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年终专稿

1989年西方经济回顾
裘元伦
1989年的西方经济,倘从短期角度去看,形势可以说是继续缓慢增长;但若着眼中长期考察,则结构失衡问题依然严重。主要西方国家在加强经济协调的同时,彼此间的矛盾和竞争也日益加剧。经济增长势头已减弱下一次衰退不可避免
在度过了1980—198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1983—1989年,西方经济已经持续上升7年。1989年预计增长3.3%,比1988年的4.3%有所放慢,接近1950年以来40年的平均数。1989年,西方国家物价平均上涨4%,虽然比1988年3%略高,但是通货膨胀压力并不大。出口扩增8—9%,大体与1988年相当。国内需求增长3.3%,不及上年的4.6%。失业率则从上一年的7.3%减少到7.0%。日本和欧洲共同体的经济分别增长了5.0%(上年5.7%)和3.4%(上年3.6%),高于美国的2.5%(上年4.4%)。欧共体7年来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超过美国。
7年持续增长表明,西方国家在加速科技进步、调整经济战略、改善产业结构等方面仍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但上述持续增长并不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发展规律的改变。西方世界下一次经济危机迟早不可避免。事实上,目前这个经济周期的高点已在1988年越过,1989年经济增长势头已经减弱。结构失衡依然严重贸易摩擦也将加剧
结构失衡是整个8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负,1989年也未见多少减轻,局势依然严峻。
1.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自1985年的2123亿美元降到1988年的1552亿美元之后,1989年不再减少,保持在1521亿美元。考虑到1989年用于支付国债利息的款项已达2409亿美元,社会保障开支2275亿美元,第一大项军费1989年增加为2949亿美元。这种情况,进一步压缩赤字的余地显然已经相当有限。这是美国最近有人提出要在1991—1997年间总共减少军费预算1800亿美元的重要原因。
2.在美国、日本和联邦德国的外贸中,减轻贸易收支严重不平衡状况进展迟缓。美国的逆差虽从1988年的1376亿美元减少到1989年的1110亿美元左右,但由于劳务贸易和投资收益净流量的发展前景对美国不利,它的经常项目逆差将持续保持在1000亿美元的水平。今年日本外贸顺差估计将从776亿美元下降到700亿美元左右;而联邦德国1989年的顺差据经济学家11月中估计将达1480亿马克,如按1美元合1.85马克折算为800亿美元,高于上年的736亿美元。如果美元汇率继续高持,那么,1990年日本和联邦德国的顺差还将扩大。在这种背景下,不仅美、日之间,而且在欧洲共同体成员国之间,贸易摩擦加剧也不可避免。事实上,1989年5月,美国已把日本列为“非公正贸易国”。目前美国正在考虑对一些具体市场提出享有多少有保证的份额的要求。
3.投机交易规模与实际生产价值之间的脱节日益扩大。继1987年10月股市暴跌之后,1989年10月再次发生幅度较小的普遍下跌(纽约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两次分别下跌508点和190点)。背景自然错综复杂。但投机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世界上的投机交易规模已经超过实际生产价值20倍左右。因此,虽然西方国家通过及时采取措施(其中主要是稳住最大的投资机构者和银行)和国际协调行动,平息了上述两次股市动荡,但一有风吹草动,交易所危机之类的震荡将随时可能再现。经济多极化趋势增强美、日、西欧势均力敌
世界经济多极化与全球化两种趋势同时发展,是80年代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在1989年,多极化趋势增强尤为明显。其最重要的实质内容和客观推动力量之一是日本的经济、金融和科技地位进一步提高。结果是美国、日本、西欧“三强”势均力敌、企图共同主宰世界经济的格局更形突出。1989年,日本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等于西欧三大国——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之和;相当于美国的60%,但日本公司企业国内投资总额已经超过美国(在截至1989年3月31日的12个月内,日本为5214亿美元,美国则为4948亿美元)。
