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扫黄”要树立长期作战思想
中共甘肃省委书记 李子奇
“扫黄”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个实际步骤,是一场腐蚀与反腐蚀、演变与反演变的严峻政治斗争。坚决地领导人民群众夺取这场斗争的胜利,是各级党的领导者的重要职责。
从今年7月以来,我们遵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系列指示和部署,在全省范围内清理了图书报刊及音像市场。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这项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省清查印刷厂315家,音像制品销售点1995个,放像点1096个,书贩摊点1700个,书店129家,舞厅214个,清查面占95%,查缴色情淫秽书刊134700多册,非法出版书刊35900册,迷信图片、印刷品4958张(册),淫秽扑克1714副,色情淫秽录像带3000多盘,非法录音、录像带12535盘;依法查办“涉黄”案件38起,其中大要案10起,挖出贩黄团伙4个,处理违法犯罪分子276人。这样做的结果,从城市到农村,文化环境和市场得到了净化,全省人民拍手称快,广大青少年受到了深刻教育。
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
弄清产生“黄毒”的深层原因,提高“扫黄”斗争的自觉性。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对黄色淫秽腐朽的东西,近几年有些同志思想上有模糊认识,认为开放搞活,资本主义的东西统统都可以放进来。这实质上是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丧失警惕性的表现。稍有疏忽,放进来的就不仅仅是几个苍蝇,而是资本主义腐朽意识形态。这是“黄毒”泛滥最主要的原因。作为意识形态的垃圾,有其顽固性,不是靠几次清理就能一劳永逸的。大量的事实说明,“黄毒”的泛滥,是外来渗透和国内的沉渣泛起的混合物。这几年,由于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革命传统教育减少,正面的东西不多,使青少年对于腐朽思想的抵抗力大为减弱。所以,当黄色淫秽的东西袭来的时候,缺乏有力的抵制措施,青少年一代更缺乏强有力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这就必然大大加剧了“黄毒”的危害程度。
在思想文化阵地上,一些人见利忘义,视“制黄”、“贩黄”为发财之道,黄色书刊和音像制品在社会广为流传。我们对黄色的东西打击不力,打一阵、停一阵,没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扫黄”斗争,以致造成比较严重的局面。
进行总体部署,集中全社会力量进行围歼
今年七月份以来,我们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的“扫黄”斗争,进行过多次安排和部署,对斗争的方法、步骤、重点提出了明确要求,电视、广播、报纸等舆论工具都把“扫黄”作为宣传重点,公安、工商、新闻出版、教育等有关部门,按照自己的分工职责,带头搞好内部及社会上的整顿清理;工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投入“扫黄”工作。各地、州、市也普遍行动起来。兰州市在全省“扫黄”宣传周后,开展了“扫黄”突击月活动,已经收缴封存违禁书刊17万册,销毁淫秽黄色书刊3万多册,没收黄色录像、录音带2500多盘,查处涉黄案件11起,处理违法经营书报、销售摊点和录像放映点44处。临夏回族自治州先后出动检查组44个,检查人员1500多人。有些地区组织了“扫黄”成果展览。我们还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到一些地市县检查、督促“扫黄”。上下左右一起动手,形成了强大的攻势。现在,“扫黄”斗争在城市已深入到厂矿、学校、街道,在农村已深入到乡镇和村民委员会。
“扫黄”工作既要坚决,又要稳妥,必须认真掌握和执行政策,防止和避免出现偏差。我们在这方面的要求是:群众还没有发动起来的地方,要多讲些“坚定”,坚决克服各种阻力,尽快形成“扫黄”局面;群众已经发动起来的地方,多讲些“稳妥”,严格按政策办事。
“扫黄”斗争面广量大,既要堵源,又要截流。我们在堵源截流中,一抓各级各类出版社、杂志社,搞清“黄”的标准,从编、印、发各环节上彻底检查;二抓发行渠道,特别是对各级邮局建立审读制度,堵塞漏洞,使一批低级庸俗的刊物不能从邮局传入;三抓各级新华书店,不得从外地购进不健康的图书;四抓集体、个体批发户,对以赚钱为目的、从外地大批购进黄色书刊、又批发到全省各地的集体、个体批发户,毫不手软,坚决取缔。五抓工商管理,对一些没有工商登记、也不挂牌经营,偷偷摸摸从沿海和外省转手倒卖淫秽下流书报刊的不法分子,依法严厉制裁。六抓地下放映点,不管是国营单位和企业,也不管是集体或个人的放映点,凡是播放、复制、传播黄色录像制品的,全部取缔。
