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时代的格调
——几位劳动模范思想窥探
晓阳
全国劳模会上,与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劳模攀谈,发现了他们不同的感情表达方式:60岁左右的人最易激动,眼泪也最多;40岁左右的人次之;20多岁的青年则与眼泪无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
先说说沈阳市铸造厂的张成哲老师傅,他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劳模的光荣称号,拥有各类奖章40多块,还被选为党的十三大代表。
他只上过二年小学,30多年来他搞技术革新500多项,重大革新60项,有12项填补了国家空白,无偿为其它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00多项。
他是革新迷,外号“张半夜”,在厂工作到半夜是常事。他去鞍钢学习,帮人家改革了铸管机;他开会住进招待所,帮人搞成了洗碗机;他走在路上,听前边人说没搅拌机化肥无法生产,几星期后那个厂从“半路捡来”了搅拌机和一条自动生产线。就是在“文革”之中,他还搞成14项革新。
他是“破烂王”,每天早晨到厂区各角落转转,公休日到废铁堆扒啦扒啦,到外地出差也常扛着几十斤重的废品回来。他的万宝库中有60多吨废弃零部件,一搞起革新来,许多被派上用场,变废为宝了。
张成哲的两个女儿所在企业亏损开不出工资,一个儿子辞职搞个体,也没干出什么名堂。他家的彩电、洗衣机是得的奖品,电冰箱至今未买。衣柜是自己20多年前打的。可张成哲手里有5张技术顾问的聘书,按合同每月可以拿到500元钱,张成哲考虑自己是党员,不应拿这第二份钱。有的企业出高薪聘他,而且讲明只出主意不干活,他谢绝了。
老张师傅很激动地对我说,我知道有些人对我不理解。一次,我用自行车推了根旧轴,一个姑娘看了说,你就是张成哲呀,还是全国劳模呢,真能弄景。一个小伙子说,现在都80年代了,你还用这些破烂搞什么革新,老模范也得跟上时代步伐!我的家里也分两“派”,我大女儿大女婿都是劳模,咱们能互相理解。前些年,人们见我三更半夜地帮别的厂搞技改,断定我不可能没一点图头,结果一调查,没查出坏事,倒查出一堆好事来。时间长了,大家也明白了。可到底为什么这么拚命干呢,一些记者也老是抠根问底,我说是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有的人不以为然。其实还真就是这么回事。我9岁父亲去世,11岁给日本人干活,一次我下山去买豆腐脑,上山路滑,我滚了好几个个儿,豆腐脑洒了,却死死抱住碗,俺赔不起呀。为此,日本人给了我两个耳光。打那以后,我一见当官的,腿发软,心发抖,我和母亲奶奶眼看走投无路了。解放了,那是什么心情。1950年我17岁进厂,接着就自学了初高中课程。一些老工人拍着我的肩膀说,咱们国家解放了,可铸造工人还没解放啊(指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我成了革新迷,半夜回家敲不开门,蹲门口睡着了。我现在讲这些,儿女们都说是过去的事了,提它干嘛?可我是过来的人,我的经历,我的感情与过去是连在一起的。不瞒你说,我现在还在暗暗地学毛主席著作,实践论,矛盾论。我喜欢,这也是感情,没办法。
老师傅声音发抖,几次热泪盈眶……
(二)
共和国的同龄人,中年劳模们的理想、信念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沈阳139厂的杨铁岩是1965年入厂的工人。他也当了十几年的各种劳模了。他说,我进厂就树立了干社会主义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尤其入党后形成的信念改不了。别人都说共产主义你是看不见了,可人要是没信念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讲课时,有的小青年听了发笑,你是有病怎么地,现在还抱着这套想法?我很生气,如果认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可笑,咱国家不就完了吗?!
