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政情背景

美国肆意干涉巴拿马原因何在
新华社记者 胡泰然
最近美国对巴拿马的经济制裁、外交诱逼、军事威胁轮番升级,甚至发展到扬言要将巴拿马国防军司令诺列加将军“捉拿归案”的蛮横地步。
美国这样肆意干涉巴拿马内政,究竟用意何在?稍稍注意一下现代历史和地缘政治就不难看出,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竭力维护它在巴拿马运河和运河区的重大经济和军事利益。
地处中美洲地峡蜂腰部的巴拿马在1903年宣告独立。巴拿马刚一独立,美国就通过不平等的运河条约以一次付给1000万美元和每年仅交25万美元租金的低价,取得运河开凿权和运河区永久租让权,在1914年建成全长82公里的运河,使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缩短1万多公里。从此美国每年从运河通行费中获得1亿多美元的巨额收入,而交给巴拿马的租金,虽然增加两次,但到1955年也只有每年193万美元。美国还在运河区设立总督府,建立主宰整个巴拿马命运的“国中之国”,多次动用美国驻运河区的军警镇压巴拿马人民的反美抗议斗争。1964年1月,3万多巴拿马群众掀起反美爱国风暴,要求进入运河区升起国旗,当场被美国军队开枪打死22人,打伤500余人。
巴拿马人民奋起抗争,在已故国民警卫队司令、政府首脑托里霍斯将军领导下,经过反复谈判,终于在1977年9月7日签署了新的运河条约,并于1979年10月1日生效。新条约规定,运河管理由巴拿马和美国共同承担,巴拿马政府逐步扩大管理权,到2000年全部收回运河,美军全部撤走。
签约后,美国继续巧取豪夺。条约生效头7年,巴拿马每年获得运河收入7600万到8100多万美元,这比起签约前65年间总共所得的7000多万美元固然增多,但比起美国每年从运河总收入2.8亿到3.2亿美元获取的巨额赢利,也只不过拿了个小头。
据巴拿马前外长、运河委员会巴方代表奥伊登·奥尔特加最近揭露,按照条约规定,除劳务外,巴拿马主要是从过往船只通行费中每一净吨分成30美分,另外每年收取固定年金1000万美元,并从运河收支盈余中收取最多可达1000万美元的浮动年金。由于前两项是固定的,不好做手脚,美国便在第三项开支账上巧立名目,克扣巴拿马的收入。他举例说,1981年度运河收入3亿多美元,该有很大盈余,可是美国故造赤字,以致巴拿马的浮动年金分文未得。
巴拿马运河和运河区对美国在军事上控制两洋、加强西半球防务乃至在全世界行使霸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美国正是以运河区为基地,在60年代初出兵入侵多米尼加共和国,在80年代初调兵参与占领格林纳达。美国还曾在运河区设立美洲军校,为拉美各国培训了4.3万名军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运河区曾建立了114个军事基地,利用运河为这次战争和以后的侵朝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输送兵员和战备物资。现在,这里仍保留着14个军事基地,其中霍华德基地是美国在拉美最大的空军基地,可以控制西半球的一切空中行动。运河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巴拿马人曼弗雷多最近揭露说,美国签署新运河条约,本来就是“要在美巴合作气氛下继续保持原状”,而并不打算交出所得利益。在新条约生效前夕,美国国会便通过条约执行法即《墨菲修正案》,“扩大了美国政府控制运河和运河安全的权利”,把运河管理委员会置于美国国防部的管辖之下,把运河和运河区的经济利益和军事作用结为一体。
新条约生效刚满10周年,现在距巴拿马全部收回运河只差10年多一点。明年1月1日该由一位巴拿马人担任运河管理委员会主任,美国人改任副主任。今后10年正是巴拿马逐步扩大以至全部接收运河管理的关键时期。正因如此,美国迫不及待地破坏条约的实施,从去年3月起实际上单方面控制了运河,随后又阻碍巴拿马正式代表参加运河委员会会议,拒不接受巴拿马政府派任运河管理委员会主任的人选。同时利用巴拿马内部矛盾制造争端,企图以巴拿马局势混乱、危及运河安全为借口,武力控制运河,甚至修改运河条约,阴谋在2000年后继续霸占运河,保持运河区的军事基地。 (本报有删节)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话当年 献余热
——苏中友协老战士代表团访华侧记
本报记者 周象光
金秋时节的一天,和煦的阳光撒满大地。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在钓鱼台国宾馆连续接待了三批记者的采访。他精力充沛,侃侃而谈,深情地回忆起多年前的往事,言谈中饱含着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他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于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五八年领导一大批苏联专家帮助我国建设一百五十六个工程项目的阿尔希波夫。这些建设项目在我国工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今,岁月流逝了三十多年,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当年为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洒下汗水的阿尔希波夫和许多在华工作过的苏联专家,为参加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作为苏联对外友协和苏中友协老战士代表团应邀访问了我国。
