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家元首首次出访海湾国家
杨主席抵阿联酋访问
扎耶德总统举行隆重欢迎仪式
本报阿布扎比12月23日电 记者成元生报道: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扎耶德·本·苏丹·阿勒纳哈杨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于今天下午4时半(当地时间)乘专机抵达阿布扎比,开始对阿联酋的正式友好访问,受到热烈欢迎。这是我国家主席第一次访问阿联酋,也是第一次访问海湾国家。
今天,阿布扎比阳光灿烂,微风吹拂。中阿两国国旗在机场上空飘扬。专机停稳后,杨主席走下舷梯,迎候在舷梯旁的扎耶德总统与杨主席亲切握手,互致问候。
机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鸣礼炮21响。杨主席在扎耶德总统陪同下登上检阅台,军乐队高奏两国国歌。杨主席由扎耶德总统陪同,走上红地毯,检阅仪仗队,仪仗队向两国元首致敬。
接着,杨主席与阿联酋政府高级官员和各国驻阿使节握手。
仪式结束后,杨主席由扎耶德总统陪同离开机场到马希里夫宫。
陪同杨主席访问的我国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丙乾,外交部副部长齐怀远,对外经贸部副部长吕学俭等同机到达。
杨主席在机场发表的书面讲话说:“我前来素有‘海湾明珠’之称的美丽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感到非常高兴。”“中阿两国人民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自1984年中阿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我们对此感到非常满意。我这次是怀着增进了解,加强友谊,促进合作,共同发展的真诚愿望访问贵国的,我期待着同扎耶德总统阁下和其他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我相信,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这次访问,必将取得圆满成功。”
(附图片)
杨主席抵达阿联酋,扎耶德总统等到机场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 张郇摄(传真照片)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党和国家的政策不会变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不时有“某某政策要变”、“某某政策变了”的传言,妨碍了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方针的贯彻执行。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
当前,随着治理整顿工作的深入展开,疑虑比较多地集中在经济政策方面。比如,对经济特区和“三资”企业的政策会不会变;农村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会不会变;国家关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政策会不会变,等等。总之,怕回到改革开放以前的老路上去。国外、海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宣传什么“共产党的政策变了”,“改革倒退了”,来蛊惑人心,制造混乱。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不会变,要保持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江泽民总书记在国庆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宣布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的基本政策、措施,要继续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国务院最近重申,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企业的承包制不变,厂长负责制不变,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的政策不变,中央对地方实行财政包干的体制不变,继续引进先进技术、利用外资和吸引外商来华投资等对外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的基本政策措施不变。这就是对“怕政策变”的疑问的最好回答。某些地方和单位流传的政策要变的议论,是没有根据的。“改革倒退了”,更是无稽之谈。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总方针,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有什么理由要改变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呢?当然,我们所说的“政策不变”,主要是指各项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基本内容不变,并不是不要补充和完善。补充和完善正是为了更好地坚持。每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都要随着形势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改进。比方说,中央对地方的财政包干体制不变,但有的地方几年来经济有较大发展,财政收入有较大增加,目前全国财政、外汇有困难,应当对国家多做些贡献。这是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所做的必要调整,而不是基本政策的改变。政策的“连续”、“稳定”与“补充”、“完善”并不是相互对立的,都是为了使政策向更高水平发展,更有利于贯彻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政策的补充和完善,也是改革的深化。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特区大力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从发展本地生产中增加出口。这正是为了发挥特区优势,增强特区生命力和竞争能力。利用境内外差价进行倒进倒出,本来就是不允许的,制止这种现象,不是什么政策变,而是更好地坚持了原有的政策。查禁走私等违法行为,那是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秩序所必需的。有关“三资”企业的政策,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比以往更加欢迎外商和外国企业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前来投资,并且正在制订更加完善的法规,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使投资者获得更好的效益,为“三资”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要鼓励继续发展。本报12月6日就这个问题发表的答读者问中重申了这个政策。只要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经营者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就可放心经营。在治理整顿期间,国营企业不可能增加很多人员,更需要发展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搞活经济,安置就业。这对国家、对社会,是一个贡献。至于检查偷税漏税现象,纠正私营企业挂到集体账号上享受税收优待,以及打着集体称号进行诈骗,这是坚决执行国家的规定,不是改变政策,而是落实政策。
要解决“怕政策变”的思想顾虑,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靠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实际行动。群众是最讲实际的,政策变不变,他们要看实际。前一个时期,有少数地方擅自做出一些与国家政策不一致的规定。例如,粮食收购工作,国家规定农民在完成粮食合同定购任务之后,可以自行销售多余的粮食。但是有的地方规定不准粮食到集市销售,这就难怪群众抱怨政策变了。还有的地方,把乱摊派、乱收费也说成是中央的政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这更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必须查清事实,严肃处理。这种不顾中央三令五申,自行其是、乱改政策的做法,必须坚决刹住,一定要维护党和国家政策的严肃性。事实说明,哪里政策贯彻得不好,哪里就人心浮动,工作就受损失;哪里政策贯彻得好,哪里就人心稳定,经济就繁荣。今年以来,一些地方传来个体户减少的消息,但是北京市由于继续坚定地执行关于个体经济的政策,个体工商户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到11月底止,比去年底增加1.7万户,营业额也有较大增加。可见,要解除群众的疑虑,继续调动广大群众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按党和国家的政策办事。
