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祝贺西哈努克寿辰
杨尚昆邓颖超派人向亲王赠送花篮
本报北京11月4日讯 记者孙毅报道: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晚上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宴会,祝贺民柬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的67岁寿辰。
宴会前,宾主双方进行了友好地交谈。西哈努克亲王说,他仍然坚持自己提出的主张,即:柬埔寨问题需要全面地政治解决,一是要在联合国主持的国际监督之下,越南实现全面撤军;二是要在柬埔寨成立一个四方联合政府。他强调指出,这两条是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不能改变的。他说,柬埔寨问题必须是全面地解决,而不是部分地解决。
西哈努克亲王还向李鹏总理介绍了最近柬埔寨三方抵抗力量在战场上团结合作、协调行动的斗争情况。
李鹏总理表示支持西哈努克亲王关于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主张,并对柬埔寨抵抗力量最近在柬埔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表示祝贺。
今天上午,外交部部长助理徐敦信受国家主席杨尚昆和邓颖超同志的委托,向西哈努克亲王赠送了生日蛋糕和花篮,对他的67岁寿辰表示祝贺。


第1版(要闻)
专栏:

措施正确得力 缓解困难有方
吉林省工业生产稳定发展
三十六种人民生活必需品生产得到保证
本报长春电 记者李安达报道:今年以来,吉林省针对工业生产中资金、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外汇紧张,市场疲软,产品滞销等困难,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组织、协调、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保证生产稳定发展。1—9月,全省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5%,财政收入增长4.2%。
年初,吉林省政府成立生产指挥部,接着又成立资金协调小组和产销协调小组。生产指挥部由1名主管副省长挂帅,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强化指挥,全权解决生产调度,能源、资金、运输、原材料统筹平衡,以及工商衔接等方面问题,从而缓解了困难。
为保证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的生产,省政府年初还确定了倾斜政策。重点保证36种人民生活必需品、基础工业和出口换汇产品的生产;重点保证年实现利税千万元以上,上缴利税占全省总额70%的52个重点骨干企业。安排全年计划时,这些产品和企业单独列出计划本子,作为省政府文件下发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执行。今年新增的银行贷款和带料发电电量,大部分用于保证这些产品和企业生产的需要。
省委、省政府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稳定政策、稳定企业的保证。省委、省政府多次宣布:实行厂长负责制不变,承包经营制不变,正确有效的政策不变,要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骨干作用。7月开始,省委、省政府委派省体改委,对几年来承包的经验和问题做专题调查研究,就进一步搞好下一轮承包提出具体意见。接着,在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吉化狠抓育人这个根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经验。这些措施,对稳定企业、稳定人心,起了重要作用。
为扩大销售,搞活资金,全省开展清仓挖潜、处理呆滞物资活动。10月下旬,省和长春市联合举办了一次清仓挖潜物资交易会,5天时间成交额20.69亿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齐心协力开拓农村市场
工商联营又现好势头
本报讯 据《市场报》报道:到今年6月份,以前一直很抢手的飞鸽牌自行车,在工厂积压了几十万辆,轻工业部自行车协会向商业部供销管理司业务处求助扩大销路。供销司业务处召集辽宁、陕西、河北、湖北等省供销社派人赴津,订购了飞鸽自行车33万辆。天津飞鸽自行车集团公司领导如释重负,颇有感慨地说:“想不到农村需求这么大。眼看工资都发不出来了,供销社为我们排了难,解了忧。”为了巩固这个市场,他们迅速在一些省、市供销社设立了办事处、维修点,长期供货。
近几个月来,像飞鸽自行车集团公司一样,全国不少电风扇、缝纫机、洗衣机、电视机生产厂家,也纷纷与各级供销社联合,借“腿”送产品下乡,并利用供销社这个瞭望农村市场的窗口,获得信息,调整产品结构。供销社得到了以前难以得到的货源,且进销差价比从批发站进货大。据商业部供销管理司业务处介绍,现在全国供销社系统联购分销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高达30%—40%。
市场的变化,使工厂、供销社走到了一起。今年市场出现疲软,但是,农民的潜在购买力还很强,一些工业品在农村市场的占有率还很低,适销对路、价格合理的商品还不多。
行家认为,只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在商品花色品种适销对路上下功夫,工商联合开拓农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眼下一些城市商业部门也借供销社之力,走出城圈,迈向原野,城乡之间的商商合作方兴未艾。北京市交电公司在与河北霸县供销社的联合中,借给对方50万元流动资金,还将对方三级批发单位当作二级批发单位对待。霸县供销社资金有了底,货源有保证,今年1—8月,从北京市交电公司批发的商品价值达1000多万元,除供应本县外,还辐射到周围地区及天津、东北等地农村。
一些工商界人士认为,供销社点多、面广、耳灵、腿长,有联络广、渠道多的优势,与其开展批发、联销、代销、展销等联合,开拓农村市场,大有作为。