这些白发苍苍的代表团成员中,有当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专家,有足迹遍及我国各地的地质学家,有一九三八年驾机来我国帮助抗战的空军英雄,有在我国航天航空领域桃李满天下的教师,以及一心为两国的文化交流献身的汉学家等。他们大都把自己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一段时光献给了中国。
阿尔希波夫在中国老一辈的领导人中有许多老朋友。在国庆之夜的天安门城楼、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在钓鱼台国宾馆的迎宾室里,他们又重逢了。旧友重逢,话题自然从叙旧开始。阿尔希波夫欣喜地对薄一波同志说:“来华前我翻看了当年的照片,那时我们多么年轻,我紧紧地搂抱着李富春,而你那时也很有力气地把我抱起……”使阿尔希波夫特别激动的是他又见到了当年经常在一起的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彭真、姚依林等老同志。同时他也见到了江泽民、李鹏等中国新一代领导人。这些日子,他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夜夜几乎总是难以入睡。他告诉记者,他和所有曾在中国工作过的专家特别敬佩和思念周恩来。来华前,他把代表团成员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让我们把中国授予我们的中苏友谊纪念章戴上吧,那是周恩来亲自送给我们的,也是中国给我们的最高奖赏。”在访问期间,他们常常把友谊纪念章同他们在国内荣获的勋章、奖章并排地别在胸前。
曾在北京航空学院任教的斯特拉热娃,一九五七年回国后在莫斯科航空学院继续为中国培养人才。如今她的一些学生已成为我国航天航空领域的骨干。在充满深情的师生会面之后,她眼里噙着泪花对记者说:“我看到自己当年付出的心血为他们日后的成长打下了基础,这是对我的莫大安慰和鼓励,我为此感到自豪。”在钱塘江大桥工地上,桥梁专家西林被一群人围了起来。原来他们是当年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者。友好的话语,热情的笑容使他万分激动。
今年五月,戈尔巴乔夫主席访华,两党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这些老战士们为此格外高兴。他们虽然年事已高,大多已从原来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们都在苏中友协任职,要把余生继续献给苏中友好事业。当然,如今中苏两国的合作关系远非五十年代可比了,一切正在新的基础上发展。桥梁专家西林极力主张两国合资成立桥梁设计建设公司,为第三国服务。斯特拉热娃教授曾经热心地向苏联公众介绍新中国的情况,出版了两本介绍中国的书《长江在那里奔流》及其续集,此次来华,又准备将中国的新面貌告诉苏联人民,她已开始撰写第三本书,书名定为《我的朋友,中国》。已从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的阿尔希波夫,苏中友协副主席是他保留的唯一职务。他对记者说:“我要利用这个职权,在国内积极推动各有关单位,在中国通过中苏友协,把两国的友好合作推向新的阶段。”他说:“我为你们高兴,你们的改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改革已为你们带来了重大成果。”他表示,回国后要对曾在中国工作过的专家说,“现在我们必须向中国学习”。他认为,过去的中苏经济关系,中方主要是买主,那是当时的条件所决定的,今天则不同了,中国已有了强大的工业,尤其电子产品很受欢迎,现在我们是平等的伙伴。他强调,今后两国的经济关系必须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这样经济合作才可能有广阔的前景。 (题照为本报记者陈志摄)
(附图片)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诺贝尔奖引起的异议
姚海泉
在西方世界,作为学术成就的巅峰和崇高荣誉的桂冠,诺贝尔奖一直是芸芸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自设立至今88年来,诺贝尔奖引起的争议也从未间断。今年,除诺贝尔和平奖引起异议外,另外两项诺贝尔奖所引起的反响也颇引人思考。
1989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彼少普和瓦莫斯。法国科学家斯蒂林闻此后立即提出异议。因为他曾与两位获奖者合作,并直接参与获奖成果的研究和发现。他认为把他排除在获奖人之外是不公平的。与此形成对照,77岁的挪威学者哈维尔摩当得知他因其40多年前的一项理论研究而荣获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却不以为然。
