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一团烈火燃神州
——赞电视连续剧《李大钊》
汪岁寒
10月29日是李大钊同志诞生百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等4个单位同心协力推出了以李大钊命名的电视剧,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长期以来,不少同志也包括一部分党员,对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却所知不多。建国已经40周年了,让我们补上这一课吧。而这次补课最好的形象教材莫过于这部9集连续剧《李大钊》了。
正如李运昌同志在此剧首映式上讲的,李大钊和陈独秀都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但李大钊有始有终,而陈独秀却有始无终。
这部电视剧使我受到深切感染而潸然泪下。这部电视剧的结构是“套层结构”,将大钊同志的革命历史和两位雕塑家在创作李大钊同志的塑像先后的认识过程严密地融合在一起,这一认识过程又自然地成为观众认识李大钊同志革命伟绩的过程。它不愧为成功的党史形象教材。
大钊同志生于1889年,牺牲时才38岁。可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是大钊同志取的。更少有人知道杀害大钊同志的绞架竟是军阀从帝国主义国家进口的。开端时一辆卡车驰来,奉系军阀张作霖命令打开车上的长箱,赫然一具阴森可怖的外国绞架。
电视剧的结尾是大钊同志毫无惧色地迈步走向绞架。据当年《晨报》载:“首登绞刑台者为李大钊,闻李神色不变,”从容就义。刑前各方抢救,大钊同志的同乡白眉初等三百余人联名呈请释李的呈文中说:“李大钊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所受之辛苦,非笔墨所能形容者。”就义之后各报纷纷登载:“李大钊平昔不事储蓄,身后极为萧条”。李宅“空无家具,即有亦甚破烂”,“子女服饰朴实、可知其平日治家之俭约矣”。
整部电视剧的风格亦如大钊同志朴实风骨,无哗众取宠之意,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大钊曾写联)之宏愿。观之9集,集集精彩,正如一团烈火,可燃烧我辈之魂,并有学习李大钊同志为革命壮烈牺牲之豪情。
看完全集,不得不佩服扮演李大钊同志的演员李雪健的表演艺术。一言一笑,一举一动,既具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情,又寓有为党为民战斗终身的赤子之心。雪健同志的表演艺术在国内应居前列,他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大钊同志的精神之中。我一边看,一边深深相信,屏幕上出现的是真正的李大钊。
江泽民同志说:“李大钊不仅是渊博的学者,而且首先是杰出的战士。”“李大钊同志的光辉形象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我真诚地希望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年朋友们都能看到这部9集连续剧《李大钊》。


第8版(副刊)
专栏:

摄影小说家协会成立
河南摄影小说家协会于近日在郑州成立。
摄影小说,是当今风行世界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它博取摄影、文学、编导、演出等诸种艺术之长,独树一帜,深受众多读者的喜爱。河南摄影小说家协会的成立,有利于繁荣河南乃至全国的摄影小说创作,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该协会将创办《大众摄影小说报》和《河南摄影小说家》杂志,并将于今年年底举办全国第二届摄影小说大奖赛。 (王国钦)


第8版(副刊)
专栏:

心香一瓣诉衷情
——记李政道博士的一首诗
赵庭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是个文理并重、文理兼优的科学家。
一九八四年五月九日,李政道博士在游览甘肃省天水名胜玉泉观即兴所作的七绝《思江南——题甘肃天水古玉泉观》,实为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九八四年五月,李政道博士应邀回国讲学,空暇时曾前往甘肃天水观光。九日,在饱览了名闻中外的艺术宝库麦积山石窟后,又来到天水名胜玉泉观游览。斯时,登高远眺,心旷神怡:陇山连绵逶迤,蔚为壮观;渭水浩荡东来,气象万千。此景此情,顿使科学家诗兴勃发,浮想联翩。思乡之情(李政道博士祖籍江苏,生于上海),油然而生。于是,一首《思江南——题甘肃天水古玉泉观》从心底飞出:
“古今沧桑变,玉石故乡还;
泉水向东流,观陇思江南。”
此诗即景生情,情真意切:尽管沧桑变化,斗转星移,虽身寄异国他域,但思国、怀乡之情有如渭水长流,陇山常驻。全诗明白如话,浑然天成。
令人佩服的是,李政道博士还娴熟地以“藏头诗”的形式,将所言之事分藏于句首,巧妙地点题:咏“古玉泉观”,“思江南”,十分自然,毫无斧凿拼凑之痕迹,让人叫绝。该诗现珍藏于甘肃省天水市文化馆,成为李政道博士献给甘肃人民的一份礼物。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远古艺术世界的揭示
——谈《中国岩画》的出版
王伯敏
陈兆复主编的《中国岩画》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本内容丰富,选材精致,具有重大资料价值的学术性用书。
岩画,在我国引起注意,是在本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开始对个别地区的岩画作了断断续续的调查。要说对岩画的大量发现与考察,这还在六十年代及至现在。但是,全国性的岩画专集的出版,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中国岩画》所介绍的我国古代岩画,它所包括的地区,除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山西、青海、西藏、贵州、云南、广西、江苏、福建等省外,还包括了台湾和香港地区。
岩画是人类记录生存活动的无声诗篇,不但在中国,以至与欧、亚、非、美、澳等五大洲所发现的岩画都有着某种共通性;岩画,又是提供远古造型艺术的一种原始典型。然而岩画也具有各地各民族的显明特点,在这本《中国岩画》中,编者所选中国14个省及地区的岩画,都体现了它们的不同内容、风格和表现手法,使人感到岩画艺术是极为丰富的。
《中国岩画》的辑录,纲目分明。并按省按地区编排,条理井然。如编西藏的,有藏北嘉林的岩刻,有阿里地区日土县的岩刻;又如编云南的,标出这是沧源第一点的岩画,那是第三点、第五点或是第七点的岩画,交代清楚,一目了然。对于图例的处理,其中有印得较大的“全图”,也有局部的放大。对于每页图例,编者虽未作具体详细的说明,由于所作标题明确,足以反映其内容与画中的情节。
这本画册,主编陈兆复在撰写的“概说”中,扼要地论述了中国岩画在古代各地的发生,发展及其在艺术上的特点,该文的最后一段,他提到了“岩画的研究,不仅对了解古代各族人民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丰富文化史美术史的有关篇章,同时对我国民族学、民族史、民俗学、民族宗教史等学科,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他的这些话,也可以用来说明这本《中国岩画》的出版,对人文科学和美术史的研究,也具有相应的意义和价值。在我们的出版物中,像这一类图书出版得太少了。
《中国岩画》的编选和出版,作为学术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对美术家及美术爱好者来说也是一本艺术欣赏的画册。


第8版(副刊)
专栏:

为何这般流连?
——与费翔一席谈
江德文
问:“费翔1989全国巡回演唱会”历时半年多,在12个城市共演出62场,观众达60余万人。您能否谈一谈感受?
费翔:我最深的感受是观众和国家各级领导对我的热情,非常照顾我,观众也不拿我当外人啦,三年来观众和我已经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这次巡演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我感到很满意。其实我对这台晚会投入也很多,从节目内容到歌曲编排、乐队编曲等各方面我都参加了好多幕后工作,所以说这台晚会是很有代表性的,它倾注了我全部的心血。
问:在不久前的北京告别演出时,热心的歌迷打出了“请不要对你的歌迷说再见”的横幅。您在大陆走红已经三年,我想仅仅靠您的能歌善舞或举止潇洒来吸引观众,恐怕是不会这么长久的。
费翔:我觉得演员与观众之间,不管是歌星、电影明星或是作家,他们不但应该有通过作品转达的一份感情,还应有一份责任,有一份责任心,这是很重要的。观众的支持首先需要艺术家对观众负责任,我比较注重这方面。大陆的流行音乐歌手的生命非常短,有的歌手一季,甚至一年就轰轰烈烈过去了。我总觉得艺术家应该克服困难以保持他的作品或演出的品质,使观众信念不但不逐渐衰弱,而且越来越产生信心,总有新的东西,不使观众失望。
国内歌手面临的问题是人情压力特别重,只要一个歌手走红,团里就把他当摇钱树,每一个演出都要把他搬出来,拿他的名字吸引观众。就像一张纸巾,用完了就扔了。另外,团里没有维护这些人才的艺术生命,为他们制定长期的演出和训练规划,只顾眼前利益,挤干为止,这很可惜!
现在的穴头们“走穴”时也根本不考虑把演出的质量、灯光音响舞美的制作搞好一些,因为在这种短暂的活动里
多花一分钱就等于少赚一分钱,他们宁愿让歌星在体育馆的水泥地上唱,有一张厚脸皮就行。到时候观众骂的当然不是穴头,只会骂歌星,所以歌星的淘汰率必定快。我想一方面歌手应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过有时他们真是身不由己;另一方面,各个歌舞团如果能制定长远培养规划,那各方面都有好处。
观众也并不希望演员走下坡路,我每次上台其实都挺紧张,但我心里总是抱着一个想法:在座的人都希望我今晚会成功,没有一个人希望我失败,有他们的支持我定会唱好的。
问:这次您要告别大陆歌坛,能不能给喜欢您的观众留下几句话?
费翔:在最后一天的告别演唱会上,我看到许多观众拿着横幅我非常感动,既很开心又很难过。整个演唱会挺好的,就是唱“故乡的云”时有些绷不住了,开始想哭。我自己感觉告别是告别,但我这三年在大陆的歌唱事业应该说是非常完整、非常完美。不管以后我到美国或是到其它地方,不管将来有多少失败或成功,我都拥有这三年非常完美、非常光彩的经验。我希望支持我的朋友和喜欢我的观众也能珍惜它。
我希望以后见面就是在北京街道上,很轻松愉快。我也会经常回来的,我这儿有家人,我非常喜欢北京,以后人家看到我就是以老百姓的身份在街上走,那多好!
(附图片)
费翔在他的“北京告别演出”中热泪盈眶 赵迎新摄


第8版(副刊)
专栏:山川风物

江中碑林
陆潮洪
苍翠幽深的镇江焦山,宛如浮江碧玉;绿树掩映的块块碑刻,似镌刻在碧玉上的艺术瑰宝。
焦山藏碑,古代就蜚声江南。1960年重建的碑林,近年又扩建整修。碑林分碑园与摩崖两部分。上岸,从定慧寺东行数十步,就悄然可见新修的精巧门楼与一道镶嵌“中流砥柱”四个大字的古朴砖墙。碑园即在眼前。
碑园由三组风格各异的厅堂与庭园组成史料、文苑、书法三大部分。碑藏园中、碑园浑然的精心设计,使不同游人都可获得不同的艺术享受,或赏碑兼游园,或游园兼赏碑。史料部分共三个厅室,分别唐、宋、元明,清代,近代碑刻则散布室外墙上。唐碑中,矗立一座龟驮巨碑,高213厘米,宽87厘米,碑首四龙互缠,龙首下垂成圆肩,碑上刻楷书33行,每行75字,书体精严遒劲,堪称“初唐妙品”,是江苏最完整的唐碑。
文苑部分全嵌在回廊墙上,回廊中间,是绿树红花,景致优雅的庭园。信步回廊,可在仰止轩内观赏明杨继盛的一首椒山诗,诗作由作者因本人字号与山名同音由感而发:“杨子怀人度杨子,椒山无意合椒山。”拐弯,至回廊中段芝亭,可观赏《芝亭序帖》。
摩崖石刻在西山山石上,边登山边观赏。有一块在突起山石上的题名石刻,是陆游的一篇精美微型游记。还有一块也与陆游题名石刻同样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近代作品,刻在一块面江的岩石上,发出壮烈呼号:“为废不平约,呼号满神州,来此暂偃息,行作世界游。”这是1920年当时的中国律师协会留刻的。


第8版(副刊)
专栏:

鹤 (国画) 林凤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