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初冬访伊朗
本报记者 李红
十一月下旬,应伊朗政治国际研究所的邀请,记者出席了在德黑兰举行的波斯湾国际会议。从北京乘飞机向西夜航,透过皎洁的月光,俯视大地,时而看到漫漫草原和无垠的沙漠,时而又看到皑皑冰雪覆盖着的崇山峻岭。伊朗自古就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把两国联结在一起。古时候两国人民的使者需要在“丝绸之路”上长途跋涉,历经风雪,终年累月才能到达对方的国家,可如今我们只用八个小时就到达了伊朗首都德黑兰。
德黑兰可以说是个古老国家的新首都。早在两千五百年前,伊朗就创建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然而德黑兰作为伊朗的首都则是从十八世纪开始的。它在九世纪时还是一个乡村,一七八八年伊朗恺加王朝选择德黑兰为国家的首都。它离里海只一百多公里,厄尔布尔士山耸立其北,从这个中心位置可以控制通往里海的各个山谷,也可通往伊朗中部各绿洲。整个城市建立在一个山坡上,北高南低,波斯语“德黑兰”意为“暖地”。我们在机场受到伊朗朋友的热烈欢迎。下榻的“独立”旅馆正好位于城北的高地,整个德黑兰市的风光尽收眼底。据伊朗朋友说,德黑兰市发展很快。原来是按巴黎模式建立的,城市由南向北逐渐发展。现在两条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贯穿市区的南北和东西。城市的南部多为古老建筑,有红砖盖的民房和一些迷宫般的弯曲小巷道。这里的许多市场仍留存着古代波斯的风貌。北城则多为现代化的建筑,有许多商店,出售进口的百货,也有一些高级大饭店。街道中心广场种有鲜花,还安装喷泉,形成街心公园。街头商店林立,人群熙攘。妇女穿着多为黑色,从黑色头巾、黑斗篷直到黑鞋,男人则衣着较为多样,从各色西装到穆斯林服饰都有。市内常住人口逾七百万,加上流动人口达一千万,是伊朗的最大城市。上下班时,街上车流如潮。
德黑兰市有许多历史纪念文物和博物馆。一出德黑兰国际机场,便可看到气派雄伟、风格新颖的自由纪念塔,高四十五米,呈灰白色。它是一九七一年十月为纪念波斯帝国两千五百周年而建立的。沿着林荫大道直到北部山麓,便是巴列维王宫。宫院内有一片枫树林,王宫是一座两层楼高的花岗岩新式建筑,内部分别为巴列维国王的会客厅、餐厅、居室等,相当豪华。伊朗革命推翻王朝后,巴列维王宫向公众开放,改为“人民宫殿博物馆”。在市中心拉列公园一侧是建筑式样别致、形似织机的伊朗地毯博物馆。它藏有从伊朗各地收集的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的各种地毯的珍贵样品五千余件。参观者络绎不绝。此外还有艺术文化博物馆等,都反映了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波斯文化。
八年的两伊战争自然也在德黑兰市留下了痕迹。街道年久失修,新的居民建筑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日用生活必需品紧缺,米、肉、蛋等一部分实行配给,一部分可在自由市场买到,但价格昂贵。在街上行走也不时可看到因战争而致残的人。人们希望战争不再发生。
在德黑兰市郊,人们在紧张地修复道路,改造工厂,新建学校和居民点。伊朗政府和人民把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经济作为当务之急。今年七月新当选的总统拉夫桑贾尼上任后就指出:“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没有政治上的独立可言”。政府宣布的五年经济计划重点是重建在战争中受到破坏的地区,恢复和发展石油工业、基础工业和基本消费品项目,以满足国内的急需,遏制物价上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伊朗政府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务实措施受到群众的欢迎。
(附图片)
图为伊朗首都德黑兰市街心广场一角。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年终专稿

调整中的国际金融市场
张德宝
1989年西方经济发展速度放慢,金融市场曾几度风云,但未发生大的动荡,美元稳中有升,股市仍处在调整的过程中。经济学家预计,明年西方经济可能仍无起色,但尚不至于出现衰退。受此影响,金融市场的动荡可能有所扩大,不利于美元的因素将更加突出,美元的地位会弱于1989年。
资本市场的变化
世界经济的增长,贸易活动的扩大,增加了对资金的需求,由此推动了资本市场借贷规模的扩大。
近年来国际资金市场上借贷货币的方向有所变化,美元比重有所下降。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在1983——1988年期间,24个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债权中,美元从75.7%降到57.8%,西德马克从6.4%上升到10.1%,日元从3.4%上升到10.7%。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上的借款大户仍是工业国。今年一季度工业国的借款额为1132亿美元,占全部借款额的94.3%,而发展中国家仅为24亿美元,所占比重仅为2%。从整个资金流动情况看,近几年发展中国家偿还外债本息超过其所获得的贷款,出现资金倒流现象。
