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美国的“军事污染”
徐炳和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推行“超军备”政策,生产了大量的常规武器和核武器,使得美国许多地方被放射性物质和有毒废物严重污染。这些场所的污染问题已成为美国政府难以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
据报道,美国能源部所属17个核武器工厂有3000个有毒场所;在美国600个军事设施里有6000个有毒垃圾堆;原属国防部财产的7200多个地方已经成了无希望地区;政府其它部门所属设施的污染场所尚未统计在内。
这些污染场所释放出来的物质非常危险。据政府估计,俄亥俄州弗尔纳德核武器工厂1951年以来,在生产过程中已把39.5万磅铀排放到空气中,16.2万磅铀排放到水里。另外,这家工厂储存在坑里、罐里和桶里的放射性和有毒物质已经渗漏并污染了工厂附近的地下水。华盛顿州里奇兰的汉福德武器工厂已把2000亿加仑危险废物倒入坑里和小湖里,至少污染了附近100平方英里的地下水。储入地下罐里的强放射性物质有4500万加仑,从罐里渗漏出来的钚能够制造50多枚长崎型原子弹。最有毒的废物场所是丹佛附近的27平方英里的落基山兵工厂。
30年来,陆军和壳牌石油公司倾倒了用于制造毒气和杀虫剂的125种化学物质。其它防务设施已经污染了迈阿密、图森等许多城市的供水蓄水层。经化验,地下水所含致癌物质比环保局在新泽西州皮卡蒂尼兵工厂规定的安全标准高5000倍,比密苏里州因德彭登斯附近的莱克城陆军军火工厂高2万倍。
严重的军事污染已使美国许多地方居民的致癌率明显上升。据调查,住在弗尔纳德核武器工厂附近的居民已经吸入的铀粉尘,为能源部规定标准的70倍左右,有162人得了癌症。马萨诸塞州科德角附近的奥蒂斯空军基地的有毒废物已污染了科德角提供饮水的全部蓄水层。1982年以来,这个基地周围的综合癌症率已上升到高出州平均水平30%以上。该地区一些城镇的肺癌、结肠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以及白血病和黑素瘤,也大大超过州的平均水平。
军事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况已引起许多居民的不安和反对。很多公民团体要求政府加速清理污染。在12个制造原子弹工厂的州中,有3个州的州长今年1月到华盛顿要求联邦政府采取清除军事污染的行动。
但美国政府处理军事污染的工作进展缓慢。自1975年开始军事基地修复工作以来,军方6000个有毒场所仅185个已恢复正常。已被列入全国特别基金优先清理的125个严重污染的军事设施中,只有6个修复完毕。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在美国核武器工厂和军事设施清除放射性和化学废物,正在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最艰难和最花钱的工作。它所提出的技术挑战相当于阿波罗登月和航天飞机计划。它所需之费用大概为1300亿美元。但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包袱沉重,拿不出多少钱来。布什总统承认,讨论清除污染的问题是容易的,但要清除就不容易了。现在,有些美国官员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由于极高的费用,污染的严重程度和技术上的局限性,要使这些军事设施完全清除污染是不大可能的。他们认为,一些最危险的污染场所可能被盖起来或圈起来,作为“无人地带”或“国家牺牲区”永远抛弃这些污染场所不仅威胁着当今美国人的生命安全,而且将遗祸子孙后代。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年终专稿

欧洲大市场建设的困难及前景
本报记者 魏崴
欧洲共同体计划在1992年底建成内部统一大市场,现在,离这个限期还有三年,内部市场建设的进展如何?