实现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各项目标,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稳定压倒一切。经济是基础,要社会稳定,各项经济政策必须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在治理整顿中一再申明近年来在改革中应运而生的各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不会改变,意义十分重大。希望广大干部进一步提高坚决执行政策的自觉性,为克服经济的暂时困难,为完成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任务努力工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春运将逾七亿人次
计委等联合召开电话会着手安排运输
  陆水空将增加运力提供安全优质服务
本报北京12月23日讯 本报记者张国荣、新华社记者吴士深报道:据预测,1990年春节期间全国各种公众交通工具将发送旅客7亿多人次。国家计委等部门今天联合召开春节运输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对春运工作的领导,让旅客“走得了,回得来,平平安安回家,欢欢喜喜过节”。
一年一度的春节运输是全国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的高峰期。春节期间,全国铁路预计旅客流量1.25亿人次,平均每天发送313万人次,比平日增加70多万人次。全国公路水路客运量约为6.35亿人次。据悉,为满足广大旅客乘车需要,铁路运输部门已决定增开20.5对长途临时快车和87对短途临时客车,并延长部分列车运行区段。公路水路除正常班线外,将准备机动运力,随时加班上线,疏运旅客。民航将适当加开包机,满足港、澳、台胞以及华侨回国探亲乘机的需要。同时,适当控制客流量,除国务院批准的,春运期间一般不召开全国性的大型会议。
如何保证安全运输、优质服务,是当前春运工作的突出任务。国家计委副主任叶青在电话会议上要求把交通运输安全放在春运工作的首位,强化交通运输部门职工的安全意识。所有投放春运的设备,特别是车、船、飞机都要保证合格。对个体联户的车、船要作为安全检查的重点。严禁旅客携带易燃品、易爆品和危险品乘坐车、船、飞机。公安部副部长俞雷在讲话中要求各级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现行犯罪活动,切实保障公共运输安全。
 春运电话会议还要求交通运输部门将提高客运服务质量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倡导职业道德,使售票、服务、饮食、卫生等各项工作比往年春运有明显提高。春运期间,凡客运任务繁重的车站、售票处要增设售票窗,延长售票时间,并采取流动售票、联合售票和扩大预售期等服务措施,方便广大旅客。铁路部门决定在春运期间掀起以“安全正点、尊客爱货、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路风建设高潮,狠刹粗暴待客、野蛮装卸、乱收费、乱涨价等歪风。


第1版(要闻)
专栏:

岁末首都好戏连台
现代戏格调清新深受欢迎
本报讯 记者易凯报道:岁末,首都戏剧舞台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台戏剧,为九十年代的到来敲响了别致的“开锣戏”。
在这批剧目中,现代戏异军突起,引人注目。以“黄河艺术”著称,由临汾地区眉户剧团《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临猗县眉户剧团《唢呐泪》和孝义县碗碗腔剧团《风流父子》组成的山西省现代戏展演团,显示了山西省现代戏创作的坚强实力和长足的进步。天津市评剧团创演的《村南柳》,岳阳市北区花鼓戏剧团演出的喜剧《镇长吃的农村粮》,贴近生活,面向群众,格调清新,泥土之香扑面而来。有的戏演出,观众盈门,掌声雷动,为首都剧场近年所罕见。
东三省联袂南下,在京演出六台大戏,在首都剧坛刮起一股强劲的“东北风”。这6台戏是《少年周恩来》(哈尔滨儿艺)、《疾风劲草》(本溪)、《喧闹的夏天》(沈阳)、《蛾》(哈尔滨)、《祸》(大连)和《富有的女人》(辽宁人艺)。此外,山东省话剧团也在京演出了《布衣孔子》,将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形象搬上话剧舞台。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铁映向人大常委会汇报教育工作
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是学校根本任务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放在教育工作第一位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会,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受国务院委托在会上作了关于我国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汇报。
李铁映在汇报中强调指出,必须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在治理整顿期间,教育工作要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调整内部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来。
万里委员长出席了全体会,彭冲副委员长主持会议。
李铁映的汇报约一万多字,分为七个部分:一、关于我国教育工作的基本状况;二、关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三、关于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问题;四、关于教育体制改革问题;五、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六、关于教育经费问题;七、关于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李铁映说,在发生了今年春夏之交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之后,如何正确地估计我国教育工作的基本状况,这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也是确定今后工作方针和任务的重要依据。总的说,应当充分肯定40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教育事业的巨大成就,充分认识教育工作中的失误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在谈到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时,李铁映强调指出,在现代化建设的整个历史时期里,争夺教育阵地、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将长期存在,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国际、国内的反社会主义势力,总是利用我国改革开放和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之机,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种种手段进行渗透、蛊惑,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蔓延泛滥,必然会严重侵蚀教育阵地。我们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学生,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