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市场出现了筹资证券化的趋势,即资金需求者倾向于通过发行各种债务性证券包括债券,股票、存款证等,直接向公众筹集资金,而不是采取向银行借取公众存款的间接融资方式。但1987年10月西方股市暴跌后,整个证券市场动荡不定,风险增加,另外西方银行为了克服银团贷款本身的弱点,创造了新的业务品种吸引客户,因此,银团贷款重新受到青睐,但筹资证券化仍方兴未艾。
活跃而又脆弱的股票市场
今年以来,西方股市继续挺升,8月24日,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达到创纪录的2734.64点,比股市暴跌前的最高点还高12.22点。法兰克福、巴黎、苏黎世等地的股价指数也创下了新的纪录。
西方股市行情看涨,首先是因为经济仍处于持续低速增长的状态,企业利润上升。其次,美国和西欧国内企业兼并之风盛行,推动股价上扬。再者,今年美元汇价在多种因素的支配下,呈现短期趋升,长期看稳的现象,刺激了海外投资者投资美元资产的积极性。应该看到,西方股市回升的基础是比较脆弱的,波动是经常的,而且随时再度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难以排除。
在动荡中寻求发展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西方经济增长已缺乏后劲,1990年西方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慢。但目前看尚不至出现明显的衰退。
国际金融市场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折射点,它受世界经济的制约,反过来又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由于整个西方经济格局和经济金融态势不会出现实质性变化,国际资本市场也不会出现戏剧性变化。由于生产国、市场和资本的国际化,国际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国际资本市场的借贷活动进一步扩大。但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因此对资金的需求会受到影响。另外,利率和汇率的不稳定性又是资本市场扩大的一个遏制因素。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及利率、汇率风险的扩大,促使借贷双方都在积极创造新型的金融工具,筹资技巧不断提高,一些传统的金融工具和方式经过改进后会重新受到重视和利用。同时,金融业务原有的经营地区界限、行业界限、服务范围界限已日益模糊。新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各种形式的竞争日益加剧,也将使金融市场继续向全球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西方股市仍处在调整中,全球的股市兴旺与繁荣还会持续下去,但受一些临时性偶发性因素的影响,股市的波动,甚至短期内出现较大的波动是难免的。尽管有利于美元的因素仍然存在并将继续支持美元趋稳,但对美元的不利因素也在不断发展。
经常性的动荡是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形势的一个特点,当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这种动荡波及的范围和程度是不尽相同的,近几年来,西方国家也在积极进行调整,寻求经济金融平稳发展的药方。1990年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预计仍将处在动荡中。它们将在动荡中寻求消除障碍,进而推迟衰退,谋求发展。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年终专稿

困难重重的非洲经济
本报记者 杨汝生
在过去的一年中,非洲大陆的经济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据估计,今年非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低于去年,粮食产量减少5%,外贸逆差继续上升,债务负担更为沉重,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低于1970年。非洲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在经济上的差距愈拉愈大。
今年和去年,记者曾访问了10余个黑非洲国家,从北部的塞内加尔、冈比亚到偏南部的扎伊尔和安哥拉,听到的皆是一片“困难”之声,经济衰退的阴影随处可见:预算紧缩,财政吃紧,一些工厂、商店和银行倒闭……经济不佳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人数增多,犯罪率上升,政局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加。
非洲经济陷入严重困境的原因颇多,但最主要的有两个:债务负担沉重和原料价格下跌。迄今为止,非洲的债务总额已逾2400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将达6000亿美元。有些国家的全部出口收入还不够偿还当年债务的本息。重新安排债务虽使一些国家得到暂时喘息的机会,但债款却因此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将更加无力偿还。某些工业国家虽然宣布取消最穷非洲国家的部分债务,但数量有限,仅占非洲债务的1.6%,无济于事。由于今年上半年债务利率急剧上升,非洲又负新债100多亿美元。