(一)
建设内部市场的依据,主要是1985年问世,1987年7月正式生效的《关于完成内部市场》的白皮书。《白皮书》规定内部市场建设的措施共有279项。看一看这些措施的拟订,通过及执行情况,大市场建设的进展情况便一目了然了。
为实施上述措施,欧共体委员会已向欧共体理事会提交了274项建议,但这些建议到了理事会,通过起来就不怎么顺当了。现在理事会已通过了148项,加上12国有关部长们已就另外13项达成了共同立场,就另7项作出了“部分的决定”,算在一起共为168项。换句话说,剩下的三年时间,应该用两年通过余下的111项,再留下一年的时间让各国议会批准这些措施。但是,困难在于这尚未通过的111项,内容均是有关消除内部壁垒,实现“四流通”(即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通)的难题。欧共体理事会能否在两年之内逐一啃完这堆“硬骨头”,是个疑问。
至于把理事会的决议转到各国议会去批准生效,就更难了。在理事会已经通过的148项决议中,现在获国家议会批准、形成法律且已付诸实施者,只有88项。而在这88项中,被全体成员国的国家议会批准生效者,只有14项,被9国批准生效者15项,8国批准生效者52项。
(二)
尚未通过的措施中,有几项的难度特别大,是一体化道路上很难逾越的障碍。一、间接税制问题。所谓间接税,主要指增值税,其次是指消费税。12国的增值税率差别极大,档次也不同。如西德的两档增值税率分别为7%和14%,而希腊高达36%,意大利竟至38%。消费税亦如此,如卷烟税,丹麦高至86%,希腊则为55%,西班牙低到22%。欧共体委员会酝酿中的方案是设法使各国间接税分期向“中间线”靠拢,最后实现统一。增值税与各国收入息息相关,要缩小如此大的差距,谈何容易!二、动植物卫生检疫规定问题。为保护本国的环境卫生、公众健康及经济的发展,欧共体各国都有自己的严格规定,禁止某些动植物产品入境,如西德不许法国牛肉、小麦进入,英国不许大陆的牛奶过海峡。问题在于各国的规定标准不一,悬殊太大,欧共体内部经常为此争吵不休,协调起来十分困难。理事会将要做出的111项决定中,就有48项属这一领域。三、“公民的欧洲”问题。这是诸国有形壁垒中最难消除的一个。因为要实行人员流通的自由就得有过境、兴办企业和居住的自由。由于各国社会福利相差很大,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就业情况悬殊较大,因此在人员自由流通这个问题上,各国的利益尖锐冲突。谁都不愿意自己的企业被别国的挤垮或为他人操纵,谁都不甘心让国外来客分享本国的国民收入和福利开支,共同体的“富国”尤其不希望“穷国”的居民到自己领土内定居。
到1992年年终之际,欧共体能否解决上述难题,啃光这三根“骨头”?回答多半是否定的。
(三)
欧共体决意建设内部统一大市场,源自他们对世界形势发展所产生的强烈紧迫感,即在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为站稳脚跟,在世界范围内与美、日抗衡。然而,近一年来国际风云的变幻,却使加强联合以自保的统一意志出现了裂痕,给内部市场建设增添了新的麻烦。
首先,是欧共体内的南北矛盾加剧。一般地说,在欧共体国家中,是北富南贫。多年来,南北在地区发展基金问题上一直存在着矛盾。南方国家想多争得些援助,北方国家在出钱时却总不那么痛快。现在,随着东欧局势的变化,北方国家尤其是西德,开始将援助兴趣转向东欧。在西德看来,无论从历史、地理、民族的因素或是从经济利益或发展前景考虑,向东比向南的好处明显大得多。南方诸国已频频警告富有的伙伴们不要有了新朋,冷落了旧友。
其次是一体化速度的问题。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是进一步加快还是放慢一体化的速度,各国意见分歧,正酝酿着激烈的辩论。像比利时这样一直对欧共体建设较积极的国家,而今在把欧共体的决议转为本国法令时却慢慢腾腾的。共同体一直在避免内部发展的“两种速度”,因为一旦真的形成“两种速度”,欧共体大市场便“统一”不成了,而今,“两种速度”的问题却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最后是“法德轴心”面临严重挑战。法德两国合作一致是欧共体发展的重要保障。现法国想加快欧共体建设的步伐,西德却流露出自有打算的意思。以斯特拉斯堡首脑会为例,法国本不想谈两德问题,西德坚持要谈,使德国统一问题首次列入会议正式文件。法国希望早日召开政府间会议,以修改现有条约,为经济和货币一体化向第二阶段过渡作准备,西德先是反对,后来又同意在明年年底召开,但其消极立场未变。法德态度不一,必将影响大市场建设。
尽管存在着上述种种困难,欧共体诸国全局性利益的需要,会使12国联合起来,努力实现建设大市场的目标。大市场也会沿着既定方向继续发展下去。不过,可以肯定这个发展将更为缓慢,更为艰难,大市场能否在1992年底如期实现很难说。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黎巴嫩:战乱不已 矛盾重重
温宪
一九八九年的黎巴嫩战乱不已,灾难频仍。