陈希俊是大连电机厂的技术人员,他曾连续两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搞技术革新150多项,有七项在国内同行业领先,一项世界先进水平。这次来京开劳模会,他特意带着自己用钢笔写的几万字材料《改进Y系列电机初步方案》,文中提了100条具体措施。
见到记者,他讲得很激动。“我们产的电机还是50年代设计的,几十年一贯制了。日本人5年一更新,我们不能吗?不是不能,是不干!我提这100条方案,只需投几十万元,就可节省几百万元。这其中有很多是很容易改的。西方人向中国人学习吃鸡,说中国人连鸡头鸡爪鸡内脏都不扔。可咱们在生产领域里浪费太惊人了。咱们的产品技术落后,质量差,卖低价,这不是最大的浪费吗?咱要是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拧成一股绳搞革新,没个不成的。我这个人就是倔,别人都说不成的事我非让它成。因为我不是给哪个人干的,是给国家给企业干的。我干了那么多项目,估计可给国家节省上千万元,组织上也就给我一二千元钱。我更看重事业,那一次次的成功心里什么滋味?”
“中国人不是不行,就怕不干!”这个白晰文静的中年人眼里也含着泪花,反复重复着这句话。
(三)
26岁的王利哲是沈阳化工原料公司和平化工商店的经理。他16岁当推销员,是连续9年的“老”劳模了。
有关介绍他的材料上这样写着:为公忘私,廉洁正派,谢绝提成好处费15000元,拒绝宴请140次,拒收礼品92次。有六七个单位以高薪请他当厂长,他都一一谢绝。他帮助33个厂家发展生产,提供信息,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几年来,他义务献工多天,销售额高也只拿企业的平均奖。平时工作忙,很少跟父母亲人一起度过团圆佳节,结婚的前一天才从外地回来。
小“老”劳模王利哲说:“我当了5年业务员,3年副经理,现在是经理。当业务员时我一个人完成的利润额占我单位的50%,现有许多企业以三室一厅住房等优惠条件请我去,我都没去。我离不开企业和人。我们公司小青年多,大家感情融洽。我理解年青人,尽量不以扣奖的办法惩罚人,他有错误你给点出来,引导一下就可以了。”
“我干销售,靠真诚为用户解决生产急需和优质服务。”
“作为业务员,‘常在河边站,怎能不湿鞋’?”我问。
小经理两眼炯炯地瞪着我,有些不快地说:“如果人生一世就为了钱,我可以当几位数字的万元户。我觉得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本事为企业服务,我个人付出点辛苦,心里充实。我刚参加工作时,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干,特别是入党后,又坚定了为祖国为四化奋斗的理想。但理想不是空中楼阁,他与每个人的本职工作紧密相连,有些青年不愿从平凡的岗位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结果一事无成。”
小伙子讲得轻松愉快,他在商品经济的大海里,似乎已经游惯了……
三代劳模的故事讲完了,我感到当劳模是个“苦差事”,同时又有着他们的乐趣。试想当张成哲画了几百张图终于设计成功了自动芯卡机,提高工效15倍,人们以惊异的目光看着这位只上过二年小学的工人时,他心里该何等惬意!天哪,我干成了一件人家认为我干不成的事!正是在这种不断创造中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被社会承认的喜悦。
陈希俊说:“我搞革新为什么越吃苦心越甜?我觉得自己尽到了责任。我20年前改的床子,现在还是全国一流的,我感到自豪。”
小经理王利哲,作为一个青年人,能被那么多人那么多企业看中,这不是一种超级“享受”吗?
看来,劳模们奉献的是体力、精力,获取的是崇高理想、人生价值的实现。
在我们时代,这是些“高格调”的人。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皇帝女儿”也“愁嫁”
——为什么舟山鱼“游”不动?