他说,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干部、教职员工,努力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宣传改革开放;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在艰苦的条件下做了大量工作;对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广大教师表示不满和忧虑,许多同志还有所抵制;在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中,绝大多数学校的领导班子经受了严峻考验,为维护安定团结,站在第一线积极工作,表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是,前一个时期,党中央个别领导人放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淡化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消极对待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使斗争几次夭折,这使得学校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我们对国际反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和国内阶级斗争的状况认识和警惕不足,对于改革开放条件下办好社会主义教育缺乏经验,未能始终如一地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首要位置。尤其在实际工作中,措施不够得力,正确的政策导向不够落实,业务要求实、政治要求虚,学校德育受到削弱。国家教委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正在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把端正办学方向这一根本大计落到实处。
在谈到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时,李铁映说,今后十年内,我国教育事业在发展规模、速度上,应当避免大起大落,努力做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要积极发展职业和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的重点是优化结构,提高水平。成人教育要把开展岗位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作为重点。
在谈到教学改革时,李铁映说,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克服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实际、脱离工农、脱离生产劳动的倾向。中小学要加强劳动技能教育和校外实践活动,高等学校要适当增加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学生的比例,加强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希望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企业、事业单位,积极支持,帮助学校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尽量减少收取的费用,共同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责任。
在谈到教育经费问题时,李铁映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经费有了较大增长,但我国教育经费仍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解决教育经费问题,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


第1版(要闻)
专栏: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
——驳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个谬论
张华林
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诋毁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论调,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这种论调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革命、造反,作为这样的科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它不能解决今天建设中的问题。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歪曲,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无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革命的科学,也是建设的科学。我国建国40年来特别是最近10年来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重大成就,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中也同时发现了新世界
众所周知,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科学根据,是马克思的主要任务。但是,他在批判旧世界中也同时发现了新世界。马克思明白指出:“如果我们在现在这样的社会中没有发现隐蔽地存在着无阶级社会所必需的物质生产条件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关系”,那么,一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尝试都会成为“唐·吉诃德的荒唐行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06页)
实际上,马克思在科学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根据当时的物质条件,预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如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生产有计划发展、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全体劳动者的需要、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等。由于现实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落后国家产生的,因而同马克思的设想存在某些差别,如现实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只能是主体,还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按劳分配也只能是主体,还存在多种分配尺度,等等。然而,从主导的方面说,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实践的航船,仍然是航行在马克思指明的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根本标志的航道上吗?
不仅如此,马克思在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规律的同时,还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如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社会再生产实现规律、商品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资金运行规律等。这些规律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也适用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践证明,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对于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打开改革的思路,吸取资本主义经济的有益经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还应当指出的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遇到的特殊国情、要解决的特殊矛盾、应采取的特殊形式、要走的特殊道路等一系列问题,有着丰富的论述。这些宝贵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
以上说明,马克思主义既包括一般社会主义建设的原理,也包括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还包括适用于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既然如此,怎么能说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指导作用呢?
