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为了人间的温暖
本报群众工作部信访组
在我国,煤是最丰富的资源之一。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有8600亿吨,远景储量达几万亿吨。
目前,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中,煤炭占70%以上。据专家估计,这个比例要持续二三十年。
为唤醒那沉睡多年的宝藏,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国有一支700万煤炭大军长年奋战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之中。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日夜不停地向地球开战。他们就像煤炭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根据读者来信的要求,本报群众工作部信访组的记者最近赴北京京西煤矿进行了采访。读者可以从这篇报道中,了解到煤矿工人的风貌,感受到矿山生活的气息,同时也可以体验到采掘工作的艰辛。他们的创业精神十分感人。如果我们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努力发扬艰苦奋斗、顽强进取、为国分忧的精神,我们的国民经济就一定会有新的发展;我们所遇到的困难,一定会得到克服。
——编者
学习煤矿职工的奉献精神
编辑同志:
共和国成立40年,也是煤炭事业大发展的40年。战斗在全国各地矿山的职工,对祖国经济的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千米、万米深井下是他们战斗的地方,工作面仅有头顶上的小矿灯照明,四周漆黑一片都是煤,手抓的是煤,脸蹭的是煤,下班升井,脸黑得就是父亲与儿子走对面有时也互不相识。工作起来,工人们从这煤洞转入那煤洞,肩背百斤重的铁柱、木柱,手拿大板铁锹爬斜坡,8小时甚至整日不见太阳。水、火、瓦斯、煤尘与塌顶等自然灾害,威胁着他们的安全。
煤矿工人的身躯是黑的,可献出的是火红的心,应该大力歌颂。望你们采访和报道煤矿职工的奉献精神;同时也反映他们工作中的苦恼,以便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宁夏石炭井三矿 杨树森
读了杨树森同志的来信,我们的编辑、记者深受感动。
为了能尽快反映出煤矿职工的风貌,记者重点采访了北京矿务局。
采煤工作的艰险性似乎已众所周知,当我们亲临一线时,才确确实实感受到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向地球开战
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两份厚礼——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采掘工人难以享受。我国露天开采的煤矿很少,采掘工人的战场主要是在阴冷、潮湿、黑暗的地下。在井下干活,有几个特点:脏。用工人略带夸张的话说,一天下来鼻子眼儿里的煤尘能攥个煤球,采煤工没有“唱白脸”的。累。据统计,每采1万吨煤,需要60立方米木材,20吨钢材,50吨水泥。由于京西煤矿煤层复杂,多属中薄型,北京矿务局的机械化采煤率只有12%,采掘工人常用的工具是电钻、电溜子、铁锨、手镐。因开采范围大,矿井延伸多,每采1万吨煤要打五六十米的岩洞。狭窄的巷道,使人干起活来难于施展。2米长、18厘米粗的木支柱只能连挟带扛地往里运,300米的巷道要做400对支柱。苦。从井口到工作面,近的数百米,远的要走个把小时。矿工穿着笨重的雨靴,经常要爬几十度的斜坡,在井下翻山越岭。走到工作面,体力消耗已很大,还要实打实地干上8小时。天长日久,腰腿疼、胃病时常袭扰着井下工人。险。随时受着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和煤尘的侵害。采掘工人是怎样看待这一切的呢?问了好几个人都是一句话:“这活是苦,是累,可总得有人干。”
为了给社会带来光明和幸福,他们把黑暗留给了自己。面对险恶的环境,矿工们却显得那样乐观、豁达。已在井下干了30多年的王平村矿采煤三段段长王清安,用自信的口吻对记者说:“只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干,安全上是有把握的。”一位来自四川的20岁的农民协议工则机智而又俏皮地反问记者:“难道井上就安全?我在井下干活没出过事,前几天骑自行车上街却把手给撞伤了。”
艰难困苦并没有使他们畏缩不前。黑龙江省鸡西市二道河子煤矿陈德柱给本报来信说,他们矿的掘进工梁春和,在一次放炮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的三个手指。伤愈后,为了重返井下第一线,他努力锻炼用两个手指干活,几年坚持不懈。回矿后,领导上给他安排井上轻松工作他不干,硬是软磨硬泡,重新当上了掘进工。他不计报酬,用伤残的手,继续打眼、放炮、推车……
矿工们正是以这种大无畏的精神,顽强地向地球开战,把那经过上亿年演变而成的“乌金”源源不断挖掘出来。在这寒风凛冽的冬季,不知坐在炉旁取暖的人们,可曾想到过那些在几百米深的阴冷潮湿的巷道里历尽艰辛的劳动者?
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
在煤矿工作需要放弃多彩的城市生活,在延绵起伏的群山中安营扎寨;需要割舍儿女情长,不可能尽力去孝敬父母,辅助妻子,教育子女。矿山职工中有许多人父母去世时却看不上最后一眼,妻子生育却未能在身边守护,孩子快毕业了却没去开过家长会。为了多出煤,他们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北京矿务局抓生产的副局长梁明忠,家离单位不过几分钟的路程,可一年365天,几乎天天盯在办公室,为的是随时了解全局8个矿的生产、安全情况;局长刘少昆、党委书记张绍峰柜子里总放着方便面,因工作忙起来常吃不上饭;副总工程师张可生,逢年过节没几次与家人团聚;王平村矿矿长刘天才,星期天都在井下度过……在矿区领导中这已司空见惯。他们工作起来从没有白天黑夜。工人们也同样,加上换衣服、洗澡等辅助劳动时间,每天工作往往在10小时左右。因此,矿工的妻子工作之余,除了操持家务、侍奉老人、抚育儿女之外,还忘不了给劳累一天的丈夫做顿可口的饭菜。
在矿山,人们还会感受到矿工母亲的博大襟怀。一位年轻采掘工一次在井下工作时不幸牺牲了,母亲在参加儿子的葬礼时,坚强地说:“他是为了社会,为了国家……”他们把儿子的骨灰埋在其为之献身的矿山上。后来,那位母亲也去世了。临终前,她要求把自己的骨灰与儿子葬在一起。于是,在那高高的山岭上,这位伟大的母亲和她那默默无闻的儿子长眠在一起。清明时节,每当这位青年矿工的父亲来为妻儿扫墓时,曾与他儿子并肩战斗的矿山伙伴们便相约而去,陪伴着英雄的父亲。
在北京矿务局,到处可以看到抛家舍业、马不停蹄的奋进者。他们当中有些人没有领到退休证就进了八宝山。当他们燃尽自己之时,一列列满载“乌金”的列车正从矿山驶向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驶向首钢、鞍钢、本钢……
他们需要理解和支持
煤矿职工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也有苦衷。由于不少人对他们缺乏理解,以致矿山小伙子谈恋爱时只好拟定个代号厂;许多人住房困难;煤炭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使企业长年亏损,造成生产后劲不足。
劳动力本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之一,但煤炭行业却在这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缺乏。北京矿务局机关20多个行政处长,除3人以外,年龄都在55岁以上;全局9000多名干部,每年调出300多人,其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占60%;井下许多专业技术工种,班、队、段长无人接替。其次是采掘工人招工难。目前,煤矿采掘一线约60%是农民轮换工或协议工,农民工已成为矿山建设的生力军。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矿招工日益困难。农民工主要靠吃议价粮生活,企业所能给予的补贴又不可能很多,致使一些煤矿的农民工大量离职出走,采掘一线严重缺员。
煤炭职工的奉献精神值得提倡。他们工作中的苦衷需要社会上理解和支持,需要领导机关予以重视。
(附图片)
(题图照片为北京矿务局门头沟矿采煤工人作业现场。)


