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争取纳米比亚独立的不屈战士——
  萨姆·努乔马
  鲍世绍
以努乔马主席为首的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在纳米比亚大选中获得胜利,使我追忆起1985年5月在赞比亚采访努乔马主席时的情景。那是在卢萨卡人组办事处接待室里,努乔马主席向我们透彻分析了当时纳米比亚斗争的形势。在谈话快结束时,他告诉我们:“形势对我们有利,纳米比亚获得独立的日子为期不远了。”如今,他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可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努乔马和他领导下的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以及其他争取纳米比亚独立的组织和团体,是经历过十分艰难而曲折的斗争的。
60年前的5月12日,萨姆·努乔马出生在纳米比亚北部沙漠地带的一个农村里。父亲是农场工人。童年时,努乔马一边放牧,一边到附近的教会学校上学。1943年至1949年,他先后在沃尔维斯湾和温得和克的亲友家居住,并有机会学习英语。之后,他在南非种族主义者统治的国营铁路局当服务员,亲眼看到了种族主义者歧视黑人的种种行径。有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铁路职工在事故中失去了一条腿,种族主义者竟拒绝付给他任何补偿。年轻的努乔马下定决心要为黑人争取平等的权利而斗争。他利用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介绍加纳、赞比亚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的小册子。
1959年4月,努乔马与托伊沃等共同创建了“奥万博人民组织”。当年12月,他因领导黑人群众抗议当局强迫迁居而被捕入狱,但很快获释。翌年2月,努乔马秘密离开纳米比亚。他时而步行、骑马,时而乘汽车、火车或飞机,穿行了非洲大陆。旅途中,他有时装成病人,有时打扮成矿工,躲过了边防警察、巡逻队及移民局官员的盘问和检查,最终抵达西非的加纳。1960年6月,他到纽约出席了联合国西南非洲委员会会议,递交了一份声讨南非的请愿书。在此期间,他同其他“奥万博人民组织”的领导成员一起,决定将其正式改名为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他任该组织的主席至今。
1961年,努乔马在达累斯萨拉姆建立了人组临时总部。他曾向海牙国际法庭起诉过南非当局。5年后,他乘飞机回到温得和克,在机场被捕,并被强制押解出境。不久,海牙法庭宣布,拒绝接受人组对南非的诉讼。努乔马由此认识到,必须从非暴力斗争转入游击战。
1966年8月26日,他领导的人组游击队在卡普里维向南非殖民者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纳米比亚人民武装斗争的序幕。游击队在斗争中日益壮大,活动地区不断扩展,沉重打击了南非殖民军。同时,努乔马等人组领导人还开展了广泛的国际活动,人组成了举世公认的纳米比亚人民唯一的合法代表。
1978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为解决纳米比亚问题通过435号决议,要求南非撤出纳米比亚,让纳米比亚人民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自由选举,制定宪法,成立政府,实现独立。经过10余年的反复较量,南非当局才接受435号决议,承认了纳米比亚人民的自决权。
今年9月,阔别祖国近30年的努乔马终于回到温得和克。他一下飞机,就双膝跪在地上,亲吻祖国的土地,激动地说:“回到祖国,感到非常幸福。”他89岁的老母也终于盼来了分别多年的儿子。母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如今,纳米比亚大选已顺利结束,努乔马主席领导的“人组”取得了大选的胜利,纳米比亚的独立已指日可待,我们从内心感到高兴,衷心祝愿新生的纳米比亚繁荣昌盛。
(附图片)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今天不准行驶”
  ——墨西哥城控制污染
  本报记者 郭伟成
从11月20日起到1990年2月28日,墨西哥城每天将有1/5的汽车不准行驶,以便减少旱季的污染源。这是墨西哥城当局为治理大气污染而采取的最新措施,命名为“今天不准行驶”计划。这一计划按照汽车牌照号码的尾数及年检牌照的颜色,规定每辆汽车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必须停驶1天。除医疗救护、治安、消防及公共服务车辆外,各类私家车辆无一例外,违者均按《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法》处以重罚。