欧洲共同体在1985年提出了1992年底前建成内部统一市场的目标,其后进展迅速,并于1989年明确通过了从1990年7月开始实施欧洲货币联盟的第一阶段计划;美国与加拿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已于1989年初生效。
在上述背景下,美国、日本、西欧之间的关系日益从“老大哥对小兄弟”转向既激烈竞争又必须合作。矛盾加剧和协调加强两种趋势同时在发展。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多极化和制造业与金融市场全球化两种趋势同时在发生作用。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泰国通讯

走访泰国国货展销会
本报记者 刘爱成
已是晚上9点了,泰国商业部出口促进厅的展览馆里依然灯火通明,人流如织。这里正在举行“国货展销会”。
记者随着人群,走进展厅。看到陈列架上的展品种类繁多,从玩具、珠宝、金银首饰、成衣、皮革到建筑材料、家具、家用电器、小型机械、零件和三轮机动车等,应有尽有,样式美观新颖。
商业部出口促进厅官员蓬莎女士告诉我,近年来,政府每年都举行类似的展销会,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大的一次。两个大展厅已摆不下,只好在厅外又临时搭起了3个展厅,以满足近200家公司和生产单位的需要。她接着介绍说,举办国货展销会是为了宣传、鼓励和提倡国民购买国货,扭转人们的错误意识——外国的东西总比本国的好。其实,随着泰国工业的发展,许多本国产品质量早已达到世界水准,泰国产品的大量出口,打入发达国家市场便是最好的证明。可是,人们往往还没有意识到。许多泰国人去欧美旅行,不惜高价,购买大量商品,回来后发现有许多原来是泰国产品。当然,这与泰国过去只重视出口,而忽略国内市场也有关系。比如,有些产品只出口,不内销,结果很多人不知道国内已能生产这类产品。政府意识到这样下去,不仅会使国内消费者舍近求远,更重要的是造成外汇流失。因此改变了过去的做法,现在要求出口促进厅双管齐下,不仅要抓国外市场,也要抓国内市场。这次国货展销会便是新政策的落实。展销会上,特意组织了过去仅供出口的生产单位参加。使人们大开眼界。
记者看到许多顾客正一箱一箱地从一家柜台向外搬东西,便挤了过去。原来这是泰国他宁电器公司在展销家用电器。该公司销售经理帕他那先生正在向顾客们介绍产品。他宁电视机、录相机及音响设备等在质量上并不比外国产品差,可是价格却比进口货要便宜得多。他宁公司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服务网,提供免费保修,零配件充足,修理方便。他随手打开一台电视机说,
“这是我们最新产品……”。我问他销售量如何。他说仅今天一天,销售的14英寸彩电20台,录相机10台,收录机和音响20多台。还有许多顾客签了订单。在他宁公司对面的几家电器公司,展销的有电冰箱、空调机、电脑缝纫机等。据他们介绍,销售量也相当可观。蓬莎女士说,“这表明只要我们注意宣传引导,人们还是喜欢国货的。”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让国民购买国货,政府除了利用类似活动进行引导外,还采取了其他必要措施,包括提高对进口产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进口税。如:进口的外国化妆品价格是本国产品价格的3倍。又如,政府提高小汽车的进口税,使人们尽量用国内生产组装的汽车。(目前泰国还不能独立生产汽车,主要与日本合作生产组装汽车)。在曼谷,街上行驶的多为日本牌子的小汽车,但并非原装进口,而是本地生产组装的。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政府在增加原装外国汽车进口税的同时,减少了对汽车零配件的进口税。这样既节省了大量外汇,又促进了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除上述措施外,政府还抓了产品技术和质量的提高,以此来确保国货信誉。政府一方面抓国内生产技术交流,产品质量竞赛;另一方面,继续鼓励国内生产者与外国企业家合作,引进外国技术,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
在离开展销会的时候,记者受到感染,欣然买了几样泰国产品。(附图片)
泰国帕他雅附近渔村盛产石器制品,图为在公路旁卖石皿的小摊贩。 海天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化妆蔬菜”在日本
