头,而且接近或超过后者的水平。这种逆转的出现主要因素是后者的货币升值、劳资纠纷、工资上涨和产品成本提高,引起制造业不振和出口增长减缓,而前者情况则相反。看来这种转折不是一时现象。二是进口增加。其中最明显的是日本,其次是“四小”,还有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日本十月份进口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六点三,出口下降百分之一点九,这是自一九八五年六月以来出现的第一次出口额下降。预计全年进口额将超过两千亿美元,约增长百分之十。预计南朝鲜全年进口将达六百四十亿美元,增长百分之二十四。一至八月,香港和新加坡进口分别增长百分之二十点六和百分之十四点三。澳大利亚到今年六月三十日结束的上一财政年度比前一年度进口增长百分之十七,出口只增加百分之六。有人预测今后五年亚太地区进口贸易将超过出口贸易。强劲的国内消费需求和活跃的投资热、外部压力下的市场开放、在外的本国子公司商品的反销、石油及其他初级产品价格的回升以及本币升值等都是进口增加的重要原因。美国今年头九个月出口增长百分之十五,就和亚太地区增加进口有很大关系。三是双向或多向投资空前活跃。日本和美国这两个传统的资本输出国继续扩大对外投资。一九八八至一九八九年度外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达五百七十一亿美元,其中日本对美的直接投资比上一年度增长百分之五十一。一九八八年外国在日本的投资由上一年的二十二点一亿美元增加到三十二点四亿美元,预计今年将达四十多亿美元,其中占第一位的是美国资本。东盟是外国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据报道,今年头五个月外国对泰国投资申请额达三十八点四六亿美元,日本和南朝鲜对印尼的投资也在成倍地增长。美国也计划在今后五年内向马来西亚投资五点七五亿美元建设大型半导体厂。亚太地区自一九八五年以后出现的投资热潮正在推动着本地区生产和产业面貌的改变,同时还对工业内部和部门内部新的分工格局的形成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重大影响。
亚太地区经济尽管实现了有活力的继续增长,但其前景并非一帆风顺,亟待解决的问题还不少。通货膨胀、债务负担、货币升值、工资上涨、就业机会不足、国民所得分配不公、产业结构不协调和升级受阻、资金技术引进和对外依赖加深,还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包括知识产权、金融、建筑、农业在内的市场开放的压力以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等一系列阻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都存在,其中有些因素已经较为突出。例如通货膨胀,一九八九年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物价上涨指数已创近六七年的最高水平,菲律宾突破了二位数,南朝鲜和泰国也都超过了原定的目标。
鉴于上述情况,一九九○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很难指望出现像一九八八年那样的高速增长,但也不会是低速增长,一般来说,明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率预计将略低于一九八九年水平。首先,据专家们的预测,美国经济一九九○年至少要达到百分之二。日本经济在消费带动投资、投资促进内需的双刺激下会继续呈现出增长的势头,大体能实现百分之四以上的增长。其次,“四小”经济尽管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但它们都还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第三,东盟经济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开始步入成长型发展轨道。
除此之外,还有几点有利于发展经济的因素。一,由于本地区剩余资金的多年积累和国内投资机会的相对有限,为了对付经济区域集团化和贸易保护主义,避开贸易和非贸易壁垒,亚太地区对海外的直接投资将会继续增加;二,亚太地区正在普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大规模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和扩大制成品进口为主要内容的日本的经济调整,以出口市场多样化为特点的“四小”的产业调整,以吸引外资、扩大出口能力为中心积极发展纺织成衣、电子、汽车等加工装配工业和初级产品的再加工深加工的东盟的经济调整,这些都能促进贸易多边化和区内贸易的不断扩大以及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军事对抗逐渐转为政治对话,军备竞赛让位于综合国力竞赛,特别是国家关系中经济作用的显著加强,这些都为本地区发展经济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哥伦比亚记者频遭毒犯袭击 《旁观者报》坚持扫毒报道
9月2日,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城《旁观者报》办公大楼遭到恐怖分子袭击,有80多位工作人员受伤,内部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损失多达250万美元。这起爆炸事件标志着哥伦比亚扫毒进入新阶段后,穷凶极恶的贩毒恐怖分子对扫毒进行猖狂反扑。
由于美国政府宣布大力支持拉美各国扫毒,这使那些通过贩毒而大发横财的贩毒分子极为不安,于是便以大规模的恐怖行动来对付扫毒。仅哥伦比亚就有200多名扫毒的法官死于贩毒分子之手。而那些恪守自己职责,不愿在危险面前止步的新闻记者也普遍遭到贩毒分子的袭击。目前,除了扫毒法官和警察外,新闻记者已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第三个主要目标。过去10年中新闻界的损失是惨重的,在被杀害的24位新闻记者中,至少有10位是被贩毒分子谋杀的。为了摆脱这样的遭遇,近三年里有12位新闻工作者被迫流亡国外。接二连三的突发谋杀事件使新闻记者意识到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谁都有可能遭到袭击。
很久以来,《旁观者报》就猛烈抨击吸毒、产毒和贩毒,但是这家报纸却因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1986年12月,该报主编吉尔蒙·卡农·艾卡扎在报社门前被贩毒分子枪杀;今年年初,该报法律顾问在街上被骑在摩托上的恐怖分子暗杀;4月,该报在边境城市莱蒂西亚的特派记者被谋害。鉴于日益加剧的恐怖活动,哥伦比亚政府已经派军队到这家具有120年历史的报社门前站岗守卫,查询一切可疑的来访者,以确保报社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面对危险和困难,主持正义、临危不惧的《旁观者报》的编辑们没有在困难面前退让,他们在卡农主编遇难后相应地采取了一些新的斗争策略。他们改变了每天报道有关扫毒的消息的作法,而且在对谴责贩毒分子的评论中也不再署编辑名。他们坚持以手中的打字机为武器,利用报纸来对恐怖分子进行不懈斗争。
(赵武平编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快
印度每年有1700万婴儿出世,也就是说,每两秒钟就有一个新生儿呱呱坠地。人口学家对此发出警告:按此速度发展下去,到本世纪末,印度人口将由现在的8.07亿增至10亿。据联合国计算数字,到2025年时,印度人口将增至14.5亿,而同期的中国人口将为14.9亿,这就意味着,无须多久,印度人口就会大大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号人口大国。
目前,印度人口密度已是中国的两倍,生存环境已明显地感到压力。虽然印度政府早就提倡每个家庭只生两个孩子,但大多数家庭却非要生三到四个,不到夫妻满意是不会放弃生育的。
(陈联 益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