墨西哥城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市区及主要卫星城镇的居民多达1800万人,拥有汽车300万辆。仅仅机动车辆每天排放的污染物质就达9778吨,主要是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及铅。其中75%是私家车辆造成的。汽车排气污染已成为墨西哥城最主要的污染源。
据环保部门测算,在墨西哥城空气中各有害有毒物质里,氮氧化物的55%,碳氢化合物的83%,一氧化碳的98%及铅的100%,均是汽车排放的。由于墨西哥城位于海拔2240米的高原盆地里,空气相对稀薄,各类污染物不易散开。逢到旱季,雨水稀少,污染更甚,以致于晴天日出,也很少见到蓝天白云。污染物常年聚集在城市上空,形成灰蒙蒙的废气层盖。
为控制大气污染,墨西哥城当局决定推行上述“今天不准行驶”计划,这将使在首都注册的汽车每天少通行40万辆;外来车辆减少12.5万辆;每天将相应减少排放1480吨污染物。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瑞典通讯

  瑞典军火走私案
  本报记者 顾耀铭
近年来,瑞典几家军火公司接连被揭露有走私和贿赂等非法行为,在瑞典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军火业是瑞典的传统工业之一,全国从业人员现有2.8万,8家军火公司的年营业额达180亿瑞典克朗(约合28亿美元)。
瑞典位于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历届政府都主张要有一定的国防力量支持其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因此,应拥有“独立多样的”军火业。目前瑞典军队70%的装备是由本国制造的,每年还有少量的军火出口。但是根据议会立法,出口军火须由政府批准,受到严格限制,不准向交战国和局势紧张地区,尤其是超级大国介入的地区出口武器。
然而,立法虽严,仍然有空可钻,加之各届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政策不很连贯。因此,较长一段时间来时有传闻说,瑞典军火商在从事非法军火买卖,通过中转国卖给禁运的国家。1987年初,瑞典报界揭露,诺贝尔工业集团的子公司——博福斯公司通过中转国将RBS70激光制导地对空导弹售向中东交战地区。报道说,该公司1979年至1986年出口了5400枚RBS70导弹,其中有1189枚卖给了正在交战中的国家。此事公布后,舆论大哗,博福斯公司总裁阿德波不得不宣布辞职。报界还披露,诺贝尔工业集团的另一家子公司——凯米公司将炮弹和炸药卖给了某交战国,国营的FFV公司将反坦克火炮卖给至少18个属瑞典立法禁运的国家和地区。接着,又有一桩涉及博福斯公司的巨额行贿案公之于众:1986年,该公司为了跟法国竞争,不惜行贿5000万美元,同印度签署了价值约13亿美元的军火合同。去年夏天,这家公司又通过中转国向台湾走私20枚RBS70导弹。
这一系列案件令瑞典公众震惊。人们指责这些丑闻损害了瑞典在世界上的形象,担心瑞典因此被卷入国际冲突。舆论强烈要求严惩那些知法违法的军火商。
目前,瑞典议会设立的一个特别委员会正在调查被揭发出来的军火走私和行贿案。法院已传讯博福斯公司的3名前总裁,检察官要求对这3人判刑。瑞典政府领导人也再三表示要依法查处犯有军火走私罪和行贿罪的军火商。然而,一些军火商不服,声称军事物资出口检查署对军火出口走私曾给予默许。博福斯前总裁阿德波在受审时表示,该公司经中转国向交战区出口武器一事事先向政府有关部门作过报告。从法院审讯的结果看,一些政府官员与这些案子似有牵连。为了限制军火走私,瑞典政府最近又对军火出口作了很多具体的规定。至于能否防范上述这类非法行为,还是个问号。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国外剪影

  棍棒下的法国妇女
  本报记者 吕网大
年逾花甲的老人贝捷特太太,一生竟是在丈夫的棍棒下熬过来的。她带着自嘲的口吻说:“这也许是他爱我的方式。”
贝捷特太太婚后不到3个月,就开始遭受丈夫毒打。丈夫一不高兴就摔餐具,撕她做的衣服,甚至将她按在地上用皮带猛抽。有一天深夜,他竟把身穿睡衣的妻子赶出门外。贝捷特太太蜷缩在楼梯下,鼻子不停地淌血。
贝捷特太太的遭遇决非个别情况。据统计,在这个自诩最讲“人权”、“民主”、“平等”的国度里,经常与皮带和棍棒为伴的妇女竟有200多万,几乎占女性总数的1/10。仅去年,法国警方就记录了十几万起丈夫虐妻案,结果多是不了了之。
不久前,法国电视台组织了一次关于被虐待妇女的讨论会,参加者除妇女外,还有社会学家、医务人员、司法界和妇权界人士。一位叫达尼尔的妇女诉说道,有一天,她被丈夫毒打后,带着3个幼子出逃,哪儿也没人管,深夜还在路上奔走。说到伤心处,与会的妇女们禁不住掩面而泣,她们之中有的鼻青眼肿,脸上留有明显的伤痕。她们愤愤指出:法国有这个法、那个法,可哪一条能保护受虐待的妇女?