“扫黄”工作要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切实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要用健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我省省市两级文化市场和专业文艺团体,经过
“扫黄”斗争,经过清理整顿,更加坚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我省民间民俗美术展览,歌剧《咫尺天涯》等节目,参加了全国第二届艺术节,兰州太平鼓参加了蓉城民间艺术节。甘肃电视台拍摄的《西部之光》、《西北望》及合拍的《西部之声》等电视片都受到了省内外的好评。全省已出版新书300多种,4000多万册,重版图书91种,800多万册。全省工交企业“丝路杯”电视文艺大奖赛上,从154个节目中,选出17个优秀节目,编制了电视片,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
普及全民“扫黄”意识,树立长期作战思想
“扫黄”斗争初战告捷,但面临的任务仍然是艰巨和长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必须进行长期作战。
从甘肃目前实际看,斗争有反复性、隐蔽性、转移性。抓得紧一些,市场就干净一些,稍有松懈,就会冒出新的问题。一些不法书贩、书店、贩卖黄色制品的活动,表面上有所收敛,但手法更隐蔽、更诡秘,有的书摊白天和晚上不一样,摊上和摊下不一样,表面和背地不一样。同时,还有黄色的书刊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由白天向夜市、黑市转移。我们正在抓紧制定文化市场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草拟了《甘肃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甘肃省音像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法规,逐步使音像制品市场、图书报刊市场,印刷行业等方面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纳入法制轨道。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两个文明建设进村到户
新华社记者 张荣大 本报记者 贾建舟
山东省莱西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村生产力空前活跃,一些错误说法也随之流传开来:“分田到了户,再不用党员和支部”,“只要能挣钱,就是好党员。”一些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宗旨意识也淡化了,党群关系趋向紧张。
现实教育了县、乡两级党委:农村要致富,少了党支部是不行的。于是,全县村级普遍健全了党支部,调整了党小组,并本着从严治党的原则,全县村级建立了党支部和党员的目标激励制度。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不甘心落后,重振党的威信。去年全县有二百零九个村支部成为先进党支部,有二千二百多名党员被评为优秀党员。
村级实行党员包户制度,形成了一个支部抓小组、小组抓党员、党员带村民的组织结构。农村面貌迅速改观,各项工作重现生机。
有一段时间,莱西县一些村庄的党支部、村委会和其他群众团体组织软弱涣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地方党政的大量工作虽然到了村边,却进不了户。
如今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为基础、以党员联系户和村民小组为纽带的良性运行机制,使党的方针政策和两个文明建设畅通无阻地进村到户,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是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水集镇李家疃村刚发展葡萄的时候,十五名党员带头承包了三年。头一年,没见钱;第二年,收入也不多。两年后,葡萄园喜获丰收,每亩盈利八百多元。这时党员却主动退出承包园,让给十二个比较困难的户。群众说:“还是共产党员觉悟高。”这个村四十三名党员个个率先垂范,被群众誉为“村魂”。
二是村民建设文明新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朴木乡韩家汇村是一个一百七十多户的大村,前几年打架斗殴、偷盗赌博、上访告状成风。自从加强村级建设,修补起“断层”,这几年韩家汇村安定团结,经济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村庄标兵。
前几年在实行大包干的同时,一些地方村级组织失去凝聚力,许多村的集体家底空了,造成了许多“空壳”村。莱西县一度有二百多落后村,接近全县总村数的四分之一。
集体经济壮大不起来,还谈什么为群众办好事?