郑安生
到过日本的人会发现,无论是超级市场还是小菜店,所出售的蔬菜大都非常鲜艳,给人以水灵新鲜的印象。这除保鲜工作做得好以外,很大程度上是经过了人工着色和修饰。日本人将那些人工着色的蔬菜称之为“化妆蔬菜”。
据东京市场卫生检查所对十四个菜市场检查,大约有百分之十七的蔬菜经过化学药剂浸泡和着色。例如,藕用抗坏血酸漂白后显得白净,地瓜用亚硫酸着色后显得紫红,生姜用黄胺类药物着色后呈乳黄色。使用最多的化学物质是磷酸,许多蔬菜用磷酸浸泡后色泽比原来鲜艳得多。
目前,“化妆蔬菜”对人体的影响已经在日本人中引起了不少的议论。有关方面进行检测后认为,虽然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蔬菜所含化学药剂尚在安全界限以下,但如果长期使用,对人体会构成危害。例如磷酸,在人体内达到一定程度会使骨质变得疏松。另外,经过化学着色和浸泡的蔬菜,其营养价值和味道都会受到损害。
“化妆蔬菜”的出现和蔓延,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蔬菜一旦当天卖不出去,第二天就要大幅度地削价。蔬菜商为了招徕顾客,增加销售,便采用这种欺骗甚至犯罪的办法。日本政府对此已引起重视,并开始派市场卫生检查人员,到东京最大的蔬果市场——东京都大田市场等地进行巡回检查。但多数日本消费者认为,这一措施还远远不能根除“化妆蔬菜”。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生物技术——农牧业的“希望之星”
吕晓波
生物技术创立于70年代初,它是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人们运用生命科学的新成就,定向设计,重新组建符合人类要求的新物种或新品系。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加强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生物技术正在农牧业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科学家早已发现牛生长素能增加奶牛的产奶量,但因提取成本高而无法应用于实际。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把生长素基因引入细菌体内,使细菌能大量合成生长素,成本明显降低。在试验条件下,用这种产品处理奶牛,使整个哺乳期牛的产奶量增加了25%。相似类型的生长素和化学类似物应用到牛、羊和猪身上,在增加饲养效益和瘦肉与脂肪比例方面都成效显著。近年来科学家还研制出了新产品,使奶牛在非哺乳期也能产奶并能促进奶牛授孕。利用杂交瘤技术和遗传工程研制生产兽用药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
生物技术在植物上应用得更为广泛。花培技术缩短了育种年限,快繁和脱毒技术也已在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中应用。利用细胞培养来改良品种的抗性既省时又省力。西德麦尔肖博士成功地育成地上结番茄、地下结马铃薯的高产耐寒新品种。苏联还培育出烟草颠茄杂种。日本成功地把卷心菜和小松菜融合成卷心小松菜。
作物品种的改良工作已达到了分子水平。美国孟山都公司成功地研制出大豆的基因重组技术,培育出耐除草剂的大豆品种。人们对特异性的资源进行研究,把其基因提取出来,用以改良其它作物的不适性状。英国植物育种站将小草的耐盐基因转移到小麦中,产生的杂种小麦可以在盐浓度相当于海水盐浓度一半的环境中发芽、生长和产生饱满的麦粒。日本研究成功外源基因导入水稻的新方法,为今后培育耐病虫害,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生物技术为农副产品开辟了新的利用途径。秸秆等被用来生产单细胞蛋白,可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料。苏联用生物技术法改良沼泽地,加速土壤的形成。日本利用生物工程系统从绿藻中提取石油。这类实例不胜枚举。随着科学的进步,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将日益扩大。
一些科学家认为,经过长期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生物社会”。在生物社会中,开发自然资源的技术将主要依靠生物学研究的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