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问题的许多原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有指导意义
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理解为一种只有革命时期才需要的理论,否定它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实际上还包含着一个错误,就是把革命和建设割裂开来,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问题的许多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有指导意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矛盾,但是,阶级斗争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改革开放中的两种方向(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种矛盾和斗争在一定的条件下还相当激烈。今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就是这种斗争严重激化的表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观点没有过时,仍然具有指导作用。
从国际上看,尽管当前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只要帝国主义还存在,它的侵略本性就不会改变,战争的危险就不会消失,世界并不太平。在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体系和资本主义体系之间的斗争一直在进行着,特别是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妄图把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的活动愈演愈烈。面对这样复杂的国际形势,坚持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用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侵略本性和基本矛盾等一系列原理,正确地分析世界形势,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国际和国内阶级斗争的长期存在,决定了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加强和完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建设、军队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等基本理论,不仅没有过时,相反,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削弱还是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一系列论述,以及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党的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无疑是今天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以上几个方面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问题的许多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我们这样说,决不意味着可以把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照搬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而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一系列基本原理在今天仍然具有根本原则性和方向性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当前一些理论被搞乱了的情况下,重温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否定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的观点还有一个错误,就是静止地、孤立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我们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仍有指导作用,不等于说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可以从马列著作中找到现成答案。不,决不是这样。即使有不少问题在马列著作中可以找到原则的论述,但要解决问题,也不能照抄照搬,只能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来解决。其实,马克思主义对任何实践的指导意义,都不是因为它拥有现成答案,而只是由于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南。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事业,它的实践仅仅是开始,在它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在马列著作中不可能都有论述。但这是否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就没有指导作用呢?不是。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页)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最高成就,是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只要真正掌握了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正确地和实际结合起来,就能够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十年改革的历史,正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历史。
还要指出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不能作静止的理解,而必须从发展上去理解。毛泽东曾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力了。”(《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17—418页)就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来说,列宁斯大林结合俄国的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实际,发展了马列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一系列正确思想在十年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不正是生动地、实际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吗?
由此可见,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看,从它的发展趋势上看,它的指导作用,当然也包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是无止境的。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指导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经过40年的建设,中国从过去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称之为“东亚病夫”的弱国,变成为在综合国力上有举足轻重影响的重要国家。它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能指导我们批判旧世界,而且能指导我们建设好新社会。
诚然,在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上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然而,这不但没有表明马克思主义“过时”,反而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违背的客观真理。例如,我们曾在经济建设上犯过急躁冒进的错误,搞“大跃进”和“一大二公”,前者违反了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后者违反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都是主观脱离客观,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教导。又如,我们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长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直至酿成“文化大革命”这样的灾难,这正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民主和专政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所造成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中的一切错误,归根到底,都是背离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结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理论上的拨乱反正,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在对我国国情正确认识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内容的现阶段的基本路线。遵循这条反映客观规律的马克思主义路线,1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基本事实无可争辩地表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才能纠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前进中的失误,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不断前进,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总妇联致电
谴责美军入侵巴拿马 声援巴人民正义斗争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中华全国总工会22日表示,中国工人和工会强烈谴责美军入侵巴拿马,坚决声援巴拿马人民的正义斗争。
中华全国总工会是在致巴拿马工人联合会、全国工人中央工会和巴拿马地峡工人中央工会的声援电中表达这一立场的。
声援电指出,美国悍然派兵入侵巴拿马,这是对巴拿马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美国必须立即停止这种侵略行径,无条件地从巴拿马撤军。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22日致电巴拿马妇女阵线,表示坚决支持巴拿马人民和妇女反对美国武装干涉巴拿马的正义斗争。
声援电指出,美国武装侵略巴拿马是对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野蛮行径。因此,中国妇女坚决站在巴拿马妇女一边,严厉谴责美国这一军事行动。


第1版(要闻)
专栏:

农村“土秀才”得到社会承认
晋十万农民获技术职称
据新华社太原十二月二十三日电 (记者杜文峰)农民育种专家张元芳,十年培育成功五个小麦高产新品种,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推广种植。近日他获得了“农民技师”的职称。目前山西有近十万农民获得了农民技师、农民助理技师、农民技术员、农民助理技术员技术职称。他们是在农、林、水、畜牧、乡镇企业等二十个专业中各有所长的技术人才。
去年底,山西省全面开始为有技术专长的农民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十分严格,先由农民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成果、论文等情况,申报职称档次,然后由地、县科协等部门,对他们进行考试、审查,各方面达到规定要求后,再发给职称证书。这些“土秀才”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承认,群众更乐于向他们请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