在教训面前,莱西县村级组织在巩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同时,积极壮大集体经济。
全县村办集体企业已达两千多处,去年完成产值近四亿元,实现利润三千九百多万元。全县二百零三个落后村有一百四十三个摘掉了后进帽子,一万八千个经济困难户有一万三千户脱贫致富。南墅镇北村宋村近几年走共同富裕道路,先后投资七十八万元,新上石墨加工企业六个,年产值达三百万元。去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达到二百六十万元,集体积累达一百二十万元,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县、镇三级文明村庄标兵。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他们也注重增加积累壮大集体经济,一九八八年村级积累达一亿五千多万元,比一九八五年增长三分之一。其中部分资金用于农业再投入,扩大水浇地十七万亩,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庄拉上了电,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开始迈上新台阶。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奉献篇

“傻子”院长
薛景全 邱苏
他十几年如一日,时时以雷锋为榜样,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情怀,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地位高低,义务为病人治病,人们都尊称他为“傻子”院长。他就是济南军区某医院原副院长张志敏。
张志敏今年59岁,1987年退居二线。但他不愿坐享清福,在医疗事业上默默奉献余热。张志敏自1949年跟随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至今银针没离过口袋。不论在家、公园、公共汽车,还是外出办事,他总是“没事找事”。发现脸色不对的,行动困难的,他都主动询问“哪里不舒服”。听说哪里有病人,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他义务为多少病人解除了痛苦,谁也说不清。有人说,他给病人治病有一股“傻劲”,他说,雷锋活着的时候,不也常做“傻事”吗?
十几年前,他为了救一名落入河水里的儿童,不顾一切地从十米多高的桥上跳进河里。孩子得救了,而他却摔断了两根肋骨、腰椎骨折。一位乡下老人患病没钱治疗,张志敏把老人接到家里,管吃管住管治疗,老人病好后又把他护送到家。
今年5月,张志敏外出办事途经烟威警务区时,遇到一个围观场面,是一名青霉素过敏的病人窒息了。张志敏挤到前面立即抢救。当病人呼吸恢复,心跳正常时张志敏悄悄地离开了。
今年3月,张志敏乘坐公共汽车时,听到一位女同志在旁边与其他人讲,她母亲患胆石症,吃什么药也止不了痛。张志敏对那位女同志说:“我是医生,我给你母亲针灸一下好吗?”女同志感激地点点头。经过张志敏一个星期的针灸,病人康复了。当她们问需要多少医疗费时,张志敏笑笑说:“不要钱。”
烟台百货批发站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患颈淋巴结核,颈部脓肿形成瘘管,反复发作,肩膀抬不起来,不能走路,在别的医院花了2800元钱也没好转,全家人非常着急。张志敏闻讯后,骑着自行车往返近十里路,隔日为病人换药、针灸,风雨无阻。经过他6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病人病状减轻了。张志敏没喝病人一口水,没抽一支烟,没收一分钱。病人家属感动得直流泪。“过去我们只听说过雷锋为人民做好事,今天我们看到真雷锋了!”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直言不讳

何不顺藤摸瓜?
