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杨主席会见我在科人员
新华社科威特12月24日电 (记者许昌)正在这里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杨尚昆主席,今晚在中国驻科威特大使官邸会见了中国使馆全体人员和在科威特工作的中国商务、承包公司、医疗队、体育教练组和留学生代表。
杨主席由管子怀大使陪同,同在这里工作的中国同志一一握手,并亲切询问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勉励大家努力工作。杨主席还分批同80多位中国同志合影留念。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第二大炼油厂油罐爆炸
美国第二大炼油厂——埃克森炼油厂的油罐二十三日发生爆炸,并引起大火,造成一人死亡,数人受伤或失踪。
据报道,这起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十三点三十分左右,至少有两个装有七万桶柴油的储油罐发生爆炸。爆炸声波及二十五公里之外,浓烟冲天高达一百五十米。
埃克森炼油厂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吞鲁日,日产量超过六十万桶。 (据新华社)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孟加拉国内阁改组
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二十四日宣布改组内阁。
在新改组的内阁中,副总统穆扎德·艾哈迈德兼任工业部长,总理卡齐·扎法尔·艾哈迈德兼任新闻部长,副总理沙阿·穆阿扎姆·侯赛因兼任粮食部长,阿尼斯·伊斯拉姆·马哈茂德继续担任外交部长。
艾尔沙德总统宣布解除前内阁中四名部长的职务,新任命伊斯拉姆·乔杜里为青年和体育国务部长、赛义德·迪达·巴克斯为文化国务部长。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科威特通讯

真诚的朋友
本报记者 成元生
12月的科威特阳光和煦,气候宜人,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杨尚昆主席的来访更为这美好的季节增添了喜庆的色彩。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亲自到机场迎接并陪同杨主席到下榻的和平宫,一幕幕盛情的欢迎场面亲切感人,充分体现了中科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今天早晨科威特各大报都在头版显著地位刊登了杨主席访问的消息,指出科中友谊有着悠久的历史,杨主席的来访必将进一步加强两国的友好关系。
时近正午,杨主席在科威特陪同团团长、石油大臣阿里·哈里发·萨巴赫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前往参观著名的科威特大塔。当杨主席登上大塔时,陪同团长介绍说,科威特大塔高187米,由大小两个球体组成,大球体下半部可储水133万加仑,上半部设有可容纳200人的餐厅。小球体上设有旋转眺望台,100多人可以同时观赏景色。科方原来安排杨主席只登到大球体上半部。杨主席登上大球体餐厅后,兴致正浓,又继续登上了小球体的旋转眺望台极目远眺,美丽的科威特景色尽收眼底。杨主席说,这里景色真漂亮,来到科威特不登科威特大塔就不算到过科威特。
科威特大塔是现代科威特的标志,是科威特人民发展经济、征服自然的象征。
的确,科威特人民在发展民族经济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20年前,科威特17800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都是光秃秃的沙漠,既没有涓涓河流,也没有碧波荡漾的湖泊。但是就在这无垠的大漠下面却有一个“石油海”。科威特石油储量达145亿吨,仅次于苏联和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三位,年产量可达4000多万吨,收入达90亿美元。巨额的石油收入使这个昔日荒漠中的穷乡僻壤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人均收入达1万多美元。科威特十分重视利用石油收入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一座座炼油厂、天然气液化厂,化工厂、海水淡化厂拔地而起,国家迅速地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杨主席在机场的书面讲话中对科威特在发展民族工业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科威特是最早同我国建交的海湾国家。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特别是经贸合作关系取得很大成就。1988年中科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两亿美元。我国的纺织品、食品、五金、轻工产品受到科威特人民的欢迎。去年以来我国的新兴电子工业产品洗衣机、收录机、电熨斗等开始进入科威特市场。我国还同科威特开展劳务合作,我国在科威特的劳工有将近一万人,主要从事建筑业,我国“中建”、“中港”等10大公司在科威特设立了办事处。