在法国,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愿触及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多数受虐待的妇女为了孩子和家庭,羞于声张,眼泪只得往肚里流。据统计,被毒打的妇女涉及各个阶层,其中工人占51%,她们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敢于站出来控诉。因为,一旦她们出面检举,就要面对许多繁杂的法律程序,如请医生开医疗证明,找证人,找律师,许多妇女对此都怯而止步。
法国的妇女组织已发出了“救救妇女”的呼吁。法国妇权部门从11月15日起开展为期3周的宣传活动,在电视台播放宣传广告,并张贴海报,以打破社会的沉默,并让受害人了解自己的权益,争取破除这个“禁忌”。
然而有的社会学家分析说,丈夫打妻子在法国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诸如失业、贫困、愚昧、酗酒等。只要这些社会痼疾消除不了,宣传活动能起到的作用就只能是有限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爱的烙印
·朱根华·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人类环境污染点滴
室内污染 尽管大气为有毒工业废物所污染,但美国专家发现,不论住宅位于化工厂还是小麦田附近,室内飘荡着的有毒物质总是比室外多。有时甚至高达一百倍。据统计,美国因室内空气污染致死的事故每年发生几百起。虽然室内污染源目前尚未完全查清,但很可能是染料、消毒剂、塑料、化妆品、树脂和绝缘材料。
噪音污染 美国西雅图市学者亨利·莱研究噪音对大脑的生物化学作用时发现,噪音对人体有麻醉作用。他把两组老鼠分别在七十五和一百分贝的噪音中(前一噪音的程度与许多城市街道的相近,后者常见于航空站、公路干线和机器轰鸣处)放置四十五分钟后,对它们的大脑进行了精密研究,两种不同程度的噪音对动物大脑各部分生物化学性能的改变不一样。但所有变化都与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送冲动并影响人体知觉与情绪的化学物质有关,也就是说,噪音与人的情绪有直接关系。它像麻醉剂一样影响人的神经,因此应像控制饮酒与喝咖啡一样控制噪音。
微波污染 日本劳动部从一九八七年开始致力于现代生产过程中不幸事故的调研,现已查明的原因之一是工业机器人程序紊乱,发生“哗变”。在事故中,一种玄妙之物迫使机器人发生未曾预料的动作,侵犯操作人员,如该检查的机器人突然倒退,把操作者摔倒在地板上,或者机器人的手突然向前伸出,使猝不及防的工人惨遭致命打击。但日本学者认为,多数事故的原因是电磁对环境的污染,即微波污染。主要的微波污染源是电子计算机,它在宽频带中产生微弱的震荡电磁辐射,这种“辐射”极难预测。此外,微波污染的肇事者还有电子游戏机、楼顶上的电视天线、放大器和信号装置防护系统等。在这些设备影响的区域内,火车自动门突然打开、植入人体内的心脏起搏器的跳动中断、航空站雷达系统的活动被干扰等现象屡见不鲜。
(穆书沧)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创办于一九七四年八月的哥伦比亚全国艺术品修复中心,是拉丁美洲第一家艺术品“诊所”。十五年来,已有千余件艺术珍品,包括一批世界名画和珍贵历史文物,在这里经修复焕发了“青春”。一九八一年,该中心创办了一所保护、修复和博物馆学学校,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材,至今已有三十五名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图为修复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修复波哥大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圣·克拉拉教堂的壁画。 新华社 发


返回顶部