李庚辰
常从报上读到廉洁奉公的干部拒贿的事迹,很受教益。但是,许多同志一拒了之,仅仅做到了“慎独”,是很不够的。
受贿,需要有人行贿。受贿与行贿,互相依存,互为因果。要根除贿赂,严惩受贿者自不待言,对行贿者也决不可宽贷。否则,断其流而存其源,其祸水还要无孔不入而再行泛滥,惩治腐败就将如抽刀断水。
行贿者大抵有两种:一是迫于贪官淫威而曲意逢迎以图祛灾免祸的。这种人往往节衣缩食,捐不足奉有余,确实可怜。二是以贿赂做饵,诱掌权者不顾法纪,搞“权钱交易”。有的人行贿搞到了买紧俏货物的专批条子、飞黄腾达的乌纱帽子、四通八达的关系网子,以及什么“能人”什么“家”的桂冠。江苏仪征市一个25岁的农民陈宗明,用8万元贿金换来了295万元的巨额非法贷款;中兴机电产品销售部用2000元贿金买通原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副厂长赵伯禹,从而套购到铝锭100吨、电解铜50吨,倒卖后非法获利10万多元。他们将行贿当成了腐蚀干部、打通关节、图财谋位以至违法犯罪的手段,十分可恶。对这种人只能绳之以法才能以儆效尤,对前面那种人也必须让他们知道行贿是违法乱纪行为。
有些人认为,追究行贿者,会影响群众的举报积极性,不利于弄清受贿人的问题。我对此说法不以为然。党纪国法若如此网开一面,不但不能惩恶,而且不能扬善。例如,据报载,大连水产制药厂“一年送‘好处费’24万元”,结果有关方面只是“查处”了由此造成的“严重漏税行为”,余皆不问。这“24万元”怎么“送”的?无非贿赂而已。诸如此类如不依法论处,会使人误以为行贿无罪。法律威严何在?贿风何时能煞?相反,对送礼和行贿行为,严厉查处,不仅不会影响弄清受贿人的问题,而且会有助于查处受赌者。例如,云南陆良县有个个体户靠贿赂干部搞不法活动,三年拥有数十万元资产。由于审查了他的行贿罪,便很快弄清了34名省、地、县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罪。
可见,行贿与受贿,也是瓜连藤,藤连瓜,顺藤摸瓜,顺瓜摸藤,往往拔出萝卜带出泥。弃藤不摸瓜才是不智之举。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正气凛然
——江苏泗洪酒厂廉政建设二三事
鲁子
江苏省泗洪酒厂(原江苏省泗洪双沟酒厂分厂)是一个年产酒二万三千吨、拥有职工一千八百人的中等企业。这个厂的领导班子在经济效益连年增长,每天上门买酒、卖原料、学技术等求情者络绎不绝的情况下,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工厂的立身之本。
今年四月的一次出差途中,江苏省泗洪酒厂的一位司机突然问厂长张保民:“你还记得年初有人送你十条大中华香烟的事吗?”“怎么不记得,我当场就退回去了。”司机红着脸说:“那是我托人送给你的。我从外省调回泗洪,前后花了两千多元,想不到你这一关竟然一分钱没花。”
其实,像这样的事,对张保民来说,说不清有多少次了。今年年初,张保民的一位朋友兴冲冲地找上门来说:
“我搞了三百万斤山芋干,只要你让厂里全部收下,咱们可以赚三万元,分给你一万五千元。”张直言相告:“这种事我不干!”那人急了:“放着票子不要,你这不是犯傻吗?”张保民冷冷地说:“我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当场拒绝了这笔交易。事后张保民说:“要想干一番事业,清白绝不可少!”这是他的由衷之言,也是这个厂领导一班人的实际行动。
一次,党委书记傅承清老家来人要向酒厂出售五十多万斤高粱。老傅见符合收购标准,便同意收下。事过几天,这个熟人对老傅说:“这是二千元钱,送给你表表心意。”老傅正色道:“你这是干什么?我三十年党龄难道就值两千元?你快把钱拿走!”今年八月,酒厂设备大修,订购了一个阀门厂的货。事后该厂私下送给主管此事的副厂长陈学健和生产助理李士侠回扣两千一百元。两人立即如实汇报,全部上交给组织。
这个厂的党委副书记、财务副厂长、工会主席等人,也都拒收过财礼,上交过财物。从一九八四年十月到现在,在这个厂“拒财礼登记册”上,已登记在册的领导班子成员拒收、上交财礼一百九十多起,其中有彩电、冰箱、洗衣机、各种土特产及高额现金,价值逾五万余元。