科威特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唯一向我提供贷款的国家。科威特官方机构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向我国提供了3亿美元的长期低息贷款,兴建13个项目。其中厦门国际机场、天津大发汽车厂、北京丝绸厂已经竣工投产,经济效益良好。
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总经理巴德尔·胡迈迪先生对中国非常友好。今年9月份他曾到北京访问。他说,近几年来的多次访华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很快。我通过实地观察,确信中国在继续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正常,北京的局势是稳定和安全的。他的这番话表达了广大科威特工商界人士的心声。一位科威特工商界人士说,中国和科威特经济合作潜力很大,可以取长补短,互利合作。
今晚,白杨宫灯火辉煌,科威特埃米尔举行宴会,热烈欢迎杨主席,杨主席的访问必将使中科两国人民的友谊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本报科威特12月25日电)
(附图片)
12月25日,杨尚昆主席参观科威特大塔。
新华社记者 张郇摄(传真照片)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入侵造成巴拿马大量伤亡
美首次使用避雷达“隐形”战斗机
新华社巴拿马城12月22日电 据美国南方司令部22日承认,自20日美国军队入侵巴拿马以来,至少造成279名巴拿马人死亡。
在初步统计的死亡人数中,有220名平民,59名军人。
在近3天的交火中,双方死伤人数难以统计。然而在首都巴拿马城的圣托马斯医院里,确认有大批重伤员。他们中很多人重伤致死,还有很多伤员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护和得不到治疗,伤势不断恶化,濒临死亡。
另据埃菲社发自联合国的报道,诺列加政府派驻联合国安理会的代表米拉·帕尼萨·德贝莉亚比塔22日说,美军的入侵在巴拿马造成6000至7000人死亡,2000名巴拿马平民被俘。
与此同时,美国方面承认,美军在交火中有3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4人失踪。
新华社巴拿马城12月24日电 美入侵使得原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所在的人口稠密的巴拿马城乔里约区1.4万多人无家可归。
这些难民现在躲在一座体育场里等待救援。遭到美军轰炸的乔里约区已变成一片废墟。
新华社华盛顿12月24日电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今天透露,美国空军在入侵巴拿马的军事行动中首次动用了能躲避雷达监视的F—117“隐形”战斗机。
这位发言人说,美国空军的F—117“隐形”战斗机12月20日凌晨躲过了雷达系统的监视,袭击了位于巴拿马城以西120公里的一个军用机场,那里驻扎着两个步兵团。
他说,这次突然袭击的成功使美国的空降部队在未遇到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这座机场。这位发言人拒绝透露美国空军出动了多少架“隐形”飞机以及这些飞机从何处起飞等详细情况。
F—117“隐形”战斗机是在极其秘密的条件下制造的,直到最近美国空军才承认了这种飞机的存在,但对有关该机的其它任何问题都讳莫如深。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诺列加到梵蒂冈使馆避难
美军逮捕大批巴国防军官兵
本报华盛顿、墨西哥城12月24日电 记者仓立德、郭伟成报道:遭受美军追捕的巴拿马国防军司令诺列加将军今天下午前往梵蒂冈驻巴拿马使馆,要求政治避难。据悉,美军已派重兵包围了梵蒂冈使馆。
布什总统得悉此消息后表示,他为诺列加的“恐怖统治已告结束”而高兴。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表示,美国正在考虑采取何种方式将诺列加带到美国接受审判。但此间人士认为,梵蒂冈当局有可能将诺列加递解巴拿马当局,这样一来,美国入侵巴拿马的主要目的——捉拿诺列加回美国受审,便要落空。5天前就任巴拿马总统的恩达拉已明确表示,根据巴宪法,他无权将任何巴拿马公民引渡至外国。
据报道,诺列加是乘私人汽车前往梵蒂冈使馆的。此前美军曾根据告密搜查了他的隐匿地。
目前在巴拿马的美军总数已达2.6万人,在5天的军事行动中,已有30名美军官兵阵亡,200余人受伤,4人失踪;另有数名美国人质仍在巴拿马军人手中。
