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年终专稿

“撒切尔主义”面临挑战
本报记者 陈特安
今年是英国政坛风云突起的一年。不仅两次政府大改组为往年所未见,而且主要反对党工党也以前所未有的“战斗姿态”问鼎唐宁街十号,甚至在保守党内部,14年来第一次有人公开向撒切尔夫人的领袖地位挑战。这一切,使“撒切尔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
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又是本世纪蝉联首相时间最长,唯一以个人的名字命名“主义”的政治家。“撒切尔主义”的主导思想是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国家干预;强调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发挥个人能动性和责任感。由于“撒切尔主义”带来的成功,撒切尔夫人从而赢得了声誉。一时间被称为“西方经济复苏的先驱”。
(一)
“撒切尔主义”无疑将在英国历史上留下印记,但它毕竟不是“药到病除”的“万灵药丹”,甚至在“撒切尔革命”取得“决定性成功”的某些领域而今也在不同程度上“旧病复发”,受到挑战。
首先是通货膨胀又回升。控制通货膨胀是“撒切尔主义”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这项经济政策曾成功地把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21.9%降到1986年的2.4%,使英国跃居西方通货膨胀率最低水平的国家之列。然而,自1987年底以来,通货膨胀又回升,今年6月份年通货膨胀率高达8.3%。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英国政府不得不自去年6月起,在15个月内接连13次提高利率,今年10月,基本利率达15%。目前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在西方主要工业国中是最高的,去年英国贸易赤字为142.7亿英镑,创历史最高纪录。
其次,在推行私有化方面也阻力重重。撒切尔政府大力推行“大众资本主义”,把英国钢铁公司等大量国营企业出售给私人,对提高生产效率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当政府打算进一步在医疗卫生、自来水厂、发电厂等公共事业部门推行私有化时,就遭到了公众强烈的反对。政府不得不调整有关方面的政策,宣布在上述部门“永远不搞私有化”,同时还延迟推行核电厂私有化。
第三,撒切尔政府限制了工会权力,曾明显使罢工减少、社会生活稳定,投资环境改善。但自今年初以来,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全行业全国性罢工也时有发生。
第四,在改革社会福利、文化教育和地方税制方面,撒切尔夫人也举步艰难。最近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有2/3的人反对实行“人头税”。考虑到公众的情绪,政府作了一些让步,即答应到年底可根据本年度实际收入计算,退回多交的税款。
此外,舆论对“撒切尔主义”的欧洲政策也怨言颇多。去年被欧洲货币杂志选为“全球最佳财长”的劳森挂冠而去,就是因为在欧洲政策上与首相有分歧。不少议员担心首相在欧洲政策上的消极立场会使英国又一次搭不上欧洲“班船”,成为欧洲事务的“局外人”。
(二)
“撒切尔主义”之所以面临挑战,此间舆论有不同的解释。支持保守党的人认为,这是“执政中期”出现的常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但是,有不少人认为,对撒切尔主义的这场挑战,并非“空穴来风”,在近期的多次民意测验中,经过几年政策回顾和调整后的工党得到的支持率一直比保守党领先10个百分点以上。这多少反应出,公众对撒切尔夫人的领导作风及“撒切尔主义”的某种“厌倦情绪”。此外,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自来水厂等公共事业部门推行市场经济原则和私有化计划走得过远,公众认为“政策过了头”。实行“人头税”制也被许多人视为“灾难”。另外,撒切尔夫人的欧洲政策也受到批评。她的欧洲政策出发点是:参加欧洲共同体的目的首先在于减少或消除英国的经济困难,不能失去国家主权,让“社会主义从后门进入”英国。这正是近年来撒切尔夫人与欧洲共同体国家之间常有争议的原因。当然,撒切尔主义面临挑战的最重要的根源还在于目前经济正“接近衰退的边缘”。高利率,特别是高抵押利率政策已在保守党的心脏地带——英格兰东南地区的购房者中引起怨言。看来,英国经济只能在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两者的接合处进行调整。
(三)
撒切尔夫人将如何对付挑战?
