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年终专版

“扫毒”正未有穷期
——拉美反毒斗争回顾
本报记者 朱满庭
今年,哥伦比亚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扫毒战,它使拉美地区的扫毒斗争出现了巨大的声势。在它的影响下,一个由毒品生产国和消费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毒品问题的局面正在形成。
多年来,对贩毒集团的斗争,一直是哥伦比亚最主要的国内问题之一。今年,随着巴尔科政府加紧采取剿毒行动,势力强大的贩毒集团也日益猖狂地反扑,企图以恐怖暗杀手段阻止肃毒斗争的展开。8月中旬,贩毒集团雇佣的杀手先后杀害了波哥大著名大法官加西亚、安蒂奥基亚省警察局长金德罗上校和著名政治家、自由党总统候选人加兰。这些暴行激怒了哥伦比亚全国人民,也使巴尔科政府下了最大决心与贩毒集团决战到底。加兰遇害后,巴尔科总统当即宣布与贩毒集团展开一场全面战争,使哥伦比亚的反毒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这场反毒战中,哥伦比亚政府态度鲜明,斗争矛头直指贩毒集团的首恶分子。在扫毒战的头一个多月中,政府集中出动了两万多名军警,在飞机和坦克的支援下,在全国范围大规模清剿,抄查了2000多个庄园、工厂、办公楼,摧毁了数以百计的秘密毒品加工厂和秘密机场,逮捕了万余名嫌疑犯,缴获了大批飞机、汽车和武器弹药。国际最有名的大毒王、麦德林卡特尔集团和卡利卡特尔集团的首领们的豪华住宅都受到抄查、占领。12月15日,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第二号头目贡萨洛·罗德里格斯·加查被警方击毙。这一切给贩毒集团以沉重打击。
哥伦比亚政府态度的坚定性突出地表现在坚持把著名国际毒犯引渡到美国的政策和绝不与贩毒集团和谈这两个方面。恢复美哥引渡协议是当局打击贩毒集团的重大措施,也是贩毒集团最害怕、反对最激烈的措施。麦德林卡特尔集团宣称政府每引渡一名毒贩,他们就要处死10名法官。确实,政府每引渡一个毒犯,哥伦比亚就出现一股新的暴力浪潮。8月下旬以来,贩毒集团武装组织几乎天天制造爆炸或暗杀事件,全国的气氛高度紧张。
哥伦比亚的扫毒战对拉美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反毒斗争都具有重大意义。可卡因的种植与加工提炼,主要集中在南美的玻利维亚、秘鲁和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是提炼可卡因的作物古柯的主要种植国,古柯叶在这两个国家初步加工成可卡因膏输入哥伦比亚,哥伦比亚的贩毒集团再进一步提炼成高纯度的可卡因,然后经过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走私到美国等国。因此,美国市场上80%的可卡因来自哥伦比亚。
更重要的是,哥伦比亚的反毒战促进了国际反毒斗争中的联合趋势。长期以来,美国当局与拉美国家在如何消灭毒品问题上意见并不一致。在哥伦比亚政府坚决肃毒,并为此付出了重大代价的情况下,美国总统布什在9月5日宣布了新的反毒品计划,对哥伦比亚政府作出了响应。这个计划一方面扩大了对拉美国家的扫毒援助,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国内毒品尤其是可卡因的控制,从而受到拉美国家的欢迎。今年10月10日,玻、秘、哥三国总统在秘鲁伊卡举行会晤,专门研究了反毒战略,并邀请布什和欧洲国家领导人就此举行高级会议。这一倡议立即得到美国总统布什和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响应。这一高级会晤预计明年2月在哥伦比亚的卡特赫纳召开。此外,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在10月份也达成协议,联合起来共同向拉美国家提供援助,帮助拉美国家训练警察,分享有关情报,保护法官等。英国、法国已向哥伦比亚派出专家,提供类似的援助。