第6版(读者来信)
专栏:编者的话

弘扬民族精神
一九八九年即将过去,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将跨入九十年代的第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里,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努力工作,默默奉献,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我们向这些无名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报读者来信版得到了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和关心。值此机会,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期望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把这块读者自己的园地办得更好。
八十年代的中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沉睡了多年又历经磨难的东方巨龙终于腾飞起来,去追赶历史的车轮。十年的成果无可辩驳地证明,党中央确立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是多么正确。十年来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也证明,党的基本路线要正确地贯彻,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错误思潮,必须反对一切违法乱纪行为,必须振奋民族精神、调动全体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因此,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人们应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九十年代,世界的发展将更加日新月异,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将要有更大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每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都不会甘居人后。我们读者来信版愿和广大读者一起,为弘扬民族精神而努力。


第6版(读者来信)
专栏:表扬

水利工地上的“庄户县长”
在江苏省邳县西加河疏浚工程工地的4万名民工中,提起副县长花怀柏没有一人不知道。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是“庄户县长”。今年西加河疏浚工程一上马,哪里有“卡壳工程”,哪里有啃不动的“硬骨头”,哪个工段出了麻烦事,就有老花的身影。老花打从10月26日进工地,一直吃住在工地。十几公里长的工地,他每天徒步巡查两次。
11月13日,老花急匆匆来到加口乡工地。由于这个工地垄沟开挖难度大,水排不出去,老花脱掉鞋,卷起裤腿,跳到没膝深的泥水中,挥锨大干。这天晚上,县里打电话让他回去参加述职报告会,他在工地几乎忙活了一整夜,14日早晨匆匆赶到县城的会场,这时他头发上、耳朵后还沾着从工地带来的泥巴。
江苏邳县县委宣传部 王守荣