几天来,美军已经在各军事基地及俘虏中收缴了约12000支枪、一批地对空导弹、反坦克火箭等等。在美军通缉的前国防军高级军官中,今天有3名曾担任过军区司令的中校军官自首。新“政府”组织的“自卫队”正挨家挨户搜索原民兵“尊严营”人员。被美军捕获的国防军下级军官约有1600人,国防军士兵6000多人。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中科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新华社科威特12月25日电 (记者李士兴)中科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今天在这里正式签字。
同时签字的还有中科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混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谈纪要。
中国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丙乾和科威特财政大臣贾西姆·哈拉菲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协定和纪要上签字。王丙乾和哈拉菲在杨主席访科期间举行了会谈,双方对近几年来两国间的友好合作表示满意,一致同意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加强两国在贷款、投资、贸易、技术以及其他经济领域里的友好合作。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在古的巴拿马人建立反美组织
新华社哈瓦那12月23日电 100多名旅居在古巴的巴拿马人今天在哈瓦那成立了反对美军入侵巴拿马的抵抗组织。
该组织以巴拿马已故的巴拿马政府首脑奥马尔·托里霍斯的名字命名,主要由在哈瓦那学习的大学生组成。
“奥马尔·托里霍斯”抵抗组织在成立大会上散发了一份公报,谴责美军对巴拿马的入侵,并表示支持巴拿马人民的反美斗争。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本报最后消息

梵蒂冈教廷发言人说
不把诺列加交给美国
本报墨西哥城12月25日电 记者郭伟成报道:梵蒂冈教廷发言人华金·纳瓦罗说,教廷不会把诺列加交给美国支配。
梵蒂冈发言人说,教廷不是把诺列加看作政治避难,而是接受他要求结束巴拿马内乱的愿望。
西班牙首相费利佩·冈萨雷斯与外长紧急磋商接受诺列加避难的可能。但是,西班牙外长说,由于西班牙与美国之间订有《引渡条约》,因此,西班牙不是接受诺列加避难的适当地点。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西哈努克的代表说
民族军在马德望等战场取得新战果
新华社曼谷12月24日电 据设在曼谷的西哈努克亲王驻柬埔寨和亚洲私人代表处官员今天晚上在这里说,最近西哈努克民族军在柬埔寨马德望奥多棉吉和磅同省的战场上取得了新的胜利。
本月22日,西哈努克民族军、柬埔寨人民民族解放阵线和民主柬埔寨国民军联合向盘踞在由诗梳风到马德望的5号公路上的敌军据点发动进攻,拔掉敌军据点5个,并摧毁5座桥梁。
同时,上述三方联合部队还向坐落在诗梳风东北部的6号公路的敌军据点发起进攻,经过2小时的战斗,摧毁了其中的两个据点。在这次战斗中,有35名敌军被打死,50多名被打伤。
在奥多棉吉省战场,自从本月18日以来,西哈努克民族军加紧向驻扎在该省的敌军据点发动进攻。目前,8个据点已被民族军摧毁,考蒙、考克布、克巴索以及省会三隆都处于民族军的包围之中,三隆正遭到柬抵抗力量的炮击。
据报道,本月20日4辆敌军运输车从三隆开出后遭到民族军埋设的反坦克地雷的袭击,其中有一辆卡车被炸毁,车上的士兵都被炸死。在前一天,民族军伏击了3辆从三隆开往考蒙的满载60名士兵的装甲运兵车,其中有一辆被摧毁,其余两辆又逃回三隆。
西哈努克民族军在磅同省战场也取得一些战果。从金边至暹粒的6号公路自11月25日以来一直处于瘫痪状态。民族军已炸毁了仅距磅同省会磅同市10公里的6号公路上的13座桥梁。截至到本月11日,西哈努克民族军已摧毁6个盘踞在6号公路上的敌军据点。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罗首都布加勒斯特仍有枪战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12月25日电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24日仍不时响起枪声,但战斗的激烈程度比前日有所减弱。在电视台、党中央大厦、电台、国防部大楼等地,支持齐奥塞斯库和反对他的武装力量之间发生枪战。从火车站和国际机场等地也时时传出枪声。
锡比乌、布拉索夫和克鲁日三城市双方交战也比较激烈,勒姆尼库弗尔恰、克拉约瓦和阿拉德三市也有枪战。
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24日中午在电台、电视台发表一项公报,呼吁在全国境内停火。公报还要求各单位领导和群众保卫经济单位、商店、医院、学校,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设施。
据救国阵线委员会在罗马巴亚电视台宣布,齐奥塞斯库及其夫人已被逮捕。但这一消息有待证实。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主权遭践踏 人权受蹂躏
巴拿马人在美军占领下挨过圣诞夜
新华社巴拿马城12月24日电 (记者胡泰然)在入侵美军对巴拿马主权和尊严践踏下,巴拿马城的居民在沉闷的气氛中度过圣诞之夜。