徐博龙
浙江舟山市的鱼货,一直被视为“皇帝的女儿”,从来不愁销路。全国各省市,包括台湾,都吃舟山的鱼。经加工的鱼系列产品还出口,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可是今年以来,“皇帝女儿”一下变成了“丑媳妇”,销售竟困难起来。上万吨规格大、鲜度好的带鱼、青、黄鲇鱼、马面鱼,以及加工好的美味鱼片、鱼排、鱼罐头等急着找“红娘”。有的已在冷库里“沉睡”了大半年……
为什么舟山鱼“游”不动了呢?行家们最近分析认为,主要有4条原因:
一、当前社会总体购买力有所下降。国家银根抽紧后,各企事业单位的“游资”大幅度减少,一些企业原来用于职工福利的资金及内部“小金库”资金也明显减少。因此,各地一些大中型企业用“公费”大批量购买鱼货的现象今年基本消失。而往年,他们都是大买主。
一些国营、集体水产经销公司也由于周转资金有限,不愿大批量购进优质高价鱼货。例如舟山市普陀区5家规模较大的水产冷库里目前还有上千吨大带鱼、特大带鱼,5月份以来,不少东北地区的采购员上门看鱼货,一般对质量都十分满意,可是一问价格,便不吭声地走了。他们怕担风险,卖不动还要赔本。
二、一些省从国外大量进口水产品,阻碍了舟山鱼的“游”动。今年上半年,我国东北三省及南方的一些大中城市,通过各种渠道先后从苏联、朝鲜等国家进口了十几万吨鳕鱼、明太鱼。这些进口鱼包装整齐、去头去尾,价格也较低(2公斤鳕鱼价不足1公斤大带鱼价),在水产市场上占了上风。相比之下,舟山鱼的加工质量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三、人们的口味变化,冲击了水产品加工品销售市场。普陀区沈家门镇镇长虞亚国和沈家门渔业公司经理张经康在沈阳、大连等市场考察后发现,舟山的“拳头”产品——美味鱼片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抢手”了。近两年,东北等地市场出现了一批新的小食品,打破了美味鱼片的“一统天下”,而它们的价格又明显低于鱼片。这些食品销量猛增,美味鱼片必然由俏变滞。怎样用新的加工品代替老品种,是摆在舟山水产加工部门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
四、销路过于集中,使部分市场超饱和,群众厌购。前一段,不少水产冷库病急乱投医,把库存的马面鱼、带鱼及其加工品过于集中地运往少数城市,求人代销。由于过于集中,销售状况很不理想,有不少货时久变质,消费者更不愿买。
怎样才能使舟山鱼重新畅销起来呢?一些有识之士认为:今后的渔业生产要在保护现有的水产资源前提下,抓好海上第一线保鲜,使水产品的捕捞、运输、加工、销售等都在“冷链”中进行,环环紧扣,以保证鱼货鲜度,尽量缩短海洋捕捞与居民上餐桌之间的时间。在当前收购资金不足,鱼货一时难销的情况下,水产部门可以与一些实力强、信誉好的大中型企业及水产经销部门,实行“生产供给,分期付款,担保代销,利润分成,风险共担”的方法,以加快舟山鱼的“游”动。此外,水产加工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市场,根据人们口味的变化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改进经营方式、包装规格,以方便消费者;还要坚持按质论价、薄利多销的原则,以赢得用户信任。可以相信,只要生产、经营部门做切实的努力,舟山鱼定能走出困境。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让闪光的永远闪光
文牛
读了《时代的格调》这篇通讯,我们确实从一个角度窥见了我国几代劳模思想中闪光的东西。
不可否认,由于生活经历、知识视野、感情表达的不同,他们的事业追求和生活情趣呈现了各自的特色。年长的,他们的动力更多地是发自他们新旧对比形成的深厚感情基础;中年的,激励他们的也许主要是事业的追求;年轻的,则往往带有实现“个人价值”的时髦色彩。但是,贯穿这几代劳模思想的红线却是如此鲜明,那就是为祖国、为人民、为事业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出创造性的奉献的精神。这正是他们思想的闪光之处。
有人曾作过关于我国几代人的分析,也曾经流行过“代沟”之类的说法。不能说这些都是毫无根据的,也不能说作这方面的思考是没有意义的。人,总是随着时代在发展、在变化、在前进的。但是,在作这种观察与思考的时候,有一个选择正确的立足点和科学方法的问题。如果夸大了不同特点的分野,甚至把它们之间说成是对立的关系,而看不到贯穿几代人思想的可贵的东西,那我们至少会陷入可怕的片面性。“一说小青年就叹气”,“一见老年人就摇头”,两者都会带来严重的消极后果。笼统的“代沟”说法,并不科学。如果硬说有“沟”的话,那么我们的侧重点无疑在于“沟通”。
应该让闪光的东西继续闪光。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他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唯其如此,他们更应该把先辈人身上闪光的东西继承下来,发扬光大。革命英雄主义,为人民积极奉献的精神,就是非常宝贵的传统,就是永远闪光的东西。
在建国40周年前夕召开的全国劳模大会,是一次检阅,它展示了我国几代劳模济济一堂的生动景象;它也是一次形象的号召,改革开放的时代,在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奋斗中,英雄主义和奉献精神,应该焕发出更灿烂的光辉!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银企联办 一举三得
缺少人、财、物,能不能增设储蓄网点?中国银行内蒙古呼和浩特分行找到了一条与企业联办的捷径。