不过无论从内部或是外部的情况看,拉美国家在扫毒问题上面临的困难都很大,扫毒将是长期、艰苦的斗争。从国内情况看,贩毒集团依靠多年来积蓄起来的巨大财力,在社会各阶层都扎下了根基,贩毒集团疯狂的恐怖行动也给不少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扫毒战半途而废的可能性确实存在。另外,从外部情况看,西方国家难以消除吸毒问题,也无法向拉美国家提供足够的经济援助,以实行古柯的替代种植计划。如何落实替代种植计划,很可能成为西方国家和拉美国家在毒品问题高级会晤中的一个争议问题。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年终专版

积重难返 小有触动
——美国扫毒一年
本报记者 仓立德
毒品问题是当今美国面临的首要社会问题,并事关美国的未来,这已几乎成为美国朝野上下的共识。纽约州副州长斯坦·伦戴恩说:“毒瘾是内战(即1861—19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以来对美国文明和政府的最大威胁。”通观美国向毒品宣战近一年来的所作所为,似可用“决心很大,困难重重,进展有限”来概括。
可以说,年初上台的布什政府对扫毒是相当重视的。2月初,布什在其就职总统后的首次演说中表示,政府决心全面清除毒品祸害,并要求增加10亿美元扫毒经费。9月5日,他提出一项美国迄今最为庞大的反毒品计划,拟在1990财政年度拨款78亿美元,重点加强法律制裁,打击国际毒品生产和走私,扩大戒毒医疗机构,增强反毒教育。
在扫毒所取得的实际进展方面,大致有如下数点:
——加强国际缉毒行动,堵截毒源。为配合南美邻国哥伦比亚和全国性扫毒运动,美国今年8月向该国提供了6300万美元紧急援助,派遣直升机和技术人员协助扫荡毒品中心的军事行动。布什政府计划5年内拨款20亿美元,打击国际毒品生产者、贩运者和走私者。美国还寻求苏联等国家和国际刑警组织的合作和协助。
——立法、执法双管齐下,厉行法律制裁。最高法院今年3月最终确认了联邦运输部的一项规定,即要求涉及严重列车事故的全体职工接受血样和尿样检查,从而为有关公众和国家安全的所有行业展开吸毒检查开辟了道路。纽约市政府已下令,对53类与人身安全有关的职工实行强制性吸毒抽查,涉及面几乎占全部30万雇员的一半。根据新规定,拒绝检查者将被解雇,查出的吸毒者必须接受治疗。沿海10多州投入了国民警卫队及其直升机等装备,拦截毒品走私。联邦政府还拨出巨额专款,增聘检察官,扩充警察部队,兴建新监狱。
——重视宣传和教育的作用。过去肃毒收效甚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只重打击,忽略预防。为使人们自觉抵制毒品诱惑,大众传播媒介、学校及民间团体纷纷行动。报刊、电视、电台经常插入“拒绝毒品即拒绝死亡”之类的警语,揭露毒品的危害,表扬青少年戒毒成功的事例。据统计,美国学生中的偶尔吸毒人数近几个月已大幅度减少,达37%,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偶尔吸毒者比例也已显著下降。
——企业、公民的反毒意识愈益强烈。据估计,美国各企业每年因职工吸毒、酗酒而造成的事故、旷工、偷盗、死亡所受损失达1500亿美元之巨。为了自身利益,许多企业已经或正在采取措施,以有效制止内部吸毒问题的恶化。在一些毒品犯罪活动猖獗的大城市,大批不堪忍受社会秩序混乱、人身安全受威胁、伦理道德败坏现象的居民,自动组织起来,在居住区四周巡逻,主动向警方报告毒品交易活动,封堵用于吸毒的废弃房屋,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制止街头贩毒行为。
尽管取得上述进展,从整体上看,美国的毒品问题积重难返,目前至多可称为小有触动。
首先,全国毒品犯罪事件仍层出不穷,吸毒者总数未见明显减少。有“毒品之都”称号的华盛顿市继去年凶杀率跃居全国首位后,今年的凶杀率(截至11月)与去年基本持平。纽约市今年第三季度被捕的重大罪犯中,60%与毒品有关。
其次,拉美的扫毒战胜负难卜,毒品仍源源不断涌入美国,各地毒品交易依然活跃。
第三,司法措施仍欠完善。如恢复死刑问题,一些州、市激烈争论后,至今无下文。联邦和许多州的监狱人满为患,犯人已到无处可囚甚至聚众暴乱的地步。监狱增长速度远赶不上罪犯增长速度。
再次,医疗设施缺乏。目前全美可用于戒毒的5000家医疗所,每年仅能接待80万人。而1989年全国吸毒者估计达2300万。