这个厂领导班子清正廉洁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恪守“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的古训,以不滥用职权、不乱批酒、不随意安排亲戚进厂等“五不”自律。厂长张保民曾先后回绝了二百多人次亲朋好友要求进厂的请求,至今背着“六亲不认”的名声。该厂主产品“泗洪特酿”畅销,每吨酒一转手即可得四百元。该厂领导坚持对亲属一律不批照顾条子。
在金钱财礼考验面前,泗洪酒厂一班人防腐反贪,清廉为本,领导班子稳定团结,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今年全国白酒行业生产普遍滑坡的情况下,这个厂仍然保持良好的上升趋势,成为淮阴酒乡经济效益最好的厂家之一。连续四年被淮阴市评为文明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赶马哥的命运
殷海涛
过去在我的故乡云南丽江,赶马帮走南闯北的男人才算是有本事的男子汉。当时山里没有公路,穿的用的都从山外用马驮进来。那时,赶马帮的人很多,但赶马生活很苦,10多匹骡子一出门就得喂养、备鞍、驮卸,起早摸黑。
我有个表哥,长得身强力壮,18岁就成了村里唯一的赶马人。一年四季,表哥几乎全在外赶马驮运货物。每当他赶着马帮回到家中时,我们这些小伙伴便围着他听那些山外的新鲜事,什么海呀,电灯呀,汽车呀,讲得神奇迷人。后来呢,伙伴们读完了小学、初中,一个个都到山外去了,有的当了工人,有的当了干部,有的上了大学,唯有表哥没有出去,一直在山里赶着那十几匹老马。听说他家的日子过得挺艰难。
时过多年,在外面的我一直在想念着他,特别是这几年,农村日新月异,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祖国大地,世界已经走进大山。如今,我那位表哥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阳春三月,我有幸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到家的当晚,我就踏进了表哥家的门。表哥见到我喜出望外。我还没在火塘边坐稳,一大盘食果便摆在我面前,还端来一碗香喷喷的酥理玛酒:“尝尝,新酿的。如今这年景,吃酒不用愁哩。”
“表哥还在赶马吧?”“早没哩,前几年搞包产到户,村里的骡子都卖给了私人,我买下了两匹,平常时驮点东西,农闲时骑着去山外做点生意,找点钱花。”这时,我才发现堂屋上方摆有一台收录机。“这是托人从外面买来的,没事时听听古哩(民歌)。”原来,表哥录了一盘自己唱的民歌,逢年过节放给乡亲们欣赏,也添几分节日的乐趣。
更令人惊奇的是,没有文化的表哥这几年靠勤劳的双手和自己的聪明的智慧掌握了一手好木工技术,已先后参加修建了几幢机关大楼。如今山里与外界有公路相通,不需要跑马帮了,表哥有了钱又买了一台小型汽车,给村民带来了许多方便。
故乡的一切是那样亲切,又是那样陌生。我坐在表哥的汽车上想,我再回来时,表哥的命运会怎样,故乡的面貌又会如何呢?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节俭清廉永不忘
——空军航空兵一师党委艰苦奋斗纪事
刘从札 荣庆祥 李志臣
凡是到过空军航空兵一师的,无不被他们那种自觉坚持艰苦奋斗的事迹所感动:环境条件差,他们矢志不渝,乐在奋斗中求改善;生活条件变好了,他们仍然惜物如今,能省则省……
当部队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空一师党委首先为基层官兵排忧解难,而不是把好处留给自己。自70年代起,几任师领导干部都同一般地面干部一样挤住在30年代盖的破旧小楼里。前两年在上级关怀下,师机关大院先后盖起两栋家属楼,有人议论,这下师领导该离旧房进新楼了。可新楼盖起后,全部分给飞行员,师领导仍然住在原来的旧房里。直到最近,他们在上级领导关怀下,才搬进新居。这样,有些地面干部每当因自己住房太挤想发牢骚时,一想起师领导不计较住房条件的行动,就没话说了。
师长和其他飞行领导干部的伙食费每天10多元。不飞行时,如果他们将伙食费从空勤灶领出回家吃,每月可增加不少收入。但他们不这样做,同其他飞行员们一样,坚持到空勤灶就餐。他们经常到远离机关的一个飞行团抓飞行训练,在那里,他们到空勤灶就餐,每天要交空勤灶伙食费10多元。如果在部队招待灶就餐,每天只需交1元多钱(有补贴),而他们选择了空勤灶。他们说得很实在:“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怎能哪有便宜就往哪里钻呢?”