尽管撒切尔夫人面临的是“十年来最大的危机”,但“铁夫人”还是宣告,她将带领保守党去争取赢得下两届大选。此间观察家分析,撒切尔夫人有捍卫“撒切尔主义”的成功经验;目前的全体内阁大臣和大多数保守党议员都还支持她;保守党在遇到政治风浪的时刻有保持团结的传统;最近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她在欧洲问题上“少交出主权”的立场得到多数英国公民的支持;她在国际舞台上活跃的外交活动,也有利于她在选民中“重建威望”。上述因素,有可能便于撒切尔夫人及其“撒切尔主义”应付挑战,带领保守党进入下届大选。
当然,“撒切尔主义”应付挑战的关键还在于英国的经济如何运作。“秋季财政声明”和“政府施政纲领”使我们看到“撒切尔主义”的下一步棋。其一,撒切尔政府仍然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绝对优先”地位,用紧缩的财政政策打破常规的预算,力争把通货膨胀降到西欧国家最低水平之列。其二,改善生活质量,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公共事业部门适当增加必要的公共开支,但反对在一切领域多花钱。其三,继续约束工会权力,反对“野猫式”罢工。在支持市场调整、培训和研究的同时,保护和扩展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其四,在维护目前政府坚持的一个外向型自由的欧洲的同时,对欧洲统一大市场持更积极姿态。
70年代以来,从希思、威尔逊、卡拉汉到撒切尔夫人,英国经济中各人都有各人的“试验”。“撒切尔主义”的“试验”曾获得较明显的成功,摘掉了“欧洲病夫”的帽子。但“撒切尔主义”无法避免“走走停停”的政策调整,也无法根本扭转英国经济“走走停停”交替发展的趋势。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民间外交大有可为
韩念龙
广泛开展民间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一大特征,是周恩来总理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创造。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人民外交大有可为,周总理的人民外交思想将永放光芒。
早在四十年代,周总理就为开辟中国解放区人民与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诞生不久,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为了适应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同各国建立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需要,周总理又积极提倡广泛开展民间外交。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五日,周总理倡导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人民外交的机构——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并于生前一直担任外交学会的名誉会长。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也曾出任名誉会长。邓小平同志和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也都十分重视对外民间交往,他们对外交学会的工作给予许多宝贵指示,并经常在百忙中亲自接见学会的重要外宾。
外交学会与新中国同龄,作为贯彻周总理人民外交思想的主要渠道之一,迄今已走过了四十年的光辉历程。长期以来它通过接待、出访、参加和组织双边和多边会议研究国际问题、编辑出版外交政策文献和书刊,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政治家、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等进行广泛联系和交往,为推动国家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与官方外交殊途同归的重要作用,使政府外交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作为开展人民外交活动的重要团体,外交学会经常就有关重大国际问题表达我国人民的意志,配合政府外交组织集会、发表声明,支持和声援世界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维护国家主权、反帝、反殖、反对霸权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正义斗争。
四十年来,外交学会已接待来自世界五大洲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地区的外宾逾万人。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政、经各界上层人士,其中前总统、前总理近百人。
在我国对外文化协会成立之前,外交学会为适应各国人民渴望了解新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以及同我进行友好交往的迫切要求,曾协助西欧九个国家的人民团体筹建了以文化交流为主的对华友好协会,这对促进我国与这些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以及后来建立邦交,无疑是有益的。
五十和六十年代,外交学会接待的绝大多数外宾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六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正在进行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党派或国家的领导人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第三世界国家赢得独立后,形成了相继同我国建交的高潮。在这一时期,我国同许多西方国家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但很多著名政治活动家曾作为外交学会的客人前来中国。这里值得一提的有,法国前总理埃加·富尔和孟戴斯—弗朗斯,意大利前总理范范尼,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和威尔逊等,这些访问对推动中法建交和同英国等西方国家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期间,外交学会同日本各界人士保持了密切的交往。从一九五四年接待第一批日本外宾以来,外交学会接待了许多日本朋友,曾和日本访华团发表了著名的联合声明,反对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要求实现邦交正常化,这些都起到了紧密配合官方外交和“以民促官”的特殊作用。
随着中美关系大门的打开,七十年代形成了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交的又一高潮。在官方外交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外交学会的人民外交工作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政界人士为主的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外宾成了外交学会接待的主要对象。这十年间接待西方国家的外宾,占同期接待外宾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他们的访问促进了我国与这些国家和有关组织关系的建立和全面发展,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官民并举”、官方外交和人民外交“相辅相成”的新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对外政策的调整,外交学会的工作又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工作范围更加扩大,交往对象更加广泛,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样,成果更加丰硕。
比较突出的是,我会继续大力加强同各国政界要人的接触。就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它也同各国企业界、金融界、学术界等不同行业的人士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我国有关地区和部门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教育交流起了些牵线搭桥的作用。
近十年来,我会还邀请了一百多个研究国际问题的学术性代表团及许多学者、专家来华访问或参加各种研讨会。同时,每年派出代表团参加这类机构主办的双边和多边国际问题的会议;访问了各大洲几十个国家的许多有关机构。不断扩大同这些组织的联系。并经常同来访外宾和一些著名的研究机构共同举行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讨论会。
外交学会四十年来的历程足以表明民间外交大有可为。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外交学会在配合政府外交,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等方面,将进一步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里根夫人“借穿”服装与纳税问题
陈封
美国国内税务局正在调查前总统里根夫妇在总统任期内接受礼物而未纳税的问题。
按照美国1987年实行的公务人员道德法,政府官员及其妻子收受的礼品价值超过100美元或借贷财物超过1万美元,则必须向政府纳税。
据《时代》周刊和《华盛顿邮报》报道,里根夫人南希经常“借穿”著名服装设计公司的最新样装,服装公司也愿意借总统夫人作活广告。有的服装价值在2万美元以上,按税法规定,借贷实物和无息贷款是类似的,所以应该纳税。里根在白宫时,手下有税法顾问,对公务人员纳税的规章理应相当了解,然而,他和他的夫人却在多年当中未就收受礼物或借穿服装申报纳税。
税务局和新闻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里根夫人在1981年出席她丈夫的总统就职典礼时所穿的那件衣服,就是“借”的,价值2.5万美元。迦拉诺斯服装公司作为礼物白送了“第一夫人”。据说她当时没有想到要纳税,现在答应补交。
里根夫人在她最近发表的一本名为《轮到我了》的书中也特别提到“借穿”服装的问题。她说:“由于我需要大大超过我自身购买力的服装,我就为参加特殊集会而从一些我最喜欢的服装设计公司和老朋友那里借穿。这样,我就犯了一个大错误,错误不在于借,而在于一开始我没有申明我会将原物归还。”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近年来,英国城市中无家可归者人数逐年增加。图为圣诞节前伦敦街头的露宿者。
(原载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