内蒙古地处边陲,幅员辽阔,又是少数民族自治区。1987年,全区中国银行只有6个分支机构。储蓄网点更少,只有1个储蓄所和6个专柜。这与改革开放、发展外向性经济的形势极不相称。呼和浩特分行在困难条件下,除用1年多时间在全区12个盟市所在地和满洲里、二连两个口岸设立中国银行机构外,还致力于发展储蓄网点。在呼市中、日、港合资的青松制衣有限公司旁,一座宽敞明亮的银企联办储蓄所很快建立起来。现在,呼市分行青城区办事处已办起15个银企联办储蓄所,还有6个正在开办。这些联办所今年2月陆续开业以来,已吸收储蓄存款900多万元。人们说:银企联办,各得其利,方便群众,一举三得。(泓赓)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工作研究

加强管理 兴利抑弊
——对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一些看法
武树帜 陈吉江
个体、私营经济在发展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分析、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一课题,我们从7月中旬到9月初,对北京、上海、黑龙江、大连、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
十年发展及现状
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这是十年前我国作出的一项正确决策。粉碎“四人帮”以后,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解决大批回城知识青年等人员的社会就业问题,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在国家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情况下,政府鼓励人们多渠道自谋职业,并创造了各种方便条件。这就是我国个体经济在“文革”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初始动因。
经过十年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也充分显示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二、补充国营、集体经济的不足,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方便了群众生活,满足了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三、活跃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国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资金。1981年到1988年,个体、私营经济累积纳税309.52亿元,1989年的个体工商税收可望达到120亿元。
四、对社会的安定起了积极作用。个体、私营经济是一个“蓄水池”,当社会就业紧张时,它可大量吸纳一部分人就业,一旦就业机会增多时,它又可转移出大批劳动力。
现存的主要问题
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收入偏高。辽宁省营口市的千户调查表明,个体户1988年纯收入月均358.8元,是当地在职职工收入的1.6倍;北京市1988年根据典型调查测算出个体户实际收入每月在629元左右,平均约为全市职工实际工资性收入的3.8倍;根据广州市的抽样调查,个体户月均收入相当于在职职工平均月工资性收入的3—4倍。
法制观念淡薄,缺斤少两、掺杂使假、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强买强卖及超范围经营问题时有发生。
为了逃避税收和工商管理,许多个体户、私营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领取集体企业的《营业执照》,享受国家在税收、信贷、能源及原材料供应上的优惠政策。
偷漏税收面广额大。
江苏省1988年对293222户个体户进行检查,发现154864户有偷漏税行为,占52.8%;上海市在对个体户的重点检查中,发现有偷漏税的占90%,其中闸北区重点查了2429户,有偷漏税的占98.5%。从偷漏额来看,一般也很大,如浙江省黄岩小商品市场,1988年营业额2.4亿元,税收仅127万元,按省税务局规定的征收比例,有75%的税收被漏掉了。
个体、私营经济目前的结构、规模及收入水准与国家的引导相脱离。
国家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的出发点是让个体户从事那些国营、集体企业包不下来、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又离不开的行业,如饮食、服务、修理、手工业等。从目前的行业结构看,全国从事商业的户数比重占一半以上,不少地方正朝大百货方向发展,而饮食、服务业两项合计才占15.5%。从人员构成上看,当初的出发点主要是安置城镇待业青年和社会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而目前个体工商户的队伍中,停薪留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工厂优化组合的工人等成份不断增加。从规模看,个体经济已不再是人们原来设想的那种小本经营,个体户拥有的资金不断增大。1988年全国户均拥有资金2000多元。1987年底,雇工在8人以上、资金在8万元以上的私人工商户有22.5万户。从收入水平看,个体工商户中不仅是维持生计和养家糊口的个体劳动者,而“腰缠万贯”的万元户已不是少数。有的在短短几年中就暴发为百万元户甚至千万元户。有不少个体户发家之后,挥霍浪费,出入宾馆、酒吧、舞厅,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甚至纳亲娶小,给社会带来极坏影响和腐蚀作用。
问题产生的根源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出现以上种种问题的根源主要是:
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发展个体经济的原始动因是为了解决城镇就业问题,但诸如让个体经济如何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往哪里发展等等问题,当初并无明确的答案。时于今日,对私营企业的雇工规定也只有下限(8人)而无上限。由于从理论到政策上对这些问题都不明确,在就业的压力下,前几年各级政府的注意力也都放在鼓励扶持个体经济的发展上,甚至把个体经济发展快慢作为工作成就加以渲染,很少考虑如何对个体私营经济加强监督的问题。
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与现行的经济体制相矛盾,即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缺乏正常渠道。如银行信贷、税收管理、土地使用、能源及原材料的供应等方面,都没有为个体私营经济成份开辟正常途径,使之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但另一方面,在计划、价格双轨制的条件下,使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又有可乘之机。于是在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环境之下,个体经济也就通过各种扶持和钻“双轨制”空子等非正当途径发展起来。
法规不完善,执行不严格。1981年以来,陆续出台了一些对个体、私营经济管理的政策法规。但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法规本身尚不完善,二是实际贯彻执行不力。如《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已颁布,但诸如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劳动管理等方面的实施细则都还没有,这样就对私营企业的管理缺乏一致性。又如已出台的《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对个体户采用十级超额累进税,指导思想是要调节个体户的过高收入,防止一部分人暴富。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按这一法规执行。
管理体制不顺,部门之间配合不力。对个体、私营经济管理,目前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公安、城建、交通、卫生等经济监督调节机构以及专业行政管理部门,实际上,长期以来对个体经济的管理是处于大家都管、大家都不管的混乱局面。收费时大家都愿管,一有问题谁都不想揽。
另外,管理力量严重不足,个体和私营经济所固有的两面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加强管理 引导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核心的问题是管理工作没跟上。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怎样在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兴利抑弊、加强管理,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引导发展。
我们认为在加强管理中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重申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使人们明确,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不变的方针,不会有反复或动摇。
二是对已经暴富起来的人应采取妥善办法。如对这些大户开征个人收入调节税,并引导他们把资金用在扩大再生产和社会公益事业上。对那些把钱花在消费上,购置小汽车、建造豪华住宅甚至修筑坟墓者,应通过财产税或消费税逐步收回。
三是适当调整政策。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经营范围应严格限制,对于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人员要限制,不能让有职业的人去抢无职业者的饭碗,对雇工的个体大户,应制定一个区别于一般个体户税收的规定。对过去作出的某些对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在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规定应坚持执行,要给这部分人正当的经营途径;为了真正把个体私营经济管起来,我们认为还应理顺管理体制,改变都管都不管的局面。改以费代管为收支分流。严令禁止乱收费,收费额度必须全国统一。严格处罚条款。与此同时,对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执法权限也要适当扩大,使其执法手段硬化。加强宣传,提高政策法规与执法的透明度。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栖霞县因地制宜开展冬季农田水利建设
山东省栖霞县因地制宜大搞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全县二十三个乡镇的四万五千多人,四百六十多台机械投入七百五十多项工程施工。图为县重点工程“月牙河截流补源工程”工地上青年民工运土筑坝。
李泮明 摄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开源节流 郑金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