美国的毒品问题,与其说是贩毒者与吸毒者之间的问题,毋宁说是一系列“社会病灶”的综合反应。病根不除,症状难消。吸毒、贩毒与贫困、失业、精神颓废、追求金钱与享乐的价值观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在一起,并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扫毒战争”所面临的对手决不仅仅是吸毒、贩毒问题,因此必然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编者的话
近年来,全球范围的吸毒、贩毒活动日益猖獗。有人甚至说,地球正在被“毒化”。
从本版的三篇报道可以看出,反毒斗争已成了一九八九年全球关注的一件大事。在西方国家,因失业、贫困、苦闷、绝望以及社会道德水准下降,造成了毒品的社会需求;追求金钱、贪发横财的风气助长着毒品走私活动,结果形成毒品泛滥,而这又刺激了对毒品的需求,使吸毒、贩毒成了一个难以根治的社会顽症。
毒品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宁的国际公害,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取得扫毒的成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年终专版

西欧社会的癌症
本报记者 张启华
当前,西欧地区的吸毒现象日趋严重,走私贩毒十分猖獗。毒品问题简直像瘟疫一样困扰着西欧各国。11月下旬,国际刑警组织在法国召开会议,把打击毒品走私作为它的首要任务。
继大麻、海洛因之后,古柯碱已席卷西欧市场。几年前在美国上市的可卡因代用品,人称作“杀人丸”的“闷打”,也在法国和西欧一些地区出现。有人预言,西欧同美国一样将成为毒品大市场。
国际性的贩毒、“企业化”的经营是毒品侵袭西欧的新特点。走私者已不再采用藏于皮箱夹层、存入人体的陈旧办法,而是把毒品巧加伪装,打入货运集装箱,经海陆辗转多国,避开警方,然后大批量的走私入境。例如,西班牙今年初在马德里机场破获的一桩最大的走私案件,毒品竟藏在集装箱里的几万颗鲜椰子里。
据专家们估计,各国查获毒品的数量不同,大概占走私量的5%到20%不等,也就是说,大部分毒品已非法流入,满足了西欧市场的需求。然而,西欧国家很难遏制毒品消费。近几年来,西欧吸毒的人数有增无减,受毒害的阶层也更广泛。据统计,在1969年,法国警方传讯的吸毒者仅210人。目前法国吸过毒的人已达90万人,其中72%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意大利一个25万人口的小城,竟有8000人吸毒。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吸毒者大多数属于社会底层的人,如今瘾君子既有失业者、青年学生,也有学者、工程师、证券经纪人等。
毒品需求的剧增反过来又刺激了那些毒品贩子。尽管国际社会严厉谴责,警方四处查禁,但毒贩们毫不示弱,因这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吸毒同当前西欧社会的大批失业、家庭分离、道德水平下降等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吸毒问题的泛滥又把本来就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推向了更加危险的地步,形成了恶性循环。
近年来,西欧政府经常通过国际会议或双边会晤,就禁毒问题磋商、协调政策。设在里昂的国际刑警组织,成为西欧与外界互通情报、共同侦缉毒枭的重要国际组织之一。
在西欧内部,共同体国家早在1971年就以蓬皮杜总统为名建立联合小组,并制订反毒公约。1986年,奥地利、西德、意大利、瑞士和法国成立的五国反毒俱乐部最近又恢复活动。
西欧各国还普遍建立或加强缉毒的指挥机构,协调各国的有关部门的行动。法国政府从去年开始,从增拨开支、更新设备、培训人员等几个方面,组建反毒队伍。它还在比利时、泰国、哥伦比亚等处设立联络站,随时掌握有关动向。
人们认为,西欧的肃毒斗争,虽略有战果,但在预防和打击吸毒者方面难有见效,这显然是因为今天人们还无法铲除吸毒的社会根源,也无力从根本上阻止国际毒贩的入侵。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墨西哥政府十分重视禁毒和清剿毒贩。在过去的10个月中,从贩毒分子手中截获可卡因22吨。
图为警察在墨西哥城当众销毁缴获的可卡因。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