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削减了援非基金,不少非洲国家已成为净资本输出国。
早日全面合理地解决非洲的债务负担,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非统组织和非洲债务国虽多次呼吁召开关于非洲债务问题的国际会议,进行认真的南北对话,但因西方债权国持消极态度,甚至进行阻挠,国际会议迟迟未能召开。
阻碍非洲经济复苏的另一突出问题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导致初级产品价格剧跌,使依赖原料出口的非洲国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去年,除石油价格略有回升外,其他产品如可可、咖啡等持续下跌。今年1至4月,上述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又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1%和1.5%。可可价格甚至低于成本,出口的愈多,给出口国带来的损失愈大。去年可可、咖啡价格下跌,使科特迪瓦的出口收入减少了6000亿西非法郎(约合20亿美元),给喀麦隆造成的损失有2000亿西非法郎。1988年加蓬的石油出口数量增加,石油出口收入却在减少。国际咖啡组织和可可组织的会议相继失败后,这两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非洲国家则处于不利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工业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今年有进一步抬头之势。
随着新技术、新能源的不断出现,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减少,黑非洲正在日益丧失原料和劳动力的优势,这也是西方国家减少援非资金的原因之一。
随着世界地区性经济组织的形成,尤其是1992年欧洲大市场的实现,非洲大陆面临巨大的挑战。
所以,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使初级产品维持在对生产者有利的水平上,非洲经济很难出现大的转机。
此外,由于债务负担沉重,资金严重不足等原因,一些非洲国家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也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迄今为止仅取得了极其有限的成果。
毋庸讳言,要从根本上对困难重重的非洲经济加以治理,不仅需要非洲国家作出极大的努力,尤其需要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援。几年前联合国曾专门召开过讨论非洲经济形势的紧急大会,并通过了非洲复兴计划。但这个计划几乎成了一纸空文,工业发达国家所作的许多承诺未能兑现。
非洲在困难和失望之中度过了本世纪的80年代,90年代的道路看来将同样坎坷。帮助非洲摆脱当前的经济困境,使其重新走上发展之路,乃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日本在美国的院外活动
本报记者 张亮
近年来美日之间的经济摩擦此伏彼起;有时甚至闹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但是,除1987年美国对日本部分电子产品实施100%的惩罚性关税和制裁东芝公司外,其它纠纷往往以相互妥协让步而了结。这诚然与两国经济相互依赖及共同的战略利益有关,另一方面日本在美国大力开展院外活动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在美国,院外活动主要是指各利益集团雇佣有影响力的说客,对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游说,促使他们在立法和决策时能照顾其利益。美国有成千上万个专门从事这种游说活动的院外集团,而职业说客更是不计其数。
据说,250多个日本公司、工业协会和政府机构在美国雇佣说客,每年的院外活动费为6000万至1亿美元。除直接进行院外活动外,《商业周刊》估计日本在美国的公共关系费用、向研究机构的资助及其它类似开支达2亿多美元。《纽约时报》还透露,美国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关美日关系的研究项目中,80%都程度不同地接受日本公司、基金会或政府的资助。除舍得花大钱外,日本人在美国雇佣的说客大多是前国会议员和前政府高级官员,因为这些人在立法和执法部门有关系网,说话有影响力。这批说客还充当日本人的“耳目”,因而日本对美国政府内部与日本有关的事务比较知情。商务部一位中级官员就抱怨说,常常当一项决策还未传达到他那一级时,日本雇佣的说客就知道了。
日本人的院外活动已引起了许多美国人的不满。受雇的美国说客也遭到批评,但他们辩护说,他们所做的只是疏通双边立场,以增进了解,缩小冲突,对美国消费者也是有利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