第6版(读者来信)
专栏:表扬

兴学育人
介休县顺城关村党总支、村委会,在工农业总产值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舍不得花钱盖办公楼,却舍得花钱彻底改变办学条件。他们投资150多万元,用了两年时间,在古代文化名人郭泰(字林宗)设馆教书的地方(原小学旧址),新建了一所古典式建筑的小学——“林宗书院”。雄伟壮观的建筑群,古朴典雅,书院环境优雅清新。
全院分为四组,第一组为门庭院,学前班幼儿用;第二、三组为雕塑院、凉亭院,供小学用,有教室,图书阅览室、礼堂、教研室等;第四组为200米跑道的体育场。设施配套齐全。
书院现有12个教学班、6个幼儿班、800多名学生,在这里接受学前到小学的教育。这个村教育经费达到同期生产总值的5.3%。
顺城关村的领导,堪称兴学育人的有心人。
山西介休县汾西矿务局机修厂 董天生
(附图片)
林宗书院校门
林宗书院全貌
礼堂、图书馆、教研室
小学生在做课间操


第6版(读者来信)
专栏:表扬

公而忘私的刘厂长
为企业发展,舍小家,顾大家,大胆改革,受到人们称赞
刘洪明1981年担任沂南制鞋总厂厂长时,鞋厂已停产半年。他决定利用原有设备改产粘胶底布鞋新产品。为使新产品尽快问世,他与攻关小组一起吃住在科研现场。正当此刻,他的大女儿因患白血病住进了青岛医院,他的男孩又患了婴儿瘫。在家难与厂难面前,刘洪明照常投入科研现场,一面设计图纸,一面组织改装调试。经全体职工昼夜奋战,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转产工作,生产出第一代新产品。工厂得救了,可他年仅8岁的大女儿却带着没能够最后看上父亲一眼的遗憾,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儿子也因送医院过晚,留下了后遗症。
1984年春,为开发第二代注塑鞋,他与几位副厂长和技术人员先后到13个省市进行考察,主持制定了研制仿革注塑凉鞋计划。由于过分劳累,导致喉部原有的病症更加严重,最后说不出话来。手术后住院治疗才1周,他便回到科研现场。不能说话,便用笔指挥。就这样,率领干部职工将全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保证了仿皮凉鞋试制成功并按期投入生产。产品投产后,当年创利税30多万元,获地区科技进步成果奖。
1988年是鞋厂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可也是他家庭多难、负担繁重的一年,他姐姐不幸患胃癌住院,母亲也因患脑血栓偏瘫住院,一家医院同时住着两个亲人,他硬咬着牙没影响工作。两个亲人住院费4000多元,他一人就承担了2500元。为给亲人治病,他卖掉老家的三间房子。1988年,刘洪明与副厂长和各承包单位签订的合同年底全部兑现,多者获年奖4000多元,可刘洪明仅拿了1200元奖金,低于全厂平均数。由于企业经济效益突出,县委、县政府按承包合同兑现给刘洪明奖金2.9万元。当外界私下议论他所得奖金如何安排用场时,他主动向国家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13478元,其余全部用于企业生产。
刘洪明关心群众。他为23名大龄青年牵线搭桥建立了家庭;他安排了65名职工子女上学。每年农忙季节,他都成立帮工队,为家在农村的职工收种责任田。1981年全厂人均收入只有360元,1988年增加到2370元。哪一个工人不高兴!哪一个工人不感激刘厂长!1988年发奖大会上,几个老工人突然抬着一块绣有“为鞋厂腾飞历尽艰辛,待职工一片慈母之心”的横匾上台送给刘厂长,全场爆发出“哗、哗”的掌声,工人们的眼眶湿润了。
刘洪明凭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动全厂干部队伍进行思想作风建设,产生了心悦诚服的内在感召力,使企业充满活力,经济效益连续7年增加,累计创利税1055万元,等于赚回1981年前的42个鞋厂;职工由41人发展到1500多人,在全国列于大型布鞋、旅游鞋生产厂家。1988年经济效益绝对数列全国同行业第一名,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198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刘洪明“全国致力改革者”称号,并颁发了“五一”劳动奖章和证书;1986年他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1988年被轻工部授予“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称号;今年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山东沂南县 鲁文


第6版(读者来信)
专栏:表扬

这里没有绿灯
  我县开通镇每年约有1400多人申请结婚登记。几年来,全镇没有发生一起不到法定婚龄而结婚的事。原因是这个镇的领导人和婚姻登记工作人员严格把关。镇原民政助理王洁忠负责婚姻登记工作7年之久,经他手领取结婚登记证的累计达4800多对,没有一对是违法结婚的。由于这个镇维护了婚姻法的尊严,结果有效地控制和防止了早婚早育现象。吉林通榆县广播站 傅铁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