诺贝尔奖评选机构诺贝尔委员会确曾做出过一些蹩脚,甚至错误的选择。1912年,一个控制灯塔燃气流量的简单装置曾获诺贝尔物理奖,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当时,以至后来从未获得诺贝尔奖。1926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关于癌症研究的一项“成果”现在被证明是毫无根据的。近年来,诺贝尔和平奖的意识形态色彩日益浓重,以致被用来作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手段。
如果说诺贝尔委员会遗漏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和科学成果是在所难免的话,那么它所做出的错误选择则实在令人遗憾。另外,诺贝尔奖在学术界诱发的一些不良现象已引起许多科学家的忧虑。
美国康奈尔大学莫敏教授认为,为了获奖而导致的竞争倾向破坏了科学研究应有的气氛。他认为诺贝尔奖应该激发人们的科学探索精神,而目前的科研结构却越来越以获得诺贝尔奖为目标,偏离了寻求科学发现的宗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苏克曼博士在其《科学精英》一书中,也对诺贝尔奖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诺贝尔奖采取提名甄选的方法。每一位前获奖人都有向诺贝尔委员会提名的资格。由委员会从获提名者中选定得奖人。有些研究所或大学拥有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可以有效地为本部门或他们的朋友和合作者进行举荐。有些部门或个人为获提名则千方百计四处活动,把宝贵的精力浪费在与科学无关的游说中。苏克曼还指出,许多科学家获奖后,科研成果锐减也是一个事实。
科学的真谛在于服务人类。而许多科学家和研究机构相互封锁信息。有些人为了获奖则抢先将尚未成熟的研究发表。甚至有人公然剽窃和欺骗。
当然,把学术界的不良现象全部归咎于诺贝尔奖是不公平的。诺贝尔奖对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积极作用,这不应否认。但是对于诺贝尔奖存在的缺陷,人们也有理由提出置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明目张胆的干涉
沈家松
美国总统布什10月21日正式签署一项文件,决定出钱900万美元,资助参加明年2月大选的尼加拉瓜反对派。白宫新闻秘书菲茨沃特在宣布这一消息时声称,美国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促进”在尼加拉瓜实行“民主”。
尼加拉瓜人民在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桑解阵)领导下,于1979年推翻索摩查亲美独裁政权,取得革命的胜利。桑解阵政府执政后,实行民族自决,拒绝依附美国,引起了美国的仇视。近10年来,美国政府借口反对“共产主义扩张”,大力对尼加拉瓜实行军事威胁、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并出钱出枪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力图以压促变,充分暴露了美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霸权主义面目。
美国实行的这种强权政策,不仅给尼加拉瓜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而且使中美洲地区的动乱迟迟不能解决。最近,在整个国际形势由紧张走向缓和、由对抗走向对话的大气候下,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哥斯达黎加5个中美洲国家的首脑举行会议,排除外来干扰,终于达成协议,决定遣散盘踞在洪都拉斯境内的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
与此同时,尼加拉瓜宣布明年2月举行大选。这些,都为中美洲地区实现和平带来了曙光。
尼加拉瓜政府宣布明年举行大选,表明它对解决中美洲地区冲突的诚意,也表明它在国内实行民主的信心。然而,美国却不甘失败,它一面阻挠和破坏遣散尼反政府武装的活动,一面把希望寄托于尼加拉瓜明年大选,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影响尼加拉瓜国内政局。
目前,尼加拉瓜国内正在开展竞选活动。最近民意测验显示,桑解阵占优势。在此情况下,美国不惜违反国际准则,公然宣布出钱支持尼全国反对派联盟,以达到它用武力未能达到的目的。拉美舆论认为,这是美国对尼加拉瓜内政又一次明目张胆的干涉。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朝鲜从1975年实行11年义务教育制以来,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图为安州某中学学生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