黎巴嫩总统、议长选举于去年秋相继失败后,形成国家无总统和以政府军司令奥恩为首的基督教军政府同以穆斯林逊尼派领袖胡斯为代总理的内阁分庭抗礼的局面。黎巴嫩陷入一九四三年独立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
自今年三月七日始,奥恩政府军与叙利亚军队及亲叙穆斯林军队、伊斯兰教派民兵在贝鲁特等地爆发了五年来规模最大的武装冲突。在阿盟三方委员会等极力斡旋下,冲突各方于九月二十三日实现了停火。黎巴嫩两大教派议员经过二十三天的激烈争论和讨价还价,于十月二十二日在沙特塔伊夫城达成协议,通过了
“全国和解文件”,并根据文件于十一月五日选举属于基督教马龙派的穆瓦德为黎巴嫩总统。十一月二十二日,就任仅十七天的穆瓦德遭暗杀身亡。两天后,同属马龙派的赫拉维被黎议会推选出任总统。以胡斯为首的政府也随即宣告成立。但奥恩军政府坚决反对塔伊夫协议及其后的总统选举。赫拉维总统就任后表示为了结束战乱局面,他将不惜诉诸武力,并于十一月二十八日解除了奥恩武装部队总司令一职。目前,黎巴嫩正处于剑拔弩张的危机中。
在扑朔迷离的局势演变中,黎巴嫩历史上的政治、教派等矛盾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今年又有了新的发展:
一、两大教派之间的政治利益矛盾与黎叙之间国家矛盾交织在一起,使黎巴嫩危机更趋棘手。基督教派大都认为黎巴嫩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外国军队的存在,所以一直要求叙利亚从黎撤军。奥恩称三月初开始的冲突是“解放战争”,呼吁联合国等进行干预,促使黎巴嫩问题“国际化”。而穆斯林各教派则认为叙在黎驻军是合法和必要的。他们认为黎问题的症结在于政治体制问题。他们主张按变化了的教派人口数量分享国家权力,改变历史上形成的基督教派执掌国家政治命脉的特殊地位。基督教一方坚持主张先撤出外国军队,再进行政治改革。穆斯林方面则担心,叙军一旦撤走,军事实力强大的基督教派会置政治体制改革于不顾。塔伊夫会议文件基本上满足了穆斯林方面对政治利益的要求,而奥恩军政府则因为文件没有规定叙利亚最后撤军的时间表而激烈反对。双方在这一焦点问题上互不让步,成为黎危机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二、黎巴嫩教派之间及各教派内部矛盾进一步发展,使得黎巴嫩局势更加错综复杂。今年年初,同属穆斯林什叶派的“阿迈勒”运动和“真主党”民兵因政见不合在图法赫地区再次大动干戈。二月中旬,同属基督教派的政府军同“黎巴嫩力量”民兵组织为争夺势力范围也发生武装冲突。对于塔伊夫会议达成的协议,各方反应不一。胡斯领导的穆斯林内阁对协议表示欢迎。但同属伊斯兰教派的社会进步党、“阿迈勒”运动和“真主党”则从各自政治利益出发,对协议表示强烈不满。基督教派内部对塔伊夫协议的意见分歧更为明显。奥恩领导的基督教军政府对协议表示激烈反对,甚至“不惜战死”,也决不屈服。而与奥恩同属基督教马龙派的赫拉维总统却是在实施塔伊夫协议的基础上选举产生的。这位新总统上任后不断向奥恩施压,力图尽快消除国家统一的障碍。拥有各自武装力量的各教派及派系为维护本派权益,动辄诉诸武力,结果使黎巴嫩几度出现的和解局面一再遭到破坏。
三、各派势力背后复杂的国际背景牵制着黎巴嫩民族和解进程。以色列至今仍在黎南部边境保持一个所谓“安全区”,经常对黎巴嫩进行军事袭击或挑起人质危机。由于叙利亚在两伊战争中支持伊朗,伊拉克支持奥恩军政府反对叙利亚在黎巴嫩驻军。而叙利亚则表示只有当黎“实现了政治改革,以色列全部撤出黎巴嫩领土之时”,叙军才“没有必要呆在黎巴嫩”。
今年以来,国际社会特别是阿盟三方委员会为黎巴嫩的民族和解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他们的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黎巴嫩人民历经长达十五年的战乱已疲惫不堪,人心思和。但由于各派利害矛盾错综复杂,各派间鸿沟很难迅速填平。因此,真正实现黎巴嫩民族和解和国内和平的道路仍是漫长曲折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国外剪影

“公关”在国际上日益时兴
余洋
现在,不论西方,还是东方,都很重视公共关系。在美国最热门的25个行业中,与公共关系有关联的行业有8个。全国有公共关系人员十几万,其中公关经理就有2万多。400多所大学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和专业,有的还设立了公关硕士、博士学位课。社会上开办的各种公关训练班、函授班就更多了。此外,还建立了公关协会。在西方大国的军政界及工商界,甚至政府不少部门都设立了公共关系部。近年来,公共关系在东欧一些国家也日益流行起来。
联合国开发署对于各成员国的公关活动也很关心,在它的支持下,由我国主办,于今年初在北京召开了发展公关的国际会议。
发展公关事业的关键是提高公关人员的素质。美国公关人员中的60%受过高等教育,40%是研究生。有人形象地比喻说,一个合格的公关人员必须具备企业家的头脑,宣传家的技巧和外交家的风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