通常,巴拿马人在圣诞夜总是要走亲戚、跳舞、聚会、娱乐。可现在巴拿马城的主要大街上,公共汽车尚未通行,行人三五成群结伴而走,手里举着白手绢或白布条,以免占领军找麻烦。
在人口稠密的乔里约区,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大楼已成一片废墟,许多民房也被美军炮火摧毁,入侵军的坦克和装甲车把守着各个路口。
昔日巴拿马国家调查局大楼如今已成断垣残壁。据悉,这座建筑20日曾遭到美军的猛烈轰炸和炮击。巴拿马国防军最重要的军事基地阿马多尔要塞眼下处在美军重重包围之中。美军南方司令部和运河管理委员会大楼戒备森严。
巴拿马总统府、外交部和最高检察院等重要国家机关大楼有大量的武装人员守卫。美军20日入侵之后,总统府和最高法院大楼都曾遭抢劫。美国使馆处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特别保护之下。尼加拉瓜驻巴拿马大使馆仍被满载士兵的军车包围着,原来包围古巴使馆的美军已撤走了。前政府首脑、国防军司令诺列加的住宅住进了许多军人,临街的两个大门由美国兵守卫。
一些战略要地,如美洲大桥、通往美军基地和国际机场的路口都由美军守护。在许多街口仍可以看到巴拿马人用砖石、木头、废弃轮胎、垃圾、汽油桶和汽车筑起的街垒。这些街垒曾被用作阻止美军入侵。全城的大街小巷都脏乱不堪,到处是垃圾、碎玻璃和破铁门。美军20日入侵巴拿马之后,该城有70%以上的商店遭到抢劫。
今晚,巴拿马城里为数不多的未遭抢劫的超级市场在美军的监护下开门营业,买东西的人排起长长的队伍。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中波将实行自由外汇贸易
新华社华沙12月19日电 中国和波兰决定从1990年1月1日起把传统的政府间易货记帐贸易改为自由外汇贸易。
这项决定是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李岚清和波兰外贸部副部长斯·阿马诺维奇在华沙签署两国政府贸易协定后宣布的。据悉,这是中国在与东欧贸易往来中首次采取这一结算方式。它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两国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中安混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结束
新华社罗安达12月22日电 历时4天的中国—安哥拉混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今天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结束,双方签署了3个文件。
这3个文件是:中国—安哥拉混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中国无偿提供一般物资和关于建设高级党校可行性考察的换文。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乌兰木伦和安哥拉工业和贸易部部长多明戈·达斯沙加斯在文件上签了字。
以乌兰木伦为首的中国经济贸易代表团和以安哥拉工业和贸易部长多明戈·达斯沙加斯为首的安哥拉代表团,就农业、能源及其他方面的合作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苏联政府就罗局势发表声明 法美表示支持对罗进行干预
新华社莫斯科12月24日电 苏联政府23日发表声明,表示“支持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为恢复国内安定和秩序所作的努力”。
另据塔斯社报道,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23日在苏联人代会上宣布,苏联已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政府“行动小组”来注视罗马尼亚事态的发展。他还说,苏联已呼吁华沙条约缔约国进行接触,“以便为支援罗马尼亚人民而协调动作”。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在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呼吁华沙条约缔约国为罗马尼亚事变协调动作之后,法国外长和美国国务卿表示,如果苏联和华约国家对罗马尼亚采取干预行动,法、美两国将给予支持。
法国外长迪马24日在电台说,“我已向苏联当局表示,如果他们认为有必要进行干预,法国不仅不会反对,而且将支持这种行动。”
迪马还说,“如果罗马尼亚流亡者和法国人希望组成一支志愿军,我们将为他们提供方便。”
美国国务卿贝克24日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采访时说,美国支持援助罗马尼亚救国阵线的一切努力。他说,美国很可能效法法国支持华约认为有必要采取的干预行动。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全斗焕将被迫到国会接受质询
南朝鲜前总统全斗焕将被迫于十二月三十一日到国会作证,就在他掌权期间发生的镇压光州起义和一系列非法舞弊事件接受质询。
这一消息是全斗焕从前的几名亲信在二十四日晚上探望他之后向记者们透露的。