这几年,国家财政有困难,军费紧张。师党委自觉为国分忧,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他们陆续兴办纸盒厂、镀锌管厂、平板厂、金属结构厂、汽车修理厂等,效益不断增加。他们从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钱,改善基层的物质文化生活。师党委成员还带领官兵大搞农副业生产,挖鱼塘、栽树、养鸡、养鱼、养猪、养牛、种菜,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他们在上级的帮助下,新盖起8栋宿舍楼,对老家属楼普遍进行了粉刷和维修。还新建了飞行员指挥塔台、空地勤战斗值班室、飞行员休息室、机务后勤指挥中心、体育训练中心等。营院绿化被所在市评为“花园式先进大院”。
有一个团常年驻守在“山上没有草,风吹石头跑”的大山沟里,条件非常艰苦。师党委带领这个团的官兵为改变环境常年苦干。绿化营区,浇树苗没有水,官兵们每次到山下吃饭时,人人带着脸盆,回来时端一盆水,给树苗浇上。在修建演练场时,师领导和这个团的领导用钢凿一点一点地在水泥地板上凿出一地形地物图案,震裂了虎口,磨出了血泡,凿秃了6根钢凿。汗水和辛劳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如今这里绿树成荫,营院如画,篮球场、足球场、溜冰场平坦宽阔,航理教室、文化娱乐室、图书阅览室昂然耸立。
空一师经过艰苦奋斗,手里有点钱了,但空一师党委思想上过紧日子的这根弦一刻也没有松。有一阵子,买进口高档车成风。空一师购买高档车的钱是有的,也有人建议师领导顺着风势买一辆。但师党委认为:“有钱不能用来买豪华轿车,因为这钱来之不易,一分一厘都要花在刀刃上。”师里没有买,所属生产经营单位悄悄买了一辆半新的“蓝鸟”牌小轿车,送给师领导用。师党委研究后,一致认为:坐这样的车,不见得能提高多少工作效率。我们只要有车坐、不耽误工作就行。这辆车,师领导到底没有坐。
不图形式,不摆阔气,能省则省,讲求实效,这是空一师经费开支的指导思想。去年11月20日,空一师安全飞行8周年。这是值得庆贺的日子。不少同志提议花10多万元,购买纪念品,搞集体大会餐,痛痛快快庆贺一番。师党委研究认为,这样搞花钱太多,可改成传统教育和岗位练兵竞赛。结果,基层官兵反映很好:没花几个钱,庆祝活动照样搞得挺好。
这个师担负战备训练任务,需要大批量的航空油料。他们制订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节油措施,就连飞机某些部位渗油也不放过,用只小盒点点滴滴接起来。这样积少成多,每年节油几千吨。去年全军在空一师召开现场会,推广他们的节油经验。
有人把空一师领导的工作姿态概括为:一多二争三难。“一多”就是下基层时间多。近几年来,每人每年下基层平均在140天以上,最多的207天。“二争”就是争工作做。从1984年以来的6个春节,党委成员都是争着到部队担负战斗值班,其中师政委有4个春节是在部队度过的。“三难”是让谁休假、疗养难。党委成员都不愿离开工作岗位去图轻闲。有的时候,耿师长白天驾机飞行,晚上跟班训练,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可要让他去疗养两周,强迫他也不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付出巨大的劳动,得到是大面积丰收。全师工作呈稳步上升趋势,好的和比较好的基层单位占95%。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海军某部通讯四连常年坚持不懈地开展学雷锋活动。今年以来,修车组多次到街道、机关大院,为军内外群众义务修车数百辆。
图为修车组的同志们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为大家修车。
郭一江 方建平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