第1版(要闻)
专栏:

万里会见外国朋友时指出
发达国家经济立法经验可借鉴 经济健康发展要有法制作保障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张虎臣)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鲍格胥和正在这里出席“反不正当竞争国际研讨会”的各国代表。
万里说,鲍格胥先生经常来中国,是中国的老朋友。最近,他在北京连续参加了3次国际会议。这些会议对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相互了解有很大帮助。
万里指出,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时间不长,在经济、文化等领域里的法律还不够完备。中国要借鉴发达国家在经济立法方面的经验。
他说,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有些过热,经济秩序有些混乱。中国打算用3年的时间进行治理整顿,把经济发展纳入法制的轨道。
鲍格胥说,中国已制定了非常现代的商标法和比较成功的专利法,正在制定保护作家权益的版权法,还要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他希望全国人大促进后两部法律的制定,这样中国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就比较完备了。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好处,对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也有好处。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继续为此作出努力。
“反不正当竞争国际研讨会”于本月3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联邦德国、意大利等7个国家的专家以及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代表共90多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会见日本记者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日本记者同盟访华团。
会见时,李瑞环回答了日本记者同盟议长新井宝雄先生提出的问题。
他说,中国人民十分重视与日本人民的友好关系。中日两国的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希望这种合作今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代表团是应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邀请前来访华的,成员主要由日本一些大报、通讯社的记者和学者组成。


第1版(要闻)
专栏:

第四届全国发明展推出千余新成果
我国又成为世界发明大国
据新华社成都11月4日电 (记者师文宴)历史上曾以四大发明著称于世的中国,如今又成为世界发明大国了。中国发明协会会长武衡说,无论从发明的数量、质量看,中国都无愧发明大国的称号。
武衡是今天在第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上对记者说这番话的。
第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共展出发明成果1000余项,涉及机械、电子、冶金、化工、材料、医药卫生等19个专业领域。参加展出的项目,大都是各省、市、自治区、各部门从所组织的发明、专利展览中推选出来的优秀项目,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有一部分已获得了国家发明奖,相当部分是取得国家专利或正在申请专利的项目,有些项目已在世界不同国家申请了专利。
台湾是第一次参加全国发明展览,参展的项目有“安全钻石反光车牌”和“贴可美创意画片”等。
全国青少年的发明成果,有61项参加了这次展览。
武衡说,这次展览与前几次比较,水平有很大提高。他希望企业界和各级政府,抓住这次机会,进一步为发明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尽力,以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全国64个展出团参加了展览会。一些国家驻华使馆的科技官员也参观了展览。


第1版(要闻)
专栏:

甘肃连年动员农民修“三田”
旱区生产条件改善 粮食连续六年增产
本报兰州11月4日电 记者张述圣报道:甘肃省从本省实际出发,连续多年开展以修建“三田”(梯田、砂田、沟坝地)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把“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三保田”,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粮食生产连续6年稳步增长。198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59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年粮食总产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粮食形势仍不容乐观。
甘肃山多地少,干旱缺雨。除河西走廊、黄河上游部分地区为灌溉农业外,黄河以东的陇东、陇中、陇南及洮岷山区,均属旱作农业。这些地区农业人口、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均占全省的80%以上,而且土质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调动他们修建“三田”的积极性,甘肃省制订了相应的政策规定:在承包土地上修建“三田”,坚持谁修建、谁受益;使用权、管理权、受益权长期不变;投工、投肥修建“三田”,地力提高,使用权转移时,应按肥力等级补偿投资;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至少投入20个义务工,主要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每修一亩经验收合格的“三田”,国家给予30元补助费;兴修梯田与供应磷肥挂钩等。
据省有关部门统计,截至1988年底,全省已修建“三田”1302万亩,其中400万亩是近5年内修建的。今年入冬以来,全省投入修建“三田”的劳力已近100万人,新修梯田19万亩,占年度计划的20%以上。


第1版(要闻)
专栏:

有效预防乙肝流行为期不远
我运用基因工程研制疫苗又获突破
三期临床试验后即可获准推广使用
据新华社上海11月4日电 (记者陆国元)我国用自己研制和生产的基因工程疫苗预防乙型肝炎感染与流行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上海、北京科学工作者合作研制的“乙型肝炎重组痘苗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已顺利通过二期临床试验,证明对人体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有效率明显高于血源疫苗。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母婴阻断试验后,即可大量推广使用。
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传染性疾病,并且迄今尚无有效药物医治和控制其流行。一经接种疫苗就能免受这种对健康危害极大的疾病困扰,是人们企盼已久的。我国目前已能生产乙型肝炎血源疫苗,但世界发展趋势将为更好的基因工程疫苗取代。
临床试验即将进入第三期——母婴阻断试验,即用疫苗阻断母体对新生婴儿的病毒传染。试验结束后,即可投入工业化生产。


第1版(要闻)
专栏:

实行冬修水利首长负责制
湖南省万余干部深入工地
山东农田水利基建开工早规模大
据新华社长沙11月4日电 (记者刘敏、通讯员周波艺、潘永红)今年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湖南各地农村拉开序幕,1.5万名干部在工地一线,指挥并参加农田水利建设。
省水电厅的统计表明,到10月底,全省铺开的大小工程12.65万处,完工的6.6万处,上工高峰时达266万人,累计投工7700万个,完成土石方6800万方,占本年度秋修土石方任务的1/5。与去年同期比,开工处、土石方及工日分别增长2至6成。
今年,湖南省各地把防汛抗旱中的领导分片包干制“移植”到冬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来,实行冬修水利首长负责制,1.5万名各级干部眼下正在1714个水利工地上“督阵”。
本报讯 进入10月份以来,山东省在三秋生产基本结束后,把农村工作的重点迅速转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来。全省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劳力已达514万人,比去年同期多336万人;开工水利工程3.96万项,比去年同期多3.05万项,开工时间普遍比往年提前半个月左右。
   (陈学振 孟建伟)


第1版(要闻)
专栏:

首钢启示录(上)
——从一个企业的改革看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的发挥
本报记者 艾丰
编者按:首都钢铁公司改革的成功经验,报纸已经报道过多次。本文则是着重从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的角度观察思考首钢十年改革。怎样理解承包制?企业改革如何深化?整个改革思路怎样进一步廓清?两个基本点为什么必须统一?在这些问题上,人们或许可以从中获得启示。
历史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提出的考题,是严肃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为了它的实现而抛头颅、洒热血;50年代,中国人民为了它覆盖全国而敲锣打鼓扭秧歌;到了80年代,正当改革真正释放出它的优越性的时候,海内外飘来的乌云却给它罩上了阴影。
有这样一个大企业,它10年改革的成绩,犹如一缕强劲而明亮的光束,穿透迷雾,投射到思维的田野。
首都钢城,闪亮着启示火花。
首钢——不怕横比
讲首都钢铁公司10年改革,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样的数字:
10年,上交国家7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26亿元,共为国家贡献96亿元,相当于10年增殖了9个首钢。这以前的30年,相应的数字是32亿元。改革中的1年等于改革前的10年。
或许说,这还是惯用的“自己同自己”的“纵比”,那好,把它放到国际大赛场上去“横比”一番:
首钢1988年净增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3万美元/人年,比10年前提高2.6倍。同期,英钢联提高1.8倍,美钢联提高1.6倍,川琦制铁提高1.26倍,克虏勃提高38%,新日铁提高28%,曼内斯曼公司(联邦德国)提高2%。
这是速度,我要看实在的水平!那好:法国西洛尔公司为1.80万美元/人年,联邦德国克洛克纳公司为1.70万美元/人年,英钢联为1.68万美元/人年,南非钢铁公司为0.95万美元/人年,首钢高于它们。美国钢铁企业大都搞多种经营,可比性不大。日本五大钢铁公司设备大型化,劳动生产率高于首钢。
“首钢不怕横比!”——对这个评价,首钢的同志先是点头,后又摇头:“我们工人的工资没法跟人家比。”
无论如何,首钢总是有资格参加国际“奥林匹克”了。考虑到它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才走了40年,改革只有10年,这位“选手”所显示的虎虎生气,起码可以摘掉“公有制企业必定低效率”的帽子了。
首都钢铁公司董事长周冠五说:“我就不相信社会主义干不过资本主义!”
这是一个伟大的“谜”
承包初期,中央领导问周冠五:“企业潜力有多大?”他回答:“吃不透。”
国家计委派李仁俊来调查,他看材料,听汇报,深夜下第一线观察,同样结论:说不清首钢有多大潜力。
今天,几位首钢领导者仍是这个说法:企业的潜力是一个“谜”。
你看,第一炼钢厂,设计能力60万吨,现在搞到年产222万吨,以前谁想得到?苏联一位领导人参观,听介绍,一口咬定数字算错了,到现场一看,一算,点头承认了这“钢”的事实。
小型轧钢厂设计能力30万吨,今年产量也可达到设计能力的近3倍。
1984年,首钢决定实行全面电子计算机管理时,专业人员只有8名,谁能想象,干了不到3年,也拿下来了。
兼并过来的带钢厂,7年时间,利润年递增率竟达31.65%,连他们自己也说,“以前不敢想象”!
10年来,首钢共获技术专利36项,其中顶燃式热风炉、高炉喷煤两项已向发达国家转让。
1988年,首钢购买了美国麦斯塔工程公司70%股份。
还有一个“秘密”潜力:它已可以制造年产500万吨钢、全部自动化的钢铁企业设备……
这众多的“想不到”和“吃不透”所组成的乃是一个伟大的“谜”——社会主义公有制潜力之谜。在我们的视野之内,有的公有制企业简直“不可救药”,而有的公有制企业却令人惊喜!有的人围绕这个“谜”彷徨、困惑,终因不得要领而思它求。首钢所做的,是用承包制这把钥匙坚持公有制,突破旧体制。他们不是怀疑以至“换掉”社会主义公有制,而是用改革旧体制的办法,日益清晰地揭示着这个伟大之谜的谜底。
中国的改革,实质上就是解开这个伟大的“谜”!
公有制的推导公式
首钢承包制及其细目,是数百万字的系列“巨著”。但它的核心,无非是这样几个指标:
每年上交利润递增7.2%;
每年实现利润递增20%;
企业留利按6∶2∶2分配——6成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2成用于提高工资、奖金,2成用于集体福利。
公司工资总额与实现利润按0.8∶1挂钩。
这组数字,在首钢家喻户晓。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一次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97%的工人都可以准确回答上述指标。不仅能够“答出”,他们还会“算出”,凭这些指标组成的“公式”,人们可以推导出工厂、车间、班组、个人完成任务和取得报酬之间的“挂率”。
你会发现,一股巨大的力量正是从这种普通而奥妙的推导中迸发出来。轧钢工人张三洋为在每个操作动作中节省半秒钟而苦思最佳操作法;工人阎广忠一年提8项合理化建议,6项被采用;“填表”、“挂率”成了特殊含义的名词。当记者以好奇的口吻提到它们的时候,一位工人严肃地纠正说,我们这里凡违犯纪律和操作规程者,都要填表,一律扣当月全部奖金,还要影响“挂率”,影响升级,影响班组、车间。全都捆到一块儿了。
  透过那些权、责、利统一,包、保、核结合的规定和具体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计算,我们只要稍微深入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所包含的原来是个极其简单的原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的一致。
这不是说滥了、写滥了、用滥了的那句话吗?是的。三者利益一致,过去人们只把它当成分配政策,而分配又被看成是低于生产的次等问题。今天,则要把它提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体现来看待了。
所有制和分配关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着物质利益如何分配;但是,“所有”不仅是为了“分配”,而且必须体现在分配上。没有相应的分配关系,“所有”关系也会架空。