让全斗焕于十二月三十一日到国会作证的决定,是南朝鲜国会内的两个特别委员会在二十三日作出的。这两个委员会是专门为清理全斗焕执政时期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悬案而设立的。被认为是全斗焕通过政变上台的重要知情人的前任总统崔圭夏也已被通知在十二月三十日到国会作证。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伊朗拒绝单方面释放战俘
伊朗外长韦拉亚提二十四日在对德黑兰大学学生发表讲话时说,在交换战俘问题上如果伊拉克方面不采取任何措施,伊朗是不会单方面释放伊拉克战俘的。
韦拉亚提外长要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登记在伊拉克的所有伊朗战俘。
据估计,伊朗和伊拉克关押的双方战俘共计十万人。但自两伊一九八八年八月停火以来,其中只有不到二千五百名伤残人员得以遣返回国。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巴黎圣诞节前的阴影
本报记者 吕网大
刚进入12月,巴黎的人们就忙碌着准备过圣诞节。位于市中心的爱丽舍大街等主要街道的建筑物和道路两侧的树上挂满了节日的彩灯,大大小小的商店用圣诞树和五光十色的彩球、彩带装扮一新,孩子们则翘首期待着圣诞老人给他们送来各种礼物。
然而,日益临近的节日带来的并不全是欢乐,恐怖活动的阴影也悄悄笼罩着这个西方大都市。上月底,西班牙警方逮捕了中东一恐怖组织的8名成员,查获了200公斤的爆炸物,以及巴黎机场地图,他们的行动计划是在圣诞节至新年期间或明年1月巴黎审判另一恐怖组织头目时,进行爆炸破坏活动。消息传出,不少法国人感到惊恐。
不久前,法国安全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采取措施,以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欧共同体12国内政部长也在巴黎召开会议,就反恐怖、扫毒等问题进行磋商,以采取共同行动。法国安全部门已紧急动员起来,全副武装的警察牵着警犬在地铁、商业中心来回巡逻;主要公共建筑物及政府机构戒备森严,手持冲锋枪的警卫人员警惕地注视着四周;边防警察也加强了边境地区的警戒,以防恐怖分子潜入国境,机场安全部门对过往旅客的行李进行了加倍严格检查……圣诞节前的巴黎如临大敌,处于紧张的气氛之中。
据悉,中东某个恐怖组织为此次开始的行动进行了精心准备,早在两三个月前就有两个重达数吨的集装箱从中东运到马赛和瓦朗斯,警方在瓦朗斯的中东一家进出口公司截获这个集装箱,在伪装成食品和果酱的罐头内,查出200公斤高效炸弹、雷管、手榴弹等爆炸物,根据线索,警方又找到了恐怖组织在马赛等地的后勤供应点。特工人员正在追查之中。
巴黎为什么会又一次成为恐怖组织打击的目标,此间舆论认为,这可能与法国社会党政府在中东插足过深,树敌积怨较多,因而在中东地区处于不利形势不无关系。
人们也许将在不安和惊恐中度过西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社会党政府反恐怖活动能够取得多少成效,人们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本报巴黎电)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渥太华的无家可归者
本报记者 郭文福
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是一个只有31万人口的小城,城市漂亮、干净、安宁,目前正值圣诞节的前夕,更是一片繁荣热闹的景象。但是,就在这个小城中,也有着一批无家可归者和被遗弃的人。
凌晨3点,已有6个月身孕的狄阿娜还在沿着里多大街游荡,没有帽子和手套。
“我冷!我冷!我无处可去!”她仰天悲嚎。
狄阿娜二十几岁,是从区里收容所被撵出来的约100个人之一。这些人被撵出来的原因是对工作人员施暴、性侵扰或有破坏行为。
在渥太华卡尔顿地区约有1000人住在紧急收容所、别人家的地板或诸如楼梯等地方。
那些住在马路上的人说,他们经常在住宅楼暖和的排风口、地道,甚至阳台下边睡觉。有些人,例如像55岁的波麦维尔有时是整夜在外边走,因为他们饮酒太多,不准进收容所。29岁的科乌尔说,他睡过树叉,“你只要找一个够宽的树叉就行了!”鲍比·理查兹说,他睡马路断断续续有20多年了,知道一些秘密的地方,其中大多是有热出风口的地道。他说,“这些,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57岁的斯罗安蜷睡在公共汽车站的椅子上。他的一生的财产在墙角的一个木箱和一些垃圾袋里。当他上周从外地来到这里的时候,身边只有5元钱。他之所以在零下18摄氏度的大冷天里四处游荡,因为他不相信有什么大的收容所会收容他。
加拿大精神健康协会渥太华卡尔顿分会执行主任马克金诺抱怨道,他们急需40个人应付这些精神病患者,为此两年前曾向省政府申请150万加元资金,但到今年9月才批下来36.5万加元,这些钱只够雇佣5个人。 (本报渥太华电)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从12月22日起,英国的无家可归者开始在伦敦一家收容中心领取食物。英国目前无家可归者达18万。
新华社记者 许如元摄(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