在按劳分配基础上实现的三者利益一致,不仅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而且正是它优越性的体现。因为它消除了社会、企业、个人之间由私有制产生的利益对抗的动因,因为它消除了对劳动者积极性形成压抑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剥削。
首钢人骄傲地说,在我们这里改革落实了物质利益原则,却没有诱发“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倾向。基础原因,就是承包制把为个人的劳动同为国家、为企业的劳动融合起来了。超额的奉献,不是归入哪个人的腰包,而是为国家,为企业,这就唤起了人们崇高的事业心。
我们有理由指着社会主义公有制说:这里有“原子能”!改革,就是要按照三者利益一致的公式,把它特有的能量释放出来。如此复杂,又如此简单。
“寻求主人”的企业
承包之初,万里同志对周冠五说:“我们放权了,但不是放给你周冠五的,是放给首钢全体职工的!”
首钢领导者向外人介绍情况时总是强调:“我们是全员承包!”
这不是措词,而是实质。公有制企业的主人,长期在寻求之中。
“共产党人追求公有制,但过去对它的理解有问题。公有制是多数人的经济,它的优越性在此。但旧体制下搞成了少数人的经济。”首钢党委副书记赵玉洁作如此阐述。
“公有制是个实现的过程。‘文革’时期张春桥说,‘派个军代表,所有制性质就变了’。其实没有那么简单。”被称为“首钢理论家”的徐晞前提出这样的观点。
“建国初期,出于经济、政治斗争的需要,采取权力集中的经济体制是必要的。但后来没有及时扭转。公有制不是大家不关心,而是要建立好体制让大家关心。”这是周冠五的历史分析。
与一些企业发生的情况相反,改革以来,首钢工人没有产生什么主人翁地位的失落感,而是“增强感”。为什么会是这样?在一次座谈会上,来自第一线的工人、班组长,即席就凑了这样五条:
第一条,三者利益一致,企业是职工的“利益共同体”或“命运共同体”。命运与共,自然产生主人之感。
第二条,全体职工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工厂委员会是它的常设机构。工人孙铁是这个委员会的委员。座谈会上问:“你有真正的发言权吗?”孙铁答:“凡作出重要决定,常常先征求我的意见,要我反映工人的看法。”
第三条,公司大事,每周有《情况通报》广而告之。公司各主管部门在基层都有信息员,及时了解工人意见。这都是为了吸收工人参与日常管理。
第四条,公司、工厂分别设立的监察委员会、监察小组,是工人监督干部的强有力机构。《首钢报》刊载过这样一条消息:“工人和干部打官司,工人打赢了——记铸造厂监察小组召开第一次职工审理会”……
第五条,职工选举产生的生活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职工集体福利事业,企业留利中20%的那项资金如何使用,由它全权决定,总经理也无权干涉。
首钢自然也不是世外桃源。不适应、不理解、不协调的纠葛,并不少见;工人以菜刀和跳楼威胁顶头上司的插曲也偶有发生。但“我们是企业主人翁”的主旋律越来越高扬。于是,表面看来是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同时发展:一方面是规章制度、组织纪律的不断完善和加强;一方面是人的解放、人的提高不断得到进展。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常年坚持。“首钢工作者”这一称号的提出,打破了工人和职员的界限,工人可以成为干部,干部可以成为工人,两者都是解放。科技进步成了众人的需要,知识分子的价值也就获得了共同的承认。“昨天晚上和老婆打了一架,一上平台全忘了!”工人这句话,道出了他们的劳动心情……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余桂英说,现在我们宣扬的不仅是调动工人积极性,而是发挥创造性的问题。她认为,首钢人的解放已到了这个层次。
为人民,靠人民,解放人民,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又一基本特征和优越之处。首钢承包正是从现实条件出发,为企业“寻求”到了主人。也正是从这里,他们发现了民主和科学联姻,物的创造同人的解放携手的扎扎实实的生长点。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办事费”
季光炬
最近,有位厂长告诉我,近几个月来,他们厂所用的“办事费”明显下降了。何谓“办事费”?他念了几句顺口溜:“没有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乱办事,邪门歪道好办事,正儿八经不办事。”
在不正之风影响下,有些掌管钱、物、人事等大权的人物,正是按上述顺口溜所形容的那样来办事的,企业深受其害。“办事费”肥了“办事人”,但却摊入成本,坑了国家、企业和广大消费者。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放松了廉政建设,此风愈演愈烈。在一些地方,不交点章程、账目以外的“办事费”就办不成事,简直成了公开的秘密。至于如何不露形迹地令“办事人”笑纳“办事费”,则似乎成了一门必修的“社会关系学”。那些以权谋私者只讲“好处”,不讲制度;只要“礼”到,什么出格的事也能“办”成。一些犯罪分子投其所好,把“有钱能使鬼推磨”奉为信条,以钱通路,使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令人咋舌的事,既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又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搞乱了人们的思想。
办事交“办事费”实质就是索取贿赂,这种行为竟能公开化,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所不应有的。可喜的是,反腐败的威力已使“办事费”大幅度削减了。我们深信,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一定能使这首顺口溜改为:该咋办事咋办事,没有好处也办事,邪门歪道办不成事,正儿八经去办事!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技术处理污水
北京印染厂采用新技术治理污水,把五颜六色的印染污水处理成洁如自来水的软水再次使用。荷兰电视台专门拍摄了该厂治理污水的录像片。
新华社记者 徐人仲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